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浪工程和海洋工程技术领域,涉及挡浪墙,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堆石混凝土的挡浪墙。
背景技术:
挡浪墙在海岸滩涂资源开发、近海造陆工程、岸线综合利用及沿海港区建设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挡浪墙作为上述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基本的对海岸防护的条件下,也在不断地改进、创新,传统的挡浪墙整体浇筑在抛石基床上,一侧迎浪,一侧为陆地,稳定坚固不漏水,但近年来随着工程涉及水文条件的复杂化,尤其是工程承受的波浪条件越来越苛刻,而防浪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较高的挡浪墙才能将水体杜绝,这也就增加了工程量,提升了造价,费时耗力。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施工方便,适应性强,稳定性高的挡浪墙,以应对我国不断提高的海洋资源开发需求,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堆石混凝土的挡浪墙,具有施工简单、成本低、成品质量好、施工效率高等特点,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堆石混凝土的挡浪墙,包括堆石、高自密实性混凝土、加强钢筋、护脚块石、倒滤层、抛石基床、模具,所述倒滤层设置在抛石基床两侧,所述护脚块石放置在向海侧倒滤层上方,所述模具固定在整平好的抛石基床上方,所述加强钢筋埋插在模具内侧,所述堆石放置在模具内部,所述高自密实性混凝土浇筑在堆石缝隙中。
进一步的,所述堆石直径不小于0.3米。
进一步的,所述堆石祛除了表面的泥土等杂质,并且冲洗干净。
进一步的,所述堆石位于模具内部,堆石层高为1.5-2.5m。
进一步的,所述堆石质地坚硬,表面没有剥落层和裂纹。
进一步的,所述堆石使用自卸车、铲车铺放在已经支好的挡浪墙模具中。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支模采用的是外撑式模板,接缝处密封,缝隙不大于1mm。
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分为上下两部分,模具上部为直角梯形结构且斜边设在海侧,模具下部为矩形结构,梯形结构的宽度小于矩形结构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倒滤层平铺在抛石基床上表面,将抛石基床与护脚块石分隔开,倒滤层的上端设有水平的延伸部且设在抛石基床的上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钢筋间隔埋插在模具内侧0.4m处,多个加强钢筋依次连线后的线形与模具内板平行设置,所述加强钢筋垂直于所述模具的断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高自密实性混凝土通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到现场,并利用臂架式混凝土泵车进行天泵浇筑,将堆石缝隙填充密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用了大体积堆石,减少水泥用量同时减少了水化热,甚至可以取消温控措施从而降低了工程造价;使用高自密实性混凝土浇筑,施工简单、成品质量好、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堆石混凝土的挡浪墙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堆石混凝土的挡浪墙局部浇筑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堆石;2、高自密实性混凝土;3、加强钢筋;4、护脚块石;5、倒滤层;6、抛石基床;7、模具;71、模具下部;72、模具上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基于堆石混凝土的挡浪墙,包括堆石1、高自密实性混凝土2、加强钢筋3、护脚块石4、倒滤层5、抛石基床6、模具7,倒滤层5设置在抛石基床6两侧,护脚块石4放置在向海侧倒滤层5上方,模具7固定在整平好的抛石基床6上方,加强钢筋3埋插在模具7内侧,堆石1放置在模具7内部,高自密实性混凝土2浇筑在堆石1缝隙中。
优选地,堆石1入仓之前应进行严格筛分,保证直径不小于0.3米,大体积堆石能减少了混凝土的使用。
优选地,堆石1祛除了表面的泥土等杂质,并且冲洗干净,提高了堆石混凝土浇筑的整体质量。
优选地,堆石1应位于模具7内部,堆石1层高为1.5-2.5m,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优选地,堆石1应质地坚硬,表面没有剥落层和裂纹。
优选地,堆石1应使用自卸车、铲车铺放在已经支好的挡浪墙模具7中,必要时可采取人工辅助平仓,铺放过程中自卸车、铲车应控制堆石1不对抛石基床6产生较大的冲击,以免对整体构筑物造成损伤。
优选地,模具7支模采用的是外撑式模板,接缝应密封,缝隙不大于1mm,提高了现浇结构混凝土的观感,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质量。
优选地,模具7分为上下两部分,模具上部72为直角梯形结构且斜边设在海侧,模具下部71为矩形结构,梯形结构的宽度小于矩形结构的宽度,节约了工程材料,降低了成本。
优选地,倒滤层5平铺在抛石基床6上表面,将抛石基床与护脚块石分隔开,倒滤层5的上端设有水平的延伸部且设在抛石基床6的上端面,对抛石基床6起到保护作用。
优选地,加强钢筋3间隔埋插在模具7内侧0.4m处,多个加强钢筋3依次连线后的线形与模具7内板平行设置,所述加强钢筋3垂直于所述模具7的断面设置,提高了整体结构强度。
优选地,考虑到施工现场环境复杂,高自密实性混凝土2通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到现场,并利用臂架式混凝土泵车进行天泵浇筑,将堆石1缝隙填充密实,保证了施工质量和速度的同时,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首先将目标位置地基处理完毕,抛石基床6整平完毕,并在抛石基床6两侧设置好倒滤层5,然后在向海侧倒滤层5上放置护脚块石3,抛石基床6上方放置模具7,模具7内侧间隔埋插加强钢筋2,使用自卸车、铲车将处理好的堆石1铺放在挡浪墙模具7中,然后将高自密实性混凝土2浇筑在堆石1缝隙中,利用高自密实性混凝土的高自密实性取代传统的振捣密实,大幅度缩短混凝土浇筑所需时间,减小了振捣噪音,改善混凝土的表层质量,避免了混凝土表面气泡或蜂窝麻面,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1.一种基于堆石(1)混凝土的挡浪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堆石(1)、高自密实性混凝土(2)、加强钢筋(3)、护脚块石(4)、倒滤层(5)、抛石基床(6)、模具(7),所述倒滤层(5)设置在抛石基床(6)两侧,所述护脚块石(4)放置在向海侧的倒滤层(5)上方,所述模具(7)固定在整平好的抛石基床(6)上方,所述加强钢筋(3)间隔埋插在模具(7)内侧,所述堆石(1)放置在模具(7)内部,所述高自密实性混凝土(2)浇筑在堆石(1)缝隙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堆石(1)混凝土的挡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石(1)直径不小于0.3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堆石(1)混凝土的挡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石(1)位于模具(7)内部,堆石(1)层高为1.5-2.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堆石(1)混凝土的挡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石(1)使用自卸车、铲车铺放在已经支好的挡浪墙模具(7)中。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堆石(1)混凝土的挡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7)支模采用的是外撑式模板,接缝处密封,缝隙不大于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堆石(1)混凝土的挡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7)分为上下两部分,模具(7)上部为直角梯形结构且斜边设在海侧,模具(7)下部为矩形结构,梯形结构的宽度小于矩形结构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堆石(1)混凝土的挡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滤层(5)平铺在抛石基床(6)上表面,倒滤层(5)的上端设有水平的延伸部且设在抛石基床(6)的上端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堆石(1)混凝土的挡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钢筋(3)间隔埋插在模具(7)内侧0.4m处,多个加强钢筋(3)依次连线后的线形与模具(7)内板平行设置,所述加强钢筋(3)垂直于所述模具(7)的断面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堆石(1)混凝土的挡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自密实性混凝土(2)通过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利用臂架式混凝土泵车进行天泵浇筑,将堆石(1)缝隙填充密实。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