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模块建筑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5


本发明涉及新材料及临时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模块建筑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临时建筑是指单位和个人因生产、生活需要临时建造使用,结构简易并在规定期限内必须拆除的建(构)筑物或其他设施。模块化房屋已经开始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所谓模块化房屋就是将房子的组成部分,分化成不同的功能模块,用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生产实现工厂制造,房屋可以随时随地在现场组装,而整个过程只花费数小时即可完成。模块化集成建筑彻底颠覆了传统房屋建造与不可循环的模式,可简约、可复古,可居住、可娱乐、可用于远海岛屿临时建筑、山顶临时建筑、灾后重建居住区、临江临河检查站建筑、和一些不适合进行传统建筑建设的区域,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近年来,新材料越来越受重视,国家也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新材料技术则是按照人的意志,通过物理研究、材料设计、材料加工、试验评价等一系列研究过程,创造出能满足各种需要的新型材料的技术,新材料也可以制作成墙板应用在建筑搭设,目前的新材料制作的墙板在防水、防火、耐候性方面已经达到建筑要求。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现有的临时建筑存在防水和防火性能性差、强度较低、隔音效果差、组装劳动强度大、后期拆卸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模块建筑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解决了防水性方面差、防火的性能不好、强度不够高、隔音效果差、后期拆卸麻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方面,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由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包括水泥砂浆面层、粘结加强层、第一保温层、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第二保温层、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

所述粘结加强层用于粘结水泥砂浆面层及第一保温层;

所述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设有若干加强筋,第一保温层通过加强筋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

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至少四个轻钢连接件连接,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一边至少设置一个轻钢连接件,所述轻钢连接件包括两个平行的侧板和一个底板,所述侧板的一边与底板连接,一个侧板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另一个侧板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两个轻钢连接件设置为能够通过底板进行配合连接。

本发明通过两层保温层、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的间隔设计,通过轻钢连接件使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成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增加建筑墙模块的强度,同时,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分隔两层保温层增加了声音传播介质的变化次数,进一步增加了隔音效果。另外,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能够作为贴饰面板,能够避免二次装修。

本发明保温层分为两部分,外墙装饰层镶嵌在保温层上,起到缓冲作用,有效保护墙体玻纤增强复合材料主墙体,同时对外层装饰层也有保护作用。外墙装饰层如遇损坏和其他原因需要更换时,因为有保温层有效隔离不会对主墙体造成影响。

为了提供解决临时建筑墙体存在的防水和防火性能性差、强度较低、后期拆卸困难等问题,本发明另一方面,一种模块建筑墙,由若干上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组装形成。

为了解决临时墙体组装劳动强度大的问题,本发明第三方面,一种模块建筑墙的制备方法,提供若干上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将每两块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轻钢连接件的底板进行配合连接,直至将所有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组装成一面墙体。

由于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和模块建筑墙,墙体组装方便、可以循环利用、具有轻量化特点、易于运输,因而本发明第四方面,一种上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和/或模块建筑墙在建设临时建筑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采用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不仅具有较好的防水、防火性能,而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保温层不仅具有保温效果,而且具有吸音效果。采用两层保温层、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的间隔设计,通过轻钢连接件使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成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增加建筑墙模块的强度,同时,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分隔两层保温层增加了声音传播介质的变化次数,进一步增加了隔音效果。而且,两层保温层的设计,能够使得水泥砂浆面通过粘结加强层与保温层连接,从而实现牢固美观、防火防水、使用寿命长、容易更换等目的。

(2)本发明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之间的保温层还能够进行给排水和电线管网内部嵌入,能够通过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对给排水和电线管网进行定位,同时保证保温层的保温及吸音效果。

(3)本发明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在工厂一次成型、便于安装,经过实际施工发现,采用该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建造一套两层高的别墅建筑,只需2个建筑工人,两天即可安装完成。

(4)利用本发明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装配的整体墙体,组装方便,可以循环利用,具有轻量化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模块建筑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部分放大图;

图4为图1的b部分放大图;

图5为图1的c部分放大图;

图6为图1的d部分放大图;

