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烤箱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烤箱内胆结构。
背景技术:
烤箱是一种常见的厨房家电,其通过启动电热管动作,使电热管将电能转换呈辐射热能,并将此辐射热能传导给烘烤物,从而达到烘烤物加热、烹熟的效果。传统烤箱的内胆容积大小是固定的,无法根据食材的数量及体积来改变内胆容积的大小。这样采用传统的烤箱进行烘烤时,即使烘烤的食物数量较少或者体积较小,内胆中的加热管还是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来加热整个内胆空间,这样不仅使得烘烤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能效浪费,增加烘烤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内胆容积可变的烤箱内胆结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烤箱内胆结构。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烤箱内胆结构,包括内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中横隔有隔热板,该隔热板与其下方的内胆区域围成烹饪空间,上述内胆上还设置有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能驱动上述隔热板沿内胆高度方向上下升降,内胆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侧支架,各侧支架分别夹设在隔热板与内胆的底板之间,并且各侧支架的高度可调,并能与隔热板和上述底板之间的间距相匹配。
上述升降机构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本发明中为使升降机构能可靠地实现隔热板的升降,所述升降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固定架、动滑轮、定滑轮组、主拉绳以及分拉绳,上述主拉绳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固定架上,且该主拉绳缠绕在上述动滑轮上,上述定滑轮组包括两个第一定滑轮、两个第二定滑轮以及两个第三定滑轮,上述分拉绳包括第一分拉绳和第二分拉绳,两个第一定滑轮分别固定在内胆的一处外侧面上,两个第二定滑轮分别固定在内胆外顶面的一端,而两个第三定滑轮分别固定在内胆外顶面的另一端,第一分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内胆壁与隔热板一端固定,且该第一分拉绳依次缠绕在第三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定滑轮、另一第一定滑轮、另一第二定滑轮以及另一第三定滑轮上,第二分拉绳的两端分别穿过内胆壁与隔热板的另一端固定,且该第一分拉绳依次缠绕在第二定滑轮、第一定滑轮、另一第一定滑轮以及另一第二定滑轮上,上述动滑轮通过滑移架滑套在第一分拉绳和第二分拉绳的重叠处,并能在两个第一定滑轮之间来回滑移。通过该升降机构不能较好地驱动隔热板上下升降,而且能将该隔热板定位在所需的高度,从而使得上述烹饪空间结构稳定,保证烘烤工序的正常进行。
为使升降能更加平稳地驱动隔热板上下升降,所述驱动电机、固定架以及动滑轮呈三角形布置并位于内胆的左侧或右侧,两个第一定滑轮与动滑轮位于内胆的同一侧并固定在该侧的内胆侧壁的两端,上述两个第二定滑轮分别固定在与第一定滑轮同侧的内胆外顶面上,且其中一个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以及第三定滑轮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另一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以及第三定滑轮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也在同意直线上。
为使隔热板能更加平稳地上下升降,所述内胆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而隔热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滑块,各滑块能在上述升降机构驱动下沿对应的滑槽上下滑动,且当各滑块位于对应滑槽的最上端时,上述烹饪空间的容积最大,而当各滑块位于对应滑槽的最下端时,上述烹饪空间的容积最小。
为使隔热板能更加稳定地定位在滑槽的最小端处,从而能使烹饪空间容积最小状态下结构更加稳固,所述内胆沿高度方向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且上半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下半部分,从而在两者的左右连接处分别形成连接边沿,当各滑块位于对应滑槽的最下端时,上述隔热板的左右两端能分别与对应的连接边沿相抵。
