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内储物箱、存取方法及车辆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76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内储物箱、存取方法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中一般会设置储物箱,以满足一些物品的存放。但是,现有车辆内的储物箱大都存在存取操作不方便的问题,使得储物箱的利用率不高,车内大量空间被闲置。尤其是对于一些商用车,会在座椅后方及卧铺下方设置储物箱。但是,由于该位置常年被座椅和卧铺遮挡,其内部存放的物品既难放进去,又难取出来,存取物品时需要将座椅向前推倒或者将卧铺翻起,储物箱的存取方便性极差,所以用户不愿意使用该空间,使得原本较大的空间被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内储物箱、存取方法及车辆,存取操作非常方便,并能有效利用车辆驾驶室内座椅后方和卧铺下方的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内储物箱,包括:

储藏室,所述储藏室设有舱门;

多个储物盒,设置于所述储藏室内;

设置于所述储藏室内且输送方向相反的上层输送机构和下层输送机构,所述上层输送机构和所述下层输送机构均包括多个输送位,对应每个所述输送位均可放置一个所述储物盒,每个所述储物盒均能够被输送至与所述舱门正对的位置;

第一转运机构,用于承接所述上层输送机构输送前端的所述储物盒,并将承接的所述储物盒转运至所述下层输送机构的输送后端;

第二转运机构,用于承接所述下层输送机构输送前端的所述储物盒,并将承接的所述储物盒转运至所述上层输送机构的输送后端;

识别机构,用于识别目标储物盒,所述目标储物盒为预进行存取操作的储物盒。

作为本发明的车内储物箱的优选方案,每个所述储物盒上均设有一个识别码,每个所述储物盒上的所述识别码不同,所述识别机构能够读取所述识别码。

作为本发明的车内储物箱的优选方案,所述识别机构依次读取流经目标位置的所述储物盒上的所述识别码;

所述目标位置为与所述舱门正对的输送位,或所述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转运机构或所述第二转运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车内储物箱的优选方案,所述识别机构依次读取流经目标位置的所述储物盒上的所述识别码,所述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转运机构或所述第二转运机构,所述车内储物箱还包括计数器,当所述识别机构识别到所述目标储物盒后,所述计数器清零并开始记录所述第一转运机构或所述第二转运机构的转运次数,所述计数器记录的转运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所述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所述舱门正对的所述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车内储物箱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储藏室的外壁上,所述显示屏用于选取所述目标储物盒。

作为本发明的车内储物箱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包括:

升降台;

转运带,设于所述升降台上;

第一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升降台的高度;

第二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转运带上有无所述储物盒;

第三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储物盒是否已完全位于所述转运带上。

一种车内储物箱的存取方法,所述车内储物箱为如上所述的车内储物箱,所述存取方法包括:

s1、在显示屏上选取目标储物盒,所述目标储物盒为预进行存取操作的储物盒;

s2、上层输送机构将其输送前端的储物盒运送至第一转运机构,下层输送机构将其输送前端的储物盒运送至第二转运机构;

s3、所述第一转运机构将承接的所述储物盒转运至所述下层输送机构的输送后端,所述第二转运机构将承接的所述储物盒转运至所述上层输送机构的输送后端;

s4、判断识别机构是否识别到目标储物盒,若是,则跳转至步骤s5,若否,则重复步骤s2和s3,直至所述识别机构识别到所述目标储物盒;

s5、重复步骤s2和s3,直至所述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舱门正对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车内储物箱的存取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判断识别机构是否识别到目标储物盒包括:所述识别机构依次读取流经目标位置的所述储物盒上的识别码,所述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转运机构或所述第二转运机构。

作为本发明的车内储物箱的存取方法的优选方案,所述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舱门正对的输送位包括:计数器清零并开始记录所述第一转运机构或所述第二转运机构的转运次数,所述计数器记录的转运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所述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所述舱门正对的位置。

