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建筑外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装饰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外墙上通常需要安装起到装饰作用的面板,面板常采用钢化玻璃材料制成,根据连接部位是否可见,又分为明框和隐框结构。
申请号为201711283403.1,名称为“一种隐框玻璃幕墙结构及其安装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其在外墙上固定框架,在面板背面四角位置通过连接机构与框架进行连接,以形成隐框结构幕墙,但其存在以下问题:
1、只有连接机构与框架连接后,才能固定面板,但无论是安装还是面板过程中,面板无法临时固定,容易使面板发生脱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2、连接机构位于面板背面,而安装面板过程中,需要将面板背面朝向墙面,导致连接机构被面板阻挡,因此连接机构与框架定位麻烦;
3、需要采用专用的拆装工具拆装面板,但拆装工具与面板连接和分离麻烦,利用拆装工具拆装面板麻烦,且拆装工具与面板连接也并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拆装过程安全高效便捷,且装饰效果更好的装饰外墙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装饰外墙结构,包括矩形板状结构的面板和固定在面板内侧面的外连接件,还包括固定在墙面上的内连接件,所述的外连接件和内连接件相互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面板上下两侧面为相互平行的斜面结构,且面板上侧面与面板外侧面夹角为钝角;
所述的外连接件包括两根槽钢结构的条形连接钢,连接钢包括一块条形底板和两块条形侧板,两块侧板一边分别与底板两边连接,且底板和两块侧板合围形成条形连接槽,连接钢上任意一块侧板固定在面板内侧面上,且两根连接钢的连接槽相对设置,两根连接钢分别靠近面板左右两侧面,并与面板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的内连接件包括一根卡接杆和两根相互平行的连接杆,两根连接杆底端分别与卡接杆两端垂直连接,还包括后端与墙面固定的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底座前端设有铰接部,两根连接杆顶端通过铰接杆铰接在铰接部上,铰接杆与卡接杆和墙面平行,且铰接杆和铰接部之间设有扭动机构和限位机构,下底座前端固定有带卡接部的卡接件,所述的连接杆和连接槽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锁定机构;
且扭动机构带动连接杆围绕铰接杆旋转上翻,并通过限位机构限位,使连接杆与墙面垂直,且能将两根连接杆分别配合穿入两道连接槽,并通过锁定机构将连接杆固定在连接槽内,并下翻面板,使面板围绕铰接杆旋转,使卡接杆卡在卡接部内,使面板外侧面与墙面平行,且若干面板外侧面对齐,横向相邻的面板左右两侧面衔接,竖向相邻面板上下两侧面衔接。
无论是上翻面板后进行拆卸还是下翻面板后进行安装,均能通过锁定机构临时固定连接杆和连接槽,以将外连接件和内连接件相对固定,以避免安装或拆卸面板过程中面板意外脱落,因此拆装过程更加安全;由于扭动机构和限位机构配合,使连接杆与墙面垂直,因此能利用较长的连接杆与连接槽快速定位,并利用锁定机构固定,之后即可快速下翻面板固定,因此拆装过程更加高效;仅需要将面板外侧面朝上,并握住面板左右两侧,并利用连接杆与连接槽配合定位面板,并利用锁定机构临时固定面板,利用卡接杆与卡接部配合彻底固定面板,因此结构合理,拆装过程更加便捷;且由于面板上下两侧面为相互平行的斜面结构,因此能在下翻面板到位后,使若干面板外侧面对齐,横向相邻的面板左右两侧面衔接,竖向相邻面板上下两侧面衔接,能形成隐框结构,装饰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一种装饰外墙结构中,所述的上底座包括与墙面垂直的两根上座杆,下底座包括与墙面垂直的两根下座杆,一根上座杆后端和一根下座杆后端通过一根固墙杆连接,另一根上座杆后端和另一根下座杆后端通过另一根固墙杆连接,所述的铰接部包括位于上座杆前端的铰接孔,且铰接杆活动穿设在两根上座杆前端的铰接孔内,所述的卡接件为条形结构,且卡接件两端与两根下座杆前端连接。