进一步,为使在烹饪空间容积最小状态下,隔热板与左右两端的连接边沿的密封性更好,从而在工作状态下,上述烹饪空间的密封性更好,所述隔热板的左右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密封条,而各连接边沿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电磁阀,各电磁阀能施力于对应的连接边沿,而是各密封条夹紧在隔热板与对应的连接边沿中。
为方便用户使用,各所述侧支架均包括固定支架和活动支架,其中,固定支架固定在内胆内部的左侧或右侧,固定支架上至少具有一个供烤盘插入的支撑位,活动支架包括位于两侧的伸缩组件、限位杆以及承载杆,上述限位杆与承载杆分别固定在两则的伸缩组件之间,且承载杆位于限位杆的下方,承载杆与下方的相邻限位杆之间能形成上述支撑位,各伸缩组件均包括主杆和至少一个伸缩套,各伸缩套的半径依次递增,且半径最小的伸缩套套设在主杆上,而半径大的伸缩套依次套在半径小的伸缩套上,上述主杆的下端以及各位于内侧的伸缩套的下端分别具有限位结构,各伸缩套能沿主杆或对应的伸缩套上下移动且其上端口能限位在对应的限位结构上,且半径最大的伸缩套能与固定支架的对应处相抵。侧支架的整体高度能随隔热板的升降而变化,进而使得侧支架上的支撑位的个数能满足用户放置烤盘的需要,且本发明中的侧支架的结构简单,结构稳固,能较方便地实现随隔热板升降的高度伸缩变化。
进一步,优选地,各所述活动支架的两根主杆之间固定有一根上述限位杆,活动支架的各伸缩套与另一活动支架的相应伸缩套之间分别固定有一根上述承载杆和限位杆,且该承载杆位于限位杆的上方,当上述隔热板位于最高位时,各伸缩套均伸长至最长状态,各限位杆与其下方的承载杆之间形成上述支撑位,当上述隔热板位于最低位时,最少位于最下方的伸缩套上的限位杆和承载杆形成上述支撑位。
顶部热源在烤箱的烘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所述隔热板的底部安装有加热管,为使隔热板在上下升降过程中,其上的加热管能顺利地实现通电,因此本发明中内胆背板的内表面上安装有与电源电路连接的加长端子,该加长端子沿背板的高度方向延伸,当加热管的通电端子与该加长端子接触时,该加热管与上述电源电路导通,且隔热板上下升降过程中,加热管的通电端子能始终与上述加长端子保持接触状态。
为使隔热板的结构简单并能具备良好的隔热效果,所述隔热板包括上下两层钣金层和夹设在两层钣金层的隔热棉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内胆中横隔有隔热板,隔热板与其下方的内胆区域围成烹饪空间,并且该隔热板能在升降机构作用下上下升降,这样可根据食材的量和体积对烹饪空间的大小作相应调整,从而提高烘烤的效率,降低能效浪费,此外,该内胆中的侧支架的高度可调,并能与隔热板和底板之间的间距相匹配,这样可根据烹饪空间高度的变化对各侧支架的高度作相应调整,从而使得内胆的内部结构紧凑,方便用户在烹饪空间中使用烤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烤箱内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ⅰ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再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再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烤箱内但结构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侧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活动支架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一种烤箱内胆结构,包括内胆1,该内胆1中横隔有隔热板2,该隔热板2与其下方的内胆1区域围成烹饪空间,上述内胆1上还设置有升降机构3,该升降机构3能驱动上述隔热板2沿内胆1高度方向上下升降,内胆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侧支架4,各侧支架4分别夹设在隔热板2与内胆1的底板之间,并且各侧支架4的高度可调,并能与隔热板2和上述底板之间的间距相匹配。本发明中内胆1中横隔有隔热板2,隔热板2与其下方的内胆1区域围成烹饪空间,并且该隔热板2能在升降机构3作用下上下升降,这样可根据食材的量和体积对烹饪空间的大小作相应调整,从而提高烘烤的效率,降低能效浪费,此外,该内胆1中的侧支架4的高度可调,并能始终与隔热板2和底板之间的间距相匹配,这样可根据烹饪空间高度的变化对各侧支架4的高度作相应调整,从而使得内胆1的内部结构紧凑,方便用户在烹饪空间中使用烤盘。本发明中,隔热板2包括上下两层钣金层(未示出)和夹设在两层钣金层的隔热棉层(未示出),这样不仅能使隔热板2的结构简单,并且能较好地实现隔热功能。