一种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内储物箱,所述车辆还包括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内设有座椅及位于所述座椅后侧的卧铺,所述车内储物箱设于所述座椅后侧及所述卧铺的下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车内储物箱及存取方法中,上层输送机构和下层输送机构的输送方向相反,且两者均包括多个输送位,对应每个输送位可放置一个储物盒。第一转运机构承接上层输送机构的输送前端的储物盒,并将承接到的储物盒转运至下层输送机构的输送后端,第二转运机构承接下层输送机构的输送前端的储物盒,并将承接到的储物盒转运至上层输送机构的输送后端。上层输送机构、第一转运机构、下层输送机构和第二转运机构,四者构成一个输送闭环,多个储物盒在这个输送闭环中不断流动,每个储物盒均能够被输送至与舱门正对的位置。识别机构用于识别目标储物盒。目标储物盒是指预进行存取操作的储物盒。当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舱门正对的输送位时,各机构全部停止动作,舱门打开,目标储物盒推出,以进行存取操作。

采用输送机构和转运机构,有效改善了以往该储物箱难于存取的问题,并将该位置的储藏空间分为上下两层且每层又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小储物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空间利用无死角。同时,每个独立的储物盒可存放不同类型的物品,如衣物、食品、随车工具或办公用品等,实现物品分类存储,存取便利性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提供的包含上述车内储物箱的车辆,能够有效利用位于驾驶室座椅后侧和卧铺下层的交叉空间,操作方便,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内储物箱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内储物箱(初始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内储物箱(转运第一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内储物箱(转运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内储物箱(转运第三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内储物箱(转运第四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内储物箱(转运第五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储物盒;2-上层输送机构;3-下层输送机构;4-第一转运机构;5-第二转运机构;

41-升降台;42-转运带;43-第一检测组件;44-第二检测组件;45-第三检测组件;

10-储藏室;20-舱门;30-显示屏;40-座椅;50-卧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内储物箱,可设于驾驶室座椅40后方和卧铺50下方,存取操作非常方便,有效利用座椅40后方和卧铺50下方的空间。如图2所示,该车内储物箱包括设有舱门20的储藏室10、以及设于储藏室10内的多个储物盒1、识别机构(图未示)、上下正对设置的上层输送机构2和下层输送机构3、以及设于两个输送机构两端的第一转运机构4和第二转运机构5。

上层输送机构2和下层输送机构3的输送方向相反,且两者均包括多个输送位,对应每个输送位可放置一个储物盒1。第一转运机构4承接上层输送机构2的输送前端的储物盒1(参见图3和图4),并将承接到的储物盒1转运至下层输送机构3的输送后端(参见图6和图7)。类似地,第二转运机构5承接下层输送机构3的输送前端的储物盒1(参见图3和图4),并将承接到的储物盒1转运至上层输送机构2的输送后端(参见图6和图7)。

上层输送机构2、第一转运机构4、下层输送机构3和第二转运机构5,四者构成一个输送闭环,多个储物盒1在这个输送闭环中不断流动,从而每个储物盒1均能够被输送至与舱门20正对的位置。识别机构用于识别目标储物盒。目标储物盒是指预进行存取操作的储物盒1。当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时,各机构全部停止动作,舱门20打开,目标储物盒推出,以进行存取操作。

本实施例的车内储物箱位于驾驶室座椅40后侧和卧铺50下层的交叉空间,采用输送机构和转运机构,有效改善了以往该位置储物箱难于存取的问题,并将该位置的储藏空间分为上下两层且每层又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小储物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实现空间利用无死角。同时,每个独立的储物盒1可存放不同类型的物品,如衣物、食品、随车工具或办公用品等,实现物品分类存储,存取便利性进一步提高。另外,每个储物盒1内还可设置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储物盒1分隔成多个储物空间,进一步提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车内储物箱也可根据需要设置于车辆内的其它位置,提高车辆内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上述上层输送机构2和下层输送机构3可以为带传动结构或链传动结构等,传送稳定。

