便携式勺筷子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95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



背景技术:

勺子,是指用来喝汤盛饭用的工具。勺子的使用,应该说是最早的。从发现的证据来讲,已经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以前,在著名的河姆渡文化里头有很典型的骨勺子,用骨头做的。在山东的沿海地区一些大汶口龙山文化居民里头,他们是用棒做的勺子,用棒做成一个勺子的形状,然后加一个柄就可以了。但大量地都是用骨头做的餐勺,有很多勺子在史前的时候,他们在勺把上都钻了一个孔。然后,勺子他是随身带的,可能就挂在腰里边,到吃饭的时候就拿出来用就行了。勺子,应该是说历史最为悠久的用餐工具了。所以很难说具体是哪一个人发明了勺子,而只能说东西方都在原始社会就最早使用了勺子。

筷子,是指用竹、木、金属等材质制做的夹饭菜或其他东西的细长棍儿。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金属等,形状或方或圆各异。筷子是汉民族发明的进食工具。据考古资料证明在远古时代汉族先民已懂得用树枝和竹枝夹取食物。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地区。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筷子是亚洲的人类缓慢演化过程中的产物,并不是由某个人所发明。

筷子和勺子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两种餐具。但是,目前现有的筷子和勺子都是分体设计的,也就是说分为两种不同的个体,在外出携带时十分不便。现有的便携餐具大多由独立的勺和独立的筷子放于收纳器具里,此设计限制整体产品尺寸的进一步减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包括收纳盒和筷子,所述收纳盒包括扣合连接的盒盖和盒体,盒体顶部形成放置筷子的空腔,还包括勺头,勺头置于空腔内;

所述盒盖底部形成定位槽;

所述盒体宽边侧壁形成水平设置的连接孔;

所述空腔底部形成至少一个孔组,

所述勺头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和连接柱。

所述盒盖底部两端设置卡柱。

所述盒体顶部两端形成卡槽,卡槽与卡柱相配合。

所述孔组是由多个通孔按照阵列方式排布形成。

所述筷子包括相互连接的长方体型上筷体和圆台型下筷体,下筷体由与上筷体连接的一端至自由端逐渐缩径。

所述连接柱为圆台型结构,且由与头部连接端至自由端逐渐缩径。

所述连接柱直径的最小值小于连接孔的孔径,最大值大于连接孔的孔径。

所述连接孔与空腔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收纳盒既可用于收纳筷子和勺头,又可以作为勺柄使用,相较于带勺柄的勺子在收纳盒中所占的空间大大减小,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整体尺寸;收纳盒盒体底部孔洞设计,便于沥水和透气,保持收纳盒内干燥,避免餐具在内存放时霉菌的产生;收纳盒盒盖设置半球型凹槽,既利于勺头的限位,又为勺头提供收纳空间,进一步压缩产品整体的厚度;筷子设计为一端长方体型,一端逐渐缩径的圆台型,为勺头的放置提供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收纳盒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收纳盒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筷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勺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收纳盒2筷子

3勺头

11盒盖12盒体

21上筷体22下筷体

31头部32连接柱

111卡柱112定位槽

121空腔122孔组

123卡槽124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勺筷子组合的技术方案。

如图1~5所示,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包括收纳盒1和筷子2,所述收纳盒1包括扣合连接的盒盖11和盒体12,盒体12顶部形成放置筷子2的空腔121,还包括勺头3,勺头3置于空腔121内;

所述盒盖11底部形成定位槽112;

所述盒体12宽边侧壁形成水平设置的连接孔124;

所述空腔121底部形成至少一个孔组122,

所述勺头3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31和连接柱32。

所述盒盖11底部两端设置卡柱111。

所述盒体12顶部两端形成卡槽123,卡槽123与卡柱111相配合。

所述孔组122是由多个通孔按照阵列方式排布形成。

所述筷子2包括相互连接的长方体型上筷体21和圆台型下筷体22,下筷体22由与上筷体21连接的一端至自由端逐渐缩径。

所述连接柱32为圆台型结构,且由与头部31连接端至自由端逐渐缩径。

所述连接柱32直径的最小值小于连接孔124的孔径,最大值大于连接孔124的孔径。

所述连接孔124与空腔121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收纳时,将筷子放于收纳盒盒体的空腔内,勺头放于筷子上方,且放置在筷子圆台型部分上方,勺头连接柱朝向远离筷子长方体部分的一端;扣合盒盖时,定位槽与勺头处于同侧即可。

使用时,取出筷子使用,再将勺头的连接柱插入盒体的连接孔内,既可作为勺子使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收纳盒既可用于收纳筷子和勺头,又可以作为勺柄使用,相较于带勺柄的勺子在收纳盒中所占的空间大大减小,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整体尺寸;收纳盒盒体底部孔洞设计,便于沥水和透气,保持收纳盒内干燥,避免餐具在内存放时霉菌的产生;收纳盒盒盖设置半球型凹槽,既利于勺头的限位,又为勺头提供收纳空间,进一步压缩产品整体的厚度;筷子设计为一端长方体型,一端逐渐缩径的圆台型,为勺头的放置提供空间。

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包括收纳盒(1)和筷子(2),所述收纳盒(1)包括扣合连接的盒盖(11)和盒体(12),盒体(12)顶部形成放置筷子(2)的空腔(12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勺头(3),勺头(3)置于空腔(121)内;

所述盒盖(11)底部形成定位槽(112);

所述盒体(12)宽边侧壁形成水平设置的连接孔(124);

所述空腔(121)底部形成至少一个孔组(122),

所述勺头(3)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31)和连接柱(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盒盖(11)底部两端设置卡柱(1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2)顶部两端形成卡槽(123),卡槽(123)与卡柱(111)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组(122)是由多个通孔按照阵列方式排布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筷子(2)包括相互连接的长方体型上筷体(21)和圆台型下筷体(22),下筷体(22)由与上筷体(21)连接的一端至自由端逐渐缩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2)为圆台型结构,且由与头部(31)连接端至自由端逐渐缩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2)直径的最小值小于连接孔(124)的孔径,最大值大于连接孔(124)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124)与空腔(121)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包括收纳盒和筷子,所述收纳盒包括扣合连接的盒盖和盒体,盒体顶部形成放置筷子的空腔,还包括勺头,勺头置于空腔内;盒盖底部形成定位槽;盒体宽边侧壁形成水平设置的连接孔;空腔底部形成至少一个孔组,勺头包括相互连接的头部和连接柱。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勺筷子组合,收纳盒既可用于收纳筷子和勺头,又可以作为勺柄使用,相较于带勺柄的勺子在收纳盒中所占的空间大大减小,有利于进一步缩小整体尺寸。

技术研发人员:刘桠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桠倪
技术研发日:2019.09.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1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