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2


本实用新型属于教学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肠造口术在今天的结直肠外科中已经非常普遍。对于施行肠造口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来说,虽然度过了手术这一难关,但随之而来的诸多造口护理问题以及造口并发症则使他们再一次陷入痛苦之中。有国外学者报道,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11%~60%,在众多的肠造口并发症中,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是唯一可以通过护理干预达到预防或治疗效果的。造口患者周围皮肤问题的研究报道,约有80%的造口患者曾经或正在经历着造口周围皮肤问题的困扰。肠造口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直接受到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的影响。造口相关知识普及是降低造口并发症、提高造口人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护理专科护士及造口人的肠造口相关知识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肠造口主要为3种,回肠造口、横结肠造口、乙状结肠造口。通过模具展示不同造口位置来区分。造口护理涉及多个个方面,包括:造口皮肤并发症、造口狭窄、旁疝、造口凹陷、脱垂等。但是现在的肠造口教学模具简单,一个模型只能展示一种类型,教学时需要准备多个模型,由于模型较大,导致使用不方便,教学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较好的改善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包括模型本体、造口底座和皮肤卡片,所述模型本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造口底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皮肤卡片上设有通孔,所述皮肤卡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处且所述造口底座穿过所述通孔。

可选的,所述皮肤卡片内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模型本体的安装孔的四周设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能够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回肠造口安装孔、横结肠造口安装孔和乙状结肠造口安装孔。

可选的,所述皮肤卡片的数量为多片,多片所述皮肤卡片包括用于模拟表皮发红的第一皮肤卡片、用于模拟表皮破溃的第二皮肤卡片和用于模型有脓性分泌物的第三皮肤卡片。

可选的,所述造口底座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造口底座包括用于模型造口狭窄的第一造口底座、用于模拟造口脱垂的第二造口底座、用于模拟造口凹陷的第三造口底座、用于模型造口旁疝的第四造口底座和用于模拟造口粘膜皮肤分离的第五造口底座。

可选的,所述造口底座和所述皮肤卡片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教学模型更换造口底座和皮肤卡片都比较方便,可用于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医院医护人员的教学应用以及肠造口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护理教育。该教学模型能够形象直观的展示了肠造口手术中可能产生的病变及表象,提高了教学演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模型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皮肤卡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1-模型本体;111-安装孔;112-第二磁性件;12-造口底座;13-皮肤卡片;131-通孔;132-第一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考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包括模型本体11、造口底座12和皮肤卡片13。

参考图2所示,模型本体11为仿真人体躯干模型,模型本体11上设有安装孔111,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1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安装孔111分别为回肠造口安装孔、横结肠造口安装孔和乙状结肠造口安装孔。

造口底座12用于模拟造口情况,本实施例中,造口底座12的数量为多个,包括用于模型造口狭窄的第一造口底座、用于模拟造口脱垂的第二造口底座、用于模拟造口凹陷的第三造口底座、用于模型造口旁疝的第四造口底座和用于模拟造口粘膜皮肤分离的第五造口底座等。

造口底座12设置于安装孔111内,造口底座12与安装孔111可拆卸连接。教学时,将需要讲解的造口底座12插入安装孔111即可,讲解不同的造口情况,更换不同的造口底座12即可。

皮肤卡片13用于模拟造口附近的皮肤情况,本实施例中,皮肤卡片13的数量为多片,多片皮肤卡片13包括用于模拟表皮发红的第一皮肤卡片、用于模拟表皮破溃的第二皮肤卡片和用于模型有脓性分泌物的第三皮肤卡片等。

参考图3所示,皮肤卡片13上设有通孔131,使用时,将皮肤卡片131放置在安装孔111的孔口处,通孔131与安装孔111相对应,造口底座12能够从皮肤卡片13上的通孔131穿过。教学时,将需要讲解的皮肤卡片13放置在安装孔111处即可,讲解不同的皮肤情况时,更换不同的皮肤卡片13即可。

为了避免皮肤卡片13放置好后脱落,本实施例中,在皮肤卡片13内设有第一磁性件132,模型本体11的安装孔的四周设有第二磁性件112,第一磁性件132与第二磁性件112中至少一个采用磁铁制成,另一个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两个都采用磁铁制成,同时保证两个磁铁的极性相反,这样第一磁性件132与第二磁性件112就能够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从而使得皮肤卡片13不易脱落,同时也方便更换皮肤卡片13。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造口底座和皮肤卡片13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可用于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医院医护人员的教学应用以及肠造口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护理教育。该教学模型能够形象直观的展示了肠造口手术中可能产生的病变及表象,提高了教学演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型本体、造口底座和皮肤卡片,所述模型本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造口底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皮肤卡片上设有通孔,所述皮肤卡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处且所述造口底座穿过所述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卡片内设有第一磁性件,所述模型本体的安装孔的四周设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能够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的数量为三个,分别为回肠造口安装孔、横结肠造口安装孔和乙状结肠造口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卡片的数量为多片,多片所述皮肤卡片包括用于模拟表皮发红的第一皮肤卡片、用于模拟表皮破溃的第二皮肤卡片和用于模型有脓性分泌物的第三皮肤卡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口底座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造口底座包括用于模型造口狭窄的第一造口底座、用于模拟造口脱垂的第二造口底座、用于模拟造口凹陷的第三造口底座、用于模型造口旁疝的第四造口底座和用于模拟造口粘膜皮肤分离的第五造口底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口底座和所述皮肤卡片均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肠造口教学模型,属于教学模型技术领域,包括模型本体、造口底座和皮肤卡片,所述模型本体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造口底座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皮肤卡片上设有通孔,所述皮肤卡片设置于所述安装孔的孔口处且所述造口底座穿过所述通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该教学模型更换造口底座和皮肤卡片都比较方便,可用于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医院医护人员的教学应用以及肠造口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护理教育。该教学模型能够形象直观的展示了肠造口手术中可能产生的病变及表象,提高了教学演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丹;王恺京;郁丹蕾;傅传刚;古冬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1.0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010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