每个储物盒1上均设有一个识别码(图未示),每个储物盒1上的识别码不同,以代表不同的储物盒1。识别机构能够读取识别码,从而识别出相应的储物盒1。优选地,识别码可以为二维码,识别机构为二位码读取器,读取准确方便。

进一步地,储藏室10的外壁上还设有显示屏30(参见图1),用于选取目标储物盒。显示屏30可以为触摸屏,在显示屏30上手动输入或选取目标储物盒。显示屏30优选与舱门20设置于同一侧,方便操作。

该车内储物箱还包括设于推出机构(图未示),用于将目标储物盒推出舱门20。该推出机构可设于与舱门20正对的储藏室10内壁,且该推出机构可选择性包括推杆和推出气缸。推出气缸固定于与舱门20正对的储藏室10内壁,推杆与推出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推出气缸带动推杆伸缩,从而将目标储物盒推出舱门20。

该车内储物箱还包括控制器(图未示),控制器接收到目标储物盒的信息后,控制识别机构及相关输送机构和转运机构动作,识别目标储物盒,并将目标储物盒输送至与舱门20正对的位置,之后舱门20打开,推出机构推出目标储物盒,以进行存取操作。

可选地,识别机构依次读取流经目标位置的储物盒1上的识别码,以识别出目标储物盒。目标位置可以为与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或目标位置为第一转运机构4或第二转运机构5。

具体地,识别机构可设置在舱门20内壁或与舱门20正对的储藏室10内壁,识别机构依次识别流经与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处的储物盒1,待识别到目标储物盒后,输送机构和转运机构停止动作,舱门20打开,推出机构将目标储物盒推出。

或者,识别机构设置在与第一转动机构4或第二转运机构5正对的储藏室10内壁,识别机构依次识别第一转运机构4或第二转运机构5上承接的储物盒1。在上层输送机构2上的输送位的数量、下层输送机构3上的输送位的数量以及与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在上层输送机构2或下层输送机构3上的位置全部已知的情况下,在识别机构识别到目标储物盒被承接到第一转运机构4或第二转运机构5之后,整个输送闭环(上层输送机构2、第一转运机构4、下层输送机构3和第二转运机构5)只需继续运转一定次数后,便可将目标储物盒输送至与舱门20正对的位置。

上述情况下,该车内储物箱还可包括计数器(图未示),识别机构识别到目标储物盒后,计数器清零并开始计算整个输送闭环的运转次数,并在记录的运转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计数器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整个输送闭环停止动作,并控制舱门20打开,推出机构将目标储物盒推出。具体地,计数器可记录第一转运机构4或第二转运机构5的转运次数,来表征整个输送闭环的运转次数。

进一步地,第一转运机构4包括升降台41、转运带42、第一检测组件43、第二检测组件44和第三检测组件45。本实施例中,第二转运机构5的结构与第一转运机构4相同。

具体地,升降台41可选择性地包括升降气缸以及与升降气缸的输出端连接的支撑平台。转运带42优选为带传动结构,并设于升降台41的支撑平台上。

第一检测组件43用于检测升降台41的升降高度,以确定转运机构的升降台41是否上升至转运带42的上表面与上层输送机构2的输送面平齐,以及确定转运机构的升降台41是否已下降到位至转运带42的上表面是否与下层输送机构3的输送面平齐。第一检测组件43优选为位置传感器。

第二检测组件44用于检测转运带42上有无储物盒1,即判断是否有承接到上层输送机构2的输送前端的储物盒1;或者判断是否已将承接到的储物盒1转运至下层输送机构3的输送后端。第二检测组件44优选为位置传感器或称重传感器。当第二检测组件44为称重传感器时,第二检测组件44还可判断转运带42上的储物盒1的重量是否达到设定值,以判断承接的储物盒1是否已完全处于转运带42上,或判断转运带42上的储物盒1的重量是否为零,以判断储物盒1是否已完全转运。

