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汽车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座椅调节开关、座椅调节装置、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汽车前门扶手到前排座椅h点(跨点)的y向距离受到扶手使用舒适性的影响,不宜过大及过小,前门扶手到前门下方门板的y向距离有侧面碰撞安全的要求,不得小于一定的值,所以,前门下方门板到前排座椅h点的y向距离也就被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常见的电动调节座椅,此距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座椅宽度、电调开关厚度、电调开关的手操空间。乘坐舒适性要求座椅应尽量宽,操作方便性要求电调开关的手操空间应尽量大,这就要求电调开关的厚度应尽量小,即电调开关需要尽量减薄。
另外地,人机交互设计已经成为汽车发展和创新的核心要素,汽车的操控方式由单纯的按钮操控向触摸、语音、手势等操控发展,如中控屏。而座椅调节开关也需要由传统的物理开关向虚拟按键转化,与此同时,也需注意到座椅调节开关的特殊性,即调节时需要进行盲操作,而中控屏采用触控方式,因为屏上按键较多,且按键与屏面平整,不宜进行盲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座椅调节开关、座椅调节装置、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及电子设备。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调节开关,包括:执行器、压力传感器、开关面板、以及触觉反馈控制单元,所述开关面板上设置有多个座椅调节按键,每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底部设置一所述压力传感器,所述开关面板一侧设置所述执行器,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通信连接,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所述执行器、以及汽车的座椅运动执行单元通信连接;
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号,确定被按压的座椅调节按键,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及对应的反馈信号;
控制所述执行器形成所述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所述触觉激励反馈为波形信号,所述波形信号的幅值、和/或频率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
如果所述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调节类型,则向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发送所述座椅调节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调节按键上设置有凹凸特征,每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的凹凸特征区别于其他座椅调节按键。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调节按键包括:功能切换键、向上调节键、向下调节键、向前调节键、和/或向后调节键,其中:
所述功能切换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调节功能切换,所述功能切换键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向里凹陷;
所述向上调节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上调节,所述向上调节键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的第一区域向外凸出;
所述向下调节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下调节,所述向下调节键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的第二区域向外凸出;
所述向前调节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前调节,所述向前调节键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的第三区域向外凸出;
所述向后调节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后调节,所述向后调节键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的第四区域向外凸出;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以及所述第四区域相互区别。
再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调节按键为所述开关面板上设置的虚拟按键。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座椅调节开关、以及控制座椅调节的座椅运动执行单元,所述座椅调节开关的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与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通信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通信连接的中控屏。
本发明一种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包括:
检测到座椅调节按键被按压事件,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及对应的反馈信号;
控制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底部的执行器形成所述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所述触觉激励反馈为波形信号,所述波形信号的幅值、和/或频率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
如果所述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调节类型,则向座椅运动执行单元发送所述座椅调节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调节按键包括功能切换键、向上调节键、向下调节键、向前调节键、和/或向后调节键,其中:
所述功能切换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调节功能切换,所述功能切换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一频率;
所述向上调节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上调节,所述向上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向下调节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下调节,所述向下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向前调节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前调节,所述向前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三频率;
所述向后调节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后调节,所述向后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三频率;
其中,所述第一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以及所述第三频率相互区别。
更进一步地:
所述功能切换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对应于所切换的座椅调节功能;
所述向上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一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下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二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前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三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后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四变化趋势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变化趋势区别于所述第二变化趋势,所述第三变化趋势区别于所述第四变化趋势。
