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属于工民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砌体施工电梯平台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大,不符合环保绿色施工的要求,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以解决现有的砌体施工电梯平台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大的问题,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种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包括固定在地面的施工平台、坡道和防护棚;施工平台由一组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平台支脚和一块钢平台拼装而成;坡道由两块钢平台、连接钢板、一系列高度按等差级数递减的坡道支脚和一个三角垫块拼装而成;防护棚由一组高度相等的支柱、一组上层顶棚、一组下层顶棚和一组护栏拼装而成。

前述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中,所述钢平台包括工字钢矩形框架,工字钢矩形框架设有纵梁和一组横梁,工字钢矩形框架顶面设有一组方钢棒;一组方钢棒顶面铺设有钢板;工字钢矩形框架上设有用于连接平台支脚和将两块工字钢矩形框架连接为一体的拼装孔。

前述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中,所述平台支脚和坡道支脚均包括中柱,中柱顶部两侧设有斜撑,中柱两侧的斜撑另一端分别与边柱底部一侧焊接;中柱和边柱下端均设有支脚板,支脚板设有螺栓孔,螺栓孔与地角螺栓连接;平台支脚的中柱和边柱顶端均设有水平拼装板;坡道支脚的中柱和边柱顶端均设有倾斜拼装板;水平拼装板和倾斜拼装板上均设有拼装孔;拼装孔均与水平拼装板和倾斜拼装板上的上表面垂直。

前述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中,所述支柱下端设有支脚板,支脚板设有螺栓孔,螺栓孔与地角螺栓连接;支柱上部相对的两侧或一侧设有上横撑和下横撑,上横撑上设有上层顶棚;下横撑上设有下层顶棚;上层顶棚和下层顶棚均包括顶棚框架;上层顶棚的顶棚框架上铺设有白铁皮;下层顶棚的顶棚框架上铺设有瓦钢板。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可周转使用的定型化施工电梯钢平台替代现有的砌体施工电梯平台,避免了平台周围环境污染的乱象,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本发明采用定型化标准设计,既方便了制作,也便于主要部件之间的互换使用。拼装和拆卸方便快速。主要部件拆卸后主要为平板、杆状和便于堆叠的部件,便于包装和运输。本发明具有施工方便,轻质高强,安全性能高,不影响楼面结构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钢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平台支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坡道支脚顶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支柱上下两端及上端与顶棚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1-地面、2-施工平台、3-坡道、4-防护棚、5-平台支脚、6-钢平台、7-坡道支脚、8-连接钢板、9-三角垫块、10-支柱、11-上层顶棚、12-下层顶棚、13-护栏、14-工字钢矩形框架、15-纵梁、16-横梁、17-方钢棒、18-钢板、19-拼装孔、20-中柱、21-斜撑、22-边柱、23-支脚板、24-螺栓孔、25-地角螺栓、26-水平拼装板、27-倾斜拼装板、28-白铁皮、29-瓦钢板、30-上横撑、31-下横撑、32-顶棚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如图1~图7所示,包括固定在地面1的施工平台2、坡道3和防护棚4。施工平台2如图3所示,由一组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平台支脚5和一块钢平台6拼装而成;坡道3如图2所示,由两块钢平台6、连接钢板8、一系列高度按等差级数递减的坡道支脚7和一个三角垫块9拼装而成;防护棚4如图1所示,由一组高度相等的支柱10、一组上层顶棚11、一组下层顶棚12和一组护栏13拼装而成。钢平台6如图4所示,包括工字钢矩形框架14,工字钢矩形框架14设有纵梁15和一组横梁16,工字钢矩形框架14顶面设有一组方钢棒17;一组方钢棒17顶面铺设有钢板18;工字钢矩形框架14上设有用于连接平台支脚5和将两块工字钢矩形框架14连接为一体的拼装孔19。平台支脚5和坡道支脚7如图5所示,均包括中柱20,中柱20顶部两侧设有斜撑21,中柱20两侧的斜撑21另一端分别与边柱22底部一侧焊接;中柱20和边柱22下端均设有支脚板23,支脚板23设有螺栓孔24,螺栓孔24与地角螺栓25连接;平台支脚5的中柱20和边柱22顶端均设有水平拼装板26;坡道支脚7的中柱20和边柱22顶端如图6所示,均设有倾斜拼装板27;水平拼装板26和倾斜拼装板27上均设有拼装孔19;拼装孔19均与水平拼装板26和倾斜拼装板27上的上表面垂直。如图7所示,支柱10下端设有支脚板23,支脚板23设有螺栓孔24,螺栓孔24与地角螺栓25连接;支柱10上部相对的两侧或一侧设有上横撑30和下横撑31,上横撑30上设有上层顶棚11;下横撑31上设有下层顶棚12;上层顶棚11和下层顶棚12均包括顶棚框架32;上层顶棚11的顶棚框架32上铺设有白铁皮28;下层顶棚12的顶棚框架32上铺设有瓦钢板29。

