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立体停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大城市汽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人们停车越来越困难,小区、道路两旁、商场、医院、旅游景区等地方频频出现车辆无处停放的现象。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城市中心区交通中最为关注的事情,尤其是现代汽车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城市中心区的停车压力,引发严重的停车问题。
在城市用地紧张的制约下,为合理利用空间、节约资源,停车设施的发展已向多层次、密集型发展。并且电梯升降技术和巷道堆垛技术的不断成熟,为立体停车库提供了基础。而在非主干道两侧,小区路边,和小型露天停车场侧方停车位也有很大的扩容需求。双层侧方位立体设备的部署,缩短了原有侧方停车位前后预留的车辆出入间距,可增加停车位一倍以上。但是,现有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为防止停车设备侧翻对地面安装要求高,工作过程繁琐,不仅导致停车效率低,而且后期维护也十分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工作过程简单,不仅可以稳定支撑车辆,同时可以保证停车效率以及维护方便。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与地面固定连接的底框,所述底框上沿底框宽度方向滑移连接有下载车板;所述下载车板上方与底框对应设有顶框,所述顶框底部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相对底框水平滑移且滑移方向平行于底框宽度方向;所述立柱上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上载车板;还包括驱动下载车板、立柱以及上载车板在对应方向滑移的驱动系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想要将车辆停在下载车板上的时候,将下载车板沿底框宽度方向滑出底框,直接将车辆沿着底框长度方向开至下载车板上即可;当需要将车辆停在上载车板上时,先将顶框滑移至底框外,随后再将上载车板向下滑移至靠近地面的位置,将车辆从两个立柱之间开入上载车板上即可。在停车时,只需要上载车板、立柱以及下载车板配合动作即可,步骤简单,动作迅速;由于直接采用是立柱滑移来驱动顶框整体滑移,因此底框仅会受到顶框的压力,底框不需要增加额外固定结构,结构简单,维护方便,同时也可以保证车辆的停放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下载车板滑移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下载车板底部的第一前导轮以及第一后导轮,所述底框上设有供第一后导轮滑移的第一导向槽,所述下载车板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后导轮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第一电机通过传动轴驱动两个第一后导轮正反转动,从而将下载车板的伸出底框或者收回至底框上方,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立柱滑移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对应立柱底部的第二前导轮以及第二后导轮,所述底框上设有供第二后导轮滑移的第二导向槽,所述顶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后导轮传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二后导轮正反转动,即可实现立柱以及顶框的伸出以及收回,后置驱动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下载车板在滑移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上载车板滑移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立柱上沿竖直方向设有滑槽,所述下载车板上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滑槽以及滑块,即可实现上载车板与立柱的滑移连接,并且可以十分稳定的实现下载车板的滑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顶框内沿顶框长度方向设置的驱动链,所述驱动链呈环形设置,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拉绳,位于顶框宽度方向两端的拉绳分别固定在驱动链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想要驱动顶板滑移时,转动驱动链,驱动链两端的拉绳互相靠近或者远离,只需要转动驱动链,四根拉绳可以同时拉动四个滑块滑动,从而稳定的驱动上载车板在竖直方向滑移。