上述升降机构3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为使升降机构3能可靠地实现隔热板2的升降,上述升降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固定架32、动滑轮34、定滑轮组35、主拉绳33以及分拉绳,上述主拉绳33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固定架32上,且该主拉绳33缠绕在上述动滑轮34上,上述定滑轮组35包括两个第一定滑轮351a,351b、两个第二定滑轮352a,352b以及两个第三定滑轮353a,353b,上述分拉绳包括第一分拉绳36和第二分拉绳37,两个第一定滑轮351a,351b分别固定在内胆1的左侧外侧面上,两个第二定滑轮352a,352b分别固定在内胆1外顶面的一端,而两个第三定滑轮353a,353b分别固定在内胆1外顶面的另一端,第一分拉绳36的两端分别穿过内胆1侧壁而与隔热板2一端固定,且该第一分拉绳36依次缠绕在第三定滑轮353a、第二定滑轮352a、第一定滑轮351a、另一第一定滑轮351b、另一第二定滑轮352b以及另一第三定滑轮353b上,第二分拉绳37的两端分别穿过内胆1侧壁而与隔热板2的另一端固定,且该第二分拉绳37依次缠绕在第二定滑轮352a、第一定滑轮351a、另一第一定滑轮351b以及另一第二定滑轮352b上,上述动滑轮34通过滑移架341滑套在第一分拉绳36和第二分拉绳37的重叠处,并能在两个第一定滑轮351a,351b之间来回滑移。通过该升降机构3不仅能较好地驱动隔热板2上下升降,而且能将该隔热板2定位在所需的高度,从而使得上述烹饪空间结构稳定,保证烘烤工序的正常进行。
为使升降机构3能更加平稳地驱动隔热板2上下升降,上述驱动电机31、固定架32以及动滑轮34呈三角形布置并位于内胆1的左侧,两个第一定滑轮351a,351b与动滑轮34位于内胆1的同一侧并固定在该侧的内胆1侧壁的两端,上述两个第二定滑轮352a,352b分别固定在与第一定滑轮351a,351b同侧的内胆1外顶面上,且其中一个第一定滑轮351a、第二定滑轮352a以及第三定滑轮353a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另一第一定滑轮351b、第二定滑轮352b以及第三定滑轮353b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也在同一直线上。这样隔热板2的四个角处分别连接有分拉绳,驱动电机31输出的驱动力通过主拉绳33转变为拉力,接着通过动滑轮34将拉力放大,再通过定滑轮组35的各定滑轮改变拉力的方向,从而使各分拉绳同步拉动隔热板2,实现隔热板2的平稳升降。
上述此外,为使隔热板2能更加平稳地上下升降,上述内胆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111,而隔热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滑块21,各滑块21能在上述升降机构驱动下沿对应的滑槽111上下滑动,且当各滑块21位于对应滑槽111的最上端时,上述烹饪空间的容积最大,而当各滑块21位于对应滑槽111的最下端时,上述烹饪空间的容积最小。本实施例中滑槽111的个数为四个,分别均布在内胆1上部的左右侧壁上,并均有对应侧壁向外凸出而成,对应地,上述滑块21也为四个并与上述滑槽111一一对应,各分拉绳的自由端分别穿过对应滑槽111的顶壁而穿入滑槽111中与隔热板2的对应滑块21固定。
再进一步,为使隔热板2能更加稳定地定位在滑槽111的最小端处,从而能使烹饪空间容积最小状态下结构更加稳固,上述内胆1沿高度方向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且上半部分1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下半部分12,从而在两者的左右连接处分别形成连接边沿121,当各滑块21位于对应滑槽111的最下端时,上述隔热板2的左右两端能分别与对应的连接边沿121相抵。进一步,为使在烹饪空间容积最小状态下,隔热板2与左右两端的连接边沿121的密封性更好,从而在工作状态下,上述烹饪空间的密封性更好,上述隔热板2的左右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密封条6,而各连接边沿12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电磁阀5,各电磁阀5能施力于对应的连接边沿121,而是各密封条6夹紧在隔热板2与对应的连接边沿121中。
现有的烤箱侧支架4的高度是固定的,本实施例中,由于烹饪空间的高度不固定,因此为方便用户使用,各上述侧支架4均包括固定支架402和活动支架401。其中,固定支架402固定在内胆1内部的左侧和右侧,固定支架402上至少具有一个供烤盘插入的支撑位40。本实施例中,固定支架402包括两侧的立柱44,各立柱44下端均固定在内胆1的底壁上,两根立柱44之间固定有三对限位杆43和承载杆42,各限位杆43均位于对应的承载杆42的上方且各限位杆43与其下方承载杆42的之间的间隙分别形成上述支撑位40。
