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组拆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公司在对蓄电池组进行电力检修或维护时,需要将安装在外壳内部的每个蓄电池从外壳中取出,由于蓄电池安装在蓄电池外壳内,且单一蓄电池重达30kg,另外由于电池表面一般为平面,没有用于搬运和着力的连接部,因而现有技术中,为了取出电池,一般采用将提取装置螺纹连接在蓄电池的电池柱上,然后用力将蓄电池提出,但是这样会使电极柱收到很大的拉扯力,甚至可能电池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搬运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搬运电池时,可能损坏蓄电池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一种电池搬运装置,包括两个夹持组件和两个握持组件,两个所述夹持组件分别安装于待搬运电池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连杆、一上夹持部和一下夹持部,所述上夹持部和对应的所述下夹持部配合夹持所述待搬运电池的一侧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两个所述握持组件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夹持组件,以用于握持对应的所述夹持组件,便于对所述夹持组件施力进而将所述待搬运电池搬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搬运装置,通过两个夹持组件分别夹持待搬运电池的两侧的上端和下端,由于两个握持组件分别安装于两个夹持组件,分别握持上述握持组件,即可将待搬运电池提起后搬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搬运装置在提起和搬运电池时,受力处为电池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不会对电池的电极柱产生影响,有效保护了电极柱,防止了对电池的损害。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搬运装置100,包括两个夹持组件1和两个握持组件2。
其中,两个所述夹持组件1分别安装于待搬运电池200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夹持组件1包括一连杆11、一上夹持部12和一下夹持部;所述上夹持部12和对应的所述下夹持部配合夹持所述待搬运电池200的一侧的上端面和下端面,
具体的,所述上夹持部12包括套筒121、上夹持板122和锁固件,所述连杆11可活动的穿设于所述套筒121中,所述上夹持板122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121的一侧,所述下夹持部为下夹持板13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杆11一侧的下部,所述上夹持板122与对应的所述下夹持板13相对设置;所述锁固件安装于所述套筒121上用于固定所述连杆11在所述套筒121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锁固件为螺柱123,所述螺柱123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套筒121且伸入所述套筒121内,用于与所述连杆11侧壁抵接,以固定所述连杆11在所述套筒121的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握持组件2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夹持组件1,以用于握持对应的所述夹持组件1,便于对所述夹持组件1施力进而将所述待搬运电池200搬起。
具体的,所述握持组件2包括与所述上夹持板122的上端面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上端连接有用于握持的握持部22。
优选的,所述固定部为螺纹连接于所述上夹持板122的固定螺栓21,所述固定螺栓21的下端穿过所述上夹持板122与所述待搬运电池200的上端面抵接;所述握持部22为环状。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先安装一个夹持组件和一个握持组件,首先将连杆11的下端伸入装有待搬运电池200的箱体中,使下夹持板13的上端面与待搬运电池200的下端面抵接,然后将套筒121从连杆11上端套入,使上夹持板122的下端面与待搬运电池200的上端面抵接,在确保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夹持稳定的情况下,拧紧螺柱123以固定连杆11的位置,然后将固定螺栓21螺纹连接到夹持组件上;按照上述步骤安装好另一个夹持组件和握持组件后,操作人员可握持环状的握持部后,将待搬运电池200向上提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搬运装置在提起和搬运电池时,受力处为电池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不会对电池的电极柱产生影响,有效保护了电极柱,防止了对电池的损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均可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和以上所述而顺畅地实施本实用新型;但是,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电池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夹持组件和两个握持组件,两个所述夹持组件分别安装于待搬运电池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一连杆、一上夹持部和一下夹持部,所述上夹持部和对应的所述下夹持部配合夹持所述待搬运电池的一侧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两个所述握持组件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夹持组件,以用于握持对应的所述夹持组件,便于对所述夹持组件施力进而将所述待搬运电池搬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部包括套筒、上夹持板和锁固件,所述连杆可活动的穿设于所述套筒中,所述上夹持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的一侧,所述下夹持部为下夹持板且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杆一侧的下部,所述上夹持板与对应的所述下夹持板相对设置,所述锁固件安装于所述套筒上用于固定所述连杆在所述套筒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件为螺柱,所述螺柱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套筒且伸入所述套筒内,用于与所述连杆侧壁抵接,以固定所述连杆在所述套筒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持组件包括与所述上夹持板的上端面连接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的上端连接有用于握持的握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搬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螺纹连接于所述上夹持板的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下端穿过所述上夹持板与所述待搬运电池的上端面抵接;所述握持部为环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