实施例

本例主要是为解决现有砌体施工电梯平台对周围环境污染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例采用钢结构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替代现有的砌体施工电梯平台。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包括如图1所示的施工平台2、坡道3和防护棚4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施工平台2如图3所示,由一块钢平台6和四个平台支脚5拼装而成。坡道3如图2所示,由两块钢平台6和一系列高度按等差级数递减的坡道支脚7以及一个三角垫块9拼装而成;两块钢平台6通过连接板8连接为一体,并倾斜放置。防护棚4如图1所示,通过防护棚4对施工平台2和坡道3上方进行遮挡,防止高空落物砸伤人员。防护棚4由一组高度相等的支柱10、一组上层顶棚11、下层顶棚12和护栏13拼装而成。施工时可以在现场通过螺栓和临时的点焊连接快速完成整个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的拼装。施工结束后可以快速拆卸,拆卸后的钢平台6、上层顶棚11、下层顶棚12均为板状结构,平台支脚5和坡道支脚7也可以层叠摆放在一起,支柱10、护栏13和一些临时点焊连接的方钢棒17均属于杆状结构,可以捆扎在一起。整个拼装所用部件包装好后占用较小空间,方便包装和运输。

为了实现主要部件之间的可互换性,本例中施工平台2所使用的钢平台6和坡道3所使用的钢平台6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采用定型化设计成标准件。每个钢平台6均如图4所示,由10号工字钢焊接成工字钢矩形框架14,工字钢矩形框架14的长宽比为2:1,本例中工字钢矩形框架14的长度为6米,宽度为3米。工字钢矩形框架14中间采用同型号工字钢焊接一条纵梁15和三条横梁16,以确保焊接完成的工字钢矩形框架14和下表面均为平整面。三条横梁16之间的间距与工字钢矩形框架14长度方向的纵梁15与长度方向的两条边梁间距相同,并居中对称设置。以方便与坡道3对接。在工字钢矩形框架14两端和两侧中部均钻有拼装孔19,以方便与工字钢矩形框架14底部的四个平台支脚5连接。在工字钢矩形框架14两端的腹板上也钻有一组拼装孔19以方便将两块钢平台6对接作为坡道3使用。工字钢矩形框架14顶面焊接一组等间距布置规格为50mm×50mm的方钢棒17,并在一组方钢棒17顶面焊接一块钢板18作为踏板。整个工字钢矩形框架14可作为一个平板式可周转部件,为了确保整个工字钢矩形框架14的强度,以上所有焊缝均采用满焊方式焊接。

本例中工字钢矩形框架14底部的四个平台支脚5也采用定型化设计成结构和尺寸完全相同采用标准件。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包括由100mm×100mm的方钢构成的一根中柱20和两根边柱22;两根边柱22之间的距离与工字钢矩形框架14的宽度对应。中柱20顶部两侧焊接有规格为50mm×50mm的斜撑21,中柱20两侧的斜撑21另一端分别与边柱22底部一侧焊接;中柱20和边柱22下端均焊接有200mm×200mm的支脚板23,支脚板23上钻有一组螺栓孔24,螺栓孔24与地角螺栓25连接;为了表示出螺栓孔23,图5中仅画出了对角的两个地角螺栓25,实际拼装时,就配四个地角螺栓25。中柱20和边柱22顶端均设有水平拼装板26;水平拼装板26上钻有与工字钢矩形框架14连接的拼装孔19。整个平台支脚5可作为一个可周转部件使用。为了确保整个平台支脚5的强度,整个平台支脚5的所有焊缝均采用满焊方式焊接。

前述的钢平台6如图1所示,底部安装有四个平台支脚5。钢平台6两端底部各安装一个,钢平台6两侧底部各安装一个。钢平台6两侧底部的平台支脚5居中安装,安装时平台支脚5中的中柱20中心线应与钢平台6中间的横梁16中心线对齐安装。

坡道3如图2所示,是由两块对接的钢平台6和一系列高度按等差级数递减的坡道支脚7以及一个三角垫块9拼装而成;两块钢平台6两侧的工字钢腹板通过矩形的连接钢板8连接为一体。两块钢平台6底部通过一系列高度按等差级数递减的坡道支脚7支撑形成倾斜的坡道3。由于钢平台6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在钢平台6与地面1的连接处设有一块三角垫块9。三角垫块9由钢板焊接而成。

