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69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机发光(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面板以其响应速度快、色彩绚丽、轻薄方便等优点成为显示面板行业的后起之秀,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高性能显示领域。

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主要包括基板、位于基板表面的像素驱动电路和子像素以及量子点层,现有的显示面板中,量子点层通常设置在发光器件的正上方,因此发光器件朝侧面所发射的光无法经过量子点膜的转换,容易造成光的损失,光的损失导致了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用以减少光的损失,增强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m个子像素,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方的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包括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分别与n个子像素一一对应,m、n均为正整数,且n≤m;每个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形状均为凸透镜状,且每个所述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对应的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光转换范围之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形状设置为凸透镜状,凸透镜状的量子点转换单元分别与子像素一一对应,使子像素发出的光线能够经过凸透镜的折射产生汇聚,从而增强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外,由于每个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对应的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光转换范围之内,使子像素正上方、斜上方和侧面发出的光均能够经过量子点转换单元的转换,减少了光的损失程度,从而增强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种改进,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焦点与对应的所述子像素的发光面中心重合。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进一步改进,m个所述子像素均为蓝光子像素,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包括红光量子点转换单元和绿光量子点转换单元,n<m。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种改进,m个所述子像素均为白光子像素,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包括红光量子点转换单元、绿光量子点转换单元和蓝光量子点转换单元,n=m。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另一种改进,以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平面为截面,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截面形状为半圆环形。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一种改进,所述量子点层还包括用于承载n个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的胶膜。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胶膜与每个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对应的区域的形状与该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形状相似。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进一步改进,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之间的所述胶膜与所述衬底基板接触。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m个子像素,m为正整数;

在模具中形成胶膜;

在胶膜的设定区域形成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n为正整数,且n≤m;

将形成有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胶膜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上方,其中,n个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分别与n个子像素一一对应;且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形状均为凸透镜状,每个所述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对应的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光转换范围之内。

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能够制作出上述显示面板。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一种改进,在模具中形成胶膜的步骤包括:

提供一个模具,所述模具包括静模和动模,所述静模包括n个模腔,所述动模包括与n个所述模腔一一对应的n个压头;

向n个所述模腔内分别注入液态胶;

所述模具合模,使所述压头伸入到所述模腔中,并对所述模具冷却;

所述模具开模,在所述静模中形成具有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胶膜,所述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胶膜为量子点层。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所能够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衬底基板;

21-蓝光子像素;

22-白光子像素;

23-驱动电路;

30-量子点转换单元;

40-胶膜。

具体实施方式

在显示面板中,由于量子点层通常设置在发光器件的正上方,因此发光器件朝侧面所发射的光无法经过量子点膜的转换,容易造成光的损失,光的损失导致了现有的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差。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设置了子像素和与子像素对应的量子点转换单元,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形状为凸透镜状,凸透镜状的量子点转换单元与子像素一一对应,每个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对应的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光转换范围之内,使子像素正上方、斜上方和侧面发出的光均能够经过量子点转换单元的转换,减少了光的损失,从而增强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的m个子像素,以及位于衬底基板10上方的量子点层;量子点层包括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分别与n个子像素一一对应,m、n均为正整数,且n≤m;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形状均为凸透镜状,且每个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对应的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光转换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光转换范围通常是指量子点转换单元30中可以有效用于进行光转换的区域。

示例性地,衬底基板10可以为柔性塑料基板、玻璃基板或石英基板,本发明实施例对衬底基板10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衬底基板10位于显示面板的底层,用于承载显示面板的其他器件。子像素可以为红光子像素、绿光子像素、蓝光子像素21或白光子像素22。子像素的数量为m个,m为正整数,m个子像素均匀排布在衬底基板10上,例如呈阵列状排布在衬底基板10上。子像素与衬底基板10之间还设置有驱动电路23,本实施例中每个子像素对应一个驱动电路23,每个子像素由对应的驱动电路23驱动。

本实施例中子像素的数量为m个,对应的,量子点层中的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数量为n个,且n≤m,以下实施方式以n=m为例进行描述。

