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5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机舱拆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



背景技术:

风能是当前技术最成熟、最具备规模开发条件的可再生洁净能源。风能发电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了基础。我国的风力发电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引进55kw容量等级的风电机投入商业化运行开始,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风电市场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到2017年底,我国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16400万kw,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我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将达到20500万千瓦,未来三年,我国还将新增4132万千瓦风电并网容量,风电规模化发展使各项技术经济指标进一步增强。

风力发电机组主要由塔架、叶片、发电机、机械部件和电气部件组成,其中机舱通过机舱支腿、弹性支撑与机架支腿相连接,主要用于保护发电机、机械部件及电气部分,相当于生产厂房。弹性支撑的作用主要是减少机组运行时机舱、机架间的振动损伤。由于机舱与机架的机构受限,若采用大型吊装设备进行更换,导致更换弹性支撑费时费力,工作效力低下,且易引起机舱罩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其关键在于:包括两块正对设置的夹持立板,两块夹持立板的前端连接有延伸立板,两块夹持立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两块延伸立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两块所述夹持立板的内壁上分别设有n个夹持件,n为自然数,两个夹持立板上的夹持件之间形成夹紧空间,两块延伸立板上共同安装有支撑平板,该支撑平板上安放有顶升件。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拆装机舱罩下方的弹性支撑时,先将两块夹持立板安装在机架的工型钢的竖部两侧,夹持立板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抵接在工型钢两个横板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延伸立板伸出工型钢外形成延长支腿,再将两块夹持立板和两块延长立板分别用第一、二连接结构连接固定,通过夹持件将工型钢的竖部顶紧,接着在支撑平板上安装顶升件,从而完成工装的安装,然后再利用顶升件将机舱罩顶起使其下方的弹性支撑露出,接着更换弹性支撑即可,非常简单快捷,且工装的安装、弹性支撑的更换无需额外增加辅助设备,更换效率高、成本低。

作为进一步优选:

上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夹紧连接条,两个夹紧连接条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连接,两个夹紧连接条和两个螺栓形成“井”字形结构,该“井”字形结构套箍在两块夹持立板上。采用此结构,作业时,通过夹持件将工型钢的竖部夹紧后,再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将工型钢和两块夹持立板连接为一体,从而使工装安装牢固可靠。

两个所述夹紧连接条分别位于两块所述夹持立板的外侧,两根螺栓分别位于两块所述夹持立板的上方和下方。采用此结构,方便安装。

上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套筒,两块所述延伸立板之间夹设有所述套筒,所述套筒内活动插设有螺柱,所述螺柱的两端分别活动伸出两块所述延伸立板后连接有锁紧螺母。采用此结构,安装和拆卸第二连接结构时更简便、快捷。

上述夹持件为凸柱,两块所述夹持立板的内壁上分别安装有三个所述凸柱。

三个所述凸柱沿所述夹持立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两个所述凸柱靠近所述支撑平板,另外一个所述凸柱靠近所述夹紧连接条。采用此结构,三对凸柱分布更合理,对工型钢的限位更牢固可靠。

上述延伸立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夹持立板的高度。采用此结构,延伸立板和夹持立板之间呈台阶状,从而更方便安装顶紧件。

上述顶升件为卧式千斤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两块夹持立板上的夹持件可实现对机架的工型钢的竖部的限位,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将可将工装和工型钢连接为一体,防止工装发生偏移,延伸立板延伸出工型钢的外端,再将顶升件安装在支撑平板上,从而将拆卸时的顶升支撑点延伸至机架外侧,利用顶升件将机舱罩顶起使其下方的弹性支撑露出,接着更换弹性支撑即可,非常简单快捷,更换效率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顶升件略去);

图4为第一连接结构的另一状态示意图;

