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供水设备包括源头、中间设备以及末端设备,其中末端设备的需求量十分巨大,如饮水机等,潜在市场十分广阔,供水设备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水质,与人体健康的联系很紧密,对于提升人们生活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饮水机供水设备对于水质的提升效果不明显,且维护难度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使用寿命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第一水箱相连,所述第一水箱内设置有水泵,所述第一水箱与第一水管相连,所述壳体的中间部位均匀设置有三根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为中空设置,所述安装柱之间贯通,三根所述安装柱内依次安装有过滤芯、消毒芯、活性炭芯、所述安装柱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帽,所述安装帽与安装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水管与最左侧的安装柱相连,所述右侧安装柱与第二水管相连,所述第二水管与第二水箱相连,所述第二水箱的底部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第二水箱上连接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延伸至壳体外侧,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水阀。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水箱通过第三水管与第三水箱相连,所述第三水箱与第四水箱相连,所述第四水箱上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水阀,所述第三水箱在第二水管的位置设置有浮杆,所述浮杆的中部设置有浮漂,所述第四水箱在与第三水箱的连接处设置有同样的浮杆。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水箱中设置有自动进水装置,所述自动进水装置包括浮杆,所述浮杆上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浮漂,所述浮杆的顶部设置有顶针,所述顶针上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设置有导电块,所述导电块与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块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三根所述安装柱之间设置有紫外线灯,所述安装柱之间的连接管为透明玻璃管。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浮漂的材质为无毒橡胶空心块。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滤芯的材质为pp棉。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第一水箱、水泵、第一水管、三根安装柱、过滤芯、小镀锌、活性炭芯实现对水质的定期过滤消毒,降低维护难度,通过第二水箱、第三水箱、第四水箱、电热丝、实现同时供应热水和常温水,通过浮杆、浮漂实现冷热水的有序转变,节省控制元器件以及电量消耗,通过安装板、导电块、浮漂、顶针实现自动进水,省去人为操作添水的步骤,通过紫外线灯实现进一步对水质的杀菌,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操作,大大提升了水质的提供质量,同时降低供水设备的维护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中过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中浮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进水管,3-电磁阀,4-壳体,5-第一水箱,6-浮杆,60-浮漂,7-顶针,8-安装板,9-导电块,10-回位弹簧,11-水泵,12-第一水管,13-过滤芯,14-消毒芯,15-活性炭芯,16-安装柱,17-安装帽,18-橡胶垫,19-紫外线灯,20-第二水管,21-第二水箱,22-第一出水管,23-第一水阀,24-电热丝,25-第三水管,26-第三水箱,27-第四水箱,28-第二出水管,29-第二水阀,3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壳体4,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进水管2,所述进水管2与第一水箱5相连,所述第一水箱5内设置有水泵11,所述第一水箱5与第一水管12相连,所述壳体4的中间部位均匀设置有三根安装柱16,所述安装柱16为中空设置,所述安装柱16之间贯通,三根所述安装柱16内依次安装有过滤芯13、消毒芯14、活性炭芯15、所述安装柱16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帽17,所述安装帽17与安装柱16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水管12与最左侧的安装柱16相连,所述右侧安装柱16与第二水管20相连,所述第二水管20与第二水箱21相连,所述第二水箱21的底部设置有电热丝24,所述第二水箱21上连接有第一出水管22,所述第一出水管22延伸至壳体4外侧,所述第一出水管22上设置有第一水阀23。
具体的,通过电磁阀3控制第一水箱5的进水,当水进入到第一水箱5之后,通过水泵11将第一水箱5内的水送入三根安装柱16内,三根安装柱16内依次插接有过滤芯13、消毒芯14、活性炭芯15,分别对水进行过滤、消毒和除异味处理。
更具体的,由于安装柱16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帽17,该安装帽17与安装柱16之间为螺纹连接,安装帽17可以通过螺纹旋出,通过安装帽17的可拆卸连接,实现对安装柱16内的过滤芯13、消毒芯14、活性炭芯15进行定期更换,降低了供水设备的维护难度,同时提升水质。
更具体的,第二水管20与第二水箱21相连,在第二水箱21的底部设置加热丝,可以提供热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水箱21通过第三水管25与第三水箱26相连,所述第三水箱26与第四水箱27相连,所述第四水箱27上设置有第二出水管28,所述第二出水管28上设置有第二水阀29,所述第三水箱26在第二水管20的位置设置有浮杆6,所述浮杆6的中部设置有浮漂60,所述第四水箱27在与第三水箱26的连接处设置有同样的浮杆6。