第三检测组件45用于检测储物盒1是否已完全位于转运带42上,即与上述采用称重传感器的第二检测组件44的作用相同,来判断承接的储物盒1是否已完全处于转运带42上,或判断转运带42上的储物盒1的重量是否为零,以判断储物盒1是否已完全转运。第三检测组件45优选为距离传感器,用来检测转运带42上的储物盒1距离储藏室10内壁特定点的距离是否达到设定距离,来储物盒1是否已完全位于转运带42上。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内储物箱的存取方法,采用上述的车内储物箱,包括如下步骤:

s1、在显示屏30上选取目标储物盒,所述目标储物盒为预进行存取操作的储物盒1;

s2、上层输送机构2将其输送前端的储物盒1运送至第一转运机构4,下层输送机构3将其输送前端的储物盒1运送至第二转运机构5;

s3、第一转运机构4将承接的储物盒1转运至下层输送机构3的输送后端,第二转运机构5将承接的储物盒1转运至上层输送机构2的输送后端;

s4、判断识别机构是否识别到目标储物盒,若是,则跳转至步骤s5,若否,则重复步骤s2和s3,直至识别机构识别到目标储物盒;

s5、重复步骤s2和s3,直至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舱门20正对的位置。

其中,上述判断识别机构是否识别到目标储物盒包括:识别机构依次读取流经目标位置的储物盒1上的识别码,目标位置为第一转运机构4或第二转运机构5。

上述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包括:计数器清零并开始记录第一转运机构4或第二转运机构5的转运次数,计数器记录的转运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舱门20正对的位置。

为对上述方法进一步解释,现以上层输送机构2和下层输送机构3均包括5个输送位,且10个输送位上分别放置一个储物盒1为例进行解释说明:

图2为该车内储物箱的初始状态,设定:上层输送机构2的输送方向为水平向左,下层输送机构3的输送方向为水平向右,上层输送机构2上的各个储物盒1由左至右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和5号,下层输送机构3上的各个储物盒1由左至右编号为6号、7号、8号、9号和10号。识别机构通过识别各个储物盒1的识别码,来读取各个储物盒1的编号。初始状态下,第一转运机构4的转运带42的上表面与上层输送机构2的上输送表面平齐,第二转运机构5的转运带42的上表面与下层输送机构3的上输送表面平齐。

当需要存取物品时,在显示屏30上选取目标储物盒,如1号储物盒1。

参见图3和图4,控制器接收到目标储物盒的信息后,控制上层输送机构2和下层输送机构3启动,上层输送机构2将其输送前端的储物盒1(即1号储物盒1)输送至第一转运机构4上,同时下层输送机构3将其输送前端的储物盒1(即10号储物盒1)输送至第二转运机构5上。

第一转运机构4和第二转运机构5的第三检测组件45分别检测到储物盒1已完全位于转运带42上后,识别机构开始识别储物盒1。以识别机构识别第一转运机构4上承接的储物盒1为例,此时识别机构读取第一转运机构4承接的储物盒1的识别码,并识别到该储物盒1即为目标储物盒。

识别机构识别完毕后,参见图5,第一转运机构4向下动作,第二转运机构5向上动作,直至第一检测组件43检测到第一转运机构4上的转运带42的上表面与下层输送机构3的输送面平齐、且第二转运机构5上的转运带42的上表面与上层输送机构2的输送面平齐。与此同时,识别机构将识别到目标储物盒的消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计数器启动,计数器清零并开始记录第一转运机构4的转运次数。如图6和图7所示,当第一转运机构4的转运带42启动并将承接的储物盒1(即1号储物盒1)转运至下层输送机构3的输送后端、第二转运机构5的转运带42将承接的储物盒1(即10号储物盒1)转运至上层输送机构2的输送后端,第二检测组件44判断储物盒1已完全转运时,至此完成一次转运。在本例中,第一转运机构4转运3次后,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即当计数器记录的转运次数达到设定次数3次时,计数器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控制舱门20打开、推出机构将目标储物盒推出。待取放操作完成后,可人工将目标储物盒推回,或设置收回机构将目标储物盒拉回,之后关闭,等待下一次取放。收回机构也可设置在于舱门20正对的储藏室10的侧壁,该收回机构可选择性地包括伸缩缸和真空吸盘,真空吸盘连接与伸缩缸的输出端,且真空吸盘连接有真空发生装置。伸缩缸带动真空吸盘伸缩,真空吸盘吸取目标储物盒,并带动目标储物盒拉收回。

