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2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实验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



背景技术:

光学实验是初中、高中以及大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知识学习以及训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初高中及大学普通物理的光学实验,主要集中在几何光学及波动光学中的干涉及衍射现象的演示及验证。现有技术中的光学实验设备体积庞大、笨重、不便携带,而且开展不同光学实验的时候,需要更换不同的实验平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实验仪器的利用率低。因此,提供一个集成程度高、元器件重复利用率高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集成程度高、元器件重复利用率高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包括:底板;旋转装置,其包括底座、转台、端盖、载物台和连接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转台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转台顶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端盖的安装孔,所述端盖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座设置于所述端盖上,所述载物台设置于所述连接座上;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转台连接以随所述转台转动,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旋转装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共线,所述旋转装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不共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上均设置有多个滑块,各个所述滑块均包括用于安装光学实验元件的连接装置。

优选地,所述光学实验元件包括光源、光学元件和辅助仪器,所述光源包括白炽光源和激光光源。

优选地,所述光学元件包括透镜、棱镜、光栅、扩束镜、牛顿环和劈尖。

优选地,所述辅助仪器包括物屏、白屏、测微目镜和可调狭缝。

优选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块上的套筒,与所述光学实验元件连接、用于伸入所述套筒内的支撑杆,以及安装于所述套筒侧壁上、用于锁紧所述支撑杆的第一锁紧装置。

优选地,所述转台上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沿所述转台的周向均匀设置以将所述转台的周向等分为360度,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指示所述转台旋转角度的指针座,所述端盖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端盖相对于所述转台旋转角度的游标。

优选地,所述载物台包括连接杆和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杆伸入的安装孔,所述连接杆伸入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连接杆的第二锁紧装置。

优选地,所述托盘包括上托盘、下托盘和调平螺钉,所述下托盘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调平螺钉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个所述调平螺钉均安装于所述下托盘上且各个所述调平螺钉的一端均伸出所述下托盘的上表面,所述上托盘设置于所述调平螺钉伸出所述下托盘上表面的一端上,所述连接杆内设有弹性件,所述下托盘设置有供所述弹性件穿过的避让孔,所述弹性件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上托盘连接,以将所述上托盘拉向所述调平螺钉。

优选地,所述旋转装置和所述导轨均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紧固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底板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组,各个所述螺纹孔组均包括多个沿所述底板长度方向分布的所述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组沿所述底板的宽度方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一种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包括:底板;旋转装置,其包括底座、转台、端盖、载物台和连接座,底座与底板连接,转台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地套装于底座上,转台顶面设置有用于安装端盖的安装孔,端盖通过第二轴承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孔内,连接座设置于端盖上,载物台设置于连接座上;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与转台连接以随转台转动,第二导轨与底板连接,旋转装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共线,旋转装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不共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均设置有多个滑块,各个滑块均包括用于安装光学实验元件的连接装置。

将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旋转装置集成在底板上,可以在第一导轨或者第二导轨上进行“测凸透镜焦距”、“组装望远镜”、“双棱镜干涉”、“透镜组基点测量”和“牛顿环实验”等实验;第一导轨与旋转装置连接,第二导轨和底板连接,旋转装置能够实现分光计的功能,从而能够利用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旋转装置进行“三棱镜折射率”、“光栅衍射”和“劈尖干涉”等实验。如此设置,将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旋转装置均集成设置到底板上,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的集成程度更高,能够减少不必要或者不同实验中需重复的元器件,更加容易携带和演示,并且在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能够进行多种光学实验,从而能够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元器件的利用率,减少占用场地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旋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进行“测凸透镜焦距”实验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进行“组装望远镜”实验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进行“双棱镜干涉”实验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进行“透镜组基点测量”实验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进行“牛顿环实验”实验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进行“三棱镜折射率”实验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进行“光栅衍射”实验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进行“劈尖干涉”实验时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图11中:

1-底板;2-底座;3-转台;4-端盖;5-连接座;6-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8-第二导轨;9-滑块;10-双棱镜;11-三棱镜;12-光栅;13-扩束镜;14-劈尖;15-物屏;16-白屏;17-测微目镜;18-可调狭缝;19-套筒;20-支撑杆;21-连接杆;22-上托盘;23-下托盘;24-调平螺钉;25-弹性件;26-固定销;27-第三轴承;28-压紧螺钉;29-指针座;30-激光光源;31-白炽光源;32-第一凸透镜;33-第二凸透镜;34-第三凸透镜;35-牛顿环;36-过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提供了一种集成程度高、元器件重复利用率高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考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包括底板1、旋转装置和导轨。其中,底板1作为整个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的支撑。其中,如图1所示,旋转装置包括底座2、转台3、端盖4、载物台和连接座5。如图1所示,底座2可以是台阶形底座,在图1中,底座2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布置的第一圆柱段、第二圆柱段和第三圆柱段。第一圆柱段的直径大于第二圆柱段的直径,第二圆柱段的直径大于第三圆柱段。第二圆柱段的端面上设置有供螺钉穿过的贯通孔,螺钉穿过该贯通孔以将底座2固定到底板1上。转台3通过第一轴承6可转动地套装于在底座2上。例如,第一轴承6可以是推力轴承,如图1所示,第一轴承6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一止推片和第二止推片。第一轴承6的第一止推片套在底座2的第二圆柱段上且与第三圆柱段的端面相抵,转台3设有用于安装第一轴承6的第二止推片的轴承孔,第一轴承6的第二止推片安装在该轴承孔内,以使转台3与第二止推片连接,并能够随第二止推片一同转动。如图1所示,转台3的顶面设置有用于安装该端盖4的安装孔,端盖4通过第二轴承7可转动地安装于该安装孔内。例如,第二轴承7也可以是推力轴承,如图1所示,第二轴承7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设置的第三止推片和第四止推片。第三止推片固定地嵌套在转台3顶面的安装孔内,端盖4下端面设有与第四止推片的内孔相配合的凸台,该凸台伸入第四止推片的内孔中,从而与第四止推片连接,以随第四止推片转动。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转台3与底座2分离,可以用压紧螺钉28将转台3压紧到底座2上。具体地,转台3的安装孔的孔底设置有供压紧螺钉28穿过的贯通孔或者贯通槽,底座2的第三圆柱段的端面上设有与该压紧螺钉28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压紧螺钉28从安装孔底部的贯通孔或者贯通槽穿过并与底座2上的螺纹孔旋合,以将转台3压紧到底座2上。当然为了使转台3能够转动的更加流畅,防止螺钉将转台3压得过紧,如图1所示,螺钉可以通过一个第三轴承27将转台3压紧到底座2上,以在压紧转台3的同时,使其能够转动。可选地,第三轴承27也是推力轴承,该螺钉依次穿过该第三轴承27、贯通孔或者贯通槽与底座2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连接座5设置在端盖4上,例如,如图1所示,连接座5与端盖4相对应的端面可以设置连接法兰,然后通过紧固件将连接法兰固定到端盖4上。载物台设置在连接座5上。

其中,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8,如图1所示,第一导轨与转台3连接以随着转台3的转动而转动。例如,如图1所示,转台3上设有过渡板36,过渡板36上设有螺纹孔,第一导轨的一端设置有与过渡板36相对应的连接板,连接板上与过渡板36的螺纹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贯通孔,连接板与过渡板36相贴合,然后通过螺栓或者螺钉等紧固件穿过连接板上的贯通孔与过渡板36上的螺纹孔螺纹配合以将第一导轨与转台3固定。第二导轨8设在底板1上与底板1连接。旋转装置转至第一位置时,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8共线,旋转装置转至第二位置时,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8不共线。如图3所示,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8上均设置有能够滑动的滑块9,滑块9设置有用于安装光学实验元件的连接装置。

