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目标周转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抓手、一种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与产业升级,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仓储物流的各个环节也逐渐向自动化演进,而无人仓库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无人仓库中,使用周转箱运输货物,并通过穿梭车、提升机、输送线等运送装载有货物的周转箱,在经分拣设备分拣后,可用周转箱回库,形成一条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大大提高了仓储管理效率和准确率。
但是现阶段对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还不够完善,尤其对周转箱的分垛方面,因此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抓手、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其具有效率高、精度合适、多方位固定目标周转箱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抓手、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其具有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抓手,用于钩取并且固定目标周转箱,包括:
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勾取目标周转箱的侧端沟槽部;
移动杆,所述第一气缸紧贴于所述移动杆靠近目标周转箱的一侧,所述移动杆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气缸的升降;
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前端设有铲叉,在所述移动杆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使目标周转箱上升预设的距离时,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所述铲叉从目标周转箱的下端拖住目标周转箱,所述铲叉设有若干铲片,所述若干铲片之间通过滑轨连接装置相对水平运动来匹配目标周转箱的尺寸;
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分别设有接触端,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分别通过接触端作用力于目标周转箱相向的两侧使目标周转箱在水平方向不会进行偏移;
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设有接触端,所述第五气缸通过接触端从上而下紧压目标周转箱使目标周转箱在垂直方向不会进行偏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抓手还包括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水平设置,所述第六气缸的前端设有铲叉,在所述移动杆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使目标周转箱上升预设的距离时,所述第六气缸通过所述铲叉从目标周转箱的下端拖住目标周转箱,所述铲叉设有若干铲片,所述若干铲片之间通过滑轨连接装置相对水平运动来匹配目标周转箱的尺寸,所述第六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远离铲叉的一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包括: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所述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包括第一视觉传感器和第二视觉传感器;
上位机,所述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将采集的图像传输到所述上位机;
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包括单片机单元、电机驱动单元、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电源,所述第一编码器和所述第二编码器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到所述单元机单元,所述电机驱动单元驱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处理模块通过单片机单元与上位机电性连接;
抓手,所述抓手包括第一气缸、移动杆、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第五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勾取目标周转箱的侧端沟槽部,所述第一气缸紧贴于所述移动杆靠近目标周转箱的一侧,所述移动杆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气缸的升降,所述第二气缸的前端设有铲叉,在所述移动杆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使目标周转箱上升预设的距离时,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所述铲叉从目标周转箱的下端拖住目标周转箱,所述铲叉设有若干铲片,所述若干铲片之间通过滑轨连接装置相对水平运动来匹配目标周转箱的尺寸,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分别设有接触端,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分别通过接触端作用力于目标周转箱相向的两侧使目标周转箱在水平方向不会进行偏移,所述第五气缸设有接触端,所述第五气缸通过接触端从上而下紧压目标周转箱使目标周转箱在垂直方向不会进行偏移。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抓手还包括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水平设置,所述第六气缸的前端设有铲叉,在所述移动杆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使目标周转箱上升预设的距离时,所述第六气缸通过所述铲叉从目标周转箱的下端拖住目标周转箱,所述铲叉设有若干铲片,所述若干铲片之间通过滑轨连接装置相对水平运动来匹配目标周转箱的尺寸,所述第六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远离铲叉的一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抓手、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的抓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抓手、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的抓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抓手、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1、第一气缸;2、移动杆;3、第二气缸;4、第三气缸;5、第四气缸;6、第五气缸;7、第六气缸;10、双目立体视觉系统;20、上位机;30、处理模块;40、电源;11、第一视觉传感器;12、第二视觉传感器;31、第一编码器;32、第二编码器;33、单片机单元;34、电机驱动单元;35、第一电机;36、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参见附图的图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抓手、抓手运输方法、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的抓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抓手、抓手运输方法、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的抓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抓手、抓手运输方法、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注意,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铲片、铲叉等可被视为现有技术。
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抓手,用于钩取并且固定目标周转箱,包括:
第一气缸1,所述第一气缸1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勾取目标周转箱的侧端沟槽部;
移动杆2,所述第一气缸1紧贴于所述移动杆2靠近目标周转箱的一侧,所述移动杆2与所述第一气缸1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气缸1的升降;