再进一步地,还包括:
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中控屏控制指令、和/或语音控制指令;
向中控屏发送所述中控屏控制指令、和/或向语音装置发送所述语音控制指令。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调节触觉反馈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检测到座椅调节按键被按压事件,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及对应的反馈信号;
控制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底部的执行器形成所述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所述触觉激励反馈为波形信号,所述波形信号的幅值、和/或频率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
如果所述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调节类型,则向座椅运动执行单元发送所述座椅调节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座椅调节按键包括功能切换键、向上调节键、向下调节键、向前调节键、和/或向后调节键,其中:
所述功能切换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调节功能切换,所述功能切换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一频率;
所述向上调节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上调节,所述向上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向下调节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下调节,所述向下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向前调节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前调节,所述向前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三频率;
所述向后调节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后调节,所述向后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三频率;
其中,所述第一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以及所述第三频率相互区别。
更进一步地:
所述功能切换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对应于所切换的座椅调节功能;
所述向上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一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下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二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前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三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后调节键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四变化趋势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变化趋势区别于所述第二变化趋势,所述第三变化趋势区别于所述第四变化趋势。
再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还能够:
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中控屏控制指令、和/或语音控制指令;
向中控屏发送所述中控屏控制指令、和/或向语音装置发送所述语音控制指令。
本发明采用多种措施提高采用按键调节座椅的盲操作的准确性和方便性,包括:精简按键的数量,避免了按键数量过多带来的操作复杂性,同时利于座椅调节功能的拓展,座椅调节功能有增减时,调节开关硬件无需更改,只需更改开关内部控制单元的软件;按键本身具有凹凸特征及个性特征,手指接触按键后易于感知按键功能;设定压力阈值,有效避免误操作;采用触觉反馈,并对不同的按键赋予不同的反馈效果,可以增加人机交互性,保证盲操作的准确性和方便性。同时,采用虚拟按键代替传统的物理按键,能够有效减小物理按键的占用空间,同时,进一步地,结合中控屏显示及语音提示,增加视觉和听觉反馈,用户能够更好地知晓当前所调节的功能,使操作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座椅调节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一种座椅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座椅调节开关的开关面板及座椅调节按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座椅调节开关的触觉反馈信号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一种座椅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中控屏的座椅调节界面;
图7为本发明一种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一种不设置中控屏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一种设置中控屏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座椅调节触觉反馈电子设备的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座椅调节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执行器6、压力传感器7、开关面板9、以及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所述开关面板9上设置有多个座椅调节按键8,每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底部设置一所述压力传感器7,所述开关面板9一侧设置所述执行器6,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的输入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7通信连接,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的输出端分别所述执行器6、以及汽车的座椅运动执行单元通信连接;
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压力信号,确定被按压的座椅调节按键8,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8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及对应的反馈信号;
控制所述执行器6形成所述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所述触觉激励反馈为波形信号,所述波形信号的幅值、和/或频率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
如果所述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调节类型,则向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发送所述座椅调节指令。
具体来说,本发明的座椅调节开关2设置在如图2所示的触觉反馈式座椅调节装置中。该座椅调节装置包括座椅调节开关2、以及控制座椅1调节的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所述座椅调节开关2的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与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通信连接。
其中,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优选为通过整车电控单元4与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通信连接的座椅运动执行电机。所述整车电控单元4将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发出的相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传输给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从而实现对所述座椅1的调节。
