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52


本发明涉及建筑加固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技术条件的长足发展,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在20世纪60-80年代建造的住宅或者是建筑,已经成为了具有安全隐患的老旧住宅,这些老旧住宅本身已经达不到抗震要求,所以需要进行加固,以延长老旧建筑的使用寿命。

现有技术中,对老旧墙体进行加固的时候,都是在墙体的内外都建筑支撑墙体,支撑墙体与老旧砌体墙面相互接触,通过内外两层墙板的加固,增加了老旧墙体的稳固性,使其达到了抗震的要求。但是通过在内外贴合墙体对老旧墙体进行加固,会大大的减小老旧建筑的使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通过在内外侧通过玻璃纤维板以及钢管和支撑板的支撑来实现对墙体的加固,既能够满足墙体加固的要求,还减少了对老旧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占据,减少了对老旧建筑使用空间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包括贴合在墙体表面的若干玻璃纤维板、设置在墙体表面并且竖直插入到地面中的主支撑柱、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柱之间的用于将玻璃纤维板抵紧在墙体上的抵紧板、设置在楼层板底部的水平设置的支撑杆;

相邻两墙体的连接处的内外都设置有两主支撑柱,位于墙体同一侧的两主支撑柱之间都设置有抵紧板,抵紧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柱上,支撑杆的两端都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板具有较强的强度和韧性,并且通过主支撑柱和抵紧板对玻璃纤维板进行抵紧,实现对墙体的加固,使得墙体能够满足抗震的要求,并且玻璃纤维板和主支撑柱占据的空间小,减少了对室内空间的占据,减少了对老旧建筑使用空间的影响。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内外两侧的主支撑柱相互对应,墙体上设置有若干沿水平方向贯穿墙体的连接柱,连接柱两端分别与墙体内外两侧的主支撑柱固定连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柱,能够将墙体内外两侧的支撑柱连接在一起,增加支撑柱对墙体支撑的稳固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玻璃纤维板背离墙体的一侧都开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凹槽,凹槽沿凹槽的长度方向贯穿玻璃纤维板,相邻两玻璃纤维板相互靠近一侧的凹槽相互连通;

每一个凹槽当中设置有加固钢筋,相互交错的两凹槽中的加固钢筋固定连接在一起,相邻两玻璃纤维板相互靠近一侧的连通的凹槽中的加固钢筋焊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凹槽和加固钢筋,进一步提高了玻璃纤维板的强度和韧性,使得加固后的墙体更加稳定。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内侧设置有若干加强板,位于两主支撑柱之间的相邻两抵紧板之间都设置有两交错设置的加强板,加强板的两端都固定连接在抵紧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板,能够提高主支撑柱对墙体支撑的稳固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墙体外侧设置有将主支撑柱包覆在其中的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凝土层,增加了墙体外侧的主支撑柱的稳固性,提高了对墙体加固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支撑柱与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加强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柱和加强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杆,能够增加支撑杆与主支撑柱之间连接的稳固性,提高对楼层板支撑的稳固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与提供一种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采用该施工方法加工的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减少了对室内空间的浪费,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清理墙体表面:将墙体表面的腻子以及各种杂物清理干净;

b.粘贴玻璃纤维板:将玻璃纤维板粘贴在墙体的表面,粘贴完成之后使得相邻两玻璃纤维板相互接触并且相邻两玻璃纤维板相互靠近一侧的凹槽相互连通,然后将相互连通的两凹槽中的加固钢筋焊接在一起;

c.安装连接柱:在墙体侧板上开设有贯穿墙体和玻璃纤维板的孔,孔的位置与连接柱的位置一一对应,然后将连接柱插入到孔中;

d.安装主支撑柱:按照设计的位置,将主支撑柱插入到地底当中;

e.焊接抵紧板、支撑杆、加强杆和加强板:按照设计的位置,将抵紧板、支撑杆、加强杆和加强板焊接到主支撑柱上,并且将主支撑柱与连接柱焊接在一起;

f.灌注水泥:在墙体外侧架设与主支撑柱外侧相互贴合并且围绕墙体外侧设置的浇注模板,然后向浇注模板中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板具有较强的强度和韧性,并且通过主支撑柱和抵紧板对玻璃纤维板进行抵紧,实现对墙体的加固,使得墙体能够满足抗震的要求,并且玻璃纤维板和主支撑柱占据的空间小,减少了对室内空间的占据,减少了对老旧建筑使用空间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玻璃纤维板、支撑柱和抵紧板,玻璃纤维板具有较强的强度和韧性,并且通过主支撑柱和抵紧板对玻璃纤维板进行抵紧,实现对墙体的加固,使得墙体能够满足抗震的要求,并且玻璃纤维板和主支撑柱占据的空间小,减少了对室内空间的占据,减少了对老旧建筑使用空间的影响;

