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络上进行购物或者账户交易等操作,在上述操作进行过程中,操作者经常需要在电脑、手机、自动柜员机、自动取票机等显示设备上输入个人信息,从而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因此,显示设备的防偷窥性能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对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简称lcd)来说,一般是采用防窥模组,即将具有防窥功能的防窥膜集成至背光结构中,实现防窥。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作为一种自发光技术由于其轻薄、可用于柔性显示等特点成为了显示领域的新趋势。oled是一种自发光显示技术,由于oled自发光不含背光结构,无法安装防窥模组,实现防窥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实现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结构层以及在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的发光侧之上设置的防窥模组,所述防窥模组包括液晶层、用于驱动所述液晶层偏转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液晶层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输入的第一电压,用于使所述液晶层在非防窥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液晶层靠近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和所述防窥模组共用所述第一电极。
可选地,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包括发光单元以及发光驱动电路,所述发光单元用于发射显示光,所述发光驱动电路与所述发光单元连接,用于控制和驱动所述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防窥模组共用所述第一电极。
可选地,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功能层相对两侧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输入的第二电压,用于使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射显示光。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呈矩阵形式排列的,且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块,每一个第一电极块连接有第一触控引线,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呈矩阵形式排列的,且相互绝缘的第二电极块,每个第二电极块均连接有第二触控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块与所述第二电极块一一对应。
可选地,每一个第一电极块均通过所述第一触控引线连接有第一触控芯片,每一个第二电极块均通过所述第二触控引线连接有第二触控芯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与所述第二触控引线交叉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设置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的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所述防窥模组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封装结构。
可选地,所述防窥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支撑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显示面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形成有机发光结构层;
在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的发光侧之上形成防窥模组,所述防窥模组包括液晶层、用于驱动所述液晶层偏转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输入的第一电压,用于使所述液晶层在非防窥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通过防窥模组实现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并通过将防窥模组设置于有机发光结构层的外侧,以避免防窥模组设置于有机发光结构层内侧而影响显示面板的美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有机发光结构层和防窥模组共用第一电极,使有机发光结构层和防窥模组均能够通过第一电极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将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呈矩阵形式排列,并分别连接第一触控引线和第二触控引线,以使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有触控功能。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或方法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实施例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实施例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发明内容。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防窥模组未通电时液晶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防窥模组通电时液晶层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电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电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电极块发出的信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为了解决现有oled显示面板无法实现防窥功能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结构层以及在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的发光侧之上设置的防窥模组,所述防窥模组包括液晶层、用于驱动所述液晶层偏转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液晶层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输入的第一电压,用于使所述液晶层在非防窥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1和图2示意了一种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显示面板包括有机发光结构层10以及在有机发光结构层10的发光侧之上设置的防窥模组20。有机发光结构层10用于发出显示光,防窥模组20用于将有机发光结构层10发出的显示光发生折射,以实现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防窥模组20包括液晶层201、用于驱动液晶层201偏转的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设置于液晶层201的相对两侧;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输入的第一电压,用于使液晶层201在非防窥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通过防窥模组20实现显示面板的防窥功能,并通过将防窥模组20设置于有机发光结构层10的外侧,以避免防窥模组20设置于有机发光结构层10内侧而影响显示面板的美观。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防窥模组未通电时液晶层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防窥模组通电时液晶层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防窥模组20未通电时,液晶层201中的液晶分子排列混乱,液晶分子对光线起到散射作用,此时,从有机发光结构层发出的显示光经过液晶层201中的液晶分子折射发生散射,使显示面板的可视视角大,如图3所示。当防窥模组20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输入第一电压,以驱动液晶层201中液晶分子偏转,使液晶分子定向排列,液晶层201中液晶分子为垂直“站立”(即,液晶分子的长轴与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垂直)状态,当从有机发光结构层发射出显示光穿过防窥模组20时,显示光中与显示面板垂直的垂直光a穿过液晶层201,与显示面板非垂直的光b在液晶分子处发生折射,分解为垂直光b1和水平光c1,垂直光b1穿过液晶层201,水平光c1继续在液晶分子的折射下发生变化,被折射为水平光c2和垂直光b2,垂直光b2穿过液晶层201,由此往复,使光b基本垂直透过,实现显示面板在竖直方向可视,在左右方向防窥。在实际的控制过程中,可采用类似百叶窗的防窥原理。