第二气缸3,所述第二气缸3的前端设有铲叉,在所述移动2杆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1使目标周转箱上升预设的距离时,所述第二气缸3通过所述铲叉从目标周转箱的下端拖住目标周转箱,所述铲叉设有若干铲片,所述若干铲片之间通过滑轨连接装置相对水平运动来匹配目标周转箱的尺寸;
第三气缸4和第四气缸5,所述第三气缸4和所述第四气缸5分别设有接触端,所述第三气缸4和所述第四气缸5分别通过接触端作用力于目标周转箱相向的两侧使目标周转箱在水平方向不会进行偏移;
第五气缸6,所述第五气缸6设有接触端,所述第五气缸6通过接触端从上而下紧压目标周转箱使目标周转箱在垂直方向不会进行偏移。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抓手还包括第六气缸7,所述第六气缸7与所述第二气缸3水平设置,所述第六气缸7的前端设有铲叉,在所述移动杆2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1使目标周转箱上升预设的距离时,所述第六气缸7通过所述铲叉从目标周转箱的下端拖住目标周转箱,所述铲叉设有若干铲片,所述若干铲片之间通过滑轨连接装置相对水平运动来匹配目标周转箱的尺寸,所述第六气缸7与所述第二气缸3分别远离铲叉的一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包括: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10,所述双目立体视觉系统10包括第一视觉传感器11和第二视觉传感器12;
上位机20,所述双目立体视觉系统10将采集的图像传输到所述上位机20;
处理模块30,所述处理模块30包括单片机单元33、电机驱动单元34、第一编码器31、第二编码器32,所述第一编码器31和所述第二编码器32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到所述单元机单元33,所述电机驱动单元34驱动第一电机35和第二电机36,所述处理模块30通过单片机单元33与上位机20电性连接;
抓手,所述抓手包括第一气缸1、移动杆2、第二气缸3、第三气缸4、第四气缸、第五气缸5,所述第一气缸1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勾取目标周转箱的侧端沟槽部,所述第一气缸1紧贴于所述移动2杆靠近目标周转箱的一侧,所述移动杆2与所述第一气缸1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2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气缸1的升降,所述第二气缸3的前端设有铲叉,在所述移动杆2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1使目标周转箱上升预设的距离时,所述第二气缸3通过所述铲叉从目标周转箱的下端拖住目标周转箱,所述铲叉设有若干铲片,所述若干铲片之间通过滑轨连接装置相对水平运动来匹配目标周转箱的尺寸,所述第三气缸4和所述第四气缸5分别设有接触端,所述第三气缸4和所述第四气缸5分别通过接触端作用力于目标周转箱相向的两侧使目标周转箱在水平方向不会进行偏移,所述第五气缸6设有接触端,所述第五气缸6通过接触端从上而下紧压目标周转箱使目标周转箱在垂直方向不会进行偏移。
优选地,所述抓手还包括第六气缸7,所述第六气缸7与所述第二气缸3水平设置,所述第六气缸7的前端设有铲叉,在所述移动杆2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1使目标周转箱上升预设的距离时,所述第六气缸7通过所述铲叉从目标周转箱的下端拖住目标周转箱,所述铲叉设有若干铲片,所述若干铲片之间通过滑轨连接装置相对水平运动来匹配目标周转箱的尺寸,所述第六气缸7与所述第二气缸3分别远离铲叉的一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涉及的铲叉、铲片等技术特征应被视为现有技术,这些技术特征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可能涉及到的控制方式、空间布置方式采用本领域的常规选择即可,不应被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发明点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不做进一步具体展开详述。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抓手,用于钩取并且固定目标周转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钩取目标周转箱的侧端沟槽部;
移动杆,所述第一气缸紧贴于所述移动杆靠近目标周转箱的一侧,所述移动杆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气缸的升降;
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前端设有铲叉,在所述移动杆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使目标周转箱上升预设的距离时,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所述铲叉从目标周转箱的下端拖住目标周转箱,所述铲叉设有若干铲片,所述若干铲片之间通过滑轨连接装置相对水平运动来匹配目标周转箱的尺寸;
第三气缸和第四气缸,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分别设有接触端,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分别通过接触端作用力于目标周转箱相向的两侧使目标周转箱在水平方向不会进行偏移;
第五气缸,所述第五气缸设有接触端,所述第五气缸通过接触端从上而下紧压目标周转箱使目标周转箱在垂直方向不会进行偏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手还包括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水平设置,所述第六气缸的前端设有铲叉,在所述移动杆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使目标周转箱上升预设的距离时,所述第六气缸通过所述铲叉从目标周转箱的下端拖住目标周转箱,所述铲叉设有若干铲片,所述若干铲片之间通过滑轨连接装置相对水平运动来匹配目标周转箱的尺寸,所述第六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远离铲叉的一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抓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缸与第四气缸分别远离接触端的一端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4.一种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双目立体视觉系统,所述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包括第一视觉传感器和第二视觉传感器;
上位机,所述双目立体视觉系统将采集的图像传输到所述上位机;
处理模块,所述处理模块包括单片机单元、电机驱动单元、第一编码器、第二编码器、电源,所述第一编码器和所述第二编码器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到单片机单元,所述电机驱动单元驱动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处理模块通过单片机单元与上位机电性连接;
抓手,所述抓手包括第一气缸、移动杆、第二气缸、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第五气缸,所述第一气缸设有挂钩,所述挂钩用于钩取目标周转箱的侧端沟槽部,所述第一气缸紧贴于所述移动杆靠近目标周转箱的一侧,所述移动杆与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杆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气缸的升降,所述第二气缸的前端设有铲叉,在所述移动杆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使目标周转箱上升预设的距离时,所述第二气缸通过所述铲叉从目标周转箱的下端拖住目标周转箱,所述铲叉设有若干铲片,所述若干铲片之间通过滑轨连接装置相对水平运动来匹配目标周转箱的尺寸,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分别设有接触端,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分别通过接触端作用力于目标周转箱相向的两侧使目标周转箱在水平方向不会进行偏移,所述第五气缸设有接触端,所述第五气缸通过接触端从上而下紧压目标周转箱使目标周转箱在垂直方向不会进行偏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运输目标周转箱的机器人分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手还包括第六气缸,所述第六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水平设置,所述第六气缸的前端设有铲叉,在所述移动杆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气缸使目标周转箱上升预设的距离时,所述第六气缸通过所述铲叉从目标周转箱的下端拖住目标周转箱,所述铲叉设有若干铲片,所述若干铲片之间通过滑轨连接装置相对水平运动来匹配目标周转箱的尺寸,所述第六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分别远离铲叉的一端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