座椅调节开关2包括执行器6、压力传感器7、座椅调节按键8、开关面板9、以及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可选地,座椅调节开关2还包括开关壳体11。其中,所述开关面板9粘贴在所述开关壳体11上。所述开关面板9上有多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每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下面都粘贴有一个所述压力传感器7。所述开关面板9的一侧下表面粘贴有一个执行器6。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优选放置于所述开关壳体11的内部底面,所述执行器6和所述压力传感器7通过电路与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相连接。
可选地,座椅调节开关2还包括线束接插器12,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与所述线束接插器12相连接,所述线束接插器12伸出所述开关壳体11。所述开关壳体11的两侧优选各设置一个卡接结构10,用于将所述座椅调节开关2卡接在所述座椅1的旁侧板上。所述线束接插器12与所述座椅1上的座椅线束的相应线束接插器相连接。
当用户按压座椅调节按键8时,座椅调节按键8下方的压力传感器7感应到压力变化,向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输出相应的压力信号,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根据压力信号确定被按压的座椅调节按键8,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控制执行器形成触觉激励反馈,该触觉激励反馈为波形信号,所述波形信号的幅值、和/或频率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因此,当用户按下不同的座椅调节按键8,则执行器6将产生如图4所示的不同幅值、和/或频率的波形信号,使得用户能够清楚地分辨用手指按压各座椅调节按键8的感觉,从而获知当前座椅调节功能的状态(即当前状态为调节何种座椅功能)。同时,如果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调节类型,则向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发送相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例如向整车电控单元4发送座椅调节指令,然后整车电控单元4将座椅调节指令传输给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从而实现对所述座椅1的调节。同时,
具体来说,所述执行器6为触觉反馈执行器。
可选的,所述执行器6为erm旋转偏心质量执行器、lra线性谐振执行器、压电传动器或eap电活性聚合物执行器。
本发明中,执行器6设置在开关面板9的一侧下表面,而无需在所有的座椅调节按键8下方均设置执行器6。通过产生不同的触觉激励反馈,实现对不同座椅调节按键8的区分。
本发明采用多种措施提高采用按键调节座椅的盲操作的准确性和方便性,包括:精简按键的数量,避免了按键数量过多带来的操作复杂性,同时利于座椅调节功能的拓展,座椅调节功能有增减时,调节开关硬件无需更改,只需更改开关内部控制单元的软件;采用触觉反馈,并对不同的按键赋予不同的反馈效果,可以增加人机交互性,保证盲操作的准确性和方便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上设置有凹凸特征,每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的凹凸特征区别于其他座椅调节按键8。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开关面板9上有5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分别为功能切换键14、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向前调节键18、向后调节键16。每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均有凹凸特征,便于手指感知按键位置。同时,每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上均有区别于其他按键的个性特征,便于手指触碰按键时能够容易得识别出所触碰的按键的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包括:功能切换键14、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向前调节键18、和/或向后调节键16,其中:
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调节功能切换,所述功能切换键14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向里凹陷;
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上调节,所述向上调节键15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的第一区域向外凸出;
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下调节,所述向下调节键17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的第二区域向外凸出;
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前调节,所述向前调节键18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的第三区域向外凸出;
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后调节,所述向后调节键16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的第四区域向外凸出;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以及所述第四区域相互区别。
可选的,所述功能切换键14的表面为向里凹陷,所述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向前调节键18、向后调节键16的表面为向外凸出,同时,所述向上调节键15的表面上半部分具有水平的凸出棱线结构,所述向下调节键17的表面下半部分具有水平的凸出棱线结构,所述向前调节键18的表面左半部分具有竖直的凸出棱线结构,所述向后调节键16的表面右半部分具有竖直的凸出棱线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切换键14具有功能选择的功能,单击所述功能切换键14,则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对座椅调节功能进行切换,单击一次,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从当前的座椅调节功能状态(如座椅前后调节)自动进入到下一项座椅调节功能状态(如座椅高度调节),并能够循环选择。
本实施例中,所述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具有调节座椅高度、坐垫角度、腰托、头枕高度等功能,所述向前调节键18、向后调节键16具有调节座椅前后位置、靠背角度、腰托等功能。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示,不同的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对应不同的反馈信号,使用户清楚地分辨用手指按压各座椅调节按键8的感觉,从而获知当前座椅调节功能的状态(即当前状态为调节何种座椅功能)。
可选的,反馈信号具体为波形信号,通过改变信号的幅值、频率来产生不同的波形信号。
可选的,所述功能切换键14对应中频波形信号,所述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对应高频波形信号,单击所述功能切换键14使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处于不同座椅调节功能的状态时,所述功能切换键14对应不同的波形信号的幅值,所述向前调节键18、向后调节键16对应低频波形信号,所述向上调节键15、向前调节键18被按压后,对应的波形信号的幅值逐渐减小,所述向后调节键16、向下调节键17被按压后,对应的波形信号的幅值逐渐增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为所述开关面板9上设置的虚拟按键。
可选地,所述开关面板9与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为一整体结构,其材质可为电阻式或电容式触摸屏。