因此内连接件结构简单稳定,并能使内连接件形成整体,以方便安装内连接件在墙面上。
在上述的一种装饰外墙结构中,所述的扭动机构包括位于上座杆和连接杆之间,并设在上座杆和/或连接杆上的扭槽,扭槽内设有套在铰接杆上的扭簧,扭簧两端与上座杆和连接杆连接,且扭簧扭动连接杆上翻。
因此扭动机构具有带动连接杆上翻的趋势。
在上述的一种装饰外墙结构中,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位于上座杆前端杆壁上的限位槽和位于连接杆上,并滑动置于限位槽内的限位块,且限位槽为围绕铰接杆的圆弧形结构,限位槽两端在铰接杆周向夹角为90°,且当扭簧扭动连接杆上翻,使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前端时,连接杆与墙面垂直,且下翻面板使卡接杆卡在卡接部内时,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后端。
因此能利用限位机构对连接杆进行限位。
在上述的一种装饰外墙结构中,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位于连接杆上的插槽,每根连接杆上设有两个插槽,插槽深度方向与铰接杆平行,且插槽位于两根连接杆相反的一侧,还包括两组拉手件,拉手件包括与连接钢长度方向平行的条形拉手杆,以及两根相互平行的插杆,且两根插杆外端分别与拉手杆两端垂直连接,所述的底板上设有深度方向与面板上下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的插孔,拉手件还包括内端与底板外侧面固定的插套,插杆内端活动穿过插套和插孔,所述的插套内壁设有滑槽,插杆杆壁设有滑动位于滑槽上的滑块,还包括套在插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滑槽外端和滑块相抵的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推动滑块位于滑槽内端,使插杆内端从底板内侧面伸出,并嵌在插槽内,并相对固定连接杆和连接槽。
因此可以利用插杆与插槽配合临时固定面板在连接杆上,且仅需要握住面板左右两侧,并用手指钩拉拉手杆,即可操作插杆,结构合理。
在上述的一种装饰外墙结构中,所述的卡接部包括与卡接杆适配的卡接槽,且卡接槽槽口为扩口结构,且卡接杆通过卡接槽槽口卡入卡接槽内。
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卡接槽槽口宽度控制卡接杆卡紧程度。
在上述的一种装饰外墙结构中,所述的相连的上座杆、下座杆和固墙杆为金属杆一体弯折形成,所述的卡接件为条形弹性金属板一体弯折形成,所述的面板为钢化玻璃板。
因此结构更加稳定。
一种装饰外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
安装方法为:将面板外侧面水平朝上,并握住面板左右两侧,用手指外拉拉手杆,将两根连接杆分别配合穿入两道连接槽,保持面板外侧面水平朝上并朝墙面推动面板到位,使插杆内端嵌在插槽内,并相对固定连接杆和连接槽,下翻面板使卡接杆卡在卡接槽内;
拆卸方法为:将吸盘工具吸附在面板外侧面靠近下侧面位置,后拉吸盘工具,使卡接杆与卡接槽分离,握住面板左右两侧,并用手指外拉拉手杆,使插杆内端与插槽分离,沿连接杆长度方向移动面板,使连接杆与连接槽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无论是上翻面板后进行拆卸还是下翻面板后进行安装,均能通过锁定机构临时固定连接杆和连接槽,以将外连接件和内连接件相对固定,以避免安装或拆卸面板过程中面板意外脱落,因此拆装过程更加安全;
2、由于扭动机构和限位机构配合,使连接杆与墙面垂直,因此能利用较长的连接杆与连接槽快速定位,并利用锁定机构固定,之后即可快速下翻面板固定,因此拆装过程更加高效;
3、仅需要将面板外侧面朝上,并握住面板左右两侧,并利用连接杆与连接槽配合定位面板,并利用锁定机构临时固定面板,利用卡接杆与卡接部配合彻底固定面板,因此结构合理,拆装过程更加便捷;
4、且由于面板上下两侧面为相互平行的斜面结构,因此能在下翻面板到位后,使若干面板外侧面对齐,横向相邻的面板左右两侧面衔接,竖向相邻面板上下两侧面衔接,能形成隐框结构,装饰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外墙结构的局部主视图。
图2-4分别是图1中a、b和c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内连接件示意图。
