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烹饪器具,尤其是设有内盖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压力锅一般包括底座、外锅、内胆、发热盘以及锅盖,锅盖上设置排气管,锅盖包括面盖、内衬盖和钢盖。钢盖可以浮动固定在内衬盖的底侧,钢盖与锅体之间设有相互卡扣配合的锅盖牙及锅牙,钢盖能够转动,以定义锅盖的开盖位置及锁定位置,只有在开盖位置下才能安全开盖。为了使钢盖平稳转动,锅盖上还包括设置在内衬盖及钢盖之间的弹性件,弹性件能够向下抵触内衬盖,避免内衬盖向某一侧过度偏斜而产生明显的晃动。现有的弹性件通常包括弹簧,但是弹簧的组装却非常不方便,需要人工在成堆的弹簧挑拣后组装,而由于使用的弹簧体积较小,又容易相互缠绕,挑拣过程费事费力,组装时也容易脱落,影响组装效率。
因此,需要对现有烹饪器具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降低组装难度的烹饪器具。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所述锅盖设有衬盖及内盖,所述内盖浮动固定至所述衬盖的底侧,所述锅盖还包括弹性柱,所述衬盖设有容纳腔,所述弹性柱活动卡接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弹性柱的下端与所述内盖抵接,所述弹性柱包括底座及自所述底座向上延伸的若干弹性臂,所述容纳腔内设有抵压面,所述弹性柱移动靠近抵压面时,所述抵压面挤压所述弹性臂变形。本申请烹饪器具弹性柱可借助其弹性臂与抵压面的互配,实现弹性柱的弹性复位,无需设置弹簧等弹性元件,本申请烹饪器具可简化组装工序,提高组装效率及生产效率。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抵压面倾斜设置,所述弹性臂设有倾斜的导引面,所述抵压面与所述导引面互配使所述弹性臂向所述弹性柱的中心方向偏斜。借助抵压面与导引面的互配,可使弹性臂在上移过程中向内偏转变形,产生恢复弹力。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容纳腔设有侧壁及顶壁,所述弹性柱与所述侧壁卡扣连接,所述抵压面设置在所述顶壁上。所述弹性柱通过扣持固定至所述容纳腔内。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抵压面倾斜设置,所述弹性臂的顶部设有倾斜的导引面,所述抵压面与所述导引面互配使所述弹性臂向所述弹性柱的中心方向偏斜。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臂的外侧面设有卡扣块,所述侧壁设有贯穿的狭槽,所述卡扣块扣合在所述狭槽内。通过此卡扣连接使弹性柱固定在衬盖上。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若干所述弹性臂沿所述底座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其中相对两所述弹性臂设有所述卡扣块。弹性臂均匀设置,可使其受力较平稳。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衬盖的顶面设有凸柱,所述凸柱中部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向下贯穿所述衬盖,所述顶壁包括水平壁及环绕所述水平壁的锥形壁,所述抵压面为所述锥形壁的内壁面。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平壁设有通孔。通孔可方便观察弹性柱的组装情况。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的锅盖包括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所述弹性柱。可更加平稳的抵持底侧的内盖。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烹饪器具的锅盖还设有固定在所述衬盖上的转杆,所述内盖设有导向柱,所述衬盖相应设有第一导槽,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第一导槽与所述转杆固定连接,所述衬盖还设有限定所述转杆转动范围的两限位部。
依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盖还一体设有挂柱,所述衬盖设有收容所述挂柱的第二导槽,第二导槽的一端设有尺寸扩大的让位槽,所述内盖转动时,所述挂柱沿所述第二导槽内滑动。如此安装方式可使内盖浮动固定在衬盖下侧。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烹饪器具的锅盖的部分立体组合图,为了方便观察,移除了面盖。
图2为图1中的锅盖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图1中的锅盖的剖面图,显示弹性柱。
