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器具有耐冲击,抗震能力强,重量轻、体积小,携带更加方便等诸多优点,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柔性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和盖板,其中,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电源走线,用于向显示区域提供电源信号,以实现显示。盖板贴合在显示面板上,盖板的边缘设置有油墨,以覆盖非显示区域。为了避免油墨进入到显示区域,在显示面板上贴合盖板时,会考虑贴合公差,这样,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电源走线就没有被盖板上的油墨完全覆盖。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可以削弱电源走线的反光程度,进而提升显示效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扇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电源走线;
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且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扇出区内,所述第一电源走线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源走线还包括由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延伸出的多条第二电源走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二电源走线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条第二电源走线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二电源走线和所述第一过孔一一交替排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过孔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矩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第一过孔的数量为多个时,且多个第一过孔呈行列设置;
位于同一行的第一过孔平行设置,相邻两行的第一过孔的长边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像素,所述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域;
对于位于同一行的第一过孔,每个第一过孔的宽度与相邻两个第一过孔之间的距离之和等于所述像素的尺寸的整数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吸光层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界定层;
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吸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之间,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同层设置;
所述吸光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同层设置,用于吸收经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反射的光线。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光层包括:多个吸光结构;
所述吸光结构与所述第一过孔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或者,所述吸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所述吸光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吸光部和第二吸光部,所述第一吸光部位于所述第二吸光部靠近第一电源走线的一侧;
所述第一吸光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二吸光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吸光层包括:多个第二过孔;
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一一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或者,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源走线包括:多个走线,所述多个走线沿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延伸方向设置;第i个走线的第一端与第i-1个走线的第二端连接,第i个走线的第二端与第i 1个走线的第一端连接;
第奇数个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偶数个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邻两个走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
每个第二电源走线的宽度与相邻两个第二电源走线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显示区域的像素的尺寸的整数倍。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显示面板。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其中,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扇出区,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源走线;第一电源走线位于非显示区域内,且第一电源走线在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扇出区内,第一电源走线沿垂直于基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本申请通过位于非显示区域内的第一电源走线设置第一过孔,减少了电源走线的反光面积,可以削弱电源走线的反光程度,进而提升了显示效果。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描述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源走线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6b为图6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7b为图7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8b为图8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8c为图8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9b为图9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1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一个示意图;
图11b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该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例包含的范围内可以有更多的实施例和实现方案。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许多可能的特征组合,并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了讨论,但是所公开的特征的许多其它组合方式也是可能的。除非特意加以限制的情况以外,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可以与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结合使用,或可以替代任何其它实施例中的任何其他特征或元件。
本申请包括并设想了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特征和元件的组合。本申请已经公开的实施例、特征和元件也可以与任何常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申请方案。任何实施例的任何特征或元件也可以与来自其它申请方案的特征或元件组合,以形成另一个由权利要求限定的独特的申请方案。因此,应当理解,在本申请中示出和/或讨论的任何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适当的组合来实现。因此,除了根据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所做的限制以外,实施例不受其它限制。此外,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此外,在描述具有代表性的实施例时,说明书可能已经将方法和/或过程呈现为特定的步骤序列。然而,在该方法或过程不依赖于本文所述步骤的特定顺序的程度上,该方法或过程不应限于所述的特定顺序的步骤。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其它的步骤顺序也是可能的。因此,说明书中阐述的步骤的特定顺序不应被解释为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此外,针对该方法和/或过程的权利要求不应限于按照所写顺序执行它们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这些顺序可以变化,并且仍然保持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的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提高显示性能,电源走线通常利用金属制成,但是,由于金属容易反光,未被油墨覆盖的电源走线所反射的光线肉眼可见,进而影响了显示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具体说明如下: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侧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源走线的俯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到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p1和围绕显示区域p1的非显示区域p2,非显示区域p2中设置有扇出区p3,显示面板包括:基底10以及设置在基底10上的第一电源走线20。