图6是面板后视图。
图7是图1的侧视图。
图8和图9分别是图7中d和e处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10和图11分别是图7的拆卸过程示意图。
图中,
1、面板;
2、连接钢;21、底板;22、侧板;23、连接槽;24、插孔;
3、墙面;
4、卡接杆;41、连接杆;42、插槽;43、铰接杆;44、扭槽;45、扭簧;46、限位块;
5、上座杆;51、铰接孔;52、限位槽;
6、下座杆;61、固墙杆;
7、卡接件;71、卡接槽;
8、拉手杆;81、插杆;82、滑块;83、复位弹簧;
9、插套;91、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11所示,本发明一种装饰外墙结构,包括矩形板状结构的面板1和固定在面板1内侧面的外连接件,还包括固定在墙面3上的内连接件,外连接件和内连接件相互配合连接,面板1上下两侧面为相互平行的斜面结构,且面板1上侧面与面板1外侧面夹角为钝角;
外连接件包括两根槽钢结构的条形连接钢2,连接钢2包括一块条形底板21和两块条形侧板22,两块侧板22一边分别与底板21两边连接,且底板21和两块侧板22合围形成条形连接槽23,连接钢2上任意一块侧板22固定在面板1内侧面上,且两根连接钢2的连接槽23相对设置,两根连接钢2分别靠近面板1左右两侧面,并与面板1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
内连接件包括一根卡接杆4和两根相互平行的连接杆41,两根连接杆41底端分别与卡接杆4两端垂直连接,还包括后端与墙面3固定的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底座前端设有铰接部,两根连接杆41顶端通过铰接杆43铰接在铰接部上,铰接杆43与卡接杆4和墙面3平行,且铰接杆43和铰接部之间设有扭动机构和限位机构,下底座前端固定有带卡接部的卡接件7,连接杆41和连接槽23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锁定机构;
且扭动机构带动连接杆41围绕铰接杆43旋转上翻,并通过限位机构限位,使连接杆41与墙面3垂直,且能将两根连接杆41分别配合穿入两道连接槽23,并通过锁定机构将连接杆41固定在连接槽23内,并下翻面板1,使面板1围绕铰接杆43旋转,使卡接杆4卡在卡接部内,使面板1外侧面与墙面3平行,且若干面板1外侧面对齐,横向相邻的面板1左右两侧面衔接,竖向相邻面板1上下两侧面衔接。
进一步的,上底座包括与墙面3垂直的两根上座杆5,下底座包括与墙面3垂直的两根下座杆6,一根上座杆5后端和一根下座杆6后端通过一根固墙杆61连接,另一根上座杆5后端和另一根下座杆6后端通过另一根固墙杆61连接,铰接部包括位于上座杆5前端的铰接孔51,且铰接杆43活动穿设在两根上座杆5前端的铰接孔51内,卡接件7为条形结构,且卡接件7两端与两根下座杆6前端连接。扭动机构包括位于上座杆5和连接杆41之间,并设在上座杆5和/或连接杆41上的扭槽44,扭槽44内设有套在铰接杆43上的扭簧45,扭簧45两端与上座杆5和连接杆41连接,且扭簧45扭动连接杆41上翻。限位机构包括位于上座杆5前端杆壁上的限位槽52和位于连接杆41上,并滑动置于限位槽52内的限位块46,且限位槽52为围绕铰接杆43的圆弧形结构,限位槽52两端在铰接杆43周向夹角为90°,且当扭簧45扭动连接杆41上翻,使限位块46位于限位槽52前端时,连接杆41与墙面3垂直,且下翻面板1使卡接杆4卡在卡接部内时,限位块46位于限位槽52后端。锁定机构包括位于连接杆41上的插槽42,每根连接杆41上设有两个插槽42,插槽42深度方向与铰接杆43平行,且插槽42位于两根连接杆41相反的一侧,还包括两组拉手件,拉手件包括与连接钢2长度方向平行的条形拉手杆8,以及两根相互平行的插杆81,且两根插杆81外端分别与拉手杆8两端垂直连接,底板21上设有深度方向与面板1上下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的插孔24,拉手件还包括内端与底板21外侧面固定的插套9,插杆81内端活动穿过插套9和插孔24,插套9内壁设有滑槽91,插杆81杆壁设有滑动位于滑槽91上的滑块82,还包括套在插杆81上,且两端分别与滑槽91外端和滑块82相抵的复位弹簧83,且复位弹簧83推动滑块82位于滑槽91内端,使插杆81内端从底板21内侧面伸出,并嵌在插槽42内,并相对固定连接杆41和连接槽23。卡接部包括与卡接杆4适配的卡接槽71,且卡接槽71槽口为扩口结构,且卡接杆4通过卡接槽71槽口卡入卡接槽71内。相连的上座杆5、下座杆6和固墙杆61为金属杆一体弯折形成,卡接件7为条形弹性金属板一体弯折形成,面板1为钢化玻璃板。
