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一般与显示面板结合使用,现有的互容式触控面板中设置有绝缘交叉的多个触控驱动电极tx和多个触控感应电极rx。作为触控面板的一种形式,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可以是同层设置且相互间隔的网格状电极(两电极连接处一种电极可桥接),通过相邻边间的电容感应实现触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的触控面板在显示产品处于弱接地情况下使用时ic可能出现多点误报导致触控性能不佳的问题。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桥接层、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桥接层和所述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电极层包括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绝缘设置的虚拟电极;所述桥接层包括与所述虚拟电极电连接的虚拟电极引线,所述虚拟电极引线接地。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具有镂空区域,所述虚拟电极填充于所述镂空区域内。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绝缘交叉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具有所述镂空区域。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二电极具有所述镂空区域。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的边缘具有多个第一锯齿结构,所述第二电极的边缘具有多个第二锯齿结构;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和所述第二锯齿结构交错排列。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所述虚拟电极的边缘具有多个第三锯齿结构,所述镂空区域具有多个第四锯齿结构;所述第三锯齿结构位于所述第四锯齿结构内。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所述虚拟电极的中心和所述触控电极的中心重合。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一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或所述第一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各所述虚拟电极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所述桥接层还包括多个桥接电极,部分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桥接电极电连接。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接地端和第二接地端;在所有所述虚拟电极引线中,其中连续排列的一半所述虚拟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接地端电连接,连续排列的另一半所述虚拟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接地端电连接。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有所述虚拟电极引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同一个接地端电连接。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面板出光侧的偏光片,位于所述偏光片和所述触控面板之间的保护层,位于所述偏光片背向所述触控面板一侧的盖板,位于所述触控面板入光侧的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封装层。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电极层设置与触控电极绝缘的虚拟电极,在触控显示产品处于正常接地情况下使用时,虚拟电极的设置可以增大触控区域,使更多的感应区域能灵敏的感应到用户的触控行为,从而提高触控的灵敏度;在触控显示产品处于弱接地情况下(如手机放置在桌面上或者用户躺在床上等)使用时,通过在电极层制作虚拟电极,并将虚拟电极通过虚拟电极引线接地设置,这样在触控显示产品处于弱接地情况下使用时,触控电极之间的电荷可以通过手指传递至虚拟电极,由于虚拟电极接地,因此触控电极之间的电荷可以很好的传递至大地,故对于触控电极来说也同样可以侦测到较强信号量,ic不会出现多点误报的情况,提高用户触控使用体验。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在弱接地情况下使用时理想状况和实际状况的报点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触控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图3所示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触控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图5所示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面板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附图中各部件的形状和大小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
