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特别是一种慢煮机。
背景技术:
目前,慢煮机上的叶轮大多是通过交流电机驱动的,且其是通过可控硅作为控制的电路板。其中,交流电机存在体积比较大、容易漏电、能耗大等不足。而可控硅控制电路在通电时自身会产生较大的热量,需要配合散热片散热,再加上现有的散热片直接设置在慢煮机的机壳内,这样不仅易导致电路板的整体体积增大,且在慢煮机工作时,还易导致机壳的上的热量增大,从而易给使用者带来烫伤的风险,同时,还易存在高压漏电风险。由于存在上述的不足,易导致慢煮机的整体体积增大,从而会导致慢煮机使用的便利性降低,且还易导致慢煮机的能耗增大,以及易导致慢煮机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慢煮机,该慢煮机具有体积小、使用便利、能耗低、安全、稳定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慢煮机,包括机身、加热器、显示屏,所述加热器布置在机身的侧旁,并使加热器与机身相接,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机身上,其特点在于还包括叶轮、直流电机、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其中直流电机与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设置在机身上,并使直流电机与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相电连接,所述叶轮设置在加热器的侧旁,并使叶轮与直流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接。
优选地,所述慢煮机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分别开设有出水孔、进水孔,所述机身的底部上开设有安装腔,所述直流电机与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设置在安装腔中,并使直流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穿置于安装腔外,所述保护罩罩置在加热器与叶轮外侧,并使保护罩能拆卸地与机身相接。
优选地,所述保护罩为一端封闭的管筒结构,所述保护罩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部,所述安装腔的腔口处设有凸环部,并使凸环部呈环绕着安装腔的腔口布置,所述凸环部的外壁上开设有让位槽,并使让位槽延伸至凸环部的下端端面上,所述让位槽的槽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保护罩套装在凸环部上,并使限位凸部经过让位槽后嵌装于限位槽中。
优选地,所述慢煮机还包括导水头,所述导水头的顶面上分别开设有内槽、外槽,并使外槽环绕在内槽外侧,所述导水头的外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内槽的进水孔,所述导水头的底面上均匀地开设有若干贯穿至外槽的进水孔,所述导水头的顶面上设有若干嵌置部,并使各嵌置部均匀地环绕在内槽的槽口四周,所述嵌置部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所述保护罩为两端开口的管筒结构,所述保护罩的下端口上设有环片部,所述环片部的上开设有若干让位孔,并使各让位孔的位置与各嵌置部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让位孔的孔壁一侧设有限位片,所述导水头布置在保护罩的底部,并使内槽与保护罩的内腔相连通,还使外槽与让位孔相连通,所述嵌置部嵌置在让位孔中,并使卡槽卡置在限位片上,所述叶轮穿过环片部后置于内槽中,所述加热器布置在导水头的上方,所述出水孔开设有保护罩的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叶轮由套装筒、底片、若干叶片构成,所述套装筒的一端与底片的顶面相接,各叶片均匀地设置在套装筒的外壁上,并使叶片与底片相接,所述套装筒套装在动力输出轴上。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由螺旋状的电热管、两个连接管体构成,所述电热管与两个连接管体均呈竖向布置,所述电热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管体的下端相接,所述电热管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管体的上端相接,两个连接管体的上端均固定机身上。
优选地,所述机身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凸环。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设置在机身的顶部,并使显示屏呈倾斜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慢煮机采用了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来驱动直流电机,其中直流电机一般体积较小,且不容易漏电,还有能耗也较少。而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在高压状态下,其自身没有热量,所以就不需要散热片散热,这样能在慢煮机工作时,避免机壳的温度出现过大的情况,从而能避免使用者出现烫伤的情况,且这样还能减少高压漏电的风险,同时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的体积也较小。