无论是上翻面板1后进行拆卸还是下翻面板1后进行安装,均能通过锁定机构临时固定连接杆41和连接槽23,以将外连接件和内连接件相对固定,以避免安装或拆卸面板1过程中面板1意外脱落,因此拆装过程更加安全;由于扭动机构和限位机构配合,使连接杆41与墙面3垂直,因此能利用较长的连接杆41与连接槽23快速定位,并利用锁定机构固定,之后即可快速下翻面板1固定,因此拆装过程更加高效;仅需要将面板1外侧面朝上,并握住面板1左右两侧,并利用连接杆41与连接槽23配合定位面板1,并利用锁定机构临时固定面板1,利用卡接杆4与卡接部配合彻底固定面板1,因此结构合理,拆装过程更加便捷;且由于面板1上下两侧面为相互平行的斜面结构,因此能在下翻面板1到位后,使若干面板1外侧面对齐,横向相邻的面板1左右两侧面衔接,竖向相邻面板1上下两侧面衔接,能形成隐框结构,装饰效果更好。
一种装饰外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
安装方法为:将面板1外侧面水平朝上,并握住面板1左右两侧,用手指外拉拉手杆8,将两根连接杆41分别配合穿入两道连接槽23,保持面板1外侧面水平朝上并朝墙面3推动面板1到位,使插杆81内端嵌在插槽42内,并相对固定连接杆41和连接槽23,下翻面板1使卡接杆4卡在卡接槽71内;
拆卸方法为:将吸盘工具吸附在面板1外侧面靠近下侧面位置,后拉吸盘工具,使卡接杆4与卡接槽71分离,握住面板1左右两侧,并用手指外拉拉手杆8,使插杆81内端与插槽42分离,沿连接杆41长度方向移动面板1,使连接杆41与连接槽23分离。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面板1、连接钢2、底板21、侧板22、连接槽23、插孔24、墙面3、卡接杆4、连接杆41、插槽42、铰接杆43、扭槽44、扭簧45、限位块46、上座杆5、铰接孔51、限位槽52、下座杆6、固墙杆61、卡接件7、卡接槽71、拉手杆8、插杆81、滑块82、复位弹簧83、插套9、滑槽9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1.一种装饰外墙结构,包括矩形板状结构的面板(1)和固定在面板(1)内侧面的外连接件,还包括固定在墙面(3)上的内连接件,所述的外连接件和内连接件相互配合连接,其特征在于:面板(1)上下两侧面为相互平行的斜面结构,且面板(1)上侧面与面板(1)外侧面夹角为钝角;
所述的外连接件包括两根槽钢结构的条形连接钢(2),连接钢(2)包括一块条形底板(21)和两块条形侧板(22),两块侧板(22)一边分别与底板(21)两边连接,且底板(21)和两块侧板(22)合围形成条形连接槽(23),连接钢(2)上任意一块侧板(22)固定在面板(1)内侧面上,且两根连接钢(2)的连接槽(23)相对设置,两根连接钢(2)分别靠近面板(1)左右两侧面,并与面板(1)左右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
所述的内连接件包括一根卡接杆(4)和两根相互平行的连接杆(41),两根连接杆(41)底端分别与卡接杆(4)两端垂直连接,还包括后端与墙面(3)固定的上底座和下底座,上底座前端设有铰接部,两根连接杆(41)顶端通过铰接杆(43)铰接在铰接部上,铰接杆(43)与卡接杆(4)和墙面(3)平行,且铰接杆(43)和铰接部之间设有扭动机构和限位机构,下底座前端固定有带卡接部的卡接件(7),所述的连接杆(41)和连接槽(23)上设有相互配合的锁定机构;
且扭动机构带动连接杆(41)围绕铰接杆(43)旋转上翻,并通过限位机构限位,使连接杆(41)与墙面(3)垂直,且能将两根连接杆(41)分别配合穿入两道连接槽(23),并通过锁定机构将连接杆(41)固定在连接槽(23)内,并下翻面板(1),使面板(1)围绕铰接杆(43)旋转,使卡接杆(4)卡在卡接部内,使面板(1)外侧面与墙面(3)平行,且若干面板(1)外侧面对齐,横向相邻的面板(1)左右两侧面衔接,竖向相邻面板(1)上下两侧面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饰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底座包括与墙面(3)垂直的两根上座杆(5),下底座包括与墙面(3)垂直的两根下座杆(6),一根上座杆(5)后端和一根下座杆(6)后端通过一根固墙杆(61)连接,另一根上座杆(5)后端和另一根下座杆(6)后端