将第一导轨、第二导轨8和旋转装置集成在底板1上,可以在第一导轨或者第二导轨8上进行“测凸透镜焦距”、“组装望远镜”、“双棱镜干涉”、“透镜组基点测量”和“牛顿环实验”等实验;第一导轨与旋转装置连接,第二导轨8和底板1连接,旋转装置能够实现分光计的功能,从而能够利用第一导轨、第二导轨8和旋转装置进行“三棱镜折射率”、“光栅衍射”和“劈尖干涉”等实验。如此设置,将第一导轨、第二导轨8和旋转装置均集成设置到底板1上,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的集成程度更高,能够减少不必要或者不同实验中需重复的元器件,更加容易携带和演示,并且在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能够进行多种光学实验,从而能够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元器件的利用率,减少占用场地面积。

如图3和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滑块9上的套筒19,与光学实验元件连接、用于伸入套筒19内的支撑杆20,以及安装于套筒19侧壁上、用于锁紧支撑杆20的第一锁紧装置。其中支撑杆2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各个光学实验元件进行连接。例如,光学实验元件上设置有螺柱,支撑杆20上设有与该螺柱配合的螺纹孔,光学实验元件上的螺柱旋入到支撑杆20上的螺纹孔中,从而与支撑杆20连接。第一锁紧装置可以是顶紧螺钉。即,在套筒19的周侧壁上设置有与该顶紧螺钉螺纹配合的螺纹孔,且该螺纹孔贯穿套筒19的周侧壁,顶紧螺钉旋入该螺纹孔,以顶紧支撑杆20的周侧壁,从而将支撑杆20固定到套筒19内。如此设置,进行实验时,可以方便快捷地将各个光学实验元件固定到滑块9上,并且能够方便地调整各个光学实验元件的高度,使其中心线共轴,减少实验的辅助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一些实施例中,转台3上设有刻度线,刻度线沿转台3的周向均匀设置以将转台3的周向等分为360度,底板1上设有用于指示转台3旋转角度的指针座29,端盖4上设置有用于指示端盖4相对于转台3旋转角度的游标。可选地,游标等分为20格,游标的分度值为3′。通过指针座29的指示就能够知晓转台3旋转的角度,从而在某些实验过程中,能够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调整至具有合适的夹角,以满足实验需要。可选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8均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沿导轨的轴线均匀分布,各个滑块9上设置有游标。如此设置,能够确定滑块9在导轨上的位置,从而可以得出任意两个滑块9之间的距离,以及滑块9在导轨上滑动的距离。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载物台包括连接杆21和托盘,托盘与连接杆21固定连接,连接座5上设置有供连接杆21伸入的安装孔,连接杆21伸入安装孔,连接座5上设置有用于锁紧连接杆21的第二锁紧装置。作为一种可选地的方式,第二锁紧装置可以是顶紧螺钉,连接座5上设置有与该顶紧螺钉相配合的螺纹孔,连接杆21伸入到连接座5上的安装孔内后,旋拧位于连接座5上的顶紧螺钉,使顶紧螺钉的一端顶紧连接杆21,以将连接杆21固定到连接座5上。如此设置,将顶紧螺钉旋松后,能够调节连接杆21在连接座5的安装孔内的高度,将连接杆21调整至合适的高度后,重新将顶紧螺钉旋紧即可,操作方便。

如图1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托盘包括上托盘22、下托盘23和调平螺钉24,下托盘23与连接杆21固定连接,调平螺钉24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个调平螺钉24均安装于下托盘23上且各个调平螺钉24的一端均伸出下托盘23的上表面,上托盘22设置于调平螺钉24伸出下托盘23上表面的一端上,连接杆21内设有弹性件25,下托盘23设置有供弹性件25穿过的避让孔,弹性件25一端与连接杆21连接、另一端穿过避让孔与上托盘22连接,以将上托盘22拉向调平螺钉24。如图1所示,弹性件25可以是拉簧,拉簧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拉簧依次首尾连接。多个拉簧中位于第一端的拉簧与设置于连接座5的安装孔内的固定销26连接,另一端的拉簧与上托盘22连接。使用时,分别调节三个调平螺钉24在下托盘23的旋入量就可以调节上托盘22的水平度。