本实施例采用虚拟按键代替传统的物理按键,能够有效减小物理按键的占用空间。
如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座椅调节开关2、以及控制座椅1调节的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所述座椅调节开关2的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与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通信连接。
如图5所示,本发明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座椅调节开关2、控制座椅1调节的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以及中控屏3,所述座椅调节开关2的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与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以及所述中控屏3通信连接。
本实施例结合中控屏,增加视觉反馈,用户能够更好地知晓当前所调节的功能,使操作更加便利。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控屏3位于仪表板中央,并通过整车电线束与所述座椅调节开关2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切换键14具有菜单进入、功能选择、语音提示的功能,具体为,首次单击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述中控屏3进入座椅调节界面,再次单击所述功能切换键14,则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对座椅调节功能进行切换,同时,所述中控屏3上的座椅调节功能进行切换,并能够循环选择。此外,所述功能切换键14也可对语音提示的开启和关闭、使所述中控屏3退出座椅调节功能界面进行控制操作。
可选的,双击所述功能切换键14,可以对当前调节功能的语音提示功能进行开启或关闭,长按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述中控屏3退出座椅调节界面。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示,所述中控屏3的座椅调节界面,会依次显示相应的座椅调节功能界面,具体为:初次进入(首次单击所述功能切换键14)的界面应设置为最常使用的调节功能,如座椅前后调节,此后(再次单击所述功能切换键14)可按照不同座椅调节功能的使用频次,从频繁使用的调节功能向不常使用的调节功能进行切换。在任一座椅调节功能界面,均可使所述中控屏3退出座椅调节界面(长按所述功能切换键14)。
可选的,不同座椅调节功能的切换顺序可由用户进行自定义。
可选的,所述中控屏3的座椅调节界面,其显示内容包括:
(1)当前调节功能的文字说明,如“当前:座椅前后调节”,以及当前调节功能的图示说明,座椅图示上相应的箭头图标会高亮或动态显示;
(2)所述开关面板9上的5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中的可用按键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应的按键图示会高亮或动态显示,如在座椅前后调节功能状态下,只有所述向前调节键18、向后调节键16、功能切换键14可用;
(3)调节进度条,从左至右分别对应着调节从小到大或者从前向后,进度条上的颜色块会随调节而进行动态变化;
(4)语音提示功能的状态,在切换座椅调节功能时,所述中控屏3会有相应的语音来提示当前所述的调节功能,并且,可随时关闭或开启语音提示功能(双击所述功能切换键14)。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s701,检测到座椅调节按键被按压事件,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及对应的反馈信号;
步骤s702,控制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底部的执行器形成所述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所述触觉激励反馈为波形信号,所述波形信号的幅值、和/或频率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
步骤s703,如果所述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调节类型,则向座椅运动执行单元发送所述座椅调节指令。
具体来说,本发明优选应用于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当用户按压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时,触发步骤s701,获取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及对应的反馈信号。其中座椅调节按键被按压事件,可以根据座椅调节按键8下方的压力传感器7的压力信号确定。
然后在步骤s702中,控制例如图1所示的执行器6形成触觉激励反馈。该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和/或频率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
最后,如果所述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调节类型,则步骤s703向座椅运动执行单元发送所述座椅调节指令。
可选地,对于如图1所示的座椅调节开关2和图2所示的座椅调节装置。当需要调节座椅时,手指按压所述开关面板9上的某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被按压的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下面的所述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按压的压力值,并传输给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对压力值进行判断,如果此压力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则认为用户为误触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不执行座椅调节操作,如果此压力值不小于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那么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判断对应的座椅调节按键8被按压,触发步骤s701,调取相应的座椅调节指令及反馈信号,形成触觉激励反馈传输给所述执行器6,所述执行器6进行相应的触觉反馈。
其中,座椅调节指令包括但不限于:功能切换、座椅部件前后调节、或座椅部件上下调节。其中,座椅部件前后调节及座椅部件上下调节属于座椅部件调节类型。
本发明采用多种措施提高采用按键调节座椅的盲操作的准确性和方便性,包括:精简按键的数量,避免了按键数量过多带来的操作复杂性,同时利于座椅调节功能的拓展,座椅调节功能有增减时,调节开关硬件无需更改,只需更改开关内部控制单元的软件;采用触觉反馈,并对不同的按键赋予不同的反馈效果,可以增加人机交互性,保证盲操作的准确性和方便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调节按键包括功能切换键14、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向前调节键18、和/或向后调节键16,其中:
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调节功能切换,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一频率;
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上调节,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下调节,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前调节,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三频率;
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后调节,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三频率;
其中,所述第一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以及所述第三频率相互区别。
本实施例通过不同的频率来区别不同的座椅调节按键。
可选的,第一频率为中频,第二频率为低频,第三频率为高频。其中,所述功能切换键14对应中频波形信号,所述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对应高频波形信号,所述向前调节键18、向后调节键16对应低频波形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对应于所切换的座椅调节功能;
