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夹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42


本申请涉及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的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在电池制造中,需要对电池管理系统与各个电芯进行电性连接,这就需要将连接电池管理系统的柔性电路板和连接电芯的铝排焊接,以进行智能化管理及维护各个电芯,防止电芯出现过充电和过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一旦出现虚焊或焊料短路,则会严重影响电池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提高焊接质量变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提高电池焊接质量的焊接夹具。

本申请提供一种焊接夹具,包括支架、第一定位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支架设有用于容纳工件的收容腔;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主体部及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抵压工件,所述第一定位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以使所述第一定位部抵压于所述工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操作件、第一枢转件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底座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操作件及第一驱动件枢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枢转件包括第一枢转部及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一枢转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二枢转部枢接于第一驱动件;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主体部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于抵压工件,所述第二定位部设有第二开口;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机构以使所述第二定位部抵压于所述工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架。

进一步的,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及第四转轴,所述第一操作件通过第一转轴枢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二转轴枢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枢转部通过第三转轴枢接于所述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二枢转部通过第四转轴枢接于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抵压于工件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第三转轴的轴线及第四转轴的轴线共面。

进一步的,包括两个第一枢转件,两个第一枢转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件包括操作部及连接于操作部的第一转动臂及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驱动件及第一枢转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枢转件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二枢转部呈半圆形且抵靠于所述第一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操作件、第二枢转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操作件及第二驱动件枢接于所述第二底座,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枢转件包括第三枢转部及第四枢转部,所述第三枢转部枢接于所述第二操作件,所述第四枢转部枢接于第二驱动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定位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定位部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及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侧面,所述第二开口贯穿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开孔贯穿所述侧面。

进一步的,包括多个第一夹持机构及两个第二夹持机构,至少两个第一夹持机构及一个第二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第一侧,至少两个第一夹持机构及一个第二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第二侧。

进一步的,包括联动元件,所述联动元件连接至少两个一个第一操作件和一个第二操作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连接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定位部的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连接第二主体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一桥接部自第一主体部朝向收容腔延伸,所述第二桥接部自第二主体部朝向收容腔延伸。

本申请中,第一操作件的驱动力通过第一枢转件及第一底座传递至第一驱动件,以驱动第一定位机构,可提高第一定位部的运动精度,避免第一定位部的位置偏差而导致虚焊,第一开口用于限制焊料而形成焊接区,避免焊料流动至相邻的焊点发生短路。

附图说明

图1是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焊接夹具及工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焊接夹具的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一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第一定位机构及第一驱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焊接夹具的第二定位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焊接夹具及工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例。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除非另作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多个”或者“若干”表示两个及两个以上。除非另行指出,“前部”、“后部”、“下部”和/或“上部”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一个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且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焊接夹具,其包括支架1、第一定位机构2、第一驱动机构3、第二定位机构5、第二驱动机构6,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机构2,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第二定位机构5,以使第一定位机构2及第二定位机构5对工件进行定位。

请结合图1及图2,所述支架1大致呈“回”字形,其设有把手12及用于容纳工件的收容腔11,把手12用于供操作者握持。所述工件包括柔性电路板10、铝排20、镍片30及线缆40,所述柔性电路板10用于连接电池管理系统,所述铝排20设有圆孔,每个圆孔用于连接一个电芯,线缆40的焊接部设有温度传感器,用于感测电池温度。所述镍片30用于连接柔性电路板10和铝排20,从而实现电芯与电源管理系统的电性连接。具体的焊接方式可选用激光焊。

请结合图3及图4,所述第一定位机构2包括第一主体部21、第一桥接部22及第一定位部23,所述第一桥接部22连接第一主体部21及第一定位部23。所述第一定位部23用于抵压工件的铝排20,所述第一定位部23设有第一开口231,所述第一开口231内形成焊接区。所述第一桥接部22自第一主体部21朝向收容腔11延伸,即第一桥接部22斜向下延伸,从而使得第一定位部23可以紧密抵压于所述工件的铝排20。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机构2以使所述第一定位部23抵压于所述工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包括第一底座31、第一操作件32、第一枢转件33及第一驱动件34,所述第一底座31安装于所述支架1,所述第一操作件32及第一驱动件34枢接于所述第一底座31,所述第一驱动件34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21,所述第一枢转件33包括第一枢转部331、第二枢转部332及连接第一枢转部331和第二枢转部332的连接部333,所述第一枢转部331枢接于所述第一操作件32,所述第二枢转部332枢接于第一驱动件34。

可选的,所述焊接夹具还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41、第二转轴42、第三转轴43及第四转轴44。所述第一操作件32通过第一转轴41枢接于所述第一底座31,所述第一驱动件34通过第二转轴42枢接于所述第一底座31,所述第一枢转部331通过第三转轴43枢接于所述第一操作件32,所述第二枢转部332通过第四转轴44枢接于第一驱动件34,所述第一定位部23抵压于工件时,所述第一转轴41的轴线、第三转轴43的轴线及第四转轴44的轴线共面。

所述第一枢转件33位于所述第一底座31的上方,所述第一枢转部331及第二枢转部332均呈半圆形,所述第二枢转部332抵靠于所述第一底座31。在避免干涉的前提下,第一底座31对第二枢转部332进行支撑,可保证枢接结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第一定位部23运动精度。

