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教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和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现有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一般采用实体人体模型,通过实体人体模型上标记的穴位点进行教学,但是实体人体模型体积笨重,不便于移动,且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能在教学时通过吹气嘴将充气塑料人体模型吹鼓起来,并在不使用时将充气塑料人体模型放气收纳起来,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便于移动,且占用空间小。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包括充气塑料人体模型、吹气组件和安装台;
充气塑料人体模型上设置有穴位标记点,充气塑料人体模型脚底与安装台顶部连接;吹气组件包括吹气嘴、连接条和堵塞;吹气嘴与充气塑料人体模型连通;连接条一端与吹气嘴连接,连接条另一端与用于封堵吹气嘴的堵塞连接。
优选的,安装台底部设置有支撑轴;支撑轴底部转动连接有底板。
优选的,底板底部设置有脚杯;脚杯共设置有多个。
优选的,还包括顶盖,顶盖底部设置有用于嵌入安装台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深度大于安装台厚度;当充气塑料人体模型处于放气并收起状态时,充气塑料人体模型和安装台由上至下依次位于第一凹槽内。
优选的,安装台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倒角。
优选的,安装台为圆盘结构,安装台径向上设置有定位台;顶盖底部设置有用于嵌入定位台的第二凹槽,顶盖上螺纹连接有螺杆旋钮;定位台上设置有用于旋入螺杆旋钮的螺纹孔。
优选的,顶盖顶部设置有连接台;连接台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拉杆;转动拉杆为u形杆,转动拉杆上设置有橡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能在教学时通过吹气嘴将充气塑料人体模型吹鼓起来,并在不使用时将充气塑料人体模型放气收纳起来,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便于移动,且占用空间小。在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用于教学时,用户将堵塞从吹气嘴拔出,利用口部对吹气嘴吹气,直至充气塑料人体模型被吹鼓起来,充气塑料人体模型站立在安装台上,充气塑料人体模型上的穴位标记点能清晰显示出来,此时,用户将堵塞塞入吹气嘴内,从而将吹气嘴封堵起来,防止充气塑料人体模型漏气,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中安装台、顶盖和螺杆旋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充气塑料人体模型;2、吹气组件;21、吹气嘴;22、连接条;23、堵塞;3、安装台;31、定位台;311、螺纹孔;32、倒角;4、底板;5、顶盖;51、第一凹槽;52、第二凹槽;6、螺杆旋钮;7、脚杯;8、连接台;9、转动拉杆;10、橡胶套;11、支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包括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吹气组件2和安装台3;
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上设置有穴位标记点,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脚底与安装台3顶部连接;吹气组件2包括吹气嘴21、连接条22和堵塞23;吹气嘴21与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连通;连接条22一端与吹气嘴21连接,连接条22另一端与用于封堵吹气嘴21的堵塞23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在教学时通过吹气嘴21将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吹鼓起来,并在不使用时将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放气收纳起来,使用方便,结构简单,便于移动,且占用空间小。在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用于教学时,用户将堵塞23从吹气嘴21拔出,利用口部对吹气嘴21吹气,直至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被吹鼓起来,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站立在安装台3上,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上的穴位标记点能清晰显示出来,此时,用户将堵塞23塞入吹气嘴21内,从而将吹气嘴21封堵起来,防止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漏气,操作非常方便。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台3底部设置有支撑轴11;支撑轴11底部转动连接有底板4。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支撑轴11,以及与支撑轴11转动连接的底板4,使得用户能灵活转动安装台3和支撑轴11,进而实现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的转动,方便演示教学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上不同位置的穴位。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底板4底部设置有脚杯7;脚杯7共设置有多个。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脚杯7,能方便的移动和固定本实用新型,灵活的将本实用新型移动至教学位置,并在教学位置将脚杯7调高以固定本实用新型。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还包括顶盖5,顶盖5底部设置有用于嵌入安装台3的第一凹槽51;第一凹槽51深度大于安装台3厚度;当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处于放气并收起状态时,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和安装台3由上至下依次位于第一凹槽51内。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顶盖5,能在不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将顶盖5盖在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和安装台3上,以实现对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的防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台3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倒角32。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倒角32,方便用户将顶盖5扣到安装台3上,且能降低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被安装台3刮破的概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安装台3为圆盘结构,安装台3径向上设置有定位台31;顶盖5底部设置有用于嵌入定位台31的第二凹槽52,顶盖5上螺纹连接有螺杆旋钮6;定位台31上设置有用于旋入螺杆旋钮6的螺纹孔311。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定位台31、第二凹槽52和螺杆旋钮6,使得安装台3和顶盖5能通过螺杆旋钮6连接起来,防止安装台3和顶盖5之间的位置偏移,进而防止安装台3和顶盖5对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造成刮擦损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顶盖5顶部设置有连接台8;连接台8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拉杆9;转动拉杆9为u形杆,转动拉杆9上设置有橡胶套10。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连接台8、转动拉杆9和橡胶套10,使得用户能方便的拉动本实用新型进行移动,用户抓握在橡胶套10上,操作更加舒适。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1.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吹气组件(2)和安装台(3);
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上设置有穴位标记点,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脚底与安装台(3)顶部连接;吹气组件(2)包括吹气嘴(21)、连接条(22)和堵塞(23);吹气嘴(21)与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连通;连接条(22)一端与吹气嘴(21)连接,连接条(22)另一端与用于封堵吹气嘴(21)的堵塞(2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台(3)底部设置有支撑轴(11);支撑轴(11)底部转动连接有底板(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底板(4)底部设置有脚杯(7);脚杯(7)共设置有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盖(5),顶盖(5)底部设置有用于嵌入安装台(3)的第一凹槽(51);第一凹槽(51)深度大于安装台(3)厚度;当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处于放气并收起状态时,充气塑料人体模型(1)和安装台(3)由上至下依次位于第一凹槽(5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台(3)顶部边缘处设置有倒角(3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台(3)为圆盘结构,安装台(3)径向上设置有定位台(31);顶盖(5)底部设置有用于嵌入定位台(31)的第二凹槽(52),顶盖(5)上螺纹连接有螺杆旋钮(6);定位台(31)上设置有用于旋入螺杆旋钮(6)的螺纹孔(3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中医模拟针灸教学装置,其特征在于,顶盖(5)顶部设置有连接台(8);连接台(8)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拉杆(9);转动拉杆(9)为u形杆,转动拉杆(9)上设置有橡胶套(10)。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