其中,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1、水泥砂浆面层,2、粘结加强层,3、第一保温层,4、加强筋,5、锚栓,6、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7、第二保温层,8、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9、给水管,10、排水管,11、电线管,12、轻钢连接件,13、禁锢螺栓,14、燕尾槽,15、轻钢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示例性的,旨在对本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鉴于现有的临时建筑存在防水和防火性能性差、强度较低、隔音效果差、组装劳动强度大、后期拆卸困难等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模块建筑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由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包括水泥砂浆面层、粘结加强层、第一保温层、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第二保温层、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

所述粘结加强层用于粘结水泥砂浆面层及第一保温层;

所述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设有若干加强筋,第一保温层通过加强筋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

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至少四个轻钢连接件连接,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一边至少设置一个轻钢连接件,所述轻钢连接件包括两个平行的侧板和一个底板,所述侧板的一边与底板连接,一个侧板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另一个侧板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两个轻钢连接件设置为能够通过底板进行配合连接。

本发明通过两层保温层、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的间隔设计,通过轻钢连接件使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成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增加建筑墙模块的强度,同时,两层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分隔两层保温层增加了声音传播介质的变化次数,进一步增加了隔音效果。另外,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能够作为贴饰面板,能够避免二次装修。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所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一边安装至少一个连接紧固件,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四个平行的短板和一个长板,短板的一边与长板连接,第一短板和第二短板分别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的两个面进行面接触,第三短板和第四短板分别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的两个面进行面接触,长板设置为能够与建筑横梁部件进行配合连接。保证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能够安装、拆卸方便。采用两个短板固定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的方式,能够增加墙体与建筑横梁的连接强度,从而增加临时建筑的强度。

该系列实施例中,第一短板、第二短板和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均设有螺栓通孔,第一短板、第二短板和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螺栓连接;第三短板、第四短板和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均设有螺栓通孔,第三短板、第四短板和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螺栓连接。保证连接牢固。同时,当长板与建筑横梁部件通过螺栓连接,能够进一步保证墙体与建筑横梁的连接强度。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保温层内嵌入电路管道。方便临时建筑的电网安装。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二保温层内嵌入给排水管道。方便临时建筑的给水和排水。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一部分轻钢连接件的底板设有燕尾槽,另一部分轻钢连接件的底板设有与燕尾槽配合的突起。保证两个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拼接更紧密。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轻钢连接件的底板设有螺栓通孔。经过螺栓连接能够保证两个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拼接更牢固。

该系列实施例中,底板伸入至第一保温层内,位于第一保温层内的底板设有螺栓通孔。能够进行隐蔽式连接,在保证牢固的前提下,能够避免连接位置占用建筑内的空间。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粘结加强层与第一保温层通过锚栓连接。进一步加强水泥砂浆面层与第一保温层的连接牢固性。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与第二保温层通过锚栓连接。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为eps保温板。具有防晒、防火、保温、抗老化功能。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所述粘结加强层采用钢丝网、无纺布结合环保粘合剂。能够有效链接水泥砂浆面层和第一保温层。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或多种实施例中,侧板与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螺栓连接。具体为一个侧板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螺栓连接,另一个侧板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螺栓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模块建筑墙,由若干上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组装形成。

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模块建筑墙的制备方法,提供若干上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将每两块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轻钢连接件的底板进行配合连接,直至将所有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组装成一面墙体。

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上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和/或模块建筑墙在建设临时建筑中的应用。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模块建筑墙,如图1所示,由多块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ⅰ组装形成。

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如图2所示,从外至内依次排列水泥砂浆面层1、粘结加强层2、第一保温层3、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6、第二保温层7和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即贴饰面板)8。第二保温层7内嵌入功能管网,功能官网包括给水管9、排水管10及电线管11。其中,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8,根据需求表面贴附饰面板,嵌入灯具、插座等功能配件。水泥砂浆面层1采用水泥砂浆和石英砂抹面,防水防晒,牢固耐用。粘结加强层2采用钢丝网、无纺布结合环保粘合剂,坚固耐用,有效链接水泥砂浆面层1和第一保温层3。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6设置若干加强筋4,第一保温层3通过加强筋4固定在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6上。同时通过加强筋4和锚栓5强化链接水泥砂浆面层1和第一保温层3的连接。其中,给水管9、排水管10为了防止组装漏水,因而一般仅在模块建筑墙下部的一块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内嵌入。

