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0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速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保证发电机组能持续高效发电,一些发电机组内一般会设置一个增速装置,增速装置通常都是利用输入轴带动行星轮转动,行星轮再带动输出轴转动并对输出轴进行提速,然而常见的增速装置大都存在着传动效率差,能量损耗严重、结构复杂的缺点,实用价值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包括一旋叶泵,所述旋叶泵设有可自转的连接头;一增速部分,所述增速部分包括卡块、外环、多个行星轮和输出轴,所述卡块的板面设有对接腔,所述对接腔与所述连接头相固定,所述外环的内壁设有一对卡接孔,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外环内,且所述卡块的相对两端各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入所述卡接孔内,所述外环的内表面设有摩擦纹,多个行星轮围成一圈且位于所述外环内,所述行星轮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环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输出轴位于多个行星轮中间且与所述行星轮的外表面相摩擦。

进一步地,所述增速部分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行星轮一一对应,所述行星轮安装在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行星轮包括滚轮、滚轴和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轴承的大小与所述安装槽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一轴承套在所述滚轴其中一端的外表面外,所述滚轴位于所述滚轮的中心轴位置且贯穿所述滚轮,所述滚轴与所述滚轮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增速部分还包括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行星轮一一对应,所述滚轴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端的外表面套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架包括底板和环状的保护壁,所述通孔位于底板上,所述保护壁与所述底板相连接,且所述行星轮位于所述保护壁内,所述保护壁上设有多个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行星轮一一对应,所述行星轮自所述保护壁内显露于所述缺口外,所述保护壁位于所述外环内,且所述保护壁与所述外环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对接腔为圆筒状,所述对接腔贯穿所述卡块,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对接腔,所述连接头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对接腔,且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让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头的外表面与所述对接腔的内表面相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让位槽的内壁设有出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轴上开设有输油孔,所述输油孔的开口位于所述让位槽内,所述输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输出轴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输油孔相连通,所述穿孔的开口朝向所述行星轮。

进一步地,所述旋叶泵的一面设有收容槽,所述连接头位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外环位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收容槽内设有回油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连接头带动所述卡块旋转,所述卡块带动所述外环旋转,所述外环通过摩擦带动所述行星轮旋转,所述行星轮通过摩擦带动输出轴旋转,整个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传动效率高,能量损耗小。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图;

图3为旋转轴和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增速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分解图;

图6为图4的拆解图;

图7为行星轮和的定位架的拆解图;

图8为行星轮和输出轴的局部拆解图;

图9为输出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中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包括旋叶泵100和增速部分200。所述旋叶泵100的一面设有收容槽1,所述旋叶泵100内设有旋转轴2,所述旋转轴2的一端与外部的动力机构(未图示)相连接,且所述旋转轴2通过外部的动力机构(未图示)带动自转。所述旋转轴2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头3,所述连接头3与所述旋转轴2一体成型,所述连接头3位于所述收容槽1内,所述连接头3远离所述旋转轴2的一面设有让位槽31,所述让位槽31的内壁设有出油口32,所述收容槽1内还有设有回油孔11。所述旋叶泵100内设有油箱,油箱内装有冷却油,所述油箱与所述出油口32相通,冷却油通过所述旋转轴2的转动从而甩进所述让位槽31。由于通过泵转动将冷却油甩出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用手段,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是常见的甩油手段,故本实用新型不对其详细结构进行赘述。

如图1-6中所示,所述增速部分200包括卡块4、外环5、三个行星轮6、输出轴7、底座8和定位架9。所述卡块4的板面设有对接腔41,所述对接腔41为圆筒状,所述对接腔41贯穿所述卡块4,所述连接头3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33,所述对接腔41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42,所述连接头3伸入所述对接腔41内,且所述外螺纹33与所述内螺纹42相旋接。所述外环5的内壁设有一对卡接孔51,所述卡接孔51位于所述外环5相对的两侧,所述卡块4位于所述外环5内,且所述卡块4的相对两端各设有凸块43,所述凸块43伸入所述卡接孔51内并相互扣合,所述旋转轴2带动所述卡块4旋转,所述卡块4带动所述外环5旋转。所述外环5位于所述收容槽1内,所述外环5的内表面设有摩擦纹,三个行星轮6围成一圈且位于所述外环5内,所述行星轮6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环5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外环5在旋转时通过摩擦纹的作用带动所述行星轮6旋转,通过相互摩擦进而带动行星轮6转动相对于传统的齿轮传动来说,传动效率更高,且传动更加平稳连贯。所述行星轮6包括滚轮61、滚轴62、第一轴承63和第二轴承64,所述滚轴62位于所述滚轮61的中心轴位置且贯穿所述滚轮61,所述滚轴62与所述滚轮61一体成型,所述第一轴承63套在所述滚轴62其中一端的外表面外。所述底座8位于所述行星轮6远离所述连接头3的一侧,所述收容槽1的四周设有螺丝孔,所述螺丝孔与所述收容槽1在所述旋叶泵100的同一面上,所述底座8通过螺钉与所述螺丝孔相拧合固定在所述旋叶泵100上,且所述底座8遮盖住整个所述收容槽1。所述底座8上设有三个安装槽81,所述安装槽81与所述行星轮6一一对应,所述行星轮6安装在安装槽81内。所述第一轴承63位于所述安装槽81内,且所述第一轴承63的大小与所述安装槽81的大小相匹配。所述安装槽81可以对行星轮6进行限位,所述第一轴承63可以避免所述行星轮6与所述安装槽81发生摩擦。