2、本发明通过设置凹槽和加固钢筋,进一步提高了玻璃纤维板的强度和韧性,使得加固后的墙体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在进行使用时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体现主支撑柱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体现连接柱的剖视图。

图中:1、墙体;11、楼层板;2、主支撑柱;3、支撑环;31、支撑杆;4、玻璃纤维板;41、凹槽;42、加固钢筋;5、抵紧板;6、加强板;7、加强杆;8、连接柱;9、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一种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参见附图1和附图2,包括设置在墙体1内外两侧的用于对墙体1进行支撑的若干主支撑柱2、设置在楼层板11底部用于对楼层板11进行支撑的支撑环3以及设置在楼层板11底部的水平设置的支撑杆31;主支撑柱2竖直设置并且主支撑柱2的底部一端插入到地面当中,支撑环3和支撑杆31都与楼层板11的底部相互接触,支撑环3的两端固定连接在支撑环3内侧,支撑环3的外侧固定连接在位于墙板内侧的主支撑柱2上。

参见附图2和附图3,墙体1的内外两侧都设置有贴附在墙体1上的若干玻璃纤维板4,相邻的两玻璃纤维板4相互靠近的一侧相互接触,位于墙体1同一侧的相邻两主支撑柱2之间设置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抵紧板5,相邻两主支撑柱2之间的抵紧板5沿竖直方向均匀排布;位于相邻两柱支撑杆31之间的相邻两抵紧板5之间都设置有两交叉设置的加强板6,加强板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支撑杆31上。玻璃纤维板4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并且体积小,通过主支撑柱2和抵紧板5将玻璃纤维板4抵紧在墙体1上,使得限位板、主支撑柱2和抵紧板5能够对墙体1进行良好加固。

参见附图3,主支撑柱2靠近顶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加强杆7,加强杆7的顶部一端朝向背离主支撑柱2的方向倾斜设置,加强杆7的顶部一端固定连接在支撑环3的底部,通过设置加强杆7,能够提高主支撑柱2与加强环之间连接的稳固性,从而提高了对楼层板11支撑的稳固性。

参见附图3和附图4,玻璃纤维板4背离墙体1的一侧都开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凹槽41,凹槽41沿凹槽41的长度方向贯穿玻璃纤维板4,相邻两玻璃纤维板4相互靠近一侧的凹槽41相互连通;每一个凹槽41当中设置有加固钢筋42,相互交错的两凹槽41中的加固钢筋42固定连接在一起,相邻两玻璃纤维板4相互靠近一侧的连通的凹槽41中的加固钢筋42焊接在一起;焊接在一起的加固钢筋42形成加固钢筋42网,进一步提高玻璃纤维板4的强度和韧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墙体1支撑的稳固性。

参见附图1和附图4,墙体1内外两侧的主支撑柱2相互对应,墙体1上设置有若干沿水平方向贯穿墙体1的连接柱8,连接柱8两端分别与墙体1内外两侧的主支撑柱2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两连接柱8将墙体1内外相对应的两主支撑柱2连接在一起,能过提高两主支撑柱2对墙体1支撑的稳固性。墙体1外侧设置有将墙体1外侧的主支撑柱2、抵紧板5、加强板6和玻璃纤维板4包覆在其中的混凝土层9。通过设置混凝土层9,能够增加外侧主支撑柱2对墙体1支撑的稳固性。

该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在进行使用时的工作原理如下:玻璃纤维板4具有较强的强度和韧性,并且通过主支撑柱2和抵紧板5对玻璃纤维板4进行抵紧,实现对墙体1的加固,使得墙体1能够满足抗震的要求,并且玻璃纤维板4和主支撑柱2占据的空间小,减少了对室内空间的占据,减少了对老旧建筑使用空间的影响。

