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60


本发明属于车辆主动安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车辆在驾驶过程中,座舱系统检测到碰撞危险后,为了出于保护乘员的目的,座舱系统发出启动座椅主动安全位置调节指令,座椅各个调节部件向安全设定位置运动调整,以获得预计碰撞发生后,乘员获得相对于调整前的座椅位置而言最少伤害的座椅位置。

但是,当座椅的主动安全保护调整功能启动后,碰撞实际却没有发生。一定时间后,座舱系统会发出危险信号解除的指令,座椅如果停留在上一阶段的预防碰撞模式位置,则会给座椅上乘员带来舒适性的问题,对于处于驾驶位座椅上的驾驶员除了带来舒适性问题还存在驾驶安全性问题,如:方向盘控制位置、驾驶员视野受限(如后视镜)等。

因此,具有主动安全调节功能的车辆座椅,如何针对预碰撞的主动安全处理方式进行后续处理,以减少车辆座椅在主动安全位置启动调节后,对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针对预碰撞的主动安全处理过程中对于车辆座椅在预碰撞处理过程中主动安全位置启动调节后缺少有效的后续复位方案,会造成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安全性较低和舒适性欠佳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改善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所述预碰撞复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有接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若是则执行预碰撞复位;

所述预碰撞复位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发出座椅复位提醒;

延时预设时间后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

本方案中,针对预碰撞的主动安全处理过程中对于车辆座椅在预碰撞处理过程中主动安全位置启动调节后进行有效的复位操作,具体为,先发出座椅需要主动复位的提醒,以使得座椅上乘员提前有心理准备,然后再延时预设时间后再对车辆座椅的不同部位进行复位调节动作,减少主动安全调节对正常乘坐行为尤其是正常驾驶的影响,以此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车辆座椅包括滑轨机构和靠背旋转机构;

所述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滑轨机构复位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

将所述靠背旋转机构复位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

本方案中,第一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第二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本方案仅限定了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具体在哪里,并未对第一位置的获取方式和获取时间点进行限定,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收到预碰撞信号后并在开始对车辆座椅的相应部件进行位置的主动调节前获取对应部件的位置并存储,该位置作为后续复位的位置。

本方案中,进一步限定了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所针对的具体部件包括滑轨机构和靠背旋转机构。实践证明,这两个部件在碰撞发生时对乘员的安全性影响较大,所以会优先调节;而在预碰撞解除后,也就是实际没有发生碰撞时,优先将这两个部件调至收到预碰撞信号时各部件所处的位置,如此设置能够第一时间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进一步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可选的,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后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

所述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后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后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将所述侧翼机构复位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侧翼机构所处的位置。

本方案中,进一步限定了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所针对的具体部件还包括后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其中后提升机构用于调节整个坐垫的高度,而侧翼机构为舒适性机构,在预碰撞处理过程中主动安全位置启动调节也会涉及对这两个部件的调节,在进行座椅复位时针对这两个部位的复位操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从而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可选的,在执行所述延时预设时间后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的步骤的过程中,判断是否有再次收到预碰撞信号,若是则停止执行所述预碰撞复位的步骤。

本方案中,执行车辆座椅各部件的复位调节需要一定时间,若在复位过程中有新的预碰撞对应的预警信号输入,则座椅停止复位调节,进入预碰撞处理逻辑。本方案针对短时间内多次受到预碰撞信号的情况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合理的兼顾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可选的,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前提升机构;

当所述预碰撞的方向为正面碰撞时,所述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前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前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本方案针对预碰撞发生的不同方向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针对正面碰撞和后面碰撞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针对正面碰撞,预碰撞的主动安全处理逻辑会对座椅的前提升机构进行调节;而对于后面碰撞的情况不需要调节。经测试证明,正面碰撞时通过前提升机构将坐垫前端的高度调整的越高越有利于保护座椅乘坐人员的安全。但是在后面碰撞时调整前提升机构对碰撞发生时的保护效果所起的作用不明显,且有可能产生副作用。本方案在进行座椅复位操作时,针对前提升机构进行复位,能够有效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可选的,所述车辆座椅包括滑轨机构、靠背旋转机构、后提升机构、前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

所述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收到所述预碰撞解除信号和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的时间差,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时间阈值,