如图6-8中所示,所述定位架9位于所述行星轮6靠近所述连接头3的一侧,所述定位架9包括底板91和环状的保护壁92,所述底板91上设有多个通孔93,所述通孔93与所述行星轮6一一对应,且三个通孔93分别对应三个安装槽81,三个通孔93和三个安装槽81通过同轴加工的工艺进行挖孔和挖槽,每个通孔93与对应的安装槽81拥有相同的中心轴,所述滚轴62远离所述第一轴承63的另一端的外表面套有第二轴承64,所述第二轴承64位于所述通孔93内,所述通孔93可以对所述行星轮6进行限位,而所述第二轴承64可以避免所述行星轮6与所述通孔93发生摩擦。所述保护壁92大致为圆筒状,所述保护壁92与所述底板91相连接,且所述行星轮6位于所述保护壁92内,所述保护壁92上设有三个缺口94,所述缺口94与所述行星轮6一一对应,所述行星轮6自所述保护壁92内部分显露于所述缺口94外,所述保护壁92位于所述外环5内,且所述保护壁92与所述外环5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外环5在旋转时会与缺口94处的行星轮6发生摩擦,而不会与所述保护壁92接触。所述定位架9通过螺丝固定在所述底座8上。

如图3-9中所示,所述输出轴7位于三个行星轮6中间且与所述行星轮6的外表面相摩擦,所述外环5带动所述行星轮6旋转,三个行星轮6带动所述输出轴7旋转,使输出轴7的转速比旋转轴2的速度快,从而达到增速的效果。所述连接头3带动所述卡块4旋转,所述卡块4带动所述外环5旋转,所述外环5通过摩擦带动所述行星轮6旋转,所述行星轮6通过摩擦带动输出轴7旋转,整个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传动效率高,能量损耗小。所述输出轴7穿过所述对接腔41,所述让位槽31的槽口朝向所述对接腔41,且所述输出轴7伸入所述让位槽31内。所述输出轴7穿过所述底座8和所述定位架9,所述底座8和所述定位架9对应所述输出轴7穿过的位置分别开设有第一轴孔73和第二轴孔74,所述第一轴孔73和所述第二轴孔74利用同轴加工的工艺进行挖孔,所述第一轴孔73和所述第二轴孔74拥有相同的中心轴。所述输出轴7不与所述让位槽31相接触,所述旋叶泵100内的冷却油从所述出油口32流出。所述输出轴7上开设有输油孔71,所述输油孔71的开口位于所述让位槽31内,所述输油孔7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出轴7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输出轴7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穿孔72,所述穿孔72与所述输油孔71相连通,所述穿孔72的开口朝向所述行星轮6,当冷却油从所述出油口32流出时,冷却油会从所述输油孔71进入所述输出轴7内部,对所述输出轴7进行冷却,吸收完所述输出轴7热量的冷却油再从所述穿孔72流向所述行星轮6,再从所述行星轮6流向所述收容槽1,并从所述收容槽1经所述回油孔11流回所述旋叶泵100内部,从而完成冷却油的循环流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旋叶泵,所述旋叶泵设有可自转的连接头;

一增速部分,所述增速部分包括卡块、外环、多个行星轮和输出轴,所述卡块的板面设有对接腔,所述对接腔与所述连接头相固定,所述外环的内壁设有一对卡接孔,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外环内,且所述卡块的相对两端各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入所述卡接孔内,所述外环的内表面设有摩擦纹,多个行星轮围成一圈且位于所述外环内,所述行星轮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环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输出轴位于多个行星轮中间且与所述行星轮的外表面相摩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速部分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与所述行星轮一一对应,所述行星轮安装在安装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轮包括滚轮、滚轴和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第一轴承的大小与所述安装槽的大小相匹配,所述第一轴承套在所述滚轴其中一端的外表面外,所述滚轴位于所述滚轮的中心轴位置且贯穿所述滚轮,所述滚轴与所述滚轮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速部分还包括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行星轮一一对应,所述滚轴远离所述第一轴承的另一端的外表面套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架包括底板和环状的保护壁,所述通孔位于底板上,所述保护壁与所述底板相连接,且所述行星轮位于所述保护壁内,所述保护壁上设有多个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行星轮一一对应,所述行星轮自所述保护壁内显露于所述缺口外,所述保护壁位于所述外环内,且所述保护壁与所述外环之间存在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腔为圆筒状,所述对接腔贯穿所述卡块,所述输出轴穿过所述对接腔,所述连接头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对接腔,且所述输出轴伸入所述让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头的外表面与所述对接腔的内表面相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槽的内壁设有出油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上开设有输油孔,所述输油孔的开口位于所述让位槽内,所述输油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输出轴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输出轴的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穿孔,所述穿孔与所述输油孔相连通,所述穿孔的开口朝向所述行星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叶泵的一面设有收容槽,所述连接头位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外环位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收容槽内设有回油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低损耗的增速机构,其包括一旋叶泵,所述旋叶泵设有连接头;一增速部分,所述增速部分包括卡块、外环、多个行星轮和输出轴,所述卡块的板面设有对接腔,所述对接腔与所述连接头相固定,所述外环的内壁设有一对卡接孔,所述卡块位于所述外环内,且所述卡块的相对两端各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伸入所述卡接孔内,所述外环的内表面设有摩擦纹,多个行星轮围成一圈且位于所述外环内,所述行星轮的外表面与所述外环的内表面相接触,所述输出轴位于多个行星轮中间且与所述行星轮的外表面相摩擦。所述连接头带动所述卡块旋转,所述卡块带动所述外环旋转,整个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传动效率高,能量损耗小。

技术研发人员:吴全;高志成;吴勇辉;陈火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广顺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03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