两个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连接,如图3~4所示,由轻钢连接件12通过禁锢螺栓13和燕尾槽14配合连接。其中,轻钢连接件12为“f”型结构,两个平行的侧板分别通过螺栓固定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6和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8。连接两个平行的侧板底板伸入至第一保温层3中,禁锢螺栓位于第一保温层3的底板上。隐蔽性的轻钢结构外连接和紧固螺栓结合将多块墙板链接成墙体,达到牢固美观效果。水泥砂浆面层1由于可以在装配时,采用相同材料进行整合,从而使不同模块的水泥砂浆面层1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美观效果。

模块建筑墙上端结构,如图5所示,模块建筑墙上部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上端安装轻钢紧固件15,轻钢紧固件15由一个长板和四个平行的短板组成,其中两个短板位于长板的一端,形成第一凹槽结构;另外两个短板位于长板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凹槽结构;第一、第二凹槽结构的开口宽度分别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6和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8的厚度相等,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6插入至第一凹槽结构内,并用螺栓紧固;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8插入至第二凹槽结构内,并用螺栓紧固。长板安装与建筑顶部横梁部件连接的连接螺栓。

模块建筑墙下端结构,如图6所示,模块建筑墙下部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底端安装轻钢紧固件,底端的轻钢紧固件与顶端轻钢紧固件相同,用于与建筑底部横梁螺栓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其特征是,由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包括水泥砂浆面层、粘结加强层、第一保温层、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第二保温层、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

所述粘结加强层用于粘结水泥砂浆面层及第一保温层;

所述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设有若干加强筋,第一保温层通过加强筋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

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至少四个轻钢连接件连接,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一边至少设置一个轻钢连接件,所述轻钢连接件包括两个平行的侧板和一个底板,所述侧板的一边与底板连接,一个侧板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另一个侧板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两个轻钢连接件设置为能够通过底板进行配合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其特征是,所述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一边安装至少一个连接紧固件,所述连接紧固件包括四个平行的短板和一个长板,短板的一边与长板连接,第一短板和第二短板分别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的两个面进行面接触,第三短板和第四短板分别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的两个面进行面接触,长板设置为能够与建筑横梁部件进行配合连接;

优选的,第一短板、第二短板和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均设有螺栓通孔,第一短板、第二短板和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螺栓连接;第三短板、第四短板和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均设有螺栓通孔,第三短板、第四短板和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螺栓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其特征是,第二保温层内嵌入电路管道;

或,第二保温层内嵌入给排水管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其特征是,一部分轻钢连接件的底板设有燕尾槽,另一部分轻钢连接件的底板设有与燕尾槽配合的突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其特征是,轻钢连接件的底板设有螺栓通孔;

优选的,底板伸入至第一保温层内,位于第一保温层内的底板设有螺栓通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其特征是,粘结加强层与第一保温层通过锚栓连接;

或,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与第二保温层通过锚栓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其特征是,侧板与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螺栓连接。

8.一种模块建筑墙,其特征是,由若干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组装形成。

9.一种模块建筑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提供若干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将每两块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轻钢连接件的底板进行配合连接,直至将所有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组装成一面墙体。

10.一种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和/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块建筑墙在建设临时建筑中的应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模块建筑墙及制备方法与应用,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由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包括水泥砂浆面层、粘结加强层、第一保温层、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第二保温层、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设有若干加强筋,第一保温层通过加强筋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通过至少四个轻钢连接件连接,复合材料建筑墙模块的一边至少设置一个轻钢连接件,轻钢连接件包括两个平行的侧板和一个底板,侧板的一边与底板连接,一个侧板与第一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另一个侧板与第二玻纤增强复合板材连接,两个轻钢连接件设置为能够通过底板进行配合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李波;张亮;何惠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禹城金松果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1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