若否,则所述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滑轨机构复位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

将所述靠背旋转机构复位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

将所述后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后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将所述侧翼机构复位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侧翼机构所处的位置;

当所述预碰撞的方向为正面碰撞时,还将所述前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前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若是,则所述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侧翼机构复位至所述第四位置;

当所述时间差小于等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表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后对所述侧翼机构进行了位置调节;当所述时间差大于预设的所述时间阈值时,表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后对所述滑轨机构、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述后提升机构和所述侧翼机构均进行了位置调节。

本方案通过提前预设的时间阈值能够判断出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时已经对车辆座椅的哪些部件进行了主动安全调节。进一步地,针对已经调节了的部件按照一定的优先级进行复位操作。如此设置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复位操作动作,提高复位调节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从而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所述预碰撞复位系统包括第一判断模块、预碰撞复位模块;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是否有接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若是则调用预碰撞复位模块;

所述预碰撞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提醒单元和延时复位单元;

所述复位提醒单元用于发出座椅复位提醒;

所述延时复位单元用于延时预设时间后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

可选的,所述车辆座椅包括滑轨机构和靠背旋转机构;

所述延时复位单元包括第一复位单元和第二复位单元:

所述第一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滑轨机构复位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

所述第二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靠背旋转机构复位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后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

所述延时复位单元还包括第三复位单元和第四复位单元:

所述第三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后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后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所述第四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侧翼机构复位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侧翼机构所处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和复位停止模块;

所述延时复位单元用于延时预设时间后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并调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再次收到预碰撞信号,若是则调用所述复位停止模块;

所述复位停止模块用于停止调用所述预碰撞复位模块。

可选的,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前提升机构;所述延时复位单元还包括第五复位单元;

当所述预碰撞的方向为正面碰撞时,所述第五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前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前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车辆座椅包括滑轨机构、靠背旋转机构、后提升机构、前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

所述延时复位单元包括第一复位单元、第二复位单元、第三复位单元、第四复位单元和第五复位单元;

所述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还包括计算模块和第三判断模块;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收到所述预碰撞解除信号和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的时间差,然后调用所述第三判断模块;

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时间阈值,若否,则调用所述第一复位单元;若是,则调用所述第一复位单元、所述第二复位单元、所述第三复位单元、所述第四复位单元和所述第五复位单元;

所述第一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滑轨机构复位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

所述第二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靠背旋转机构复位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

所述第三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后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后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所述第四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侧翼机构复位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侧翼机构所处的位置;

当所述预碰撞的方向为正面碰撞时,所述第五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前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前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当所述时间差小于等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表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后对所述侧翼机构进行了位置调节;当所述时间差大于预设的所述时间阈值时,表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后对所述滑轨机构、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述后提升机构和所述侧翼机构均进行了位置调节。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前述第一方面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实现了针对预碰撞的主动安全处理过程中对于车辆座椅在预碰撞处理过程中主动安全位置启动调节后进行有效的复位操作,具体为,先发出座椅需要主动复位的提醒,以使得座椅上乘员提前有心理准备,然后再延时预设时间后再对车辆座椅的不同部位进行复位调节动作,以此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的步骤103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的步骤203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的模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中预碰撞复位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中延时复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如图1所示,该车辆座椅包括侧翼机构21、前提升机构26、后提升机构23、滑轨机构(内外滑道25、前后滑道24)、靠背旋转机构22和坐垫上的震动机构(图中未示出)。本发明针对现有的车辆座椅采用主动安全措施进行预碰撞处理后进行预碰撞复位操作。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预碰撞复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判断是否有接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若是则执行步骤102,若否则流程结束;

步骤102、计算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和收到预碰撞信号的时间差;

步骤103、执行预碰撞复位。

本实施例中,针对预碰撞的主动安全处理过程中对于车辆座椅在预碰撞处理过程中主动安全位置启动调节后进行有效的复位操作,具体为,先发出座椅需要主动复位的提醒,以使得座椅上乘员提前有心理准备,然后再延时预设时间后再对车辆座椅的不同部位进行复位调节动作,减少主动安全调节对正常乘坐行为尤其是正常驾驶的影响,以此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如图3所示,步骤10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发出座椅复位提醒。

