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82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料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特别涉及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



背景技术:

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不仅可用作动物蛋白饲料,还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处理生活垃圾等,蚯蚓粪中腐植酸是有机质经蚯蚓消化后产生的,与一般有机肥中的腐植酸相比,蚯蚓粪中腐植酸更易被植物摄取,蚯蚓粪作为蚯蚓养殖的副产品,可作为生物肥料、饲料原料及养殖场脱臭剂等,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现阶段用于蚯蚓的培养料的生产过程中,设备的机械化程度普遍偏低,操作不方便,导致培养料的装筐效率低,大大限制了培养料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需要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且装筐效率高的蚯蚓培养料装筐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依次排布的送筐工位、加料工位和移筐工位,所述送筐工位上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送筐机构和推筐机构,所述加料工位上设有输送导轨组,所述输送导轨组的外侧面上设有上下错位设置的传动块,所述加料工位上方设有加料机构,所述移筐工位上设有移筐机构,所述加料工位上设有夹筐机构,所述夹筐机构包括分设在所述输送导轨组两侧的滑轨组、夹筐组件和输送机构,每个所述滑轨组上均套设有一个所述夹筐组件,所述输送机构设在所述夹筐组件上并与所述传动块配合使用,以将所述料筐从所述加料工位移至所述移筐工位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上设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送筐工位下方预定距离处的第一顶升组件、以及设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加料工位下方预定距离处的第二顶升组件,所述第一顶升组件用于将位于其上方的所述料筐顶起至第一预定高度,第二顶升组件与所述第一顶升组件协同运动,其中所述料筐处于第一预定高度时,所述推筐机构将所述料筐从所述第一顶升组件推至所述第二顶升组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夹筐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滑轨组上的行走座、设在所述行走座顶端的夹筐气缸、与所述夹筐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夹板,所述夹筐气缸两侧均设有辅助导杆,其中所述行走座朝向所述料筐的一侧设有安装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气缸和挡板,所述输送气缸设在所述行走座上,且所述输送气缸的伸缩端穿过所述行走座后并伸入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输送气缸的伸缩端连接,其中所述挡板在所述输送气缸收回状态时与上侧所述传动块抵接,所述挡板在所述输送气缸伸出状态时与下侧所述传动块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推筐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推筐轨道、套设在所述推筐轨道上的推筐本体以及与所述推筐本体弹性连接的顶紧机构,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推筐轨道分设在所述送筐工位的底面和顶面上,所述推筐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推筐本体在所述推筐轨道上做直线往复运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为伸出状态时,所述顶紧机构顶紧所述料筐,所述驱动组件为回收状态时,所述顶紧机构推动所述料筐至下一道工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料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底座顶面上的储料斗和移动料斗,所述移动料斗设在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储料斗和所述加料工位之间,所述移动料斗通过托盘组件沿垂直方向相对于所述料筐可上下移动以对所述料筐进行加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顶升组件下方的漏料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上设有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设在所述移筐机构和所述加料机构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移动料斗内设有搅拌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上设有挡位机构,所述挡位机构位于所述第二顶升组件和所述移筐机构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空料筐经过送筐机构和推筐机构从送筐工位转移至加料工位,并通过夹筐机构夹紧空料筐,随后加料机构下降到与空料筐相匹配的位置后,空料筐在输送机构和移筐电机的配合带动下朝向移筐机构移动,同时加料机构对空料筐进行加料,待加料完毕后,料筐移至移筐工位并由移筐机构转移到下一工位,夹筐机构返回加料工位进行下一次加料工作,其中加满物料的料筐在送至移筐工位时通过清扫机构将料筐边缘的余料清扫到漏料斗中回收再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筐机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且大大提高了装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的左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夹筐机构的主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夹筐机构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夹筐机构的右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推筐机构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主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推筐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主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挡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顶升机构中第一顶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清扫机构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2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1-底座;2-送筐机构;3-推筐机构;4-输送导轨组;5-加料机构;6-移筐机构;7-顶升机构;8-夹筐机构;9-清扫机构;10-漏料斗;11-送筐工位;12-加料工位;13-移筐工位;14-料筐;15-挡位机构;21-送筐电机;31-驱动组件;32-推筐轨道;33-推筐本体;34-顶紧机构;35-连接板;36-高强弹簧;41-传动块;51-储料斗;52-移动料斗;53-托盘组件;54-探料棒;55-搅拌器;61-移筐电机;71-第一顶升组件;72-第二顶升组件;81-滑轨组;82-夹筐组件;83-输送机构;91-清扫电机;92-清扫座;93-清扫辊;151-挡位板;152-挡位气缸;153-挡位导向板;154-挡位弹簧;155-挡位检测器;331-行走机构;332-导向架;341-活动折板;342-止退板;711-固定板;712-顶升板;713-顶升气缸;714-顶升导轨组;715-顶升导向杆;821-行走座;822-夹筐气缸;823-夹板;824-辅助导杆;831-输送气缸;832-挡板;3311-滑动座;3312-行走架;3313-支撑板;3314-第一链轮;3315-第二链轮;3411-连接部;3412-顶紧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依次排布的送筐工位11、加料工位12和移筐工位13,送筐工位11上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送筐机构2和推筐机构3,加料工位12上设有输送导轨组4,输送导轨组4的外侧面上设有上下错位设置的传动块41,加料工位12上方设有加料机构5,移筐工位13上设有移筐机构6,送筐机构2采用链条对料筐14进行输送,并采用单侧链条用一个送筐电机21连接并带动即送筐机构2两侧的链条通过两个送筐电机21带动进行传动且分设在推筐机构3的两侧相对设置,移筐机构6为一个移筐电机61带动两侧的链条进行填料完毕后的料筐14的转移,其中输送导轨组4由移筐电机61带动,加料工位12上设有夹筐机构8,夹筐机构8包括分设在输送导轨组4两侧的滑轨组81、夹筐组件82和输送机构83,每个滑轨组81上均套设有一个夹筐组件82,输送机构83设在夹筐组件82上并与传动块41配合使用,以将料筐14从加料工位12移至移筐工位13上,其中每个滑轨组81中均包括两根并排设置的导杠以使夹筐组件82在进行直线往复运动时保持良好的平衡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空料筐14经过送筐机构2和推筐机构3从送筐工位11转移至加料工位12,并通过夹筐机构8夹紧空料筐14,随后加料机构5下降到与空料筐14相匹配的位置后,空料筐14在输送机构83和移筐电机61的配合带动下朝向移筐机构6移动,同时加料机构5对空料筐14进行加料,待加料完毕后,料筐14移至移筐工位13并由移筐机构6转移到下一工位,夹筐机构8返回加料工位12进行下一次加料工作,其中加满物料的料筐14在送至移筐工位13时通过清扫机构9将料筐14边缘的余料清扫到漏料斗10中回收再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筐机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且大大提高了装筐效率。