活动支架401包括位于两侧的伸缩组件41、上述限位杆43以及承载杆42,该限位杆43与承载杆42分别固定在两则的伸缩组件41之间,且承载杆42位于限位杆43的下方,承载杆42与下方的相邻限位杆43之间能形成上述支撑位40,各伸缩组件41均包括主杆411和至少一个伸缩套412,各伸缩套412的半径由上至下依次递增,且半径最小的伸缩套412套设在主杆411上,而半径大的伸缩套412依次套在半径小的伸缩套412上,上述主杆411的下端以及各位于内侧的伸缩套412的下端分别具有限位结构45,各伸缩套412能沿主杆411或对应的伸缩套412上下移动且其上端口能限位在对应的限位结构45上,且半径最大的伸缩套412能与固定支架402的对应处相抵。侧支架4的整体高度能随隔热板2的升降而变化,进而使得侧支架4上的支撑位40的个数能满足用户放置烤盘的需要,且本发明中的侧支架4的结构简单,结构稳固,能较方便地实现随隔热板2升降的高度伸缩变化。本实施例中,上述限位结构45为设置在主杆411的下端或对应伸缩套412下端的限位凸环,固定支架402中位于最上端的限位杆43与立柱44的顶端齐平,位于最下方的伸缩套412(即半径最大的伸缩套412)的下端口能与立柱44的顶端以及上述最上端的限位杆43的顶缘相抵,从而将活动支架401限位,使得隔热板2限位在一定高度后,侧支架4内部形成稳定的结构,以便于用户平稳地放置烤盘。
具体地,各上述活动支架401的两根主杆411之间固定有一根上述限位杆43和承载杆42,各伸缩组件41的各伸缩套412与另一伸缩组件41的相应伸缩套412之间分别固定有一根上述限位杆43和承载杆42,且该上述限位杆43均位于对应承载杆42的上方,当上述隔热板2位于最高位时,各伸缩套412均伸长至最长状态,各限位杆43与其下方的承载杆之间分别形成上述支撑位40,当上述隔热板2位于最低位时,至少主杆411上的限位杆43和承载杆42之间以及位于最下方的伸缩套412(即半径最大的伸缩套412)上的限位杆43和承载杆42形成上述支撑位40。
顶部热源在烤箱的烘烤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上述隔热板2的底部安装有加热管7,为使隔热板2在上下升降过程中,其上的加热管7能顺利地实现通电,因此本发明中内胆1背板的内表面上安装有与电源电路连接的加长端子6,该加长端子6沿背板的高度方向延伸,当加热管7的通电端子(未示出)与该加长端子6接触时,该加热管7与上述电源电路导通,且隔热板2上下升降过程中,加热管7的通电端子能始终与上述加长端子6保持接触状态。
1.一种烤箱内胆结构,包括内胆(1),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中横隔有隔热板(2),该隔热板(2)与其下方的内胆(1)区域围成烹饪空间,上述内胆(1)上还设置有升降机构(3),该升降机构(3)能驱动上述隔热板(2)沿内胆(1)高度方向上下升降,内胆(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侧支架(4),各侧支架(4)分别夹设在隔热板(2)与内胆(1)的底板之间,并且各侧支架(4)的高度能随隔热板(2)的高度而变化,并能始终与隔热板(2)和上述底板之间的间距相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驱动电机(31)、固定架(32)、动滑轮(34)、定滑轮组(35)、主拉绳(33)以及分拉绳,上述主拉绳(33)的一端固定在驱动电机(31)的输出轴上,另一端固定在上述固定架(32)上,且该主拉绳(33)缠绕在上述动滑轮(34)上,
上述定滑轮组(35)包括两个第一定滑轮(351a,351b)、两个第二定滑轮(352a,352b)以及两个第三定滑轮(353a,352b),上述分拉绳包括第一分拉绳(36)和第二分拉绳(37),两个第一定滑轮(351a,351b)分别固定在内胆(1)的一处外侧面上,两个第二定滑轮(352a,352b)分别固定在内胆(1)外顶面的一端,而两个第三定滑轮(353a,353b)分别固定在内胆(1)外顶面的另一端,
第一分拉绳(36)的两端分别穿过内胆(1)一侧侧壁而与隔热板(2)一端固定,且该第一分拉绳(36)依次缠绕在第三定滑轮(353a)、第二定滑轮(352a)、第一定滑轮(351a)、另一第一定滑轮(351b)、另一第二定滑轮(352b)以及另一第三定滑轮(353b)上,第二分拉绳(37)的两端分别穿过内胆(1)另一侧侧壁而与隔热板(2)的另一端固定,且该第一分拉绳(36)依次缠绕在第二定滑轮(352a)、第一定滑轮(351a)、另一第一定滑轮(351b)以及另一第二定滑轮(352b)上,