发明内容。目前,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显示屏中,对于常规触控显示屏来说,因用户手指与触控层、触控层与显示层之间距离较大,即使在弱接地的情况下,retransmissionseffect效应较弱,触控性能不受影响,即ic只会报一点坐标。但是随着触摸积分显示技术(flexiblemulti-layeroncell,fmloc)等超薄结构触控产品的出现,在整机处于弱接地状态时,如整机位于绝缘桌面上或者用户躺在床上使用时,如果用户手指较大或者多指同时接触在同一条tx/rx通道时,理想情况下芯片(ic)只需要报如图1(上)所示的一点坐标,但实际在弱接地状态下,由于触摸产品弱接地,即tx和rx之间的电荷不能通过人体很好的传递至大地,当手指较大的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触控漂移或者触控无反应的情况,故对于rx来说不能侦测到较强信号量,ic可能发生如图1(下)所示的多点误报的情况,导致触控性能不佳,影响用户使用体验。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如图2所示,包括层叠设置的桥接层1、电极层2以及位于桥接层1和电极层2之间的绝缘层3;电极层2包括触控电极21以及与触控电极21绝缘设置的虚拟电极22;桥接层1包括与虚拟电极22电连接的虚拟电极引线11,虚拟电极引线11接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通过在电极层2设置与触控电极21绝缘的虚拟电极22,在触控显示产品处于正常接地情况下使用时,虚拟电极22的设置可以增大触控区域,使更多的感应区域能灵敏的感应到用户的触控行为,从而提高触控的灵敏度;另外,在触控显示产品处于弱接地情况下(如手机放置在桌面上或者用户躺在床上等)使用时,通过在电极层2制作虚拟电极22,并将虚拟电极22通过虚拟电极引线11接地设置,这样在触控显示产品处于弱接地情况下使用时,触控电极21之间的电荷可以通过手指传递至虚拟电极22,由于虚拟电极22接地,因此触控电极21之间的电荷可以很好的传递至大地,故对于触控电极21来说也同样可以侦测到较强信号量,ic不会出现多点误报的情况,提高用户触控使用体验。在具体实施时,由于触控电极的面积越小,触控电极对地电容也越小,触控面板的功耗也越小,因此为了降低触控面板的功耗,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至少部分触控电极具有镂空区域,虚拟电极填充于镂空区域内。这样触控显示产品不仅能够实现处于弱接地情况下使用时ic不会出现多点误报的情况,而且还能够降低触控面板的功耗。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触控电极21包括绝缘交叉设置的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电极211具有镂空区域01。这样可以将虚拟电极22填充于镂空区域01内,一方面,减小第一电极211对地电容,降低触控面板的功耗,另一方面,触控电极21之间的电荷可以通过手指传递至虚拟电极22,由于虚拟电极22接地,因此触控电极21之间的电荷可以很好的传递至大地,故对于触控电极21来说也同样可以侦测到较强信号量,ic不会出现多点误报的情况,提高用户触控使用体验。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如图5和图6所示,图5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第二电极212也具有镂空区域01。这样可以减小第二电极212的对地电容,进一步降低触控面板的功耗,并且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均具有镂空区域01,可以使整个触控面板内填充在镂空区域01内的虚拟电极22更加均匀,触控面板内每个触摸位置均可以侦测到较强信号量,ic对整个触控面板的每个触摸位置均不会出现多点误报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用户触控使用体验。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如图4和图6所示,该包括触控电极引线02,触控电极引线02将触控电极21与ic电连接。在具体实施时,为了进一步降低触控面板的功耗,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如图3至图6所示,第一电极211的边缘具有多个第一锯齿结构001,第二电极212的边缘具有多个第二锯齿结构002;第一锯齿结构001和第二锯齿结构002交错排列。通过在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的边缘设置锯齿结构,这样可以降低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的方阻,从而降低触控面板的功耗。在具体实施时,为了进一步降低触控面板的功耗,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如图3至图6所示,虚拟电极22的边缘具有多个第三锯齿结构003,镂空区域01具有多个第四锯齿结构004;第三锯齿结构003位于第四锯齿结构004内。通过在虚拟电极22和镂空区域01的边缘设置锯齿结构,这样可以降低虚拟电极22的方阻,更进一步降低触控面板的功耗。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锯齿结构不一定是规则的锯齿结构,只要边缘具有齿状结构即可。在具体实施时,为了方便统一制作,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如图3至图6所示,虚拟电极22的中心和触控电极21的中心重合。具体地,第一电极211内的虚拟电极22的中心和第一电极211的中心重合,第二电极212内的虚拟电极22的中心和第二电极212的中心重合。当然,在具体实施时,虚拟电极的中心和触控电极的中心重合也可以不重合,只要满足虚拟电极和触控电极绝缘即可。可选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第一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或第一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第二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在具体实施时,为了方便统一制作工艺,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如图3至图6所示,各虚拟电极22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当然,各虚拟电极22的形状和尺寸也可以不相同。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如图2所示,桥接层1还包括多个桥接电极12,部分触控电极21通过桥接电极12电连接。在具体实施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第一电极211或第二电极212分为若干个子电极,再利用桥接电极12和过孔将这些子电极连接,使得第一电极211与第二电极212可以制作在同一电极层2中,能够减少制作工序,降低成本。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触控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如图7所示,还包括:位于触控面板出光侧的偏光片3,位于偏光片3和触控面板(电极层2)之间的保护层4,位于偏光片3背向触控面板一侧的盖板5,位于触控面板入光侧的显示面板6,以及位于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6之间的封装层7。具体地,保护层4具有保护电极层2和桥接层1的作用,具体地,保护层5的材料可以为氮氧化硅。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如图8所示,还包括柔性电路板fpc,柔性电路板fpc包括第一接地端gnd1和第二接地端gnd2;在所有虚拟电极引线11中,其中连续排列的一半虚拟电极引线11与第一接地端gnd1电连接,连续排列的另一半虚拟电极引线11与第二接地端gnd2电连接。