实施例二:一种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清理墙体1表面:将墙体1表面的腻子以及各种杂物清理干净;

b.粘贴玻璃纤维板4:将玻璃纤维板4粘贴在墙体1的表面,粘贴完成之后使得相邻两玻璃纤维板4相互接触并且相邻两玻璃纤维板4相互靠近一侧的凹槽41相互连通,然后将相互连通的两凹槽41中的加固钢筋42焊接在一起;

c.安装连接柱8:在墙体1侧板上开设有贯穿墙体1和玻璃纤维板4的孔,孔的位置与连接柱8的位置一一对应,然后将连接柱8插入到孔中;

d.安装主支撑柱2:按照设计的位置,将主支撑柱2插入到地底当中;

e.焊接抵紧板5、支撑杆31、加强杆7和加强板6:按照设计的位置,将抵紧板5、支撑杆31、加强杆7和加强板6焊接到主支撑柱2上,并且将主支撑柱2与连接柱8焊接在一起;

f.灌注水泥:在墙体1外侧架设与主支撑柱2外侧相互贴合并且围绕墙体1外侧设置的浇注模板,然后向浇注模板中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贴合在墙体(1)表面的若干玻璃纤维板(4)、设置在墙体(1)表面并且竖直插入到地面中的主支撑柱(2)、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柱(2)之间的用于将玻璃纤维板(4)抵紧在墙体(1)上的抵紧板(5)、设置在楼层板(11)底部的水平设置的支撑杆(31);

相邻两墙体(1)的连接处的内外都设置有两主支撑柱(2),位于墙体(1)同一侧的两主支撑柱(2)之间都设置有抵紧板(5),抵紧板(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柱(2)上,支撑杆(31)的两端都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柱(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内外两侧的主支撑柱(2)相互对应,墙体(1)上设置有若干沿水平方向贯穿墙体(1)的连接柱(8),连接柱(8)两端分别与墙体(1)内外两侧的主支撑柱(2)固定连接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纤维板(4)背离墙体(1)的一侧都开设有若干纵横交错的凹槽(41),凹槽(41)沿凹槽(41)的长度方向贯穿玻璃纤维板(4),相邻两玻璃纤维板(4)相互靠近一侧的凹槽(41)相互连通;

每一个凹槽(41)当中设置有加固钢筋(42),相互交错的两凹槽(41)中的加固钢筋(42)固定连接在一起,相邻两玻璃纤维板(4)相互靠近一侧的连通的凹槽(41)中的加固钢筋(42)焊接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内侧设置有若干加强板(6),位于两主支撑柱(2)之间的相邻两抵紧板(5)之间都设置有两交错设置的加强板(6),加强板(6)的两端都固定连接在抵紧板(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1)外侧设置有将主支撑柱(2)包覆在其中的混凝土层(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柱(2)与支撑杆(31)之间设置有加强杆(7),加强杆(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柱(2)和加强杆(7)上。

7.一种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清理墙体(1)表面:将墙体(1)表面的腻子以及各种杂物清理干净;

b.粘贴玻璃纤维板(4):将玻璃纤维板(4)粘贴在墙体(1)的表面,粘贴完成之后使得相邻两玻璃纤维板(4)相互接触并且相邻两玻璃纤维板(4)相互靠近一侧的凹槽(41)相互连通,然后将相互连通的两凹槽(41)中的加固钢筋(42)焊接在一起;

c.安装连接柱(8):在墙体(1)侧板上开设有贯穿墙体(1)和玻璃纤维板(4)的孔,孔的位置与连接柱(8)的位置一一对应,然后将连接柱(8)插入到孔中;

d.安装主支撑柱(2):按照设计的位置,将主支撑柱(2)插入到地底当中;

e.焊接抵紧板(5)、支撑杆(31)、加强杆(7)和加强板(6):按照设计的位置,将抵紧板(5)、支撑杆(31)、加强杆(7)和加强板(6)焊接到主支撑柱(2)上,并且将主支撑柱(2)与连接柱(8)焊接在一起;

f.灌注水泥:在墙体(1)外侧架设与主支撑柱(2)外侧相互贴合并且围绕墙体(1)外侧设置的浇注模板,然后向浇注模板中浇注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模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老旧砌体抗震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涉及建筑加固的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老旧砌体加固容易造成内部使用空间大大减少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加固结构包括若干玻璃纤维板、设置在墙体表面的主支撑柱、固定连接在主支撑柱之间的抵紧板、设置在楼层板底部的水平设置的支撑杆;施工方法包括:a.清理墙体表面;b.粘贴玻璃纤维板;c.安装连接柱;d.安装主支撑柱;e.焊接抵紧板、支撑杆、加强杆和加强板;f.灌注水泥;通过在内外侧通过玻璃纤维板以及钢管和支撑板的支撑来实现对墙体的加固,既能够满足墙体加固的要求,还减少了对老旧建筑内部使用空间的占据,减少了对老旧建筑使用空间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陆胜洪;沈锋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林润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97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