一些实施例中,旋转装置和导轨均通过紧固件与底板1连接,底板1上设置有用于与紧固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紧固件可以是螺钉或者螺栓。通过紧固件能够将导轨和旋转装置稳固的固定到底板1上,防止其在实验过程中发生窜动。如图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底板1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组,各个螺纹孔组均包括多个沿底板1长度方向分布的螺纹孔,螺纹孔组沿底板1的宽度方向分布。通过设置多个螺纹孔,可以灵活地将第一导轨、第二导轨8和旋转装置设置在底板1的任意位置,从而便于实验过程中各个实验元器件位置的调整。

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实验元件包括光源、光学元件和辅助仪器,其中光源包括白炽光源31和激光光源30。运用上述光学实验元件就可以完成“测凸透镜焦距”、“组装望远镜”、“双棱镜干涉”、“透镜组基点测量”、“牛顿环实验”、“三棱镜折射率”、“光栅衍射”和“劈尖干涉”等实验。

具体地,光学元件包括透镜、棱镜、光栅12、扩束镜13、牛顿环35和劈尖14,其中透镜包括第一凸透镜32、第二凸透镜33和第三凸透镜34,棱镜包括双棱镜10和三棱镜11。在其他实施例中,辅助仪器包括物屏15、白屏16、测微目镜17和可调狭缝18。

以下简单介绍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能够完成的实验。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至少能够完成以下实验,但并不仅局限于以下介绍的实验。

如图4所示,“测凸透镜焦距”实验:包括从右向左依次设置的白炽光源31、物屏15、第一凸透镜32和白屏16。本实验中各个光学实验元件分别设置在第二导轨8的滑块9上,其连接方式可参考上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本文采用的是贝塞尔法测量凸透镜焦距,又称二次成像法。其中物屏15与白屏16之间的距离要大于4倍焦距,在实验的过程中保持不变。将第一凸透镜32放在物屏15与像屏之间,在第二导轨8上滑动第一凸透镜32,则有两个位置可以使物成像于白屏16上,其中一个为放大的像,另一个为缩小的像。再设第一凸透镜32两位置(放大像与缩小像)之间距离的绝对值为d,运用物像的共轭对称性可以证明

此式表明,只要测出d和l(l为物屏15和白屏16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算出第一凸透镜32的焦距f。

如图5所示,“组装望远镜”实验:包括从右向左依次设置的白炽光源31、物屏15、第一凸透镜32和第二凸透镜33。其中,第一凸透镜32的焦距大于第二凸透镜33的焦距。即,第一凸透镜32作为物镜,第二凸透镜33作为目镜。先装上物镜,使远物在像方焦平面上成一实像。然后再装上目镜,调节物镜和目镜的支撑杆20高度,以使物镜和目镜共轴,移动目镜一直到清晰地看到像为止。这样就简单地完成了望远镜的组装。其中,物镜的作用是将无穷远物体发出的光经会聚透镜后,会聚在它的像方焦面处。用望远镜观察不同位置的物体时,只需要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相对位置,从而使中间实像落在目镜物方焦面处,这就是望远镜的调焦。可以得到望远镜的视角放大倍数为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之积,即

m=f1'f2

如图6所示,“双棱镜干涉”实验:包括从右向左依次设置的红外光源、可调狭缝18、双棱镜10、第一凸透镜32和测微目镜17。利用光的干涉现象进行光波波长的测量,首先要获得两束相干光,使之重叠形成干涉,干涉条纹的空间分布既跟条纹与相干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有关,又跟光波波长有关,从它们之间的关系式就能测出光波波长

λ=d△x/d

本实验用激光光源30代替了钠光灯,效果更好。测微目镜17的分划板可以当做观察屏,就可以从该测微目镜17中读出△x的值,d可直接测量出,因此只要测出d,即可通过上述公式算出光波的波长λ。