通过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直流电机的设置,能有效地降低慢煮机的整体体积,这有助于提高慢煮机使用便利性,且这样还能降低慢煮机的能耗;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还能有效地提高慢煮机安全性与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水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水头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图8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之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慢煮机,包括机身1、加热器2、显示屏3,所述加热器2布置在机身1的侧旁,并使加热器2与机身1相接,所述显示屏3设置在机身1上,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如图5与图11所示,所述慢煮机还包括叶轮4、直流电机5、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其中直流电机5与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设置在机身1上,并使直流电机5与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相电连接,所述叶轮4设置在加热器2的侧旁,并使叶轮4与直流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51相接。本实用新型的慢煮机采用了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来驱动直流电机5,其中直流电机5一般体积较小,且不容易漏电,还有能耗也较少。而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在高压状态下,其自身没有热量,所以就不需要散热片散热,这样能在慢煮机工作时,避免机壳的温度出现过大的情况,从而能避免使用者出现烫伤的情况,且这样还能减少高压漏电的风险,同时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的体积也较小。通过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直流电机5的设置,能有效地降低慢煮机的整体体积,这有助于提高慢煮机使用便利性,且这样还能降低慢煮机的能耗;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还能有效地提高慢煮机安全性与稳定性。
如图11所示,所述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可采用图11所示的电路与直流电机5相接;其中该电路中的mos管采用cs2n65f或irfb4310。
如图12所示,在实际制造过程中,还可采用集成双mos管来控制电机。
所述直流电机5采用dc12v直流电机。
如图1与图2所示,所述慢煮机还包括保护罩7,所述保护罩7上分别开设有出水孔71、进水孔72,所述机身1的底部上开设有安装腔11,所述直流电机5与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设置在安装腔11中,并使直流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51穿置于安装腔11外,所述保护罩7罩置在加热器2与叶轮4外侧,并使保护罩7能拆卸地与机身1相接。通过保护罩7可以对叶轮4、加热器2起到遮蔽保护的作用,这有助于提高慢煮机的适用性。
所述保护罩7由不锈钢制成。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保护罩7为一端封闭的管筒结构,所述保护罩7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部73,所述安装腔11的腔口处设有凸环部111,并使凸环部111呈环绕着安装腔11的腔口布置,所述凸环部111的外壁上开设有让位槽112,并使让位槽112延伸至凸环部111的下端端面上,所述让位槽112的槽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13,所述保护罩7套装在凸环部111上,并使限位凸部73经过让位槽112后嵌装于限位槽113中。这样的配合结构十分简单可靠,这有助于提高保护罩7安装拆卸的便利性与可靠性。
如图1、图2、图6至图9所示,所述慢煮机还包括导水头8,所述导水头8的顶面上分别开设有内槽81、外槽82,并使外槽82环绕在内槽81外侧,所述导水头8的外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内槽81的进水孔72,所述导水头8的底面上均匀地开设有若干贯穿至外槽82的进水孔72,所述导水头8的顶面上设有若干嵌置部83,并使各嵌置部83均匀地环绕在内槽81的槽口四周,所述嵌置部83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831,所述保护罩7为两端开口的管筒结构,所述保护罩7的下端口上设有环片部74,所述环片部74的上开设有若干让位孔741,并使各让位孔741的位置与各嵌置部83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让位孔741的孔壁一侧设有限位片742,所述导水头8布置在保护罩7的底部,并使内槽81与保护罩7的内腔701相连通,还使外槽82与让位孔741相连通,所述嵌置部83嵌置在让位孔741中,并使卡槽831卡置在限位片742上,所述叶轮4穿过环片部74后置于内槽81中,所述加热器2布置在导水头8的上方,所述出水孔71开设有保护罩7的外壁上,并使出水孔71位于加热器2的侧旁。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有助于提高水流进出保护罩7的稳定性与顺畅性,以便于通过水流迅速地将加热器2发出的热量带出,从而就可以提高加热的速度。
在安装导水头8时,先使嵌置部83嵌置在让位孔741中,然后通过转动导水头8使卡槽831卡置在限位片742上,这样就能实现导水头8的安装定位。
如图1、图2与图8所示,所述保护罩7的四周侧壁上均匀地开设有若干出水孔71,这样有助于提高出水的顺畅性。
如图2、图5与图10所示,所述叶轮4由套装筒41、底片42、若干叶片43构成,所述套装筒41的一端与底片42的顶面相接,各叶片43均匀地设置在套装筒41的外壁上,并使叶片43与底片42相接,所述套装筒41套装在动力输出轴51上。该叶轮4的结构十分简单、可靠,这有助于提高慢煮机的可靠性。
如图2与图5所示,所述加热器2由螺旋状的电热管21、两个连接管体22构成,所述电热管21与两个连接管体22均呈竖向布置,所述电热管2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管体22的下端相接,所述电热管2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管体22的上端相接,两个连接管体22的上端均固定机身1上。这样能在提高发热量的情况下,控制加热器2的体积,从而可便于控制慢煮机的体积。