步骤202、延时预设时间t。

本实施例中,t小于等于3秒,大于等于1秒。

步骤203、对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

本步骤具体为,通过驱动车辆座椅的部件所对应的电机实现具体的调节动作,复位调节动作的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

步骤204、在对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过程中,判断是否有再次收到预碰撞信号,若否则继续执行步骤203,若是则执行步骤205。

步骤205、停止执行预碰撞复位。

本实施例中,执行车辆座椅各部件的复位调节需要一定时间,若在复位过程中有新的预碰撞对应的预警信号输入,则座椅停止复位调节,进入预碰撞处理逻辑。本实施例针对短时间内多次受到预碰撞信号的情况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合理的兼顾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步骤203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判断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和收到预碰撞信号的时间差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时间阈值,若否,则执行步骤302;若是,则执行步骤307。

其中,时间阈值为1~2秒,本实施例中为1.5秒。

步骤302、将滑轨机构复位至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

步骤303、将靠背旋转机构复位至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

步骤304、将后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三位置,第三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后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步骤305、判断预碰撞的方向是否为正面碰撞,若是则执行步骤306,若否则执行步骤307。

步骤306、将前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五位置,第五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前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步骤307、将侧翼机构复位至第四位置,第四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侧翼机构所处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当时间差小于等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表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后对侧翼机构进行了位置调节;当时间差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表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后对滑轨机构、靠背旋转机构、后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均进行了位置调节。

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第二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仅限定了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具体在哪里,并未对第一位置的获取方式和获取时间点进行限定,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收到预碰撞信号后并在开始对车辆座椅的相应部件进行位置的主动调节前获取对应部件的位置并存储,该位置作为后续复位的位置。其余的第三位置、第四位置以及第五位置也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所针对的具体部件包括滑轨机构和靠背旋转机构。实践证明,这两个部件在碰撞发生时对乘员的安全性影响较大,所以会优先调节;而在预碰撞解除后,也就是实际没有发生碰撞时,优先将这两个部件调至收到预碰撞信号时各部件所处的位置,如此设置能够第一时间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进一步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所针对的具体部件还包括后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其中后提升机构用于调节整个坐垫的高度,而侧翼机构为舒适性机构,在预碰撞处理过程中主动安全位置启动调节也会涉及对这两个部件的调节,在进行座椅复位时针对这两个部位的复位操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从而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针对预碰撞发生的不同方向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针对正面碰撞和后面碰撞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针对正面碰撞,预碰撞的主动安全处理逻辑会对座椅的前提升机构进行调节;而对于后面碰撞的情况不需要调节。经测试证明,正面碰撞时通过前提升机构将坐垫前端的高度调整的越高越有利于保护座椅乘坐人员的安全。但是在后面碰撞时调整前提升机构对碰撞发生时的保护效果所起的作用不明显,且有可能产生副作用。本实施例在进行座椅复位操作时,针对前提升机构进行复位,能够有效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通过提前预设的时间阈值能够判断出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时已经对车辆座椅的哪些部件进行了主动安全调节。进一步地,针对已经调节了的部件按照一定的优先级进行复位操作。如此设置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复位操作动作,提高复位调节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从而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其中,如图1所示,该车辆座椅包括侧翼机构21、前提升机构26、后提升机构23、滑轨机构(内外滑道25、前后滑道24)、靠背旋转机构22和坐垫上的震动机构(图中未示出)。

如图5所示,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包括第一判断模块1、预碰撞复位模块2、第二判断模块3、复位停止模块4、计算模块5和第三判断模块6。

第一判断模块1用于判断是否有接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若是则调用计算模块5后调用预碰撞复位模块2。

如图6所示,预碰撞复位模块2包括复位提醒单元201和延时复位单元202。

如图7所示,延时复位单元202包括第一复位单元2021、第二复位单元2022、第三复位单元2023、第四复位单元2024和第五复位单元2025。

复位提醒单元201用于发出座椅复位提醒。

延时复位单元202用于延时预设时间后对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并调用第二判断模块3。

第二判断模块3用于判断是否有再次收到新的预碰撞信号,若是则调用复位停止模块4。

复位停止模块4用于停止调用预碰撞复位模块2,也就是预碰撞复位模块2停止执行针对座椅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的复位动作。