如图7所示,“透镜组基点测量”实验:包括从右向左依次设置的白炽光源31、物屏15、第一凸透镜32、第二凸透镜33、第三凸透镜34和白屏16。大多数实际的光学系统都至少有两个折射面(如透镜)或多于两个折射面,如果所有折射面的球面中心都在一条直线上,则这组球面称为共轴球面系统,而该直线称为系统的主光轴。另外,为了纠正像差,光学仪器中常用多个透镜组合成共轴球面系统,称为透镜组。为了方便描述系统在成像上的规律,人们在共轴球面系统中引入了基点(主点、焦点、节点),利用这些基点可以解决系统的成像问题,而不必追究光线在透镜组中具体的折射过程。本文测定透镜组基点的方法是测节器法。第二凸透镜33和第三凸透镜34构成一个透镜组,调整导轨上的各个光学实验元件的高度至共轴。在导轨上一个位置定为调节架转轴中心b(在透镜组之间),记下它的坐标。沿导轨前后移动透镜组,直到转动透镜组时,物屏15处的像没有横向移动为止,这个时候像方节点落在了节点调节架的转轴上。此时物屏15的像成像于白屏16上,记下白屏16的位置a,再记下移动后的透镜组中心与调节架转轴中心的偏移量d(像方节点偏离透镜组中心的距离)。则透镜组的像方焦距为f=a-b

再把透镜组转180°,重复上述步骤,从而测出另外一组的数据。

要实现光的干涉现象通常是将同一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再经过不同的路径合到一起,比较常见的办法有分波阵面法和分振幅法。由波的干涉可知,光束会和处的振幅明暗程度完全由光程差来决定。若此光程差仅取决于薄膜的厚度,即同一级次的干涉条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相同时,则就实现了光的等厚干涉,牛顿环35干涉和劈尖干涉都是由分振幅法产生的典型的等厚干涉现象。

如图8所示,“牛顿环实验”:包括从右向左依次设置的红外光源、扩束镜13、牛顿环35、第一凸透镜32和测微目镜17。实际测量时,曲率半径通常通过测量距离中心较远的两个暗环的半径的平方差来计算。

用测微目镜17可以观察到牛顿环35的暗环数,数出各级暗环的位置,记下数据处理即可得出牛顿环35的曲率半径。

如图11所示,“劈尖干涉”实验:包括从右向左依次设置在第二导轨8上的红外光源、扩束镜13和可调狭缝18,设置于旋转装置上的劈尖14,以及从右向左依次设置于第一导轨上的第一凸透镜32和测微目镜17。空气劈尖14是将两块光学平板玻璃叠在一起,在一端夹入一个薄片,从而在两玻璃板间形成。由等厚干涉的特点知,两相邻暗(亮)条纹间的空气薄膜厚度差为λ/2,故第m级和第m n级条纹对应的空气薄膜厚度差△e=nλ/2,若测得第m级和第m n级条纹之间的距离△x,则可得劈尖14的夹角

θ=nλ/2△x

本实验中,用测微目镜17观察条纹时,先对准某一条纹并记下位置,转动测微鼓轮使干涉条纹相对叉丝移动,数出移动的条纹数并记录其位置,测出它们的间距。

如图9所示,“三棱镜折射率”实验:包括从右向左依次设置于第一导轨上的红外光源、可调狭缝18和第一凸透镜32,设置于旋转装置上的三棱镜11,设置于第二导轨8上的白屏16。折射率是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在三棱镜11中的传播速度之比。三棱镜11的折射率可以由实验测定,有多种测量方法。对固体介质,常用的办法是最小偏向角法或全反射法。本文采用的方法是最小偏向角法。本实验中用旋转装置来实现分光仪的功能来测量其顶角和偏转角。棱镜的折射率n与顶角α及最小偏向角的关系式为:

如图10所示,“光栅衍射”实验:包括从右向左依次设置于第二导轨8上的白炽光源31、第一凸透镜32和可调狭缝18,设置于旋转装置上的光栅12,以及设置于第一导轨上的测微目镜17。本实验采用光栅12作为衍射屏,利用夫琅禾费衍射规律测量光波波长。实验中形成衍射明纹的条件是

dsinθ=(a b)sinθ=kλ(k=0,±1,±2...)

