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8


本发明涉及房建施工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在进行低矮平房建筑施工时,通常需要利用到搭载架进行施工作业,现有的搭载架结构固定,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反复上下,以转移建筑材料,反复上下搭载架将耗费大量的体力并且存在不安全因素,对施工的质量及效率均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施工人员无需自行上下,能够大大减小上下作业平台所耗费的体力,并且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实现建筑材料的持续提供,避免需要停止施工,进行建筑材料的提升造成施工效率的降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两块相对的竖向支撑板,两块所述的竖向支撑板之间设有作业平台,作业平台两端设有导向凸块,两块竖向支撑板相对的一面上设有导向滑槽,导向凸块设置在导向滑槽内,底板顶面两端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与水平的绕绳杆通过联轴器连接,绕绳杆远离第一电机的一端通过轴承与设置在底板上的立板连接,绕绳杆上缠绕设有第一牵引绳,第一牵引绳一端与绕绳杆缠绕连接,另一端穿过竖向支撑板上端并与作业平台顶面一端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位于所述的底板一端的绕绳杆上缠绕设有两根第一牵引绳,在竖向支撑板的上端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滑轮,两根第一牵引绳与两个第一导向滑轮一一对应接触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两块所述的竖向支撑板一侧上设有安全网板,安全网板的两端固定在两块竖向支撑板侧面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安全网板下沿与底板顶面之间的间距为-.m。

优选的方案中,其中一块所述的竖向支撑板顶部设有旋转板,旋转板与竖向支撑板顶部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旋转板能够绕其与竖向支撑板之间的连接转轴转动,旋转板上设有“l”形支杆以及第二电机,“l”形支杆的竖直段下端固定在旋转板顶面上,“l”形支杆的水平段上设有两个第二导向滑轮,其中一个第二导向滑轮设置在“l”形支杆的转角上,另一个第二导向滑轮设置在“l”形支杆水平段远离转角的位置上,所述的第二电机转轴上缠绕设有第二牵引绳,第二牵引绳一端与第二电机转轴缠绕连接,另一端穿过两个第二牵引绳后延伸至竖向支撑板一侧,位于竖向支撑板一侧的第二牵引绳端部与吊篮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作业平台远离安全网板的一侧上设有栏杆。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旋转板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等夹角设置的旋转把手。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无需工人自行上下作业平台,能够节约工人的体力,从而保障施工质量;

(2)施工进行过程中,通过装置一侧的吊篮能够实现建筑材料的持续供给,无需停工进行建筑材料的准备作业,保证了施工的连续性,提升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旋转板部分的细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板1,竖向支撑板2,作业平台3,第一电机4,绕绳杆5,立板6,第一牵引绳7,第一导向滑轮8,导向滑槽9,导向凸块10,安全网板11,安全网板12,旋转板13,旋转把手131,“l”形支杆14,第二电机15,第二牵引绳16,第二导向滑轮17,吊篮1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在底板1上两块相对的竖向支撑板2,两块所述的竖向支撑板2之间设有作业平台3,作业平台3两端设有导向凸块10,两块竖向支撑板2相对的一面上设有导向滑槽9,导向凸块10设置在导向滑槽9内,底板顶面两端设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转轴与水平的绕绳杆5通过联轴器连接,绕绳杆5远离第一电机4的一端通过轴承与设置在底板1上的立板6连接,绕绳杆5上缠绕设有第一牵引绳7,第一牵引绳7一端与绕绳杆5缠绕连接,另一端穿过竖向支撑板2上端并与作业平台3顶面一端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位于所述的底板1一端的绕绳杆5上缠绕设有两根第一牵引绳7,在竖向支撑板2的上端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滑轮8,两根第一牵引绳7与两个第一导向滑轮8一一对应接触设置。

优选的方案中,两块所述的竖向支撑板2一侧上设有安全网板11,安全网板11的两端固定在两块竖向支撑板2侧面上。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安全网板11下沿与底板1顶面之间的间距为2-2.5m。

优选的方案中,其中一块所述的竖向支撑板2顶部设有旋转板13,旋转板13与竖向支撑板2顶部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旋转板13能够绕其与竖向支撑板2之间的连接转轴转动,旋转板13上设有“l”形支杆14以及第二电机15,“l”形支杆14的竖直段下端固定在旋转板13顶面上,“l”形支杆14的水平段上设有两个第二导向滑轮17,其中一个第二导向滑轮17设置在“l”形支杆14的转角上,另一个第二导向滑轮17设置在“l”形支杆14水平段远离转角的位置上,所述的第二电机15转轴上缠绕设有第二牵引绳16,第二牵引绳16一端与第二电机15转轴缠绕连接,另一端穿过两个第二牵引绳16后延伸至竖向支撑板2一侧,位于竖向支撑板2一侧的第二牵引绳16端部与吊篮18连接。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作业平台3远离安全网板11的一侧上设有栏杆12。

