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型化墙模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53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型化墙模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座座高楼平地而起,建筑行业越来越受到政府及业主的关注,在建筑行业的大环境下,建设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当前高层住宅结构类型中,以剪力墙结构为主,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为剪力墙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对主体结构的质量至关重要。剪力墙在高处作业时,剪力墙的模板分项工程施工难度大,楼层越高施工难度大、危险系数高,对模板工程的施工提出了更高的方法要求,满足工程质量的需要。传统墙模的施工方法容易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具有较高的施工成本、较高的施工难度及危险系数,且墙体质量也难以保证。

因此,亟需一种墙模能够降低剪力墙的施工成本、施工难度,并提高墙体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定型化墙模装置,能够提升墙体的质量,缩短了工程进度,节约了人工成本、材料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施工方法,能够提高墙体施工的效率,降低墙体施工的成本,减小墙体施工的工程时间。

为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的定型化墙模装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定型化墙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型墙模,所述定型墙模为整体构件,所述定型墙模用于混凝土墙体的浇筑;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均与所述定型墙模连接,多个所述支撑结构用于支撑所述定型墙模;吊装结构,所述吊装结构为多个,多个所述吊装结构均与所述定型墙模连接,多个所述吊装结构用于吊起所述定型墙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型墙模包括:墙模框体,所述墙模框体中形成有安装腔;主龙骨件,所述主龙骨件为多个,多个所述主龙骨件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主龙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墙模框体相对设置的侧壁相连;次龙骨件,所述次龙骨件为多个,多个所述次龙骨件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次龙骨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墙模框体相对设置的侧壁相连;其中,所述次龙骨件和所述主龙骨件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墙模框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垂直放置;侧板,所述侧板为四个,四个所述侧板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四个所述侧板均与所述底板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定型墙模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主龙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多个支撑件,多个所述支撑件沿所述主龙骨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龙骨件包括多个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钢管件,多个所述钢管件通过固定件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锁紧部,所述锁紧部能将多个所述钢管件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锁紧;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穿设在所述锁紧部中,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底板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包括多个支撑模组,每个所述支撑模组包括多个支撑部,每个所述支撑部的一端与所述定型墙模相连,另一端止抵在施工面上,多个所述支撑部相互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装结构为u型吊环,所述u型吊环的两端与所述定型墙模连接。

一种基于前文所述的定型化墙模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根据标准层墙体施工图纸要求,操作人员在施工现场组装所述定型化墙模装置;s2,将所述定型化墙模装置安装在施工面上,锁紧所述支撑结构,完成第一层墙体的钢筋绑扎及浇筑;s3,将所述定型化墙模装置安装在浇筑完毕且强度满足要求的第n-层墙体的一侧,锁紧所述支撑结构以使其与所述第n-层墙体相对固定,并绑扎第n层墙体的钢筋(n>,且n为正整数);s4,所述第n层墙体的钢筋绑扎完毕并进行墙体定位放线后,使用运输工具将所述定型化墙模装置运输至所述第n-层墙体的顶部,将其固定在第n-层墙体的顶部且对应所述第n层墙体的钢筋设置(n>,且n为正整数);s5,进行所述第n层墙体的浇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定型墙模为整体构件,免去了墙模的多次重复搭建拆除工序,保证了墙模的质量,并且增加了墙模的周转次数,降低了墙体工程的材料成本。支撑结构能够支撑定型墙模,使得定型墙模可以在任一施工完毕的墙体上安装。吊装结构能够吊起定型墙模,使得墙模可以直接使用塔吊完成在空中不同高度位置之间的往复运输。此外,支撑结构与吊装结构之间的配合能够使墙模的安装避免多人协同操作的需求,仅需若干个甚至一个操作人员即可将定型墙模固定在墙体上,并完成与定型墙模位于同一高度的墙体的混凝土浇筑,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效率,降低了墙体施工的危险。因此,定型墙模、支撑结构及吊装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定型化墙模装置能够适用于具有高层标准层的墙体施工过程中,保证了定型化墙模的整体质量,进而降低了墙体施工过程中出现墙体质量缺陷的可能,提高了墙体的整体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有益效果为:由于施工方法使用了前文所述的定型化墙模装置,从而能提高墙体施工的效率,降低墙体施工的成本,减小墙体施工的工程时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定型化墙模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定型化墙模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施工方法步骤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定型墙模;11、墙模框体;111、底板;112、侧板;113、支撑件;12、主龙骨件;121、钢管件;122、固定件;1221、锁紧部;1222、固定部;13、次龙骨件;2、支撑结构;21、支撑部;3、吊装结构;31、u型吊环;