上述动滑轮(34)通过滑移架(341)套设在第一分拉绳(36)和第二分拉绳(37)的重叠处,并能在两个第一定滑轮(351a,351b)之间来回滑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31)、固定架(32)以及动滑轮(34)呈三角形布置并位于内胆(1)的左侧或右侧,两个第一定滑轮(351a,351b)与动滑轮(34)位于内胆(1)的同一侧并分别固定在该侧的内胆(1)侧壁的两端,上述两个第二定滑轮(352a,352b)分别固定在与第一定滑轮(351a,351b)同侧的内胆(1)外顶面上,且其中一个第一定滑轮(351a)、第二定滑轮(352a))以及第三定滑轮(353a))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另一第一定滑轮(351b)、第二定滑轮(352b)以及第三定滑轮(353b)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也在同一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烤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的左、右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竖向延伸的滑槽(111),而隔热板(2)的左、右两端分别向外延伸有滑块(21),各滑块(21)能在上述升降机构(3)驱动下沿对应的滑槽(111)上下滑动,且当各滑块(21)位于对应滑槽(111)的最上端时,上述烹饪空间的容积最大,而当各滑块(21)位于对应滑槽(111)的最下端时,上述烹饪空间的容积最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烤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1)沿高度方向分隔为上下两部分,且上半部分(11)的横截面面积大于下半部分(12),从而在两者的左右连接处分别形成连接边沿(121),当各滑块(21)位于对应滑槽(111)的最下端时,上述隔热板(2)的左右两端能分别与对应的连接边沿(121)相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烤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2)的左右两端的底部分别设置有密封条(6),而各连接边沿(121)的底部分别设置有电磁阀(5),各电磁阀(5)能施力于对应的连接边沿(121),而使各密封条(6)夹紧在隔热板(2)与对应的连接边沿(121)中。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烤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侧支架(4)均包括固定支架(402)和活动支架(401),其中,各固定支架(402)分别固定在内胆(1)的内左侧和内右侧,各固定支架(402)上至少具有一个供烤盘插入的支撑位(40),各活动支架(401)均包括位于两侧的伸缩组件(41)、限位杆(43)以及承载杆(42),上述限位杆(43)与承载杆(42)分别固定在两则的伸缩组件(41)之间,且承载杆(42)位于限位杆(43)的下方,承载杆(42)与下方的相邻限位杆(43)之间能形成上述支撑位(40),各伸缩组件(41)均包括主杆(411)和至少一个伸缩套(412),各伸缩套(412)的半径由上至下依次递增,且半径最小的伸缩套(412)套设在主杆(411)上,而半径大的伸缩套(412)依次套在半径小的伸缩套(412)上,上述主杆(411)的下端以及各位于内侧的伸缩套(412)的下端分别具有限位结构(45),各伸缩套(412)能沿主杆(411)或对应的伸缩套(412)上下移动且其上端口能限位在对应的限位结构(45)上,且半径最大的伸缩套(412)能与固定支架(402)的对应处相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烤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活动支架(401)中,两根主杆(411)之间以及对应的伸缩套(412)之间分别固定有一根上述限位杆(43)和承载杆(42),且该限位杆(43)位于承载杆(42)的上方,当上述隔热板(2)位于最高位时,各伸缩套(412)均伸长至最长状态,各限位杆(43)与其下方的承载杆(42)之间形成上述支撑位(40),当上述隔热板(2)位于最低位时,至少两根主杆之间以及位于最下方的两根伸缩套(412)之间的限位杆(43)和承载杆(42)形成上述支撑位(40)。
9.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烤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2)的底部安装有加热管(7),内胆(1)背板的内表面上安装有与电源电路连接的加长端子(6),该加长端子(6)沿背板的高度方向延伸,当加热管(7)的通电端子与该加长端子(6)接触时,该加热管(7)与上述电源电路导通,且隔热板(2)上下升降过程中,加热管(7)的通电端子能始终与上述加长端子(6)保持接触状态。
10.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烤箱内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2)包括上下两层钣金层和夹设在两层钣金层的隔热棉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