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链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驱动链两端,所述连接板两端延伸至驱动链外侧,位于顶框宽度方向两端的拉绳分别固定在对应连接板两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链转动时,连接板两侧均是受力点,驱动链的受力十分均匀,可以进一步提高上承载板上升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同步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框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供拉绳转向的导向轮,所述顶框内设有带动驱动链转动的第三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轮可以对拉绳起到引导作用,导向轮与拉绳相切设置,导向轮可以限制拉绳的滑动轨迹同时降低拉绳的磨损,第三电机带动驱动链动作,结构简单,控制方便。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载车板两侧沿底框长度方向设有侧挡板,所述下载车板两端向下倾斜形成第一引导坡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挡板可以对车辆起到保护以及引导作用,方便车辆停放在下载车板上的正确位置,第一引导坡面可以对下载车板与地面之间的空隙进行补偿,方便车辆开至下载车板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导向槽上方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遮盖板,所述遮盖板两端分别与对应立柱固定连接,所述遮盖板朝向底框外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引导坡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状态下,遮盖板会将第二导向槽遮盖住,避免杂物掉落至第二导向槽内,当立柱滑移后,遮盖板跟随立柱一起滑移,同时上载车板的两端搭接在遮盖板上,在第二引导坡面的引导下,车辆可以十分方便的开至上承载板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底框上设有充电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可以在停车的同时进行充电操作,提高了停车设备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框内还设有单片机、第一电机驱动电路、
第二电机驱动电路、第三电机驱动电路以及wifi模块,顶框上还安装有摄像头和显示屏;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摄像头、显示屏、第一电机驱动电路、第二电机驱动电路、第三电机驱动电路以及wifi模块相连;第一电机驱动电路与第一电机相连;第二电机驱动电路与第二电机相连,第三电机驱动电路与第三电机相连;顶框还内设有与单片机相连的gsm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wifi模块、gsm模块以及单片机,可以实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第三电机的远程控制,进而可以控制上载车板以及下载车板的动作,实现提前预约车位的功能,进一步提高停车设备的利用率以及使用时的方便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各个部件受力十分均匀,不仅可以使得各个部件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提高,同时也可以对车辆实现稳定的支撑;
2、在工作过程中,动作过程简单,可以有效提高停车、取车效率,提高停车设备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安装完毕正常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上载车板停车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下载车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底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顶框以及立柱爆炸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立柱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驱动链以及拉绳安装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部放大图;
图9是本发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框;11、第一导向槽;12、让位槽;13、第二导向槽;2、下载车板;21、第一前导轮;22、第一后导轮;23、第一电机;231、传动轴;24、侧挡板;25、第一引导坡面;3、顶框;4、立柱;41、第二前导轮;42、第二后导轮;43、滑槽;5、上载车板;51、滑块;6、安置腔;61、第二电机;611、中间轴;7、驱动链;71、拉绳;72、第三电机;73、连接板;8、遮盖板;81、第二引导坡面;9、导向轮;10、充电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参照图1,包括与地面固定连接的底框1,底框1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面上,膨胀螺栓均匀分布在底框1上,从而可以将底框1稳定的固定在地面上,底框1的固定位置可以是道路两侧或者房屋外侧等适合停车的位置,底框1呈长方形设置并且水平放置,底框1大小根据车辆大小设计,可以适应各种型号的车辆的停放。
