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电蒸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4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蒸锅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电蒸锅。



背景技术:

电蒸锅是一种通电加热后,通过发热组件发热对锅体内的水进行加热出蒸汽后,通过蒸汽对锅内的食物进行加热的厨房用具。传统的食物加工都是采用煤气烧水加热的,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器煮食设备逐步取代了煤气煮食。

电蒸锅最初期是采用机械式的,只能控制开/关,对于加热时间、功率等均不可控制,而后期智能式的电蒸锅逐步取代机械式电蒸锅,其加热时间、功率等均可调节。

但目前市面上的电蒸锅都是对整锅水直接加热的,同时升温,而加热组件一般是对应电蒸锅储水腔的中间位置设置的,因而加热组件先对储水腔中间位置的水加热,热量再传递至周围的水中,此种加热方式,导致了水加热时间长、出蒸汽时间慢。并且目前市面上的电蒸锅,其不能实现在固定温度的保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电蒸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电蒸锅,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一锅体、第二锅体和锅盖,第一锅体及第二锅体的底面设置有气孔;所述的底座包括: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传热锅,该传热锅为椭圆形,对应的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设定为椭圆形;所述的传热锅内安装有隔离套。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锅盖具有玻璃盖体、包覆玻璃盖体边缘的边缘以及提手。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隔离套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套和外套,内套和外套之间形成有间隙,且内套和外套顶部设置有顶壁,顶壁上设有蒸汽孔。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顶壁上设置有以隔离套圆心为中心的呈环形排列的第一蒸汽孔及第二蒸汽孔。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蒸汽孔设置于内套与顶壁的交接处;第二蒸汽孔设置于外套与顶壁的交接处。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内套和外套底部设置有通孔。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底座内设置有加热组件以及电路组件,电路组件包括:设置于底座内部的电路板、显露于底座的显示屏及触摸屏,加热组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加热组件为发热棒或发热盘,加热组件紧贴传热锅底部设置。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电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传热杯内的传感器。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整体呈椭圆形,能够有效地增加容积,便于使用,能够放置椭圆形的碟盘;于传热锅内设置有传感器,能够感测当前水温,有效地在低功率状态下保持温度,实现节能保温效果;传热锅内还设有隔离套,能够有效地实现多角度的快速出蒸汽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隔离套的示意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隔离套的示意图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多功能电蒸锅,请参阅图1-4所示,包括:底座1、安装于底座1上的第一锅体21、第二锅体22和锅盖3。

所述的底座1包括:外壳11、设置于外壳11内的传热锅12、电路组件及加热组件。电路组件包括:设置于底座1内部的电路板、显露于底座的显示屏及触摸屏,加热组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加热组件设置于传热锅12的底部,能够对传热锅12内的水进行加热。

传热杯12呈椭圆形,第一锅体21和第二锅体22对应地亦呈椭圆形,能够有效地增加容积;传热杯12内还设置有传感器,传感器能够感应传热杯12内的水温,在加热结束后,能够通过传感器感应当前水温,并且将温度数据传输至电路组件,通过加热组件实现低功率的保温功能。

第一锅体21和第二锅体22底部均设置有气孔,传热杯12内的水加热后,蒸汽上升能够对第一锅体21和第二锅体22内的食物进行加热。锅盖3具有玻璃盖体、包覆玻璃盖体边缘的边缘以及提手,能够有效地防止热量流失。

传热锅12内安装有隔离套4,隔离套4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套41和外套42,内套41和外套42之间形成有间隙,且内套41和外套42顶部设置有顶壁43,顶壁43上设有蒸汽孔430。顶壁43上设置有以隔离套4圆心为中心的呈环形排列的第一蒸汽孔431及第二蒸汽孔432。第一蒸汽孔431设置于内套41与顶壁43的交接处;第二蒸汽孔432设置于外套42与顶壁43的交接处,能够有效地实现多角度的出蒸汽效果。

内套41和外套42底部设置有通孔40。能够满足传热锅12内水的交流。

使用时,隔离套4是直接放置于传热锅12的,首先依靠传热锅12内的凸起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定位,于传热锅12内注入水,加热组件对传热锅12内的水进行加热。加热时,由于隔离套4对应加热组件设置,那么加热时是先对隔离套4内的水进行加热的,传热锅12内的水由于隔离套4阻隔的作用下,水交流小,热量交流也小,那么隔离套4内的水升温速度最快,出蒸汽最快,能够达到有效升温出蒸汽的目的。

而隔离套4底部的通孔40是用于水换热流动的,能够对隔离套4内的热水与隔离套4外的冷水进行交换,实现热量的传递,能够有效地实现节能目的。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多功能电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一锅体、第二锅体和锅盖,第一锅体及第二锅体的底面设置有气孔;

所述的底座包括: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传热锅,该传热锅为椭圆形,对应的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设定为椭圆形;

所述的传热锅内安装有隔离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盖具有玻璃盖体、包覆玻璃盖体边缘的边缘以及提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离套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套和外套,内套和外套之间形成有间隙,且内套和外套顶部设置有顶壁,顶壁上设有蒸汽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壁上设置有以隔离套圆心为中心的呈环形排列的第一蒸汽孔及第二蒸汽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功能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蒸汽孔设置于内套与顶壁的交接处;第二蒸汽孔设置于外套与顶壁的交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套和外套底部设置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内设置有加热组件以及电路组件,电路组件包括:设置于底座内部的电路板、显露于底座的显示屏及触摸屏,加热组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组件为发热棒或发热盘,加热组件紧贴传热锅底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功能电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路组件还包括:设置于传热杯内的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蒸锅,包括:底座、安装于底座上的第一锅体、第二锅体和锅盖,第一锅体及第二锅体的底面设置有气孔;所述的底座包括: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传热锅,该传热锅为椭圆形,对应的第一锅体和第二锅体设定为椭圆形;所述的传热锅内安装有隔离套。本实用新型的电蒸锅整体呈椭圆形,能够有效地增加容积,便于使用,能够放置椭圆形的碟盘;于传热锅内设置有传感器,能够感测当前水温,有效地在低功率状态下保持温度,实现节能保温效果;传热锅内还设有隔离套,能够有效地实现多角度的快速出蒸汽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隆誉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300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