如图1和图11所示,底座1上设有顶升机构7,顶升机构7包括固定在底座1上并位于送筐工位11下方预定距离处的第一顶升组件71、以及设在底座1上并位于加料工位12下方预定距离处的第二顶升组件72,其中第一顶升组件71和第二顶升组件72并排设置且两者结构相同,两者升起的高度一致,第一顶升组件71用于将位于其上方的料筐14顶起至第一预定高度,第二顶升组件72与第一顶升组件72协同运动,即第一顶升组件71升起的同时第二顶升组件72也随之一同升起至第一预定高度,其中料筐14处于第一预定高度时使料筐14脱离送筐机构2,推筐机构3将料筐14从第一顶升组件71推至第二顶升组件72上,需要理解的是,第一顶升组件71包括固定板711、顶升板712、顶升气缸713和顶升导轨组714,固定板711设在底座1上并位于送筐工位11下方预定距离处,顶升板712位于固定板711的上方,且两者通过顶升导向杆715活动连接,顶升导向杆715的下端穿设在固定板711上,其上端与顶升板714连接,顶升气缸713固定在固定板711上,顶升气缸713的顶杆与顶升板712连接,顶升导轨组714的下端固定在顶升板712上并随顶升板712上下移动,其中顶升气缸713顶起状态的高度为第一预定高度。

如图1至图5所示,夹筐组件82包括套设在滑轨组81上的行走座821、设在行走座821顶端的夹筐气缸822、与夹筐气缸822的伸缩杆连接的夹板823,夹筐气缸822两侧均设有辅助导杆824,其中行走座821朝向料筐14的一侧设有安装槽,辅助导杆824的一端与夹板823连接,其另一端插接在行走座821上,其中待空料筐14移动至第二顶升组件72的预定位置后夹筐气缸822伸出并通过夹板823夹紧料筐14,随后第二顶升组件72中的顶升气缸713收回,使料筐14落在输送导轨组4上同时加料机构5下降到预定位置,随后输送导轨组4带动料筐14移动同时加料机构5对料筐14内进行加料。

如图3至图5所示,输送机构83包括输送气缸831和挡板832,输送气缸831设在行走座821上,且输送气缸831的伸缩端穿过行走座821后并伸入安装槽内部,挡板832位于安装槽内并与输送气缸831的伸缩端连接,其中挡板832在输送气缸831收回状态时与上侧传动块41抵接,并在夹板823夹紧料筐14时,通过输送导轨组4带动行走座821在滑轨组81上沿朝向移筐机构6方向移动,挡板832在输送气缸831伸出状态时与下侧传动块41抵接,并在夹板823松开料筐14后,通过输送导轨组4带动行走座821在滑轨组81上沿朝向送筐机构2方向移动,其中夹筐组件82和挡板832在料筐14进行装料移动受到外界阻力时仍然保持与输送导轨组4同步运动。