设置量子点层可以使子像素发出的光的色纯度更佳,另外,设置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且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形状相同,均设置为凸透镜状,凸透镜的凹面面向子像素,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状的量子点转换单元30折射产生汇聚,使光线射出的范围变窄,从而增强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以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为例,图1示出了一种可行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底部的衬底基板10、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方的m个驱动电路23、m个子像素以及量子点层,其中量子点层包括与m个子像素一一对应设置的m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且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形状设置为凸透镜状,凸透镜状的量子点转换单元30罩设在子像素的外侧,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该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光转换范围之内。更加详细地说,图1中示出的显示面板中,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内侧壁与位于子像素下方的驱动电路23接触,即量子点转换单元30将与其对应的子像素完全罩设,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量子点转换单元30平行设置在子像素的上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子像素向正上方、侧上方发出的光都能够经过量子点转换单元30进行转换,从而减少了光的损失,增强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以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为例,图2示出了另一种可行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在图2中示出的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底部的衬底基板10、设置在衬底基板10上方的m个驱动电路23、子像素和量子点层,量子点层包括与m个子像素一一对应设置的m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且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形状设置为凸透镜状,凸透镜状的量子点转换单元30罩设在子像素的外侧,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该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光转换范围之内。更加详细地说,图2中示出的显示面板中,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内侧壁与子像素的发光面的边缘接触,即量子点转换单元30将与其对应的子像素的发光面完全罩设,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量子点转换单元30平行设置在子像素的上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子像素向正上方、侧上方发出的光都能够经过量子点转换单元30进行转换,从而减少了光的损失,增强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由于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形状设置为凸透镜状,且凸透镜状的量子点转换单元30分别与子像素一一对应,使各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均能够经过对应的凸透镜状的量子点转换单元30折射,并产生汇聚,从而增强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另外,由于每个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对应的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光转换范围之内,使子像素向正上方、斜上方和侧面发出的光均能够经过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转换,减少了光的损失,从而增强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焦点与对应的子像素的发光面中心重合。本实施例中,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形状为凸透镜状,凸透镜状的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焦点与子像素的发光面的中心重合,即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焦点位于与其对应的子像素的发光面的中心位置,这样的设置使子像素发出的光线经过量子点转换单元30产生折射后,进一步发生汇聚,并增强了光线的汇聚程度,进一步增强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进一步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个子像素均为蓝光子像素21,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包括红光量子点转换单元和绿光量子点转换单元,n<m,n和m均为正整数。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三,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四。本实施例中,子像素设置为蓝光子像素21,与蓝光子像素21对应设置的量子点转换单元30为红光量子点转换单元和绿光量子点转换单元。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蓝光子像素21的数量为m个,其中,(m-n)个蓝光子像素21外侧无需设置量子点转换单元30,即直接输出蓝光;其余n个蓝光子像素21中,一部分蓝光子像素21与红光量子点转换单元对应,这部分蓝光子像素21发出的光经红光量子点转换单元转化后输出红光,另一部分蓝光子像素21与绿光量子点转换单元对应,这部分蓝光子像素21发出的光经绿光量子点转换单元转化后输出绿光。

进一步地,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m个子像素均为白光子像素22,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包括红光量子点转换单元、绿光量子点转换单元和蓝光量子点转换单元,n=m,n和m均为正整数。本实施例中,子像素设置为白光子像素22,与白光子像素22对应设置的量子点转换单元30为红光量子点转换单元、绿光量子点转换单元和蓝光量子点转换单元。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白光子像素22的数量为m个,m个白光子像素22外侧对应设置了红光量子点转换单元、绿光量子点转换单元或蓝光量子点转换单元,经过红光量子点转换单元转换后输出红光,经绿光量子点转换单元转换后输出绿光,经蓝光量子点转换单元转换后输出蓝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以垂直于衬底基板10的平面为截面,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截面形状为半圆环形。具体地,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形状设置为凸透镜状,以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放置方位为例,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截面设置为半圆环形,一方面便于制作,另一方面可使子像素发出的光线在经过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转换后更为均匀。

进一步地,在一较佳实施例中,量子点层还包括用于承载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胶膜40。具体地,胶膜40设置在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背离子像素的一侧,胶膜40用于承载和固定量子点转换单元30,另外,胶膜40的设置保证了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稳定性,同时胶膜40的设置便于量子点层的制作。

进一步地,胶膜40与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对应的区域的形状与该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形状相似。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量子点转换单元30设置为凸透镜状,相应的,胶膜40与量子点转换单元30相接触的区域也设置为凸透镜状,这样的设置便于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制作,且使量子点转换单元30更容易与胶膜40贴合,进一步增强了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位于相邻两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之间的胶膜40与衬底基板10接触。本实施例中,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上对应设置有胶膜40,胶膜40设置在量子点转换单元30背离子像素的一侧,用于承载和固定量子点转换单元30,胶膜40的位于相邻的两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之间的部分与衬底基板10接触,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各个子像素所发出的光的损失,进一步增强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5,以及图1-图4,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