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旋转板13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等夹角设置的旋转把手131。

本装置的原理如下:

初始状态下,作业平台3与底板1接触,施工人员由安全网板11下方的开口进入并站立在作业平台3,然后启动第一电机4,在第一电机4的作用下,作业平台3顺着导向滑槽9竖直向上移动,移动至指定高度时,进行施工作业即可;

在进行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将建筑材料持续放入吊篮18中,作业平台3上的施工人员控制第二电机15启动,吊篮18竖直向上位移至超过竖向支撑板2顶面之后,施工人员通过旋转板13上的旋转把手131调节吊篮旋转至位于作业平台3上方,然后再次控制第二电机15,使吊篮下放至作业平台3上,即可取出建筑材料,达到连续的施工作业目的。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无需工人自行上下作业平台,能够节约工人的体力,从而保障施工质量;施工进行过程中,通过装置一侧的吊篮能够实现建筑材料的持续供给,无需停工进行建筑材料的准备作业,保证了施工的连续性,提升了施工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包括底板(1)以及设置在底板(1)上两块相对的竖向支撑板(2),其特征是:两块所述的竖向支撑板(2)之间设有作业平台(3),作业平台(3)两端设有导向凸块(10),两块竖向支撑板(2)相对的一面上设有导向滑槽(9),导向凸块(10)设置在导向滑槽(9)内,底板顶面两端设有第一电机(4),第一电机(4)的转轴与水平的绕绳杆(5)通过联轴器连接,绕绳杆(5)远离第一电机(4)的一端通过轴承与设置在底板(1)上的立板(6)连接,绕绳杆(5)上缠绕设有第一牵引绳(7),第一牵引绳(7)一端与绕绳杆(5)缠绕连接,另一端穿过竖向支撑板(2)上端并与作业平台(3)顶面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的底板(1)一端的绕绳杆(5)上缠绕设有两根第一牵引绳(7),在竖向支撑板(2)的上端设有两个第一导向滑轮(8),两根第一牵引绳(7)与两个第一导向滑轮(8)一一对应接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两块所述的竖向支撑板(2)一侧上设有安全网板(11),安全网板(11)的两端固定在两块竖向支撑板(2)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网板(11)下沿与底板(1)顶面之间的间距为2-2.5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块所述的竖向支撑板(2)顶部设有旋转板(13),旋转板(13)与竖向支撑板(2)顶部之间通过转轴连接,旋转板(13)能够绕其与竖向支撑板(2)之间的连接转轴转动,旋转板(13)上设有“l”形支杆(14)以及第二电机(15),“l”形支杆(14)的竖直段下端固定在旋转板(13)顶面上,“l”形支杆(14)的水平段上设有两个第二导向滑轮(17),其中一个第二导向滑轮(17)设置在“l”形支杆(14)的转角上,另一个第二导向滑轮(17)设置在“l”形支杆(14)水平段远离转角的位置上,所述的第二电机(15)转轴上缠绕设有第二牵引绳(16),第二牵引绳(16)一端与第二电机(15)转轴缠绕连接,另一端穿过两个第二牵引绳(16)后延伸至竖向支撑板(2)一侧,位于竖向支撑板(2)一侧的第二牵引绳(16)端部与吊篮(18)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作业平台(3)远离安全网板(11)的一侧上设有栏杆(1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板(13)侧壁上设有至少两个等夹角设置的旋转把手(131)。

技术总结
一种低层建筑施工用升降平台,包括底板以及设置在底板上两块相对的竖向支撑板,两块所述的竖向支撑板之间设有作业平台,作业平台两端设有导向凸块,两块竖向支撑板相对的一面上设有导向滑槽,导向凸块设置在导向滑槽内,底板顶面两端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转轴与水平的绕绳杆通过联轴器连接,绕绳杆一端通过轴承与立板连接,绕绳杆上缠绕设有第一牵引绳,第一牵引绳一端穿过竖向支撑板上端并与作业平台顶面一端连接。采用上述结构,施工人员无需自行上下,能够大大减小上下作业平台所耗费的体力,并且能够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能够实现建筑材料的持续提供,避免需要停止施工,进行建筑材料的提升造成施工效率的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向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向毅
技术研发日:2018.12.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05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