本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也可以输入第三电压,以驱动液晶层中液晶分子偏转,使液晶分子倾斜一定角度排列,使有机发光结构层发射出显示光穿过防窥模组时,显示光中与液晶分子倾斜角度相同的光穿过液晶层,与显示面板垂直的光在液晶分子处发生折射,直至形成与液晶分子倾斜角度相同的光穿过液晶层201,实现显示面板在左右方向可视,在竖直方向防窥。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电极202设置于液晶层201靠近有机发光结构层10的一侧,有机发光结构层10和防窥模组20共用第一电极202,即第一电极202同时作为有机发光结构层10和防窥模组20的电极。具体地,有机发光结构层10包括发光单元101以及发光驱动电路102,发光单元101用于发射显示光,发光驱动电路102与发光单元101连接,用于控制和驱动发光单元101。发光单元101包括发光功能层1011、设置于发光功能层1011相对两侧的第一电极202和第三电极1012,第一电极202和第三电极1012输入的第二电压,用于使发光功能层1011发射显示光。发光单元101与防窥模组20共用第一电极202,第一电极202和第三电极1012输入第二电压,以使发光功能层1011发射显示光的同时,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输入第一电压,以使液晶层201处于防窥状态。其中,发光驱动电路102包括栅极层、设置于栅极层之上的第一绝缘层、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之上的源漏极层、设置于源漏极层之上的第二绝缘层以及设置于第二绝缘层之上的隔离层,第二绝缘层中开设有与源漏极层连通的过孔,隔离层中设置有发光单元101,发光单元101中的第三电极1012通过过孔与源漏极层连接。发光功能层1011包括叠加设置的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电极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二电极的示意图。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电极202包括多个呈矩阵形式排列的,且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块2021,每一个第一电极块2021连接有第一触控引线30,第二电极203包括多个呈矩阵形式排列的,且相互绝缘的第二电极块2031,每个第二电极块2031均连接有第二触控引线40,第一电极块2021与第二电极块2031一一对应,使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具有触控功能,形成触控电极,即第一电极202作为触摸驱动电极,第二电极203作为触摸感应电极。其中,第一触控引线30与第二触控引线40设置于显示面板的外围区域,第一触控引线30作为触摸驱动引线,第二触控引线40作为触摸感应引线。每一个第一电极块2021均通过第一触控引线30与设置于外围区域的第一触控芯片50连接,每一个第二电极块2031均通过第二触控引线40与设置于外围区域的第二触控芯片60连接。
实施例中,第一触控引线30与第二触控引线40交叉设置。优选地,第一触控引线30与第二触控引线40互相垂直。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显示面板中第一电极块发出的信号示意图。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当显示面板进行触控时,第二电极203感受到第一电极202的触摸驱动信号,在触控芯片的计算下得出触控点(x,y),从而进行相关的控制动作。比如,第一电极块2021采用tx1~txn的横向连接设计,第二电极块2031采用ry1~ryn的竖向连接设计。当相应的点位发生接触时,例如tx3的第一电极块2021和ry4的第二电极块2031发生接触时,tx3的第一电极块2021信号传输至ry4的第二电极块2031上,并经过第二触控引线40的捕捉,触摸感应芯片可计算出为ry4的第二电极块2031接收到信号,并根据tx3的第一电极块2021的信号特点计算出为tx3的第一电极块2021位置,从而确定触控点位为tx3和ry4的接触点,从而实现触控功能。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设置有机发光结构层10的第一基板70以及与第一基板70相对的第二基板80,防窥模组20设置于有机发光结构层10与第二基板80之间。第一基板70和第二基板80均为玻璃基板。第一基板70上设置有第一电极202以及第一触控芯片50。第二基板80上设置有第三绝缘层以及设置于第三绝缘层上的第二电极203和第二触控芯片60。
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基板70和第二基板80之间的封装结构90。
如图2所示,防窥模组20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电极202和第二电极203之间的支撑结构100。
第二实施例
基于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第三实施例
基于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有机发光结构层;
在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的发光侧之上形成防窥模组,所述防窥模组包括液晶层、用于驱动所述液晶层偏转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输入的第一电压,用于使所述液晶层在非防窥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部”、“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机发光结构层以及在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的发光侧之上设置的防窥模组,所述防窥模组包括液晶层、用于驱动所述液晶层偏转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液晶层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输入的第一电压,用于使所述液晶层在非防窥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液晶层靠近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的一侧,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和所述防窥模组共用所述第一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包括发光单元以及发光驱动电路,所述发光单元用于发射显示光,所述发光驱动电路与所述发光单元连接,用于控制和驱动所述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防窥模组共用所述第一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单元包括发光功能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功能层相对两侧的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三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三电极输入的第二电压,用于使所述发光功能层发射显示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呈矩阵形式排列的,且相互绝缘的第一电极块,每一个第一电极块连接有第一触控引线,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呈矩阵形式排列的,且相互绝缘的第二电极块,每个第二电极块均连接有第二触控引线,所述第一电极块与所述第二电极块一一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一电极块均通过所述第一触控引线连接有第一触控芯片,每一个第二电极块均通过所述第二触控引线连接有第二触控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与所述第二触控引线交叉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设置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的第一基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的第二基板,所述防窥模组设置于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封装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窥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支撑结构。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
12.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有机发光结构层;
在所述有机发光结构层的发光侧之上形成防窥模组,所述防窥模组包括液晶层、用于驱动所述液晶层偏转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输入的第一电压,用于使所述液晶层在非防窥状态与防窥状态之间切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