如图3所示,第一电源走线20位于非显示区域p2内,且第一电源走线20在基底1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扇出区p3内,第一电源走线20且沿垂直于基底10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v1。
如图2所示,基底10弯折,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基底10远离第一电源走线20一侧的支撑层11以及在盖板贴合时,用于覆盖非显示区域的油墨12,如图1和2所示,为了避免油墨12进入显示区域p1,油墨12与显示区域p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使得部分第一电源走线没有油墨覆盖。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域的薄膜晶体管30、像素界定层40和发光器件层50,其中,薄膜晶体管30包括:有源层31、栅电极32、源漏电极33,薄膜晶体管可以为顶栅结构,或者可以为底栅结构,图4是以薄膜晶体管为顶栅结构为例进行说明的。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栅绝缘层34、层间绝缘层35和绝缘层36,其中,绝缘层36包括:钝化层和平坦层。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层50包括: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连接的阳极、发光材料层和阴极。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或者可以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扇出区位于显示面板的远离摄像头和听筒的一侧。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底10可以为柔性基底,其中,柔性基底可以为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醚酮、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芳基酸酯、聚芳酯、聚酰亚胺、聚氯乙烯、聚乙烯、纺织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沿垂直于基底的方向指的是第一电源走线和基底的层叠设置方向。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过孔v1的数量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第一过孔v1的数量越多,第一电源走线20的反光面积越小。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走线20的制作材料可以为金属,例如:银或者铝,以确保第一电源走线20的导电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扇出区,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基底上的第一电源走线;第一电源走线位于非显示区域内,且第一电源走线在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扇出区内,第一电源走线沿垂直于基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本申请通过位于非显示区域内的第一电源走线设置第一过孔,减少了电源走线的反光面积,可以削弱电源走线的反光程度,进而提升了显示效果。
图5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走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走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a和图5b所示。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电源走线20还包括由第一电源走线20延伸出的多条第二电源走线60,至少两条第二电源走线60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一过孔v1,第二电源走线60的两端与第一电源走线20连接。
多条第二电源走线60同层设置,多条第二电源走线沿平行于第一电源走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排列,且第二电源走线和第一过孔一一交替排列。第一电源走线的延伸方向是指平行或者大致平行于靠近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一侧的显示区的边缘。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的第一电源走线中包括第二电源走线,可以减少第一电源走线的反光面积,削弱电源走线的反光程度,进而提升了显示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电源走线60包括:多个走线610,多个走线610沿第二电源走线60的延伸方向设置;第i个走线的第一端与第i-1个走线的第二端连接,第i个走线的第二端与第i 1个走线的第一端连接;第奇数个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偶数个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邻两个走线之间的夹角a2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
第二电源走线的宽度w2与相邻两个第二电源走线之间的距离l2等于位于显示区域的像素的尺寸的整数倍。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电源走线为折线形,位于第二电源走线之间的第一过孔沿垂直与基底的横截面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第二电源走线的弯折部分反射的光线是发散的,就不容易被观看者观察到,削弱了显示面板的反光程度,可以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域,且与薄膜晶体管的栅电极同层设置的信号走线,信号走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第一电源走线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层间绝缘层位于信号走线和第一电源走线之间,其中,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电源走线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或者交叉。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过孔v1沿垂直于基底10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包括:矩形,或者,第一过孔v1沿垂直于基底10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菱形等其他形状。
如图3所示,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当第一过孔v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第一过孔v1呈行列设置,位于同一行的第一过孔平行设置,相邻两行的第一过孔的长边之间的夹角a1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基底上的多个像素,像素位于显示区域;对于位于同一行的第一过孔,每个第一过孔的宽度w1与相邻两个第一过孔之间的距离l1之和等于像素的尺寸的整数倍。
图6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6b为图6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6a和6b所示,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非显示区域p2的吸光层70,绝缘层36位于吸光层70和第一电源走线20之间。
第一电源走线20与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33同层设置;吸光层70与像素界定层40同层设置,且用于吸收经第一电源走线20反射的光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吸光层70的厚度可以为1.5微米到3微米,制作材料可以为感光树脂、感光树脂包括:光刻胶、聚酰亚胺或者聚四氟乙烯。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吸光层,可以更大程度上的削弱第一电源走线的反光程度,以确保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其中,设置有吸光层和第一过孔的显示面板的反光程度高于仅设置第一过孔的显示面板的反光程度。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吸光层包括:多个吸光结构;吸光结构与第一过孔一一对应。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吸光结构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对应的第一过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或者可以不同,吸光结构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矩形,或者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或菱形。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a和6b所示,吸光结构71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v1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重合。图6a和图6b是以吸光结构的截面形状与对应的第一过孔的截面形状相同为例进行说明的。
图7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7b为图7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如图7a和7b所示,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吸光结构71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v1在基底10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过孔的长边的长度小于对应的吸光结构沿第一过孔的长边的延伸方向的长度,第一过孔的短边的长度大于对应的吸光结构沿第一过孔的短边的延伸方向的长度。