所述第一底座31包括横板311及自横板垂直延伸的两个竖板312。所述操作件32包括用于操作的操作部321及连接于操作部321的第一转动臂322及第二转动臂323,所述第一转动臂322及第二转动臂323平行设置,且分别枢接于两个竖板312。所述焊接夹具包括两个第一枢转件32,两个第一枢转件32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34的两侧。所述第一驱动件34及第一枢转件33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臂322和第二转动臂323之间。两个第一枢转件33及两个转动臂可使传动更为稳定可靠。

请结合图5,所述第二定位机构5包括第二主体部51、第二桥接部52及第二定位部53,所述第二桥接部52连接第二主体部51及第二定位部53。所述第二定位部53用于抵压工件的铝排20,所述第二定位部53设有第二开口531,所述第二开口531内形成焊接区。所述第二桥接部52自第二主体部51朝向收容腔11延伸,即第二桥接部52斜向下延伸,从而使得第二定位部53可以紧密抵压于所述工件的铝排20。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定位部53用于对线缆40的焊接部进行定位,因此结构与第一定位部23有所区别。所述第二定位部53设有开孔532,所述开孔532与所述第二开口531连通,所述第二定位部53具有上表面533、下表面534及连接上表面533和下表面534的侧面535,所述第二开口532贯穿所述上表面533和下表面534,所述开孔532贯穿所述侧面535,从而允许线缆40的焊接部伸入第二开口531内。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机构5以使所述第二定位部53抵压于所述工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6安装于所述支架1,结构与第一驱动机构3的结构大致相同。第二驱动机构6包括第二底座61、第二操作件62、第二枢转件63及第二驱动件64,所述第二底座61、第二操作件62、第二枢转件63及第二驱动件64的结构与第一底座31、第一操作件32、第一枢转件33及第一驱动件34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操作件62及第二驱动件64枢接于所述第二底座61,所述第二驱动件64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51,所述第二枢转件63包括第三枢转部631及第四枢转部632,所述第三枢转部631枢接于所述第二操作件62,所述第四枢转部632枢接于第二驱动件64。可选的,第二驱动机构6的枢接方式也是通过转轴来实现,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焊接夹具包括多个第一夹持机构2及两个第二夹持机构5,所述第一夹持机构2及第二夹持机构5沿收容腔11的周向排列。至少两个第一夹持机构2及一个第二夹持机构5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1的第一侧,至少两个第一夹持机构2及一个第二夹持机构5设置于所述收容腔11的第二侧,第一侧及第二侧为收容腔11相对的两侧。

请结合图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焊接夹具还包括联动件7,所述联动元件连接至少两个一个第一操作件2和一个第二操作件5,这里的多个为三个。操作者直接操作联动件7即可同时驱动多个第一操作件32及第二操作件62,从而驱动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中,第一操作件的驱动力通过第一枢转件及第一底座传递至第一驱动件,以驱动第一定位机构,可提高第一定位部的运动精度,避免第一定位部的位置偏差而导致虚焊,第一开口用于限制焊料而形成焊接区,避免焊料流动至相邻的焊点发生短路。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设有用于容纳工件的收容腔;

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主体部及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用于抵压工件,所述第一定位部设有第一开口;

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定位机构以使所述第一定位部抵压于所述工件,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操作件、第一枢转件及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底座安装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一操作件及第一驱动件枢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主体部,所述第一枢转件包括第一枢转部及第二枢转部,所述第一枢转部枢接于所述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二枢转部枢接于第一驱动件;

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主体部及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于抵压工件,所述第二定位部设有第二开口;

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定位机构以使所述第二定位部抵压于所述工件,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及第四转轴,所述第一操作件通过第一转轴枢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第二转轴枢接于所述第一底座,所述第一枢转部通过第三转轴枢接于所述第一操作件,所述第二枢转部通过第四转轴枢接于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定位部抵压于工件时,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第三转轴的轴线及第四转轴的轴线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枢转件,两个第一枢转件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包括操作部及连接于操作部的第一转动臂及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驱动件及第一枢转件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件位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上方,所述第二枢转部呈半圆形且抵靠于所述第一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底座、第二操作件、第二枢转件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操作件及第二驱动件枢接于所述第二底座,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主体部,所述第二枢转件包括第三枢转部及第四枢转部,所述第三枢转部枢接于所述第二操作件,所述第四枢转部枢接于第二驱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设有开孔,所述开孔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第二定位部具有上表面、下表面及连接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侧面,所述第二开口贯穿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开孔贯穿所述侧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第一夹持机构及两个第二夹持机构,至少两个第一夹持机构及一个第二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第一侧,至少两个第一夹持机构及一个第二夹持机构设置于所述收容腔的第二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联动元件,所述联动元件连接至少两个一个第一操作件和一个第二操作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连接第一主体部和第一定位部的第一桥接部,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连接第二主体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第二桥接部,所述第一桥接部自第一主体部朝向收容腔延伸,所述第二桥接部自第二主体部朝向收容腔延伸。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焊接夹具,包括支架、第一定位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第二定位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支架设有收容腔;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主体部及第一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用于抵压工件且部设有第一开口;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定位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底座、第一操作件、第一枢转件及第一驱动件,第一底座安装于支架,第一操作件及第一驱动件枢接于第一底座,第一驱动件连接第一主体部,第一枢转件包括第一枢转部及第二枢转部,第一枢转部枢接于第一操作件,第二枢转部枢接于第一驱动件;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二主体部及第二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用于抵压工件且设有第二开口;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定位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安装于支架。

技术研发人员:张索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睿驰新能源动力系统(武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03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