图4为图3圆圈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2中的锅盖的弹性柱的立体图。
图6为图2中的锅盖的衬盖的立体图,显示其底面。
附图标记说明:
衬盖1、容纳腔10、侧壁11、顶壁12、水平壁121、锥形壁122、通孔123、抵压面13、狭槽14、凸柱15、第一导槽16、限位部17、第二导槽18、让位槽19、内盖2、导向柱21、挂柱22、弹性柱3、底座31、弹性臂32、导引面33、卡扣块34、转杆4。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装置、系统、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参考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及盖合在锅体上的锅盖。锅体通常包括煲体及收容在煲体内的内锅,锅盖与内锅之间形成烹饪腔,对食物进行烹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电压力锅或电饭锅,锅盖通常包括衬盖1、内盖2及面盖(未图示),衬盖1一般为塑胶材质,起到锅盖的支撑作用,内盖2位于衬盖1底侧,面盖位于衬盖1上侧,形成锅盖的顶面,为了方便观察衬盖1结构,面盖在图中没有显示。其中,内盖2与锅体之间设有相互卡扣配合的锅盖牙及锅牙,内盖2能够转动,以定义烹饪器具的开盖位置及锁定位置,开盖位置下,锅盖能够被打开,锁定位置下,锅盖与锅体互锁,不能被打开。
锅盖还包括设置在衬盖1及内盖2之间的弹性柱3,在旋转内盖2的过程中,弹性柱3能够向下抵触内盖2,避免内盖2向某一侧偏斜而产生明显的晃动影响用户体验。结合图3及图4所示,内盖2浮动固定至衬盖1的底侧,烹饪过程中,烹饪腔内产生的高压气体驱动内盖2向上移动。衬盖1上设有容纳腔10,弹性柱3滑动卡接在容纳腔10内并能够在容纳腔10内上下可滑动,弹性柱3的下端与内盖2抵接,内盖2向上移动时可推动弹性柱3在容纳腔10内滑动。当烹饪腔内的气体压力正常后,弹性柱3及内盖2复位。由于内盖2是浮动固定,在其旋转过程中,可能会向某一侧倾斜,上翘的一端会上顶弹性柱3,弹性柱3会相应的提供反作用力,向下抵压内盖2,可控制内盖2的倾斜程度,以保证内盖2能够平稳顺利的转动,避免产生明显的晃动感。本烹饪器具的弹性柱3无需借助弹簧等弹性元件,能够自己提供弹力,相比现有技术中由弹簧提供弹力的方式,本申请烹饪器具可简化组装工序,提高组装效率及生产效率。
继续参考图3及图4所示,衬盖1的容纳腔10设有侧壁11及顶壁12,弹性柱3及侧壁11之间卡扣连接,可将弹性柱3固定至衬盖1。弹性柱3包括底座31及自底座31向上延伸的若干弹性臂32。底座31大致呈圆柱形,底座上设有4条弹性臂32,这4条弹性臂32沿底座3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大致围设出一环形空间。若干弹性臂32沿底座31的圆周侧间隔设置。所述顶壁12的内侧设有抵压面13。正常状态下,顶壁12与弹性臂32不接触,两者之间设有间隙;当内盖2转动过程中发生倾斜时,弹性柱3被内盖2驱动在容纳腔10内向上滑动时,所述弹性柱3移动靠近抵压面13时,抵压面13抵压弹性臂32的自由末端并迫使弹性臂32变形,变形的弹性臂32提供驱动弹性柱3下移的反向作用力,并传递给内盖2,以纠正内盖2的位置,帮助内盖2平稳转动。设计时,当外力撤销,即内盖2恢复到正常位置时,弹性臂32可以完全复位。另外,当烹饪腔内的气体由高压变为正常压力时,弹性柱3也可以协助内盖2平稳的下移复位。
作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抵压面13为倾斜设置,抵压面13围成大致呈上小下大的圆锥形空间。相应地,弹性臂32的顶部设有倾斜的导引面33,抵压面13与导引面33的互配导引并带动弹性臂32向弹性柱3的中心方向偏斜。借助抵压面13与导引面33的互配,可使弹性柱3的移动更加平稳。
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对两弹性臂32的外侧面设有卡扣块34。容纳腔10的侧壁11设有贯穿的狭槽14,弹性柱3向上插入容纳腔10内,卡扣块34突伸入狭槽14内与狭槽14扣合,以将该弹性柱3固定在容纳腔10内,避免内盖2未组装时弹性柱3脱落。在内盖2组装至衬盖1之后,弹性柱3被内盖2向上顶,卡扣块34悬置在狭槽14内,弹性柱3的底座31底面抵压内盖2顶面。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衬盖1的顶面设有凸柱15,凸柱15中部形成前述容纳腔10,容纳腔10向下贯穿衬盖1。顶壁12包括水平壁121及环绕水平壁121的锥形壁122,前述抵压面13为锥形壁122的内壁面。水平壁121设有通孔123,方便观察弹性柱3是否已组装。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烹饪器具的锅盖包括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弹性柱3。可以使内盖2转动过程更加平稳。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回到图1及图2所示,烹饪器具的锅盖还设有固定在衬盖1上的转杆4,转杆4连接内盖2及锅盖上的把手(未图示),转动把手可带动转杆4,进一步带动内盖2转动。内盖2一体设有导向柱导向柱21,衬盖1相应设有第一导槽16,螺丝柱21穿过第一导槽16与转杆4固定连接,使转杆4能够带动内盖2转动,内盖2转动时,导向柱21在第一导槽16内滑动。相应的,衬盖1还设有限定转杆4转动范围的两限位部17,两限位部17为设置衬盖1顶面的凸肋。