一系列高度按等差级数递减的坡道支脚7的结构与钢平台6底部安装的四个平台支脚5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如图6所示,坡道支脚7的中柱20和边柱22顶端焊接的是倾斜拼装板27,而不是水平拼装板26。倾斜拼装板27上钻有与工字钢矩形框架14连接的拼装孔19。拼装孔19应与倾斜拼装板27上的上表面垂直。

防护棚4如图1所示由一组高度相等的支柱10、一组上层顶棚11、下层顶棚12和护栏13拼装而成。支柱10采用长度为4480mm,规格为200mm×200mm的方钢制作。支柱10沿施工平台2和坡道3外侧等间距均布。图7是部分防护棚4的结构示意图。支柱10下端焊接有支脚板23,支脚板23设有螺栓孔24,螺栓孔24与地角螺栓25连接;支柱10上部相对的两侧或一侧焊接有上横撑30和下横撑31,上横撑30和下横撑31均为50mm×50mm的方钢制件。上横撑30上设有上层顶棚11;下横撑31上设有下层顶棚12;上层顶棚11和下层顶棚12均包括顶棚框架32;上层顶棚11的顶棚框架32上铺设有白铁皮28;下层顶棚12的顶棚框架32上铺设有瓦钢板29。具体制作时,下层顶棚12的顶棚框架32的尺寸也采用定型化设计。

防护棚4拼装完成后,沿防护棚4四周安装护栏13,护栏13为φ10圆钢管或10mm×10mm方钢管构件,护栏13两端设有连接座,护栏13通过连接座和螺钉与支柱10连接。护栏13一方面起防止人员从坡道3或施工平台2跌落,另一方面也起加固防护棚4防止防护棚4晃动的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包括固定在地面(1)上的施工平台(2)、坡道(3)和防护棚(4);其特征在于:施工平台(2)由一组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平台支脚(5)和一块钢平台(6)拼装而成;坡道(3)由两块钢平台(6)、连接钢板(8)、一系列高度按等差级数递减的坡道支脚(7)和一个三角垫块(9)拼装而成;防护棚(4)由一组高度相等的支柱(10)、一组上层顶棚(11)、一组下层顶棚(12)和一组护栏(13)拼装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平台(6)包括工字钢矩形框架(14),工字钢矩形框架(14)设有纵梁(15)和一组横梁(16),工字钢矩形框架(14)顶面设有一组方钢棒(17);一组方钢棒(17)顶面铺设有钢板(18);工字钢矩形框架(14)上设有用于连接平台支脚(5)和将两块工字钢矩形框架(14)连接为一体的拼装孔(1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支脚(5)和坡道支脚(7)均包括中柱(20),中柱(20)顶部两侧设有斜撑(21),中柱(20)两侧的斜撑(21)另一端分别与边柱(22)底部一侧焊接;中柱(20)和边柱(22)下端均设有支脚板(23),支脚板(23)设有螺栓孔(24),螺栓孔(24)与地角螺栓(25)连接;平台支脚(5)的中柱(20)和边柱(22)顶端均设有水平拼装板(26);坡道支脚(7)的中柱(20)和边柱(22)顶端均设有倾斜拼装板(27);水平拼装板(26)和倾斜拼装板(27)上均设有拼装孔(19);拼装孔(19)均与水平拼装板(26)和倾斜拼装板(27)上的上表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10)下端设有支脚板(23),支脚板(23)设有螺栓孔(24),螺栓孔(24)与地角螺栓(25)连接;支柱(10)上部相对的两侧或一侧设有上横撑(30)和下横撑(31),上横撑(30)上设有上层顶棚(11);下横撑(31)上设有下层顶棚(12);上层顶棚(11)和下层顶棚(12)均包括顶棚框架(32);上层顶棚(11)的顶棚框架(32)上铺设有白铁皮(28);下层顶棚(12)的顶棚框架(32)上铺设有瓦钢板(29)。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型化可周转式施工电梯钢平台,包括固定在地面(1)的施工平台(2)、坡道(3)和防护棚(4);施工平台由一组结构尺寸完全相同的平台支脚(5)和一块钢平台(6)拼装而成;坡道由两块钢平台、连接钢板(8)、一系列高度按等差级数递减的坡道支脚(7)和一个三角垫块(9)拼装而成;防护棚由一组高度相等的支柱(10)、一组上层顶棚(11)、一组下层顶棚(12)和一组护栏(13)拼装而成。本发明具有施工方便,轻质高强,安全性能高,不影响楼面结构的特点。本发明避免了平台周围环境污染的乱象,营造了良好的施工环境。本发明主要部件之间可互换使用。拼装和拆卸方便快速。主要部件拆卸后便于堆叠、包装和运输。

技术研发人员:许维陆;余启锐;王权;陈广立;何强;聂汉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四局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04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