如图1、图6至图9所示,推筐机构3包括驱动组件31、推筐轨道32、套设在推筐轨道32上的推筐本体33以及与推筐本体33弹性连接的顶紧机构34,驱动组件31和推筐轨道分设在送筐工位11的底面和顶面上,推筐本体33的一端与驱动组件31连接,以通过驱动组件31带动推筐本体33在推筐轨道32上做直线往复运动,其中驱动组件31为驱动气缸,其中驱动组件31为伸出状态时,顶紧机构34顶紧料筐14,驱动组件31为回收状态时,顶紧机构34推动料筐14至下一道工序,需要理解的是,顶紧机构34包括活动折板341和止退板342,活动折板341包括成预定角度连接的连接部3411和顶紧部3412,推筐本体33包括行走机构331和导向架332,行走机构331和导向架332连接且两者均套设在推筐轨道32上,其中导向架332与驱动组件31连接,行走机构331的两侧分别设有对称设置的连接板35,行走机构331包括滑动座3311、行走架3312和支撑板3313,滑动座3311为两个对称设置且套接在推筐轨道32上,行走架3312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链轮3314和第二链轮3315,第一链轮3314和第二链轮3315之间设有转动链条,转动链条上设有与送筐工位11卡接的第一卡板、以及与驱动组件31连接的第二卡板,其中第一卡板靠近第一链轮3314设置,支撑板3313的两端分别与滑动座3311和第二卡板连接,止退板342和连接板35之间通过高强弹簧36弹性连接,止退板342和连接板35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倾斜面3421和第二倾斜面351,其中第一倾斜面3421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8~45度,第二倾斜面351的倾斜角度范围为35~40度,在具体设计中将第二倾斜面351的锐角倾斜角度设计成大于第一倾斜面3421的锐角倾斜角度,并配合活动折板341中连接部3411和顶紧部3412之间所成角度,使活动折板341处于顶紧状态时产生最佳的顶推角度,以降低推筐装置在推筐过程中的能耗,在活动折板341顶紧状态时,高强弹簧36不受力且处于自由伸缩状态,提升高强弹簧36的使用周期;活动折板341中连接部3411与顶紧部3412所成角度位α,其中α的范围为10~20度,连接部3411和顶紧部3412两者之间的长度关系比值为1:(1.5~2),本实用新型的推筐装置中,连接部3411和顶紧部3412所成角度优选为15度,且两者之间的长度关系比值优选为1:1.8,上述两个数值的选定,一方面降低了活动折板341的设计空间,另一方面也能使活动折板341配合止退板342使两者之间产生最佳的顶推角度,从而大大降低推筐过程中驱动组件31的能耗,降低装置的设计成本。

如图1和图2所示,加料机构5包括设在底座1顶面上的储料斗51和移动料斗52,移动料斗52设在底座1上并位于储料斗51和加料工位12之间,移动料斗52通过托盘组件53沿垂直方向相对于料筐14可上下移动以对料筐14进行加料,移动料斗52下方设有加料气缸带动锁料板进行加料或停止加料,移动料斗52中设有探料棒54,其中托盘组件53包括托盘电机、与托盘电机链条传动的凸轮升降连接杆以及设在底座1上的直线导轨件,其中凸轮升降连接杆为两套且分别连接在移动料斗52的两侧,移动料斗52的底端与直线导轨件连接,并通过托盘电机的转动继而完成移动料斗52在垂直方向上的上下移动;移动料斗52内设有搅拌器55,用于防止料斗内的物料在不加料时堆积造成移动料斗52内的堵塞。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1上设有位于第一顶升组件71下方的漏料斗10,用于承接料筐14边缘的余料并回收再利用。

如图1、图12和图13所示,底座1上设有清扫机构9,清扫机构9设在移筐机构6和加料机构5之间,清扫机构9由清扫电机91齿轮传动带动位于清扫座92下方的清扫辊93转动,以将加料完毕的料筐14顶面上的余料清扫至漏斗10中。

如图1和图10所示,底座1上设有挡位机构15,挡位机构15位于第二顶升组件72和移筐机构6之间,用于防止料筐14在推送至第二顶升组件72过程中停位过度,其中挡位机构15包括挡位板151、挡位气缸152、挡位导向板153、挡位弹簧154和挡位检测器155,挡位板固定在底座1上,挡位气缸固定在挡位板上且挡位气缸伸缩杆的顶端朝向地面设置,挡位导向板的下端与挡位气缸的伸缩杆的顶端连接,并随挡位气缸的伸缩动作完成对料筐14的拦截或放行,挡位弹簧为两根且其两端分别与挡位导向板和挡位板连接,其中挡位气缸处于回收状态时,挡位弹簧处于不受力的自由状态,挡位检测器通过支架与气缸连接用于检测挡位导向框的到位状态。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筐机的使用过程如下:

1、送筐机构2将空料筐14送至送筐工位11;

2、第一顶升组件71和第二顶升72组件同时升起,此时挡位气缸152的伸缩杆收回以使挡位导向板153升起用于阻挡料筐14,其中第一顶升组件71将料筐14举升并脱离送筐机构2,使料筐14架设在第一顶升组件71上;

3、推筐机构3将料筐14顶紧并从第一顶升组件71推至第二顶升组件72的预定位置处,同时移动料斗52下降到与料筐14相匹配的预定高度,随后第一顶升组件71和第二顶升组件72同时下降,且推筐机构3返回原位、挡位气缸152的伸缩杆伸出并带动挡位导向杆153下降;

4、夹筐组件82将料筐14夹紧,并通过输送导轨组4中上侧的传动块41和挡块832配合使料筐14朝向移筐机构6一侧移动,料筐14移动的同时启动移动料斗52并对料筐14进行加料;

5、当料筐14通过挡位机构15后,加料工作完毕,移动料斗52上升、夹筐组件82松开料筐14,随后输送气缸831伸出以使挡块832与下侧的传动块41配合,并通过输送导轨组4将加满料的料筐14输送至移筐机构6上,同时通过挡块832带动夹筐组件82返回原位即第二顶升组件72处,接着装筐机进入下一个装筐循环动作;

6、当加满料的料筐14经过清扫机构9时,通过清扫机构9将料筐14边缘上的余料清扫至漏料斗10中。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同一水平面上依次排布的送筐工位、加料工位和移筐工位,所述送筐工位上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送筐机构和推筐机构,所述加料工位上设有输送导轨组,所述输送导轨组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上下错位设置的传动块,所述加料工位上方设有加料机构,所述移筐工位上设有移筐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工位上设有夹筐机构,所述夹筐机构包括分设在所述输送导轨组两侧的滑轨组、夹筐组件和输送机构,每个所述滑轨组上均套设有一个所述夹筐组件,所述输送机构设在所述夹筐组件上并与所述传动块配合使用,以将料筐从所述加料工位移至所述移筐工位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顶升机构,所述顶升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送筐工位下方预定距离处的第一顶升组件、以及设在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加料工位下方预定距离处的第二顶升组件,所述第一顶升组件用于将位于其上方的所述料筐顶起至第一预定高度,第二顶升组件与所述第一顶升组件协同运动,其中所述料筐处于第一预定高度时,所述推筐机构将所述料筐从所述第一顶升组件推至所述第二顶升组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筐组件包括套设在所述滑轨组上的行走座、设在所述行走座顶端的夹筐气缸、与所述夹筐气缸的伸缩杆连接的夹板,所述夹筐气缸两侧均设有辅助导杆,其中所述行走座朝向所述料筐的一侧设有安装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气缸和挡板,所述输送气缸设在所述行走座上,且所述输送气缸的伸缩端穿过所述行走座后并伸入所述安装槽内部,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输送气缸的伸缩端连接,其中所述挡板在所述输送气缸收回状态时与上侧所述传动块抵接,所述挡板在所述输送气缸伸出状态时与下侧所述传动块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筐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推筐轨道、套设在所述推筐轨道上的推筐本体以及与所述推筐本体弹性连接的顶紧机构,所述驱动组件和所述推筐轨道分设在所述送筐工位的底面和顶面上,所述推筐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组件带动所述推筐本体在所述推筐轨道上做直线往复运动,其中所述驱动组件为伸出状态时,所述顶紧机构顶紧所述料筐,所述驱动组件为回收状态时,所述顶紧机构推动所述料筐至下一道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机构包括设在所述底座顶面上的储料斗和移动料斗,所述移动料斗设在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储料斗和所述加料工位之间,所述移动料斗通过托盘组件沿垂直方向可上下移动以对所述料筐进行加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顶升组件下方的漏料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清扫机构,所述清扫机构设在所述移筐机构和所述加料机构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料斗内设有搅拌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挡位机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蚯蚓培养料装筐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依次排布送筐工位、加料工位和移筐工位,送筐工位上设有相互配合使用的送筐机构和推筐机构,加料工位上设有输送导轨组,输送导轨组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上下错位设置的传动块,加料工位上方设有加料机构,移筐工位上设有移筐机构,加料工位上设有夹筐机构,夹筐机构包括分设在输送导轨组两侧的滑轨组、夹筐组件和输送机构,每个滑轨组上均套设有一个夹筐组件,输送机构设在夹筐组件上并与传动块配合使用,以将料筐从加料工位移至移筐工位上。本实用新型的装筐机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且装筐效率高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卞吉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满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00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