通过另一根固墙杆(61)连接,所述的铰接部包括位于上座杆(5)前端的铰接孔(51),且铰接杆(43)活动穿设在两根上座杆(5)前端的铰接孔(51)内,所述的卡接件(7)为条形结构,且卡接件(7)两端与两根下座杆(6)前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饰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动机构包括位于上座杆(5)和连接杆(41)之间,并设在上座杆(5)和/或连接杆(41)上的扭槽(44),扭槽(44)内设有套在铰接杆(43)上的扭簧(45),扭簧(45)两端与上座杆(5)和连接杆(41)连接,且扭簧(45)扭动连接杆(41)上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装饰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机构包括位于上座杆(5)前端杆壁上的限位槽(52)和位于连接杆(41)上,并滑动置于限位槽(52)内的限位块(46),且限位槽(52)为围绕铰接杆(43)的圆弧形结构,限位槽(52)两端在铰接杆(43)周向夹角为90°,且当扭簧(45)扭动连接杆(41)上翻,使限位块(46)位于限位槽(52)前端时,连接杆(41)与墙面(3)垂直,且下翻面板(1)使卡接杆(4)卡在卡接部内时,限位块(46)位于限位槽(52)后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饰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位于连接杆(41)上的插槽(42),每根连接杆(41)上设有两个插槽(42),插槽(42)深度方向与铰接杆(43)平行,且插槽(42)位于两根连接杆(41)相反的一侧,还包括两组拉手件,拉手件包括与连接钢(2)长度方向平行的条形拉手杆(8),以及两根相互平行的插杆(81),且两根插杆(81)外端分别与拉手杆(8)两端垂直连接,所述的底板(21)上设有深度方向与面板(1)上下两侧面长度方向平行的插孔(24),拉手件还包括内端与底板(21)外侧面固定的插套(9),插杆(81)内端活动穿过插套(9)和插孔(24),所述的插套(9)内壁设有滑槽(91),插杆(81)杆壁设有滑动位于滑槽(91)上的滑块(82),还包括套在插杆(81)上,且两端分别与滑槽(91)外端和滑块(82)相抵的复位弹簧(83),且复位弹簧(83)推动滑块(82)位于滑槽(91)内端,使插杆(81)内端从底板(21)内侧面伸出,并嵌在插槽(42)内,并相对固定连接杆(41)和连接槽(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装饰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卡接部包括与卡接杆(4)适配的卡接槽(71),且卡接槽(71)槽口为扩口结构,且卡接杆(4)通过卡接槽(71)槽口卡入卡接槽(7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装饰外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连的上座杆(5)、下座杆(6)和固墙杆(61)为金属杆一体弯折形成,所述的卡接件(7)为条形弹性金属板一体弯折形成,所述的面板(1)为钢化玻璃板。
8.一种用于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饰外墙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安装方法和拆卸方法,其特征在于:
安装方法为:将面板(1)外侧面水平朝上,并握住面板(1)左右两侧,用手指外拉拉手杆(8),将两根连接杆(41)分别配合穿入两道连接槽(23),保持面板(1)外侧面水平朝上并朝墙面(3)推动面板(1)到位,使插杆(81)内端嵌在插槽(42)内,并相对固定连接杆(41)和连接槽(23),下翻面板(1)使卡接杆(4)卡在卡接槽(71)内;
拆卸方法为:将吸盘工具吸附在面板(1)外侧面靠近下侧面位置,后拉吸盘工具,使卡接杆(4)与卡接槽(71)分离,握住面板(1)左右两侧,并用手指外拉拉手杆(8),使插杆(81)内端与插槽(42)分离,沿连接杆(41)长度方向移动面板(1),使连接杆(41)与连接槽(23)分离。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