图5为拆卸工装与工型钢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包括两块正对设置的夹持立板1,两块夹持立板1的前端连接有延伸立板2,两块夹持立板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两块延伸立板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两块所述夹持立板1的内壁上分别设有n个夹持件5,n为自然数,两块延伸立板2上共同安装有支撑平板3,该支撑平板3上安放有顶升件4。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夹紧连接条6,两个所述夹紧连接条6分别位于两块所述夹持立板1的外侧,两个夹紧连接条6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7连接,两根螺栓7分别位于两块所述夹持立板1的上方和下方,两个夹紧连接条6和两个螺栓7形成“井”字形结构,该“井”字形结构套箍在两块夹持立板1上。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套筒9,该套筒9位于两块所述延伸立板2之间,所述套筒9内活动插设有螺柱10,所述螺柱10的两端分别活动伸出两块所述延伸立板2后连接有锁紧螺母11。

所述夹持件5为凸柱,两块所述夹持立板1的内壁上分别安装有三个所述凸柱,三个所述凸柱沿所述夹持立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两个所述凸柱靠近所述支撑平板3,另外一个所述凸柱靠近所述夹紧连接条。

从图1还可以看出,所述延伸立板2的高度小于所述夹持立板1的高度,所述夹持立板1和对应的所述延伸立板2一体成型,所述支撑平板3、夹持立板1以及延伸立板2的均为钢板,所述顶升件4为卧式千斤顶,优选为分体式卧式千斤顶。

如图4所示,具体使用时,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可以这样安装:两个夹紧连接条6分别位于两块所述夹持立板1的顶部和底部,两个螺栓7分别位于两块所述夹持立板1的外侧。

使用时,本工装是安装在机架的工型钢上的,本工装与工型钢的配合状态如图5所示,将两块夹持立板1分别装入工型钢的竖部b两侧的空间,所述夹持立板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抵紧在所述工型钢的两个横部a上,凸柱抵紧在所述竖部b上,所述延伸立板2位于工型钢3外端,第二连接结构将两个延伸立板2之间连接紧密,第一连接结构套箍在工型钢和两块夹持立板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的外锁紧和凸柱的内顶紧从而夹持立板1和工型钢锁紧在一起。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两块正对设置的夹持立板(1),两块夹持立板(1)的前端连接有延伸立板(2),两块夹持立板(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连接,两块延伸立板(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连接,两块所述夹持立板(1)的内壁上分别设有n个夹持件(5),n为自然数,两个夹持立板(1)上的夹持件(5)之间形成夹紧空间,两块延伸立板(2)上共同安装有支撑平板(3),该支撑平板(3)上安放有顶升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夹紧连接条(6),两个夹紧连接条(6)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7)连接,两个夹紧连接条(6)和两个螺栓(7)形成“井”字形结构,该“井”字形结构套箍在两块夹持立板(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紧连接条(6)分别位于两块所述夹持立板(1)的外侧,两根螺栓(7)分别位于两块所述夹持立板(1)的上方和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套筒(9),该套筒(9)位于两块所述延伸立板(2)之间,所述套筒(9)内活动插设有螺柱(10),所述螺柱(10)的两端分别活动伸出两块所述延伸立板(2)后连接有锁紧螺母(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5)为凸柱,两块所述夹持立板(1)的内壁上分别安装有三个所述凸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凸柱沿所述夹持立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其中两个所述凸柱靠近所述支撑平板(3),另外一个所述凸柱靠近所述夹紧连接条(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立板(2)的高度小于所述夹持立板(1)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件(4)为卧式千斤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受限空间内机舱弹性支撑快速拆卸工装,包括两块正对设置的夹持立板,两块夹持立板的前端连接有延伸立板,两块夹持立板之间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固定连接,两块延伸立板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夹持立板的内壁上设有夹持件,两块延伸立板上共同安装有支撑平板,支撑平板上安放有顶升件,本实用新型可牢固安装在机架的工型钢上,拆卸时的顶升支撑点延伸至机架外侧,利用顶升件将机舱罩顶起使其下方的弹性支撑露出,接着更换弹性支撑即可,非常简单快捷,更换效率高、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罗四海;何运忠;张仁海;代勇;谢伦;杨泽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电重庆风电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95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