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可使工件偏转角度的转移机构。
背景技术:
机械加工领域中对工件的位置调整、转移等是重要的工序环节,一旦位置出现偏差,便很容易导致后续的加工步骤出现问题,当工件需要转移到一个位置并进行角度调整时,通常需要两道甚至三道转移工序来辅助进行,然而多道工序来实现工件的位置转移会导致偏差情况出现的概率增大,同时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工件偏转角度的转移机构,能够同时实现工件的位置转移和角度调整,从而避免多道工序转移工件带来的偏差增大隐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使工件偏转角度的转移机构,包括支撑座以及水平设置在支撑座上的导轨,所述导轨上连接有滑块,所述导轨的后端安装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安装有活塞杆可水平伸缩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的前端与滑块连接从而可推动或拉动滑块沿导轨滑动,所述滑块上固定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连接有一根竖直的转轴,所述转轴的上部环形设置有用于支撑在轴承座上端的凸环,所述转轴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抓取工件的机械手,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摆杆,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摆杆,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板,所述第一摆杆的长度和连杆的长度总和大于第一气缸活塞杆的行程距离,当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推动滑块时,所述滑块带动转轴平移,同时所述第一摆杆可被连杆拉动而发生摆动,进而带动所述转轴转动,从而使工件在转移位置的同时进行角度的偏转。
优选地,当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完全收缩时,所述第一摆杆呈水平状且其一端朝活塞杆的前方倾斜设置,所述连杆和第二摆杆均呈水平状。
更优选地,所述机械手包括固定连接于转轴底端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块,所述底块安装有用于抓取工件的抓料部件,所述第二气缸的底端竖直连接有两根穿过底块的导柱。
更优选地,所述导轨的前端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水平安装有一根可抵住滑块前端面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长度可调。
更优选地,所述支撑座为带有加强筋的l型板状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使用该机构抓取工件后,通过启动第一气缸,推动滑块沿导轨移动,可使转轴带动工件移动,同时,由于第一摆杆会被连杆拉动从而使第一摆杆摆动,进而带动转轴转动,从而可使工件进行角度的偏转,该机构能够同时实现工件的位置转移和角度调整,从而避免多道工序转移工件带来的偏差增大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气缸活塞杆完全收缩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第一气缸活塞杆推动滑块移动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支撑座2——导轨3——滑块
4——第一气缸4a——固定板5——轴承座
6——转轴7——机械手7a——第二气缸
7b——底块7c——抓料部件7d——导柱
8a——第一摆杆8b——连杆8c——第二摆杆
9——限位板10——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需要提前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2所示,可使工件偏转角度的转移机构,包括支撑座1以及水平设置在支撑座1上的导轨2,导轨2上连接有滑块3,导轨2的后端安装固定板4a,固定板4a上安装有活塞杆可水平伸缩的第一气缸4,第一气缸4活塞杆的前端与滑块3连接从而可推动或拉动滑块3沿导轨2滑动,滑块3上固定安装有轴承座5,轴承座5连接有一根竖直的转轴6,转轴6的上部环形设置有用于支撑在轴承座5上端的凸环(附图中未示出),转轴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抓取工件的机械手7,转轴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摆杆8a,第一摆杆8a的一端铰接有连杆8b,连杆8b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摆杆8c,第二摆杆8c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板4a,第一摆杆8a的长度和连杆8b的长度总和大于第一气缸4活塞杆的行程距离。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可使工件偏转角度的转移机构抓取工件后,通过启动第一气缸4,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推动滑块3,滑块3带动转轴6平移,使得转轴6可带动工件移动,同时第一摆杆8a可被连杆8b拉动而发生摆动,进而带动转轴6转动,从而使工件在转移位置的同时进行角度的偏转,该机构能够同时实现工件的位置转移和角度调整,从而避免多道工序转移工件带来的偏差增大隐患。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完全收缩时,第一摆杆8a呈水平状且其一端朝活塞杆的前方倾斜设置,连杆8b和第二摆杆8c均呈水平状。
作为优选地,机械手7包括固定连接于转轴6底端的第二气缸7a,第二气缸7a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块7b,底块7b安装有用于抓取工件的抓料部件7c,第二气缸7a的底端竖直连接有两根穿过底块7b的导柱7d,该抓料部件7c可选用行业内常见的一些夹爪机构件,并且可根据不同的工件进行适应性更换,因此不对其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导柱7d的设置使得底块7b的移动能够更加稳定。
作为更优选地,可在导轨2的前端安装限位板9,限位板9上水平安装有一根可抵住滑块3前端面的限位杆10,限位杆10的长度可调,通过调整限位杆10的长度,可限制滑块3的行程距离,从而实现对工件偏转角度调整的需求,而限位杆10长度的具体调节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限位板9上设置螺纹套,然后将限位杆10与螺纹套螺纹连接,通过转动限位杆10即可调整其与滑块3的间距,从而控制滑块3的行程距离。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1.可使工件偏转角度的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1)以及水平设置在支撑座(1)上的导轨(2),所述导轨(2)上连接有滑块(3),所述导轨(2)的后端安装固定板(4a),所述固定板(4a)上安装有活塞杆可水平伸缩的第一气缸(4),所述第一气缸(4)活塞杆的前端与滑块(3)连接从而可推动或拉动滑块(3)沿导轨(2)滑动,所述滑块(3)上固定安装有轴承座(5),所述轴承座(5)连接有一根竖直的转轴(6),所述转轴(6)的上部环形设置有用于支撑在轴承座(5)上端的凸环,所述转轴(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抓取工件的机械手(7),所述转轴(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摆杆(8a),所述第一摆杆(8a)的一端铰接有连杆(8b),所述连杆(8b)的一端铰接有第二摆杆(8c),所述第二摆杆(8c)的一端铰接于固定板(4a),所述第一摆杆(8a)的长度和连杆(8b)的长度总和大于第一气缸(4)活塞杆的行程距离,当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推动滑块(3)时,所述滑块(3)带动转轴(6)平移,同时所述第一摆杆(8a)可被连杆(8b)拉动而发生摆动,进而带动所述转轴(6)转动,从而使工件在转移位置的同时进行角度的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工件偏转角度的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气缸(4)的活塞杆完全收缩时,所述第一摆杆(8a)呈水平状且其一端朝活塞杆的前方倾斜设置,所述连杆(8b)和第二摆杆(8c)均呈水平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工件偏转角度的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7)包括固定连接于转轴(6)底端的第二气缸(7a),所述第二气缸(7a)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块(7b),所述底块(7b)安装有用于抓取工件的抓料部件(7c),所述第二气缸(7a)的底端竖直连接有两根穿过底块(7b)的导柱(7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使工件偏转角度的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的前端安装有限位板(9),所述限位板(9)上水平安装有一根可抵住滑块(3)前端面的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的长度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使工件偏转角度的转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1)为带有加强筋的l型板状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