式中,d=(a b)是光栅12常数;λ是光波波长;k是明纹级数;θ是k级明纹的衍射角。由此式可见,如果知道光栅12常数d,只要测出了衍射角θ,就可根据上式算出波长λ。和三棱镜折射率测量实验一样,分光计的功能同样由旋转装置实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1);

旋转装置,其包括底座(2)、转台(3)、端盖(4)、载物台和连接座(5),所述底座(2)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转台(3)通过第一轴承(6)可转动地套装于所述底座(2)上,所述转台(3)顶面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端盖(4)的安装孔,所述端盖(4)通过第二轴承(7)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连接座(5)设置于所述端盖(4)上,所述载物台设置于所述连接座(5)上;

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8),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转台(3)连接以随所述转台(3)转动,所述第二导轨(8)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旋转装置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8)共线,所述旋转装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8)不共线,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8)上均设置有多个滑块(9),各个所述滑块(9)均包括用于安装光学实验元件的连接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实验元件包括光源、光学元件和辅助仪器,所述光源包括白炽光源(31)和激光光源(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包括透镜、棱镜、光栅(12)、扩束镜(13)、牛顿环(35)和劈尖(1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仪器包括物屏(15)、白屏(16)、测微目镜(17)和可调狭缝(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滑块(9)上的套筒(19),与所述光学实验元件连接、用于伸入所述套筒(19)内的支撑杆(20),以及安装于所述套筒(19)侧壁上、用于锁紧所述支撑杆(20)的第一锁紧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3)上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沿所述转台(3)的周向均匀设置以将所述转台(3)的周向等分为360度,所述底板(1)上设有用于指示所述转台(3)旋转角度的指针座(29),所述端盖(4)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端盖(4)相对于所述转台(3)旋转角度的游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台包括连接杆(21)和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连接杆(2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5)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杆(21)伸入的安装孔,所述连接杆(21)伸入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座(5)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所述连接杆(21)的第二锁紧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上托盘(22)、下托盘(23)和调平螺钉(24),所述下托盘(23)与所述连接杆(21)固定连接,所述调平螺钉(24)的数量为至少三个,各个所述调平螺钉(24)均安装于所述下托盘(23)上且各个所述调平螺钉(24)的一端均伸出所述下托盘(23)的上表面,所述上托盘(22)设置于所述调平螺钉(24)伸出所述下托盘(23)上表面的一端上,所述连接杆(21)内设有弹性件(25),所述下托盘(23)设置有供所述弹性件(25)穿过的避让孔,所述弹性件(25)一端与所述连接杆(21)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避让孔与所述上托盘(22)连接,以将所述上托盘(22)拉向所述调平螺钉(2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和所述导轨均通过紧固件与所述底板(1)连接,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紧固件螺纹配合的螺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设置有多个螺纹孔组,各个所述螺纹孔组均包括多个沿所述底板(1)长度方向分布的所述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组沿所述底板(1)的宽度方向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包括:底板;旋转装置,其包括底座、转台、端盖、载物台和连接座,底座与底板连接,转台可转动地套装于底座上,转台顶面设有安装孔,端盖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孔内,连接座设置于端盖上,载物台设置于连接座上;导轨,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与转台连接,第二导轨与底板连接,第一位置时,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共线,第二位置时,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不共线,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均设置有多个滑块,各个滑块均包括用于安装光学实验元件的连接装置。如此设置,集成程度更高,更加容易携带和演示,并且在光学综合实验辅助平台能够进行多种光学实验,从而能够提高元器件的利用率,减少占用场地面积。

技术研发人员:闫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渡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02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