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机械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
背景技术:
机械行业中铁件的焊接大多有焊工操作,其焊接的强光对眼睛会造成极大的伤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焊接机器人应运而生。焊接机器人是在焊接机械臂的末轴法兰处铰接了焊枪的电焊头,使之能进行焊接。有些铁件的连接处两面都需要焊接,工作人员需松开紧固工具,并使铁件翻身,其不仅麻烦而且易烫着,也增加了焊接外的插操作时间。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包括机械臂体及其前端铰接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前端顶面焊接有顶侧为开口的卡环,所述卡环的内部卡接有电焊头,所述电焊头的下方设置有工作台和转板,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中心处开设有方口,所述方口的短边内侧中心处均开设有贯穿工作台的通孔,其中一个所述通孔的外部连接有摇柄,所述摇柄的长边一端垂直焊接有转柱,所述转柱的一端焊接有方块,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且位于所述方口的两个拐角处对称焊接有若干螺纹柱,两个所述螺纹柱之间连接有挂杆,所述转板位于所述方口内,所述转板的顶面中心处开设有置物口,所述转板的短边一端中心处开设有方槽,所述方块与所述方槽插接配合,所述转板的短边另一端中心处开设有凹孔,所述凹孔与远离螺纹柱的所述通孔的位置对应,所述转板的顶面且位于所述置物口的拐角处对称焊接有卡块,每对卡块的开口处之间均卡接有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转柱与靠近螺纹柱处的所述通孔插接并可转动。
优选的,所述凹孔与远离螺纹柱的所述通孔的内部插接有销钉。
优选的,所述挂杆的一端焊接有套环,所述挂杆的另一端焊接有开口环,所述套环和所述开口环与所述方口拐角处的两个所述螺纹柱分别套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转板的长边两端面为圆弧面,所述置物口的内侧底部均焊接有凸台。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顶面中心处焊接有弧形把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在工作台顶面开设有方口,并在方口内转动连接着转板,通过转动摇柄带动转板在方口内翻转,使得转板上固定了铁件得以翻身,避免在翻转焊接一面的铁件时而烫伤,也缩短了焊接外的操作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台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挂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板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的意义为:
1、机械臂体;10、活动杆;11、卡环;12、电焊头;
2、工作台;20、方口;21、通孔;22、摇柄;220、转柱;221、方块;23、螺纹柱;24、挂杆;240、套环;241、开口环;
3、转板;30、置物口;300、凸台;31、方槽;32、凹孔;33、卡块;34、限位杆;340、弧形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中心线”、“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深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为了快速将铁件翻身焊接,本发明人改进了工作台2并设置了转板3。机械臂体1的前端铰接有活动杆10,活动杆10的前端顶面焊接有顶侧为开口的卡环11,卡环11的内部卡接有电焊头12,使其稳固。电焊头12的下方设置有工作台2和转板3,工作台2的底面拐角处均焊接有直铁管,支撑着工作台2和转板3整体。工作台2的顶面中心处开设有方口20,方口20的短边内侧中心处均开设有贯穿工作台2的通孔21。其中一个通孔21的外部连接有摇柄22,摇柄22呈l型结构,摇柄22的长边一端垂直焊接有转柱220,转柱220的一端焊接有方块221。工作台2的顶面且位于方口20的两个拐角处对称焊接有若干螺纹柱23,两个螺纹柱23之间连接有挂杆24,螺纹柱23的顶端螺纹连接有螺母,压柱挂杆24使其被限位,从而避免转板3翻动。转板3位于方口20内,转板3的顶面中心处开设有置物口30,用于放入待焊接铁件。转板3的短边一端中心处开设有方槽31,方块221与方槽31插接配合,通过摇柄22的转动带动转板3旋转。转板3的短边另一端中心处开设有凹孔32,凹孔32与远离螺纹柱23的通孔21的位置对应。转板3的顶面且位于置物口30的拐角处对称焊接有卡块33,每对卡块33的开口处之间均卡接有限位杆34,对置物口30内的铁件限位固定。
本实施例中,工作台2和转板3均采用不锈钢板制成,其强度刚硬,使其经久耐用。
进一步的,转柱220与靠近螺纹柱23处的通孔21插接并可转动,通过转动摇柄22,其扭力通过卡入方槽31内的方块221带动转板3旋转,使得置物口30内的待焊接铁件翻身。
具体的,凹孔32与远离螺纹柱23的通孔21的内部插接有销钉,使得转板3平稳的在方口20内旋转。
除此之外,挂杆24的一端焊接有套环240,挂杆24的另一端焊接有开口环241,套环240和开口环241与方口20拐角处的两个螺纹柱23分别套接配合,翻转转板3时,拧松开口环241上方的螺母,拨动挂杆24转至工作台2的顶面上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转板3的长边两端面为圆弧面,使转板3旋转时不与方口20内侧面发生干涉。置物口30的内侧底部均焊接有凸台300,用于支托着铁件。
值得说明的是,限位杆34的顶面中心处焊接有弧形把手340,便于握着拔插限位杆34。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在焊接时,将待焊接两个铁件放入置物口30内的凸台300上,将限位杆34的两端卡入卡块33中,限制住铁件晃动,将开口环241卡入对应的螺纹柱23外,并旋紧其顶部的螺母压紧着开口环241顶面,通过挂杆24横置于转板3的拐角处,避免其翻转,待焊接机械臂焊接好两个铁件的连接处后,拧松开口环241上方的螺母,拨动挂杆24转至工作台2的顶面上,转动摇柄22通过方块221带动转板3在方口20内旋转,使铁件得以翻身,再将开口环241卡入对应的螺纹柱23外,并旋紧其顶部的螺母压紧着开口环241顶面,避免转板3翻转,此时便可操作机械臂继续焊接铁件的连接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包括机械臂体(1)及其前端铰接的活动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10)的前端顶面焊接有顶侧为开口的卡环(11),所述卡环(11)的内部卡接有电焊头(12),所述电焊头(12)的下方设置有工作台(2)和转板(3),所述工作台(2)的顶面中心处开设有方口(20),所述方口(20)的短边内侧中心处均开设有贯穿工作台(2)的通孔(21),其中一个所述通孔(21)的外部连接有摇柄(22),所述摇柄(22)的长边一端垂直焊接有转柱(220),所述转柱(220)的一端焊接有方块(221),所述工作台(2)的顶面且位于所述方口(20)的两个拐角处对称焊接有若干螺纹柱(23),两个所述螺纹柱(23)之间连接有挂杆(24),所述转板(3)位于所述方口(20)内,所述转板(3)的顶面中心处开设有置物口(30),所述转板(3)的短边一端中心处开设有方槽(31),所述方块(221)与所述方槽(31)插接配合,所述转板(3)的短边另一端中心处开设有凹孔(32),所述凹孔(32)与远离螺纹柱(23)的所述通孔(21)的位置对应,所述转板(3)的顶面且位于所述置物口(30)的拐角处对称焊接有卡块(33),每对卡块(33)的开口处之间均卡接有限位杆(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柱(220)与靠近螺纹柱(23)处的所述通孔(21)插接并可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孔(32)与远离螺纹柱(23)的所述通孔(21)的内部插接有销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24)的一端焊接有套环(240),所述挂杆(24)的另一端焊接有开口环(241),所述套环(240)和所述开口环(241)与所述方口(20)拐角处的两个所述螺纹柱(23)分别套接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3)的长边两端面为圆弧面,所述置物口(30)的内侧底部均焊接有凸台(30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可更换式电焊头的焊接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34)的顶面中心处焊接有弧形把手(340)。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