图8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8b为图8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8c为图8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b-b方向的剖视图。如图8a到8c所示,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吸光结构71在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一过孔在基底上的正投影。
吸光结构7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吸光部711和第二吸光部712,第一吸光部711位于第二吸光部712靠近第一电源走线20的一侧。第一吸光部711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第二吸光部712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过孔的长边的长度小于对应的吸光结构第二吸光部沿第一过孔的长边的延伸方向的长度,第一过孔的短边的长度大于对应的吸光结构的第二吸光部沿第一过孔的短边的延伸方向的长度。
图9a为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9b为图9a对应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剖视图。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吸光层70包括:多个第二过孔v2;第二过孔v2与第一过孔v1一一对应。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过孔v2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v1在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二过孔v2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v1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过孔的长边的长度大于对应的第二过孔沿第一过孔的长边的延伸方向的长度,第一过孔的短边的长度小于对应的第二过孔沿第一过孔的短边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图9a和图9b是以第二过孔在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为例进行说明的。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为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实现原理和实现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或导航仪,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显示面板,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围绕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扇出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提供一基底。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基底可以为柔性基底,其中,柔性基底可以为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醚酮、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芳基酸酯、聚芳酯、聚酰亚胺、聚氯乙烯、聚乙烯、纺织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
步骤s2、在基底上形成位于非显示区域内的第一电源走线。
第一电源走线在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扇出区内,第一电源走线沿垂直于基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
显示面板为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实现原理和实现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s2包括:在基底上形成位于非显示区域内的包括由第一电源走线延伸出的多条第二电源走线的第一电源走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步骤s2包括:采用同一制程在基底上形成位于显示区域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和位于非显示区域内的第一电源走线。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步骤s2之后,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还包括:采用同一制程在第一电源走线远离基底的一侧形成位于显示区域的像素界定层和位于非显示区域内的吸光层。
下面结合图11a到图11b,根据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说明一种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步骤100、提供一基底10,在基底10上依次形成薄膜晶体管的有源层31、栅绝缘层34、栅电极32和层间绝缘层35,如图11a所示。
步骤200、在层间绝缘层35上形成位于显示区域p1的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33、位于非显示区域p2内的第一电源走线20,具体如图11b所示。
步骤300、在源漏电极33上形成绝缘层36,在绝缘层36上形成位于显示区域的像素界定层40和位于非显示区域内的吸光层70,具体如图6b、图7b、图8b、图8c或9b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附图只涉及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为了清晰起见,在用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的附图中,层或微结构的厚度和尺寸被放大。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虽然本申请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被划分为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扇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第一电源走线;
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内,且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在所述基底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扇出区内,所述第一电源走线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过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还包括由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延伸出的多条第二电源走线,至少两条所述第二电源走线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所述第一过孔,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多条第二电源走线沿平行于所述第一电源走线的延伸方向的方向排列,且所述第二电源走线和所述第一过孔一一交替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沿垂直于所述基底的横截面的形状包括: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过孔的数量为多个时,且多个第一过孔呈行列设置;
位于同一行的第一过孔平行设置,相邻两行的第一过孔的长边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多个像素,所述像素位于所述显示区域;
对于位于同一行的第一过孔,每个第一过孔的宽度与相邻两个第一过孔之间的距离之和等于所述像素的尺寸的整数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吸光层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薄膜晶体管和像素界定层;
所述绝缘层位于所述吸光层和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之间,所述第一电源走线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漏电极同层设置;
所述吸光层与所述像素界定层同层设置,用于吸收经所述第一电源走线反射的光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包括:多个吸光结构;
所述吸光结构与所述第一过孔一一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或者,所述吸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
所述吸光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吸光部和第二吸光部,所述第一吸光部位于所述第二吸光部靠近第一电源走线的一侧;
所述第一吸光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二吸光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层包括:多个第二过孔;
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一一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重合;
或者,所述第二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过孔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源走线包括:多个走线,所述多个走线沿所述第二电源走线的延伸方向设置;第i个走线的第一端与第i-1个走线的第二端连接,第i个走线的第二端与第i 1个走线的第一端连接;
第奇数个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第偶数个走线的延伸方向相同,相邻两个走线之间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等于180度;
每个第二电源走线的宽度与相邻两个第二电源走线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显示区域的像素的尺寸的整数倍。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