参照图1以及图2,在底框1上方放置有下载车板2,下载车板2水平设置,下载车板2沿底框1宽度方向滑移设置在底框1上,在底框1上方与底框1对应设有顶框3,顶框3呈长方形并且水平放置,在顶框3的底部四角处设有立柱4,立柱4顶部与顶框3固定连接,立柱4相对底框1可以水平滑移,立柱4的滑移方向与下载车板2滑移方向平行,这样顶框3即可滑移到底框1外部,在立柱4上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上载车板5,上载车板5与下载车板2平行设置,上载车板5的四角与对应立柱4滑移连接。
参照图1以及图2,当想要将车辆停在下载车板2上的时候,将下载车板2沿底框1宽度方向滑出底框1,将车辆与下载车板2对齐后,直接将车辆沿着底框1长度方向开至下载车板2上,车辆停稳后,将下载车板2收回即可;当需要将车辆停在上载车板5上时,先将顶框3滑移至底框1外,随后再将上载车板5向下滑移至靠近地面的位置,将车辆从两个立柱4之间开入上载车板5上,随后上载车板5向上滑动至立柱4顶部,上载车板5滑移到位之后,立柱4以及顶框3滑移至底框1上方,此时即可完成上载车板5的停车;当想要取车时,上载车板5、立柱4以及下载车板2重复上述动作即可。
参照图1以及图2,为了方便驱动下载车板2、立柱4以及上载车板5滑移,在顶框3以及底框1上还设有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可以驱动下载车板2、立柱4以及上载车板5在对应方向滑移,从而实现车辆在上载车板5以及下载车板2上的自动停车操作。驱动系统包括驱动下载车板2滑移的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立柱4滑移的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上载车板5滑移的第三驱动装置,采用三个独立的装置分别驱动,即使其中一个驱动装置出现损坏,也不会影响其他结构驱动,降低了维护难度同时保证了工作过程的可靠性。
参照图2以及图3,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下载车板2底部的第一前导轮21以及第一后导轮22,第一前导轮21以及第一后导轮22与下载车板2转动连接,第一前导轮21为两个,第一前导轮21与地面直接接触,第一后导轮22也是两个,两个第一后导轮22与底框1滑移连接,在底框1上设有供第一后导轮22滑移的第一导向槽11,第一导向槽11沿底框1宽度方向设置,从而实现下载车板2与底框1的滑移连接,在下载车板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3,第一电机23固定在下载车板2远离第一前导轮21的侧面上,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有传动轴231,传动轴231两端直接与两个第一后导轮22固定连接,工作时,第一电机23通过传动轴231驱动两个第一后导轮22正反转动,从而将下载车板2的伸出底框1或者收回至底框1上方。
参照图3以及图4,为了避免下载车板2在收回时,第一前导轮21与底框1边缘出现干涉,在底框1靠近第一前导轮21的侧面设有用于容纳第一前导轮21的让位槽12,当下载车板2处于收回状态时,第一前导轮21位于让位槽12内,这样不仅可以增大底框1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又不会对下载车板2的滑动造成影响。将第一前导轮21直接设置成与地面接触,可以有效缩短第一导向槽11的长度,进而减小停车设备整体占用空间。
参照图3,此外,为方便稳定的实现车辆停放,在下载车板2两侧沿底框1长度方向设有侧挡板24,侧挡板24与下载车板2固定连接并且侧挡板24垂直于下载车板2设置,同时在下载车板2两端向下倾斜形成第一引导坡面25,第一引导坡面25沿下载车板2宽度方向设置,第一引导坡面25可以对下载车板2与地面之间的空隙进行补偿,方便车辆开至下载车板2上。此外,在远离第一前导轮21的侧挡板24外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罩,保护罩罩设在第一电机23以及传动轴231外,对第一电机23以及传动轴231起到保护作用。
参照图5,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对应立柱4底部的第二前导轮41以及第二后导轮42,第二前导轮41以及第二后导轮42均与立柱4转动连接,转动方向与立柱4滑移方向相切,第二前导轮41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位于顶框3滑移方向前端的两个立柱4上,第二前导轮41直接与地面接触。第二后导轮42也是两个,分别设置在剩余两个立柱4上,在底框1上设有供第二后导轮42滑移的第二导向槽13,第二导向槽13沿底框1宽度方向设置,并且两个第二导向槽13分别设置在底框1长度方向的两端,在顶框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1,第二电机61的输出轴与第二后导轮42传动连接,通过第二电机61驱动第二后导轮42正反转动,即可实现立柱4以及顶框3的伸出以及收回。