100、第n-1层墙体;101、第n层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型化墙模装置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定型化墙模装置包括定型墙模1、支撑结构2和吊装结构3。定型墙模1为整体构件,定型墙模1用于混凝土墙体的浇筑。支撑结构2为多个,多个支撑结构2均与定型墙模1连接,多个支撑结构2用于支撑定型墙模1。吊装结构3为多个,多个吊装结构3均与定型墙模1连接,多个吊装结构3用于吊起定型墙模1。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墙模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墙模施工过程方案中墙模的设计要求下料,并将主龙骨、次龙骨及对拉螺栓等材料使用运输设备如塔吊等运输至作业层,当作业层的墙体钢筋绑扎及墙模定位放线工序完成后,在作业层上完成墙模的组装、合模及加固,组装完毕的墙模验收之后方能对作业层上的墙体进行混凝土浇筑,墙体浇筑结束后还需依次拆除墙模以便在下一个作业层完成墙模的再次利用。

在现有技术中,墙模的拆模过程中,拆除作业的作业面通常较为狭小,容易使模板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减少了材料的周转次数,造成施工材料浪费,提高了整个墙体的施工成本。其次,对位于较高处的墙体施工时,墙模的搭建及拆除均需要多名操作人员在高处协同作业,其施工难度较大、危险系数高,使施工现场存在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最后,墙模的施工过程难以控制墙模的质量,在搭建的墙模质量不一的情况下进行墙体的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将对墙模产生侧压力,且振捣棒的振动也对墙模造成损伤,这均会使墙模发烧涨模现象,进而降低墙体的工程质量,使得整个施工过程存在明显的质量缺陷。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定型墙模1为整体构件,免去了墙模的多次重复搭建拆除工序,保证了墙模的质量,并且增加了墙模的周转次数,降低了墙体工程的材料成本。支撑结构2能够支撑定型墙模1,使得定型墙模1可以在任一施工完毕的墙体上安装。吊装结构3能够吊起定型墙模1,使得墙模可以直接使用塔吊完成在空中不同高度位置之间的往复运输。此外,支撑结构2与吊装结构3之间的配合能够使墙模的安装避免多人协同操作的需求,仅需若干个甚至一个操作人员即可将定型墙模1固定在墙体上,并完成与定型墙模1位于同一高度的墙体的混凝土浇筑,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效率,降低了墙体施工的危险。因此,定型墙模1、支撑结构2及吊装结构3之间的配合使得定型化墙模装置能够适用于具有高层标准层的墙体施工过程中,保证了定型化墙模的整体质量,进而降低了墙体施工过程中出现墙体质量缺陷的可能,提高了墙体的整体工程质量及施工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定型墙模1包括墙模框体11、主龙骨件12和次龙骨件13。墙模框体11中形成有安装腔。主龙骨件12为多个,多个主龙骨件12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多个主龙骨件12的两端分别与墙模框体11相对设置的侧壁相连。次龙骨件13为多个,多个次龙骨件13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次龙骨件13的两端分别与墙模框体11相对设置的侧壁相连;其中,次龙骨件13和主龙骨件12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墙模框体11、主龙骨件12和次龙骨件13之间的配合安装能够组装为具有良好稳固性的墙模,降低墙模使用时在混凝土浇筑墙体过程中产生的涨模现象,提高墙体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此外,主龙骨件12与次龙骨件13互相垂直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定型墙模1的质量,使定型墙模1能够多次循环使用,降低定型化墙模装置的使用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墙模框体11包括底板111和侧板112。底板111垂直放置。侧板112为四个,四个侧板112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四个侧板112均与底板111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即可实现稳定可靠的墙模框体11,且主龙骨件12和次龙骨件13均能够快速与侧板112配合达到快速安装完成定型化墙模装置的目的。