需要说明的是,本例中,识别机构在第一次识别时,便已识别到目标储物盒,所以在此后的转运过程中,识别机构无需再进行识别。

另外,本例中的目标储物盒正好是1号储物盒1,在其他实施例中,目标储物盒可能是其他储物盒1,此时,识别机构识别到第一转运机构4上承接的储物盒1不是目标储物盒时,整个装置继续运转,直至识别机构识别到第一转运机构4上承接的储物盒1为目标储物盒后,计数器启动,清零并开始记录转运次数。

还需说明的是,在上述例子的基础上,若以识别机构依次识别流经与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处的储物盒1为例,此时车内储物箱的存取方法包括:

步骤一:在显示屏30上选取目标储物盒,如1号储物盒1。

步骤二:控制器接收到目标储物盒的信息后,识别机构识别与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处的储物盒1(即7号储物盒1),并判断该储物盒1不是目标储物盒,识别机构发送信息给控制器。

步骤三:控制器控制上层输送机构2和下层输送机构3启动,将1号储物盒1和10号储物盒1分别输送至第一转运机构4和第二转运机构5。

步骤四:识别机构再次识别与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处的储物盒1(即6号储物盒1),并判断该储物盒1不是目标储物盒,识别机构再次发送信息给控制器。

步骤五:控制器控制第一转运机构4和第二转运机构5将1号储物盒1和10号储物盒1分别转运至下层输送机构3和上层输送机构2,之后上层输送机构2和下层输送机构3再次启动,并将2号储物盒1和9号储物盒1分别输送至第一转运机构4和第二转运机构5。

步骤六:识别机构再次识别与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处的储物盒1(即5号储物盒1),并判断该储物盒1不是目标储物盒,识别机构发送信息给控制器。

步骤七:控制器控制第一转运机构4和第二转运机构5将2号储物盒1和9号储物盒1分别转运至下层输送机构3和上层输送机构2,之后上层输送机构2和下层输送机构3再次启动,并将3号储物盒1和8号储物盒1分别输送至第一转运机构4和第二转运机构5。

步骤八:识别机构再次识别与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处的储物盒1(即1号储物盒1),并判断该储物盒1是目标储物盒,识别机构发送信息给控制器。

步骤九:控制器控制舱门20打开、推出机构将目标储物盒推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车内储物箱,该车辆还包括驾驶室,驾驶室内设有座椅40及位于座椅40后侧的卧铺50,车内储物箱设于座椅40后侧及卧铺50的下方,存取操作方便,能够有效利用座椅40后侧及卧铺50下方的交叉空间,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及车辆品牌。显然,该车内储物还可根据需要设置于车辆内的其它位置,有效提供车辆内的空间利用率。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车内储物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储藏室(10),所述储藏室(10)设有舱门(20);

多个储物盒(1),设置于所述储藏室(10)内;

设置于所述储藏室(10)内且输送方向相反的上层输送机构(2)和下层输送机构(3),所述上层输送机构(2)和所述下层输送机构(3)均包括多个输送位,对应每个所述输送位均可放置一个所述储物盒(1),每个所述储物盒均能够被输送至与所述舱门(20)正对的位置;