计算模块5用于计算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和收到预碰撞信号的时间差,然后调用第三判断模块6。

第三判断模块6用于判断时间差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时间阈值,若否,则仅调用第一复位单元2021;若是,则依次调用第一复位单元2021、第二复位单元2022、第三复位单元2023、第四复位单元2024和第五复位单元2025。

第一复位单元2021用于将滑轨机构复位至第一位置,第一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

第二复位单元2022用于将靠背旋转机构复位至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所针对的具体部件包括滑轨机构和靠背旋转机构。实践证明,这两个部件在碰撞发生时对乘员的安全性影响较大,所以会优先调节;而在预碰撞解除后,也就是实际没有发生碰撞时,优先将这两个部件调至收到预碰撞信号时各部件所处的位置,如此设置能够第一时间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进一步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第三复位单元2023用于将后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三位置,第三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后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第四复位单元2024用于将侧翼机构复位至第四位置,第四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侧翼机构所处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所针对的具体部件还包括后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其中后提升机构用于调节整个坐垫的高度,而侧翼机构为舒适性机构,在预碰撞处理过程中主动安全位置启动调节也会涉及对这两个部件的调节,在进行座椅复位时针对这两个部位的复位操作能够进一步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从而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当预碰撞的方向为正面碰撞时,第五复位单元2025用于将前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五位置,第五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前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本实施例针对预碰撞发生的不同方向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具体针对正面碰撞和后面碰撞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针对正面碰撞,预碰撞的主动安全处理逻辑会对座椅的前提升机构进行调节;而对于后面碰撞的情况不需要调节。经测试证明,正面碰撞时通过前提升机构将坐垫前端的高度调整的越高越有利于保护座椅乘坐人员的安全。但是在后面碰撞时调整前提升机构对碰撞发生时的保护效果所起的作用不明显,且有可能产生副作用。本实施例在进行座椅复位操作时,针对前提升机构进行复位,能够有效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第二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仅限定了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具体在哪里,并未对第一位置的获取方式和获取时间点进行限定,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需要在收到预碰撞信号后并在开始对车辆座椅的相应部件进行位置的主动调节前获取对应部件的位置并存储,该位置作为后续复位的位置。其余的第三位置、第四位置以及第五位置也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当时间差小于等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表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后对侧翼机构进行了位置调节;当时间差大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表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后对滑轨机构、靠背旋转机构、后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均进行了位置调节。

本实施例中,针对预碰撞的主动安全处理过程中对于车辆座椅在预碰撞处理过程中主动安全位置启动调节后进行有效的复位操作,具体为,先发出座椅需要主动复位的提醒,以使得座椅上乘员提前有心理准备,然后再延时预设时间后再对车辆座椅的不同部位进行复位调节动作,减少主动安全调节对正常乘坐行为尤其是正常驾驶的影响,以此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中,执行车辆座椅各部件的复位调节需要一定时间,若在复位过程中有新的预碰撞对应的预警信号输入,则座椅停止复位调节,进入预碰撞处理逻辑。本实施例针对短时间内多次受到预碰撞信号的情况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能够合理的兼顾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本实施例通过提前预设的时间阈值能够判断出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时已经对车辆座椅的哪些部件进行了主动安全调节。进一步地,针对已经调节了的部件按照一定的优先级进行复位操作。如此设置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复位操作动作,提高复位调节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从而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实施例3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实施例1中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图8显示的电子设备3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30可以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例如其可以为服务器设备。电子设备3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1、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器32、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器32和处理器31)的总线33。

总线33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存储器3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3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器3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323。

存储器32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324的程序/实用工具325,这样的程序模块324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处理器3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计算机程序,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例如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

电子设备3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34(例如键盘、指向设备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35进行。并且,模型生成的设备3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36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所示,网络适配器36通过总线33与模型生成的设备3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模型生成的设备3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器、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磁盘阵列)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电子设备的若干单元/模块或子单元/模块,但是这种划分仅仅是示例性的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单元/模块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单元/模块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单元/模块来具体化。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实施例1中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的步骤。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的更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便携式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擦拭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实现实施例1中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的步骤。

其中,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发明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设备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设备上执行。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碰撞复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判断是否有接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若是则执行预碰撞复位;

所述预碰撞复位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发出座椅复位提醒;