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一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二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三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四变化趋势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变化趋势区别于所述第二变化趋势,所述第三变化趋势区别于所述第四变化趋势。
本实施例通过不同的幅值变化来反馈对应的功能。
可选地,第一变化趋势和第三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逐渐减小,第二变化趋势和第四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逐渐增大。
可选的,单击所述功能切换键14使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处于不同座椅调节功能的状态时,所述功能切换键14对应不同的波形信号的幅值,所述向上调节键15、向前调节键18被按压后,对应的波形信号的幅值逐渐减小,所述向后调节键16、向下调节键17被按压后,对应的波形信号的幅值逐渐增大。
结合前述示例,则每个座椅调节按键8所对应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和频率均不同,便于用户区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中控屏控制指令、和/或语音控制指令;
向中控屏发送所述中控屏控制指令、和/或向语音装置发送所述语音控制指令。
本实施例结合中控屏显示及语音提示,增加视觉和听觉反馈,用户能够更好地知晓当前所调节的功能,使操作更加便利。
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所示,所述中控屏3的座椅调节界面,会依次显示相应的座椅调节功能界面,具体为:初次进入(首次单击所述功能切换键14)的界面应设置为最常使用的调节功能,如座椅前后调节,此后(再次单击所述功能切换键14)可按照不同座椅调节功能的使用频次,从频繁使用的调节功能向不常使用的调节功能进行切换。在任一座椅调节功能界面,均可使所述中控屏3退出座椅调节界面(长按所述功能切换键14)。
可选的,不同座椅调节功能的切换顺序可由用户进行自定义。
可选的,所述中控屏3的座椅调节界面,其显示内容包括:
(1)当前调节功能的文字说明,如“当前:座椅前后调节”,以及当前调节功能的图示说明,座椅图示上相应的箭头图标会高亮或动态显示;
(2)所述开关面板9上的5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中的可用按键的文字说明,以及相应的按键图示会高亮或动态显示,如在座椅前后调节功能状态下,只有所述向前调节键18、向后调节键16、功能切换键14可用;
(3)调节进度条,从左至右分别对应着调节从小到大或者从前向后,进度条上的颜色块会随调节而进行动态变化;
(4)语音提示功能的状态,在切换座椅调节功能时,所述中控屏3会有相应的语音来提示当前所述的调节功能,并且,可随时关闭或开启语音提示功能(双击所述功能切换键14)。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一种不设置中控屏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的示意图,包括:
当需要调节座椅时,手指按压所述开关面板9上的某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被按压的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下面的所述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按压的压力值,并传输给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对压力值进行判断,如果此压力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则认为用户为误触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不执行座椅调节操作,如果此压力值不小于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那么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进行对所被按压的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的类型的判别,如果所被按压的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为所述功能切换键14,则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切换到下一项座椅调节功能,同时,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调取相应的反馈信号,形成触觉激励反馈传输给所述执行器6,所述执行器6进行相应的触觉反馈。如果所被按压的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不是所述功能切换键14,则按照所述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向前调节键18、向后调节键16的不同,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调取相应的反馈信号,形成触觉激励反馈传输给所述执行器6,所述执行器6进行相应的触觉反馈,同时,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将所被按压的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的类型传输给所述整车电控单元4,所述整车电控单元4将相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传输给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从而实现对所述座椅1的调节。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一种设置中控屏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的示意图,包括:
当需要调节座椅时,手指按压所述开关面板9上的某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被按压的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下面的所述压力传感器7检测到按压的压力值,并传输给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对压力值进行判断,如果此压力值小于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则认为用户为误触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不执行座椅调节操作,如果此压力值不小于预先设定的压力阈值,那么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进行对所被按压的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的类型的判别,如果所被按压的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为所述功能切换键14,则再进行对用户按压操作的类型的判别,包括按压时长的判别,判别出用户按压操作为单击还是长按,以及对相邻两次按压的间隔时间的判别,判别出用户按压操作为单击还是双击。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将用户按压操作的类型传输给所述中控屏3,所述中控屏3按照不同的按压操作的类型进行相应的显示和语音提示,同时,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调取相应的反馈信号,形成触觉激励反馈传输给所述执行器6,所述执行器6进行相应的触觉反馈。如果所被按压的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不是所述功能切换键14,则按照所述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向前调节键18、向后调节键16的不同,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调取相应的反馈信号,形成触觉激励反馈传输给所述执行器6,所述执行器6进行相应的触觉反馈,同时,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将所被按压的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的类型传输给所述整车电控单元4,所述整车电控单元4将相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传输给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从而实现对所述座椅1的调节。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一种座椅调节触觉反馈电子设备的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1002;其中,