第一转运机构(4),用于承接所述上层输送机构(2)输送前端的所述储物盒(1),并将承接的所述储物盒(1)转运至所述下层输送机构(3)的输送后端;

第二转运机构(5),用于承接所述下层输送机构(3)输送前端的所述储物盒(1),并将承接的所述储物盒(1)转运至所述上层输送机构(2)的输送后端;

识别机构,用于识别目标储物盒,所述目标储物盒为预进行存取操作的储物盒(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储物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储物盒(1)上均设有一个识别码,每个所述储物盒(1)上的所述识别码不同,所述识别机构能够读取所述识别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储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机构依次读取流经目标位置的所述储物盒(1)上的所述识别码;

所述目标位置为与所述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或所述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转运机构(4)或所述第二转运机构(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储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机构依次读取流经目标位置的所述储物盒(1)上的所述识别码,所述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转运机构(4)或所述第二转运机构(5),所述车内储物箱还包括计数器,当所述识别机构识别到所述目标储物盒后,所述计数器清零并开始记录所述第一转运机构(4)或所述第二转运机构(5)的转运次数,所述计数器记录的转运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所述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所述舱门(20)正对的所述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内储物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屏(30),所述显示屏(30)设于所述储藏室(10)的外壁上,所述显示屏(30)用于选取所述目标储物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内储物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运机构(4)包括:

升降台(41);

转运带(42),设于所述升降台(41)上;

第一检测组件(43),用于检测所述升降台(41)的高度;

第二检测组件(44),用于检测所述转运带(42)上有无所述储物盒(1);

第三检测组件(45),用于检测所述储物盒(1)是否已完全位于所述转运带(42)上。

7.一种车内储物箱的存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储物箱为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内储物箱,所述存取方法包括:

s1、在显示屏(30)上选取目标储物盒,所述目标储物盒为预进行存取操作的储物盒(1);

s2、上层输送机构(2)将其输送前端的储物盒(1)运送至第一转运机构(4),下层输送机构(3)将其输送前端的储物盒(1)运送至第二转运机构(5);

s3、所述第一转运机构(4)将承接的所述储物盒(1)转运至所述下层输送机构(3)的输送后端,所述第二转运机构(5)将承接的所述储物盒(1)转运至所述上层输送机构(2)的输送后端;

s4、判断识别机构是否识别到目标储物盒,若是,则跳转至步骤s5,若否,则重复步骤s2和s3,直至所述识别机构识别到所述目标储物盒;

s5、重复步骤s2和s3,直至所述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舱门(20)正对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内储物箱的存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识别机构是否识别到目标储物盒包括:所述识别机构依次读取流经目标位置的所述储物盒(1)上的识别码,所述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转运机构(4)或所述第二转运机构(5)。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车内储物箱的存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舱门(20)正对的输送位包括:计数器清零并开始记录所述第一转运机构(4)或所述第二转运机构(5)的转运次数,所述计数器记录的转运次数达到设定次数时,所述目标储物盒被输送至与所述舱门(20)正对的位置。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车内储物箱,所述车辆还包括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内设有座椅(40)及位于所述座椅(40)后侧的卧铺(50),所述车内储物箱设于所述座椅(40)后侧及所述卧铺(50)下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内储物箱、存取方法及车辆,属于车辆领域。所述车内储物箱包括:设有舱门的储藏室;设于储藏室内的多个储物盒;设于储藏室内且输送方向相反的上层输送机构和下层输送机构,上层输送机构和下层输送机构均包括多个输送位,对应每个输送位均可放置一个储物盒,每个储物盒均能够被输送至与舱门正对的位置;第一转运机构能承接上层输送机构输送前端的储物盒并转运至下层输送机构的输送后端;第二转运机构能承接下层输送机构输送前端的储物盒并转运至上层输送机构的输送后端;识别机构能识别目标储物盒,目标储物盒为预进行存取操作的储物盒。所述车辆包括上述车内储物盒。本发明存取操作非常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莲;张学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98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