延时预设时间后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包括滑轨机构和靠背旋转机构;

所述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滑轨机构复位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在收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

将所述靠背旋转机构复位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后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

所述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后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后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将所述侧翼机构复位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侧翼机构所处的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延时预设时间后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的步骤的过程中,判断是否有再次收到预碰撞信号,若是则停止执行所述预碰撞复位的步骤。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前提升机构;

当所述预碰撞的方向为正面碰撞时,所述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的步骤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前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前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包括滑轨机构、靠背旋转机构、后提升机构、前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

所述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计算收到所述预碰撞解除信号和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的时间差,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时间阈值,

若否,则所述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滑轨机构复位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

将所述靠背旋转机构复位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

将所述后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后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将所述侧翼机构复位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侧翼机构所处的位置;

当所述预碰撞的方向为正面碰撞时,还将所述前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前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若是,则所述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侧翼机构复位至所述第四位置;

当所述时间差小于等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表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后对所述侧翼机构进行了位置调节;当所述时间差大于预设的所述时间阈值时,表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后对所述滑轨机构、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述后提升机构和所述侧翼机构均进行了位置调节。

7.一种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碰撞复位系统包括第一判断模块、预碰撞复位模块;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是否有接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若是则调用预碰撞复位模块;

所述预碰撞复位模块包括复位提醒单元和延时复位单元;

所述复位提醒单元用于发出座椅复位提醒;

所述延时复位单元用于延时预设时间后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包括滑轨机构和靠背旋转机构;

所述延时复位单元包括第一复位单元和第二复位单元:

所述第一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滑轨机构复位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

所述第二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靠背旋转机构复位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后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

所述延时复位单元还包括第三复位单元和第四复位单元:

所述第三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后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后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所述第四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侧翼机构复位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侧翼机构所处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和复位停止模块;

所述延时复位单元用于延时预设时间后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并调用所述第二判断模块;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是否有再次收到预碰撞信号,若是则调用所述复位停止模块;

所述复位停止模块用于停止调用所述预碰撞复位模块。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还包括前提升机构;所述延时复位单元还包括第五复位单元;

当所述预碰撞的方向为正面碰撞时,所述第五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前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前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座椅包括滑轨机构、靠背旋转机构、后提升机构、前提升机构和侧翼机构;

所述延时复位单元包括第一复位单元、第二复位单元、第三复位单元、第四复位单元和第五复位单元;

所述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系统还包括计算模块和第三判断模块;

所述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收到所述预碰撞解除信号和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的时间差,然后调用所述第三判断模块;

所述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时间差是否小于等于预设的时间阈值,若否,则调用所述第一复位单元;若是,则调用所述第一复位单元、所述第二复位单元、所述第三复位单元、所述第四复位单元和所述第五复位单元;

所述第一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滑轨机构复位至第一位置,所述第一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滑轨机构所处的位置;

所述第二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靠背旋转机构复位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二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处的位置;

所述第三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后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三位置,所述第三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后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所述第四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侧翼机构复位至第四位置,所述第四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侧翼机构所处的位置;

当所述预碰撞的方向为正面碰撞时,所述第五复位单元用于将所述前提升机构复位至第五位置,所述第五位置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时所述前提升机构所处的位置;

当所述时间差小于等于预设的时间阈值时,表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后对所述侧翼机构进行了位置调节;当所述时间差大于预设的所述时间阈值时,表示在收到所述预碰撞信号后对所述滑轨机构、所述靠背旋转机构、所述后提升机构和所述侧翼机构均进行了位置调节。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的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座椅的预碰撞复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预碰撞复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判断是否有接收到预碰撞解除信号,若是则执行预碰撞复位;所述预碰撞复位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发出座椅复位提醒;延时预设时间后对所述车辆座椅进行复位调节。本发明实现了针对预碰撞的主动安全处理过程中对于车辆座椅在预碰撞处理过程中主动安全位置启动调节后进行有效的复位操作,具体为,先发出座椅需要主动复位的提醒,以使得座椅上乘员提前有心理准备,然后再延时预设时间后再对车辆座椅的不同部位进行复位调节动作,以此提高座椅上乘员尤其是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提高乘员的用户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顾天旸;席堃;汪冉;赵梦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04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