步骤s100、提供一衬底基板10;

其中,衬底基板10可以为柔性塑料基板、玻璃基板或石英基板。衬底基板10在投入使用前一般需要进行清洗、检验等工序,以确保衬底基板10的质量。

步骤200、在衬底基板10上形成m个子像素,m为正整数;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涂布-固化法、喷墨打印法、沉积法或蒸镀等方法,在在衬底基板10上形成m个子像素,本实施例对在衬底基板10上形成子像素的方法不做限定。

步骤300、在胶膜40的设定区域形成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n为正整数,且n≤m;

其中,胶膜40一般在模具中形成,制作胶膜40后,在胶膜40上的多个设定区域内形成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上述设定区域均匀排布在胶膜40上,则形成的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也均匀排布在胶膜40上。

步骤400、将形成有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胶膜40设置在衬底基板10的上方,其中,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分别与n个子像素一一对应;且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形状均为凸透镜状,每个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对应的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光转换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量子点转换单元30为凸透镜状,且量子点转换单元30将与其对应的子像素完全罩设,从而减少或避免子像素发出的光线的损失。此外,本实施例中所制作的胶膜40在形成量子点转换单元30后,可以直接取出放置在衬底基板10上;也可以先不取出,将带有模具的胶膜40直接放置在衬底基板10上,最后通过加热、腐蚀或其他方式在不损坏胶膜的基础上将模具去除。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在模具中形成胶膜40的步骤包括:

提供一个模具,模具包括静模和动模,静模包括n个模腔,动模包括与n个模腔一一对应的n个压头;

向n个模腔内分别注入液态胶;

模具合模,使压头伸入到模腔中,并对模具冷却;

模具开模,在静模中形成具有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胶膜40,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30的胶膜40为量子点层。

在本实施例中,模具用于制作胶膜40,模具包括静模和动模,在制作过程中,首先在静模的n个模腔内关注液态胶,然后将动模压入静模中,使n个压头分别对应压入静模的n个模腔内,对模腔内的液态胶进行压印;然后对模具进行冷却,以使模腔内的液态胶冷却固化,最后对模具进行开模,将动模从静模的模腔内取出。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m个子像素,以及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上方的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包括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n个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分别与n个子像素一一对应,m、n均为正整数,且n≤m;

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形状均为凸透镜状,且每个所述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对应的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光转换范围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焦点与对应的所述子像素的发光面中心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m个所述子像素均为蓝光子像素,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包括红光量子点转换单元和绿光量子点转换单元,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m个所述子像素均为白光子像素,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包括红光量子点转换单元、绿光量子点转换单元和蓝光量子点转换单元,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以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平面为截面,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截面形状为半圆环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量子点层还包括用于承载n个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的胶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膜与每个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对应的区域的形状与该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形状相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位于相邻两个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之间的所述胶膜与所述衬底基板接触。

9.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衬底基板;

在所述衬底基板上形成m个子像素,m为正整数;

在模具中形成胶膜;

在胶膜的设定区域形成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n为正整数,且n≤m;

将形成有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胶膜设置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上方,其中,n个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分别与n个子像素一一对应;且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形状均为凸透镜状,每个所述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对应的所述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光转换范围之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模具中形成胶膜的步骤包括:

提供一个模具,所述模具包括静模和动模,所述静模包括n个模腔,所述动模包括与n个所述模腔一一对应的n个压头;

向n个所述模腔内分别注入液态胶;

所述模具合模,使所述压头伸入到所述模腔中,并对所述模具冷却;

所述模具开模,在所述静模中形成具有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胶膜,所述n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胶膜为量子点层。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设置在衬底基板上的子像素,位于衬底基板上方的量子点层;量子点层包括量子点转换单元,量子点转换单元分别与子像素一一对应,每个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形状均为凸透镜状,且每个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对应的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光转换范围之内。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量子点转换单元设置为凸透镜状,使子像素发出的光线能够经过凸透镜的折射产生汇聚,增强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每个子像素的光辐射范围位于对应的量子点转换单元的光转换范围之内,减少了光的损失程度,从而增强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娜;翟峰;邢汝博;杨小龙;王涛;程卫高;任雅磊;贾松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显示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10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