在具体实施时,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中,如图9所示,还包括柔性电路板fpc,所有虚拟电极引线11与柔性电路板fpc的同一个接地端gnd电连接。在具体实施时,虚拟电极引线的连接方式不限于图8和图9,还可以与更多的接地端电连接,均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具体地,本发明将图7所示的显示装置放置在弱接地状态下使用,对虚拟电极接地(dummy接地)和虚拟电极悬浮(dummy悬浮)进行模拟仿真,得到的仿真数据如表1所示:表1itemdummy悬浮dummy接地cp(tx_unit)10.86410.688cp(tx_unit)11.09210.876cm(w/ofinger)0.6440.640cm1(w/finger)0.4840.456δcm(cm-cm1)0.160.184δcm/cm24.84%28.75%cp(tx_finger)0.9880.856cp(rx_finger)1.0080.082lgmindex0.3210.424其中,cp(tx_unit)为触控驱动电极的对地电容,cp(rx_unit)为触控感应电极的对地电容,cm(w/ofinger)为没有手指触摸时触控电极之间的电容,cm1(wfinger)为有手指触摸时触控电极和手指之间的耦合电容,cp(tx_finger)为触控驱动电极与手指之间的耦合电容,cp(rx_finger)为触控感应电极与手指之间的耦合电容。从表1可以看出,dummy接地时的△cm比dummy悬浮时的△cm大,dummy接地时的触控信号量(lgmindex)比dummy悬浮时的触控信号量(lgmindex)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采用虚拟电极接地的触控面板所在的显示装置的触控性能较好,ic不会出现多点误报的情况,提高用户触控使用体验。该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电极层设置与触控电极绝缘的虚拟电极,在触控显示产品处于正常接地情况下使用时,虚拟电极的设置可以增大触控区域,使更多的感应区域能灵敏的感应到用户的触控行为,从而提高触控的灵敏度;在触控显示产品处于弱接地情况下(如手机放置在桌面上或者用户躺在床上等)使用时,通过在电极层制作虚拟电极,并将虚拟电极通过虚拟电极引线接地设置,这样在触控显示产品处于弱接地情况下使用时,触控电极之间的电荷可以通过手指传递至虚拟电极,由于虚拟电极接地,因此触控电极之间的电荷可以很好的传递至大地,故对于触控电极来说也同样可以侦测到较强信号量,ic不会出现多点误报的情况,提高用户触控使用体验。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桥接层、电极层以及位于所述桥接层和所述电极层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电极层包括触控电极以及与所述触控电极绝缘设置的虚拟电极;
所述桥接层包括与所述虚拟电极电连接的虚拟电极引线,所述虚拟电极引线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部分所述触控电极具有镂空区域,所述虚拟电极填充于所述镂空区域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绝缘交叉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具有所述镂空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具有所述镂空区域。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边缘具有多个第一锯齿结构,所述第二电极的边缘具有多个第二锯齿结构;
所述第一锯齿结构和所述第二锯齿结构交错排列。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电极的边缘具有多个第三锯齿结构,所述镂空区域具有多个第四锯齿结构;
所述第三锯齿结构位于所述第四锯齿结构内。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电极的中心和所述触控电极的中心重合。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或
所述第一电极为触控感应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触控驱动电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虚拟电极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接层还包括多个桥接电极,部分所述触控电极通过所述桥接电极电连接。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第一接地端和第二接地端;在所有所述虚拟电极引线中,其中连续排列的一半所述虚拟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一接地端电连接,连续排列的另一半所述虚拟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接地端电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有所述虚拟电极引线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同一个接地端电连接。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触控面板出光侧的偏光片,位于所述偏光片和所述触控面板之间的保护层,位于所述偏光片背向所述触控面板一侧的盖板,位于所述触控面板入光侧的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触控面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的封装层。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电极层设置与触控电极绝缘的虚拟电极,在触控显示产品处于正常接地情况下使用时,虚拟电极的设置可以增大触控区域,使更多的感应区域能灵敏的感应到用户的触控行为,从而提高触控的灵敏度;在触控显示产品处于弱接地情况下(如手机放置在桌面上或者用户躺在床上等)使用时,通过在电极层制作虚拟电极,并将虚拟电极通过虚拟电极引线接地设置,这样在触控显示产品处于弱接地情况下使用时,触控电极之间的电荷可以通过手指传递至虚拟电极,由于虚拟电极接地,因此触控电极之间的电荷可以很好的传递至大地,故对于触控电极来说同样可以侦测到较强信号量,IC不会出现多点误报的情况,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玉;罗鸿强;张光均;蒋宜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