所述存储器1002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检测到座椅调节按键被按压事件,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及对应的反馈信号;
控制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底部的执行器形成所述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所述触觉激励反馈为波形信号,所述波形信号的幅值、和/或频率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
如果所述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调节类型,则向座椅运动执行单元发送所述座椅调节指令。
图10中以一个处理器1001为例。
电子设备优选为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1003和显示装置1004。
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输入装置1003及显示装置10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10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6所示的方法流程。处理器10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0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
存储器10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10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10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执行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的电子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1003可接收输入的用户点击,以及产生与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显示装置10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00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1001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
本发明采用多种措施提高采用按键调节座椅的盲操作的准确性和方便性,包括:精简按键的数量,避免了按键数量过多带来的操作复杂性,同时利于座椅调节功能的拓展,座椅调节功能有增减时,调节开关硬件无需更改,只需更改开关内部控制单元的软件;采用触觉反馈,并对不同的按键赋予不同的反馈效果,可以增加人机交互性,保证盲操作的准确性和方便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座椅调节按键包括功能切换键14、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向前调节键18、和/或向后调节键16,其中:
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调节功能切换,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一频率;
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上调节,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下调节,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前调节,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三频率;
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后调节,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三频率;
其中,所述第一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以及所述第三频率相互区别。
本实施例通过不同的频率来区别不同的座椅调节按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
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对应于所切换的座椅调节功能;
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一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二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三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四变化趋势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变化趋势区别于所述第二变化趋势,所述第三变化趋势区别于所述第四变化趋势。
本实施例通过不同的幅值变化来反馈对应的功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能够:
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中控屏控制指令、和/或语音控制指令;
向中控屏发送所述中控屏控制指令、和/或向语音装置发送所述语音控制指令。
本实施例结合中控屏显示及语音提示,增加视觉和听觉反馈,用户能够更好地知晓当前所调节的功能,使操作更加便利。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座椅调节开关(2),其特征在于,包括:执行器(6)、压力传感器(7)、开关面板(9)、以及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所述开关面板(9)上设置有多个座椅调节按键(8),每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底部设置一所述压力传感器(7),所述开关面板(9)一侧设置所述执行器(6),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的输入端与所述压力传感器(7)通信连接,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的输出端分别所述执行器(6)、以及汽车的座椅运动执行单元通信连接;
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执行如下操作:
根据所述压力传感器(7)的压力信号,确定被按压的座椅调节按键(8),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8)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及对应的反馈信号;
控制所述执行器(6)形成所述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所述触觉激励反馈为波形信号,所述波形信号的幅值、和/或频率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
如果所述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调节类型,则向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发送所述座椅调节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开关(2),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上设置有凹凸特征,每个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的凹凸特征区别于其他座椅调节按键(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调节开关(2),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包括:功能切换键(14)、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向前调节键(18)、和/或向后调节键(16),其中:
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调节功能切换,所述功能切换键(14)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向里凹陷;