具体地,在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四个侧板112及底板111均为木方,且通过螺钉或铆钉等连接形成整体墙模框体11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定型墙模1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用于支撑主龙骨件1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主龙骨件12均沿水平方向设在定型墙模1中,次龙骨件13均沿竖直方向设在定型墙模1中,因此主龙骨件12存在在其自重作用下脱离与定型墙模1之间配合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定型墙模1即可降低上述现象的可能性,提高了定型化墙模装置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组件均包括多个支撑件113,多个支撑件113沿主龙骨件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支撑件113为l型支撑块,l型支撑块的一端与墙模框体11连接,另一端朝上设置以支撑主龙骨件1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即可对主龙骨件12提供稳固的支撑,且即便有部分支撑件113在定型化墙模装置使用过程中受损,剩余的支撑件113也能继续支撑主龙骨件12而避免主龙骨件12的坠落造成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定型化墙模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主龙骨件12包括多个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钢管件121,多个钢管件121通过固定件122相连。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钢管件121为长55mm至60mm之间、直径3.5mm至4mm之间的钢管,且主龙骨件12包括两个通过固定件122固定在一起并与定型墙模1连接的钢管,两个相邻的主龙骨件12之间的间距为440mm至460mm之间。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施工参数限定具体数据以达到最优效果,在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结构设置既便有定型化墙模装置的组装,还能使定型化墙模装置具有稳定可靠的使用性和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件122包括锁紧部1221和固定部1222。锁紧部1221能将多个钢管件121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锁紧。固定部1222穿设在锁紧部1221中,固定部1222与底板111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结构同时实现了将多个钢管件121稳定连接和将主龙骨件12与底板111稳固连接的目的,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即可实现主龙骨件12与墙模框架的稳固连接。优选地,在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中,固定件122可直接选用对拉螺栓,使用对拉螺栓完成主龙骨件12与定型墙模1之间的连接,既能提高定型化墙模装置的刚度和强度,还能够提高定型化墙模装置的安装速度,且由于采用标准件进行组装,还能进一步降低定型化墙模装置的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支撑结构2包括多个支撑模组,每个支撑模组包括多个支撑部21,每个支撑部21的一端与定型墙模1相连,另一端止抵在施工面上,多个支撑部21相互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即可实现支撑结构2对定型墙模1的支撑,使用支撑结构2后,能够便于定型墙模1脱离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墙体,避免定型化墙模装置脱离墙体时产生损坏,提高了定型化墙模装置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包括两个支撑模组,两个支撑模组间隔1000mm与定型墙模1连接,支撑部21为截面50mm×100mm的长方形、长度300mm的木方,两个支撑部21通过固定件122即可稳固连接。同时,每个支撑部21均通过8#铁丝与定型墙模1的外框连接。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其他结构或参数完成支撑部21与定型墙模1的连接,在此并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吊装结构3为u型吊环31,u型吊环31的两端与定型墙模1连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结构,即可实现操作人员使用塔吊与u型吊环31配合以实现定型化墙模装置在施工现场的各个高度来回移动。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选用其他夹具结构完成塔吊对定型化墙模装置的运输。

