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B板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68


本实用新型涉及pcb板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pcb板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pcb(printedcircuitboard),中文名称为印制电路板,又称印刷线路板,是重要的电子部件,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由于它是采用电子印刷术制作的,故被称为“印刷”电路板,而现有的pcb板搬运装置一般是通过传送带运输pcb板,需要等到pcb板移动至搬运位才能进行后续操作,不仅占用空间较大,而且运输速度较慢,运输效率较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pcb板搬运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cb板搬运装置,空间占用较小,且可以调节运输速度,提高运输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cb板搬运装置,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平移机构、受所述平移机构驱动进行移动的旋转机构、受所述旋转机构驱动进行转动的第一伸出机构、受所述第一伸出机构驱动进行移动的第二伸出机构以及受所述第二伸出机构驱动进行升降且用于吸附pcb板的吸附机构。

具体的,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平移电机、受所述平移电机驱动进行移动的移动块、用于支撑所述移动块的轨道以及辅助所述移动块移动的链带。

具体的,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的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旋转电机、受所述旋转电机驱动进行转动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匹配的第二齿轮,所述支撑架与移动块固定。

具体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

具体的,所述第一伸出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受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进行工作的传动件、与所述传动件连接的第一丝杆、固定框、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且与所述第一丝杆对应的第一螺纹套、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两侧且穿过所述固定框的两个第一导杆、与所述固定框固定的转动杆、与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一丝杆连接的定位框,所述转动杆与第二齿轮固定。

具体的,所述第二伸出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受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进行转动的第二丝杆、套设在第二丝杆上的推块、支撑框、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两个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丝杆连接的限位板、与所述推块固定的推杆、与所述推杆固定的连接块,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固定块、与所述推块和所述固定块固定的传动带。

本实用新型一种pcb板搬运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平移机构,能够根据pcb板的大小和工艺需要的时间调节运输速度,提高了输送效率,通过旋转机构、第一伸出机构和第二伸出机构,能够使得pcb板保持竖直,减小该装置占用的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搬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搬运装置的平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搬运装置的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搬运装置的第一伸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搬运装置的第二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移机构,11.平移电机,12.轨道,13.移动块,14.链带;

2.旋转机构,21.支撑架,22.第一限位杆,23.第二限位杆,24.旋转电机,25.第一齿轮,26.第二齿轮;

3.第一伸出机构,31.第一电机,32.传动件,33.第一丝杆,34.第一螺纹套,35.第一导杆,36.固定框,37.转动杆,38.定位框;

4.第二伸出机构,41.第二电机,42.第二丝杆,43.推块,44.固定块,45.支撑框,46.限位板,47.推杆,48.连接块;

5.吸附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pcb板搬运装置,其包括水平设置的平移机构1、受所述平移机构1驱动进行移动的旋转机构2、受所述旋转机构2驱动进行转动的第一伸出机构3、受所述第一伸出机构3驱动进行移动的第二伸出机构4以及受所述第二伸出机构4驱动进行升降且用于吸附pcb板的吸附机构5。

如图2所示,所述平移机构1包括平移电机11、受所述平移电机11驱动进行移动的移动块13、用于支撑所述移动块13的轨道12以及辅助所述移动块13移动的链带14。平移电机11驱动移动块13沿着轨道12移动,使得支撑架21移动,此时链带14引导到移动块13,防止移动块13移动过快脱离轨道12。

如图3所示,所述旋转机构2包括的支撑架21、固定在所述支撑架21上的旋转电机24、受所述旋转电机24驱动进行转动的第一齿轮25、与所述第一齿轮25匹配的第二齿轮26,所述支撑架21与移动块13固定。旋转电机24驱动第一齿轮25转动,使得第一齿轮25和第二齿轮26转动,从而使得固定框36转动。

具体的,所述支撑架21上设有第一限位杆22和第二限位杆23。第一限位杆22和第二限位杆23可以限定固定框36转动的角度,防止固定框36无法复位。

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伸出机构3包括第一电机31、受所述第一电机31驱动进行工作的传动件32、与所述传动件32连接的第一丝杆33、固定框36、设置在所述固定框36上且与所述第一丝杆33对应的第一螺纹套34、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33两侧且穿过所述固定框36的两个第一导杆35、与所述固定框36固定的转动杆37、与所述第一导杆35和所述第一丝杆33连接的定位框38,所述转动杆37与第二齿轮26固定。第一电机31通过传动件32驱动第一丝杆33转动,使得固定框36沿着第一丝杆33移动,由于固定框36与支撑架21固定,使得定位框38来回移动,使得支撑框45来回移动。

如图5所示,所述第二伸出机构4包括第二电机41、受所述第二电机41驱动进行转动的第二丝杆42、套设在第二丝杆42上的推块43、支撑框45、设置在所述支撑框45上的两个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丝杆42连接的限位板46、与所述推块43固定的推杆47、与所述推杆47固定的连接块48,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45上的固定块44、与所述推块43和所述固定块44固定的传动带。第二电机41驱动第二丝杆42转动,使得支撑框45移动,通过固定块44带动传动带移动,从而使得推块43移动,实现吸附机构5的移动。

该pcb板搬运装置的工作原理:首先第一伸出机构3工作,配合第二伸出机构4将吸附机构5推出,吸附机构5将pcb板吸附,接着第二伸出机构4和第一伸出机构3收回,使得pcb板远离上料位,然后,旋转机构2工作,使得pcb板竖直,最后平移机构1将pcb板运输至下个工位,重复此操作,快速运输pcb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pcb板搬运装置,通过平移机构1,能够根据pcb板的大小和工艺需要的时间调节运输速度,提高了输送效率,通过旋转机构2、第一伸出机构3和第二伸出机构4,能够使得pcb板保持竖直,减小该装置占用的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pcb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设置的平移机构、受所述平移机构驱动进行移动的旋转机构、受所述旋转机构驱动进行转动的第一伸出机构、受所述第一伸出机构驱动进行移动的第二伸出机构以及受所述第二伸出机构驱动进行升降且用于吸附pcb板的吸附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机构包括平移电机、受所述平移电机驱动进行移动的移动块、用于支撑所述移动块的轨道以及辅助所述移动块移动的链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的支撑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旋转电机、受所述旋转电机驱动进行转动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匹配的第二齿轮,所述支撑架与移动块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pcb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出机构包括第一电机、受所述第一电机驱动进行工作的传动件、与所述传动件连接的第一丝杆、固定框、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且与所述第一丝杆对应的第一螺纹套、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两侧且穿过所述固定框的两个第一导杆、与所述固定框固定的转动杆、与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一丝杆连接的定位框,所述转动杆与第二齿轮固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cb板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伸出机构包括第二电机、受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进行转动的第二丝杆、套设在第二丝杆上的推块、支撑框、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两个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二丝杆连接的限位板、与所述推块固定的推杆、与所述推杆固定的连接块,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的固定块、与所述推块和所述固定块固定的传动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CB板搬运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平移机构、受所述平移机构驱动进行移动的旋转机构、受所述旋转机构驱动进行转动的第一伸出机构、受所述第一伸出机构驱动进行移动的第二伸出机构以及受所述第二伸出机构驱动进行升降且用于吸附PCB板的吸附机构,该PCB板搬运装置,通过平移机构,能够根据PCB板的大小和工艺需要的时间调节运输速度,提高了输送效率,通过旋转机构、第一伸出机构和第二伸出机构,能够使得PCB板保持竖直,减小该装置占用的面积,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蔡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昌峻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997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