作为一个实施方式,内盖2还一体设有挂柱22,挂柱22的头部尺寸略大。衬盖1相应设有第二导槽18,第二导槽18的一端设有尺寸扩大的让位槽19,组装时,挂柱22由让位槽19进入,然后滑入第二导槽18内,挂柱22的头部挂在第二导槽18的边缘。内盖2转动时,挂柱22沿第二导槽18内滑动。借助挂柱22及前述导向柱21,内盖2被可浮动的固定在衬盖1底侧。
内盖2为不锈钢材质,导向柱21及挂柱22可以与内盖2通过铆接、焊接的方式固定,也可以是与内盖2一体成型。导向柱21及挂柱22与内盖2一体设置的方式,结构简单,使内盖2被可靠的固定在衬盖1底侧。
参考图5至图6所示,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第一导槽16及第二导槽18均匀分布,第一导槽16及第二导槽18可以统称为导槽,前述弹性柱3均匀设置,分别靠近相应导槽设置并且沿时针位于相应导槽的同一侧,弹性柱3与导槽间隔设置。
在本申请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本申请烹饪器具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1.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盖,所述锅盖设有衬盖(1)及内盖(2),所述内盖(2)浮动固定至所述衬盖(1)的底侧,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还包括弹性柱(3),所述衬盖(1)设有容纳腔(10),所述弹性柱(3)活动卡接在所述容纳腔(10)内,所述弹性柱(3)的下端与所述内盖(2)抵接,所述弹性柱(3)包括底座(31)及自所述底座(31)向上延伸的若干弹性臂(32),所述容纳腔(10)内设有抵压面(13),所述弹性柱(3)移动靠近抵压面(13)时,所述抵压面(13)挤压所述弹性臂(32)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面(13)倾斜设置,所述弹性臂(32)设有倾斜的导引面(33),所述抵压面(13)与所述导引面(33)互配使所述弹性臂(32)向所述弹性柱(3)的中心方向偏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0)设有侧壁(11)及顶壁(12),所述弹性柱(3)与所述侧壁(11)卡扣连接,所述抵压面(13)设置在所述顶壁(1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32)的外侧面设有卡扣块(34),所述侧壁(11)设有贯穿的狭槽(14),所述卡扣块(34)扣合在所述狭槽(1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弹性臂(32)沿所述底座(31)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其中相对两所述弹性臂(32)设有所述卡扣块(3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盖(1)的顶面设有凸柱(15),所述凸柱(15)中部形成所述容纳腔(10),所述容纳腔(10)向下贯穿所述衬盖(1),所述顶壁(12)包括水平壁(121)及环绕所述水平壁(121)的锥形壁(122),所述抵压面(13)为所述锥形壁(122)的内壁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壁(121)设有通孔(1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的锅盖包括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所述弹性柱(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器具的锅盖还设有固定在所述衬盖(1)上的转杆(4),所述内盖(2)设有导向柱(21),所述衬盖(1)相应设有第一导槽(16),所述导向柱(21)穿过所述第一导槽(16)与所述转杆(4)固定连接,所述衬盖(1)还设有限定所述转杆(4)转动范围的两限位部(1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还一体设有挂柱(22),所述衬盖(1)设有收容所述挂柱(22)的第二导槽(18),第二导槽(18)的一端设有尺寸扩大的让位槽(19),所述内盖(2)转动时,所述挂柱(22)沿所述第二导槽(18)内滑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