优选地,在部分实施例中,u型吊环31的两端分别穿设在定型墙模1的侧板112上,并与同一个次龙骨件13相对设置的两侧相连。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提高吊装结构3与定型墙模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定型化墙模装置的空中运输风险。具体地,u型吊环31与次龙骨件13配合的部分为20#圆钢。

一种基于前文的定型化墙模装置的施工方法,如图6所示,包括:s1,根据标准层墙体施工图纸要求,操作人员在施工现场组装定型化墙模装置;s2,将定型化墙模装置安装在施工面上,锁紧支撑结构2,完成第一层墙体的钢筋绑扎及浇筑;s3,将定型化墙模装置安装在浇筑完毕且强度满足要求的第n-1层墙体100的一侧,锁紧支撑结构2以使其与第n-1层墙体100相对固定,并绑扎第n层墙体101的钢筋n>1,且n为正整数;s4,第n层墙体101的钢筋绑扎完毕并进行墙体定位放线后,使用运输工具将定型化墙模装置运输至第n-1层墙体100的顶部,将其固定在第n-1层墙体100的顶部且对应第n层墙体101的钢筋设置n>1,且n为正整数;s5,进行第n层墙体101的浇筑。

可以理解的是,s1能使定型化墙模装置适用于各类住宅标准层剪力墙模板施工。现有技术在高层墙体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墙模需要运输至地面并拆卸,其工序繁琐复杂,需要经常使用塔吊运输,给施工造成诸多不便。在s3中,由于定型化墙模装置可以安装在第n-1层墙体100的一侧,避免了塔吊在空中和地面之间往复运动。同时,在s4中,塔吊可直接将定型化墙模装置运输至浇筑完成的第n-1层墙体100的顶部以进行第n层墙体101的浇筑,因此,在墙体逐渐向高层进行的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工序中,塔吊也只需随着墙体的上升而将定型化墙模装置逐渐向上吊起,从而降低了定型化墙模装置的运输周转次数,减小了塔吊吊运工序,提高了塔吊的利用效率。此外,由于本方法使用了前文所述的定型化墙模装置,因此在使用本方法完成墙体浇筑工序时,还能够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模板的周转次数,节省了材料成本,加快了工程进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定型化墙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型墙模(1),所述定型墙模(1)为整体构件,所述定型墙模(1)用于混凝土墙体的浇筑;

支撑结构(2),所述支撑结构(2)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结构(2)均与所述定型墙模(1)连接,多个所述支撑结构(2)用于支撑所述定型墙模(1);

吊装结构(3),所述吊装结构(3)为多个,多个所述吊装结构(3)均与所述定型墙模(1)连接,多个所述吊装结构(3)用于吊起所述定型墙模(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型化墙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墙模(1)包括:

墙模框体(11),所述墙模框体(11)中形成有安装腔;

主龙骨件(12),所述主龙骨件(12)为多个,多个所述主龙骨件(12)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主龙骨件(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墙模框体(11)相对设置的侧壁相连;

次龙骨件(13),所述次龙骨件(13)为多个,多个所述次龙骨件(13)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的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次龙骨件(1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墙模框体(11)相对设置的侧壁相连;其中,

所述次龙骨件(13)和所述主龙骨件(12)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型化墙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模框体(11)包括:

底板(111),所述底板(111)垂直放置;

侧板(112),所述侧板(112)为四个,四个所述侧板(112)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四个所述侧板(112)均与所述底板(11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型化墙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墙模(1)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所述主龙骨件(1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型化墙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均包括多个支撑件(113),多个所述支撑件(113)沿所述主龙骨件(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型化墙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龙骨件(12)包括多个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钢管件(121),多个所述钢管件(121)通过固定件(122)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型化墙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122)包括:

锁紧部(1221),所述锁紧部(1221)能将多个所述钢管件(121)沿垂直于其长度方向锁紧;

固定部(1222),所述固定部(1222)穿设在所述锁紧部(1221)中,所述固定部(1222)与所述底板(11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型化墙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2)包括多个支撑模组,每个所述支撑模组包括多个支撑部(21),每个所述支撑部(21)的一端与所述定型墙模(1)相连,另一端止抵在施工面上,多个所述支撑部(21)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型化墙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结构(3)为u型吊环(31),所述u型吊环(31)的两端与所述定型墙模(1)连接。

10.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型化墙模装置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根据标准层墙体施工图纸要求,操作人员在施工现场组装所述定型化墙模装置;

s2,将所述定型化墙模装置安装在施工面上,锁紧所述支撑结构(2),完成第一层墙体的钢筋绑扎及浇筑;

s3,将所述定型化墙模装置安装在浇筑完毕且强度满足要求的第n-1层墙体(100)的一侧,锁紧所述支撑结构(2)以使其与所述第n-1层墙体(100)相对固定,并绑扎第n层墙体(101)的钢筋(n>1,且n为正整数);

s4,所述第n层墙体(101)的钢筋绑扎完毕并进行墙体定位放线后,使用运输工具将所述定型化墙模装置运输至所述第n-1层墙体(100)的顶部,将其固定在第n-1层墙体(100)的顶部且对应所述第n层墙体(101)的钢筋设置(n>1,且n为正整数);

s5,进行所述第n层墙体(101)的浇筑。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定型化墙模装置及施工方法,定型化墙模装置包括定型墙模、支撑结构和吊装结构。定型墙模为整体构件,定型墙模用于混凝土墙体的浇筑。支撑结构为多个,多个支撑结构均与定型墙模连接,多个支撑结构用于支撑定型墙模。吊装结构为多个,多个吊装结构均与定型墙模连接,多个吊装结构用于吊起定型墙模。定型墙模、支撑结构及吊装结构之间的配合使得定型化墙模装置能够适用于具有高层标准层的墙体施工过程中,保证了定型化墙模的整体质量,进而降低了墙体施工过程中出现墙体质量缺陷的可能,提高了墙体的整体工程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周广升;魏佳雪;康建平;初彦辰;王创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天润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00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