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上调节,所述向上调节键(15)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的第一区域向外凸出;
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下调节,所述向下调节键(17)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的第二区域向外凸出;
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前调节,所述向前调节键(18)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的第三区域向外凸出;
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后调节,所述向后调节键(16)的凹凸特征为键表面的第四区域向外凸出;
其中,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以及所述第四区域相互区别。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开关(2),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调节按键(8)为所述开关面板(9)上设置的虚拟按键。
5.一种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开关(2)、以及控制座椅(1)调节的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所述座椅调节开关(2)的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与所述座椅运动执行单元(5)通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调节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触觉反馈控制单元(13)通信连接的中控屏(3)。
7.一种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到座椅调节按键被按压事件,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及对应的反馈信号;
控制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底部的执行器形成所述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所述触觉激励反馈为波形信号,所述波形信号的幅值、和/或频率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
如果所述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调节类型,则向座椅运动执行单元发送所述座椅调节指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调节按键包括功能切换键(14)、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向前调节键(18)、和/或向后调节键(16),其中:
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调节功能切换,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一频率;
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上调节,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下调节,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前调节,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三频率;
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后调节,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三频率;
其中,所述第一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以及所述第三频率相互区别。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对应于所切换的座椅调节功能;
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一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二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三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四变化趋势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变化趋势区别于所述第二变化趋势,所述第三变化趋势区别于所述第四变化趋势。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中控屏控制指令、和/或语音控制指令;
向中控屏发送所述中控屏控制指令、和/或向语音装置发送所述语音控制指令。
11.一种座椅调节触觉反馈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检测到座椅调节按键被按压事件,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及对应的反馈信号;
控制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底部的执行器形成所述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所述触觉激励反馈为波形信号,所述波形信号的幅值、和/或频率根据所述反馈信号确定;
如果所述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调节类型,则向座椅运动执行单元发送所述座椅调节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调节按键包括功能切换键(14)、向上调节键(15)、向下调节键(17)、向前调节键(18)、和/或向后调节键(16),其中:
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调节功能切换,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一频率;
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上调节,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下调节,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二频率;
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前调节,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三频率;
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座椅调节指令为座椅部件向后调节,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具有第三频率;
其中,所述第一频率、所述第二频率、以及所述第三频率相互区别。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能切换键(14)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对应于所切换的座椅调节功能;
所述向上调节键(15)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一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下调节键(17)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二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前调节键(18)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三变化趋势变化;
所述向后调节键(16)所对应的反馈信号所指示的触觉激励反馈的幅值以第四变化趋势变化;
其中,所述第一变化趋势区别于所述第二变化趋势,所述第三变化趋势区别于所述第四变化趋势。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座椅调节触觉反馈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能够:
获取被按压座椅调节按键所对应的中控屏控制指令、和/或语音控制指令;
向中控屏发送所述中控屏控制指令、和/或向语音装置发送所述语音控制指令。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