其中,两个连接管体22与电热管21为一体结构。
如图1、图2与图5所示,所述机身1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凸环12。在该慢煮机穿置于家具上时,可通过限位凸环12限位,以防止慢煮机出现向下滑落的情况,这能进一步提高慢煮机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如图1、图2与图5所示,所述显示屏3设置在机身1的顶部,并使显示屏3呈倾斜布置。通过是显示屏3呈倾斜布置,这样可便于人们观察显示屏3,这有助于提高慢煮机使用的便利性。
该显示屏3可采用现有的按键显示板。这样既能方便观察,还能方便操作。
1.一种慢煮机,包括机身(1)、加热器(2)、显示屏(3),所述加热器(2)布置在机身(1)的侧旁,并使加热器(2)与机身(1)相接,所述显示屏(3)设置在机身(1)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叶轮(4)、直流电机(5)、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其中直流电机(5)与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设置在机身(1)上,并使直流电机(5)与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相电连接,所述叶轮(4)设置在加热器(2)的侧旁,并使叶轮(4)与直流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51)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慢煮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罩(7),所述保护罩(7)上分别开设有出水孔(71)、进水孔(72),所述机身(1)的底部上开设有安装腔(11),所述直流电机(5)与h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6)设置在安装腔(11)中,并使直流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51)穿置于安装腔(11)外,所述保护罩(7)罩置在加热器(2)与叶轮(4)外侧,并使保护罩(7)能拆卸地与机身(1)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慢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7)为一端封闭的管筒结构,所述保护罩(7)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部(73),所述安装腔(11)的腔口处设有凸环部(111),并使凸环部(111)呈环绕着安装腔(11)的腔口布置,所述凸环部(111)的外壁上开设有让位槽(112),并使让位槽(112)延伸至凸环部(111)的下端端面上,所述让位槽(112)的槽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13),所述保护罩(7)套装在凸环部(111)上,并使限位凸部(73)经过让位槽(112)后嵌装于限位槽(113)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慢煮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水头(8),所述导水头(8)的顶面上分别开设有内槽(81)、外槽(82),并使外槽(82)环绕在内槽(81)外侧,所述导水头(8)的外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内槽(81)的进水孔(72),所述导水头(8)的底面上均匀地开设有若干贯穿至外槽(82)的进水孔(72),所述导水头(8)的顶面上设有若干嵌置部(83),并使各嵌置部(83)均匀地环绕在内槽(81)的槽口四周,所述嵌置部(83)的侧壁上开设有卡槽(831),所述保护罩(7)为两端开口的管筒结构,所述保护罩(7)的下端口上设有环片部(74),所述环片部(74)的上开设有若干让位孔(741),并使各让位孔(741)的位置与各嵌置部(83)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让位孔(741)的孔壁一侧设有限位片(742),所述导水头(8)布置在保护罩(7)的底部,并使内槽(81)与保护罩(7)的内腔(701)相连通,还使外槽(82)与让位孔(741)相连通,所述嵌置部(83)嵌置在让位孔(741)中,并使卡槽(831)卡置在限位片(742)上,所述叶轮(4)穿过环片部(74)后置于内槽(81)中,所述加热器(2)布置在导水头(8)的上方,所述出水孔(71)开设有保护罩(7)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慢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4)由套装筒(41)、底片(42)、若干叶片(43)构成,所述套装筒(41)的一端与底片(42)的顶面相接,各叶片(43)均匀地设置在套装筒(41)的外壁上,并使叶片(43)与底片(42)相接,所述套装筒(41)套装在动力输出轴(5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慢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2)由螺旋状的电热管(21)、两个连接管体(22)构成,所述电热管(21)与两个连接管体(22)均呈竖向布置,所述电热管(21)的一端与其中一个连接管体(22)的下端相接,所述电热管(21)的另一端与另一个连接管体(22)的上端相接,两个连接管体(22)的上端均固定机身(1)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慢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的外壁上设有限位凸环(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慢煮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3)设置在机身(1)的顶部,并使显示屏(3)呈倾斜布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