具体的,第二水箱21提供热水,为了能得到可以直接饮用的常温水,继续设置第三水箱26以及第四水箱27,通过第三水箱26以及第四水箱27,使得第二水箱21中落下的热水逐渐变成常温水,原理是:第二水箱21中的热水通过第三水管25进入第三水箱26,当热水充满第三水箱26时,浮漂60堵住水管,使得第三水箱26中的热水逐渐变凉,同理,第三水箱26中的水进入到第四水箱27,第四水箱27中也设置有同样的浮漂60,使得水变成常温水,达到直接饮用的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水箱5中设置有自动进水装置,所述自动进水装置包括浮杆6,所述浮杆6上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浮漂60,所述浮杆6的顶部设置有顶针7,所述顶针7上侧设置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内设置有导电块9,所述导电块9与电磁阀3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块9与安装板8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10。
具体的,这里的浮杆6以及浮漂60与上文描述的浮杆6、浮漂60一致,当水位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浮漂60带动浮杆6上升,顶针7顶开导电块9,使得电路断开,从而使得电磁阀3关闭,停止进水。
进一步的,所述浮漂60的材质为无毒橡胶空心块。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万向轮3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实施例1作出的进一步改进和限定。
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包括实施例1中的所有部件,还包括:
进一步的,三根所述安装柱16之间设置有紫外线灯19,所述安装柱16之间的连接管为透明玻璃管。
具体的,紫外线灯19可以对水中的微生物进行杀灭。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芯13的材质为pp棉。
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
如图1-3所示,按图示进行安装该供水设备。
安装结束后,通过进水管2对第一水箱5进行进水,当第一水箱5内的水位上升至一定位置时,浮杆6带动浮漂60上升,浮杆6顶部的顶针7顶开安装板8上的导电块9,使得电磁阀3的电路断开,电磁阀3关闭,停止进水。
第一水箱5内的水通过水泵11、第一水管12依次进入三根安装柱16,进行过滤、消毒、以及除异味处理。
由于三根安装柱16的顶端与安装帽17螺纹连接,所以,当过滤芯13、消毒芯14、活性炭芯15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旋开安装帽17,将上述过滤芯13、消毒芯14、活性炭芯15取出进行更换。
水在三根安装柱16之间移动的同时,紫外线灯19会对水中的细菌以及微生物进行照射杀菌。
当水到达第二水箱21时,借助电热丝24将水烧开,通过第一出水管22以及第一水阀23可以得到热水,通过第三水箱26、第四水箱27、浮杆6的作用可以得到可以直接饮用的常温水。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通过第一水箱、水泵、第一水管、三根安装柱、过滤芯、小镀锌、活性炭芯实现对水质的定期过滤消毒,降低维护难度,通过第二水箱、第三水箱、第四水箱、电热丝、实现同时供应热水和常温水,通过浮杆、浮漂实现冷热水的有序转变,节省控制元器件以及电量消耗,通过安装板、导电块、浮漂、顶针实现自动进水,省去人为操作添水的步骤,通过紫外线灯实现进一步对水质的杀菌,通过上述结构的配合操作,大大提升了水质的提供质量,同时降低供水设备的维护难度,上述为本发明的创新点所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壳体(4),所述壳体(4)上设置有进水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与第一水箱(5)相连,所述第一水箱(5)内设置有水泵(11),所述第一水箱(5)与第一水管(12)相连,所述壳体(4)的中间部位均匀设置有三根安装柱(16),所述安装柱(16)为中空设置,所述安装柱(16)之间贯通,三根所述安装柱(16)内依次安装有过滤芯(13)、消毒芯(14)、活性炭芯(15)、所述安装柱(16)的顶部设置有安装帽(17),所述安装帽(17)与安装柱(16)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水管(12)与最左侧的安装柱(16)相连,所述右侧安装柱(16)与第二水管(20)相连,所述第二水管(20)与第二水箱(21)相连,所述第二水箱(21)的底部设置有电热丝(24),所述第二水箱(21)上连接有第一出水管(22),所述第一出水管(22)延伸至壳体(4)外侧,所述第一出水管(22)上设置有第一水阀(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21)通过第三水管(25)与第三水箱(26)相连,所述第三水箱(26)与第四水箱(27)相连,所述第四水箱(27)上设置有第二出水管(28),所述第二出水管(28)上设置有第二水阀(29),所述第三水箱(26)在第二水管(20)的位置设置有浮杆(6),所述浮杆(6)的中部设置有浮漂(60),所述第四水箱(27)在与第三水箱(26)的连接处设置有同样的浮杆(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箱(5)中设置有自动进水装置,所述自动进水装置包括浮杆(6),所述浮杆(6)上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浮漂(60),所述浮杆(6)的顶部设置有顶针(7),所述顶针(7)上侧设置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内设置有导电块(9),所述导电块(9)与电磁阀(3)电性连接,所述导电块(9)与安装板(8)之间设置有回位弹簧(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三根所述安装柱(16)之间设置有紫外线灯(19),所述安装柱(16)之间的连接管为透明玻璃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漂(60)的材质为无毒橡胶空心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芯(13)的材质为pp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水机用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万向轮(30)。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