参照图5,为稳定实现顶板的滑移,在立柱4上沿竖直方向设有滑槽43,上载车板5的四角处设有与滑槽43配合的滑块51,滑块51与下载车板2固定连接,滑块51与滑槽43滑移连接,通过设置滑槽43以及滑块51,即可实现上载车板5与立柱4的滑移连接。
参照图5以及图7,为驱动顶板在竖直方向滑移,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顶框3内沿顶框3长度方向设置的驱动链7,驱动链7呈环形设置,在顶框3内转动连接有与驱动链7配合的链轮,链轮轴线沿顶框3宽度方向设置,在每个滑块51上均固定连接有拉绳71,四根拉绳71远离滑块51的一端均延伸至驱动链7处,位于顶框3同一宽度方向两端的拉绳71分别固定在驱动链7两端,当想要驱动顶板滑移时,转动驱动链7,驱动链7两端的拉绳71互相靠近或者远离,只需要转动驱动链7,四根拉绳71可以同时拉动四个滑块51滑动,从而稳定的驱动上载车板5在竖直方向滑移。
参照图7以及图8,为稳定实现拉绳71的拉动,在驱动链7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3,连接板73为两个,两个连接板73关于驱动链7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连接板73两端均延伸至驱动链7外侧,位于顶框3同一宽度方向两端的拉绳71分别固定在对应连接板73两端,这样在驱动链7转动时,连接板73两侧均是受力点,驱动链7的受力十分均匀,可以进一步提高上承载板上升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同步性。
参照图5以及图6,为方便实现驱动链7的传动,在顶框3内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72,第三电机72与其中一个链轮之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第三电机72可以驱动链7轮正反转动,从而可以带动连接板73水平滑移,驱动上载车板5沿竖直方向滑移。同时,为方便拉绳71在立柱4以及顶框3内转向,在顶框3以及立柱4内相应节点上均设有导向轮9,导向轮9可以对拉绳71起到引导作用,导向轮9与拉绳71相切设置,导向轮9可以限制拉绳71的滑动轨迹同时降低拉绳71的磨损。
参照图5,此外,为方便实现第二电机61以及驱动链7的安装,在顶框3内设有安置腔6,第二电机61、第三电机72以及驱动链7均设置在安置腔6内,第二电机61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有中间轴611,中间轴611沿顶框3长度方向设置,中间轴611的两端延伸至对应第二后导轮42上方,中间轴611与对应第二后导轮42之间通过链传动实现传动连接,开启第二电机61,即可带动两个第二后导轮42同时且同步转动。
参照图2,为方便车辆开至上载车板5上,在第二导向槽13上方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遮盖板8,遮盖板8两端分别与对应立柱4固定连接,正常状态下,遮盖板8会将第二导向槽13遮盖住,避免杂物掉落至第二导向槽13内,在遮盖板8朝向底框1外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引导坡面81,第二引导坡面81沿着上载车板5宽度方向设置,当立柱4滑移后,遮盖板8跟随立柱4一起滑移,同时上载车板5的两端搭接在遮盖板8上,在第二引导坡面81的引导下,车辆可以十分方便的开至上承载板上。
参照图1,为方便新能源汽车在停车的同时进行充电操作,在底框1上均有充电桩10,充电桩10固定设置在上底框1上,不仅可以方便新能源汽车充电,同时也不会影响汽车在上载车板5以及下载车板2上移动。
参照图9,在顶框3的安置腔6内还设有单片机、第一电机23驱动电路、第二电机61驱动电路、第三电机72驱动电路以及wifi模块,顶框3上还安装有摄像头和显示屏;单片机分别与摄像头、显示屏、第一电机23驱动电路、第二电机61驱动电路、第三电机72驱动电路以及wifi模块相连;外接电源分别为单片机、摄像头、显示屏、第一电机驱动电路、第二电机驱动电路、第三电机驱动电路以及wifi模块供电,顶框3还内设有与单片机相连的gsm模块,外界电源为gsm模块供电。
第一电机驱动电路与第一电机23相连,第一驱动电机可以控制第一电机23的启停,进而控制下载车板2的伸出以及收回;第二电机驱动电路与第二电机61相连,控制上载车板5在水平方向的伸出以及收回,第三电机驱动电路与第三电机72相连,控制上载车板5的升降;在立柱4上设有控制第一电机23、第二电机61以及第三电机72的按钮,按钮与对应的第一电机驱动电路、第二电机驱动电路或者第三电机驱动电路连接。
在使用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app与服务器网络相连,由服务器为用户指定一个空闲的停车设备上的停车位,并通过无线路由器与指定停车设备上的wifi模块无线连接,将预订信息发送至选定的停车设备,预订信息包括用户手机号码和车牌号;停车设备上的单片机接收到预订信息后通过gsm模块向用户的手机发送预存的车位编号及位置信息,同时通过显示屏显示预订的车牌号;单片机则会通过第一电机23驱动电路、第二电机61驱动电路或者第三电机72驱动电路,锁定第一电机23,或者第二电机61以及第三电机72,此时即使按下立柱4上的按钮,第一电机23、第二电机61或者第三电机72也不会转动,锁定第一电机23后,下载车板2即被锁定,锁定第二电机61以及第三电机72后,上载车板5即被锁定;
在顶框3上的摄像头采集到预约汽车的车牌,并在单片机识别成功后,再由单片机通过第一电机23驱动电路、第二电机61驱动电路或第三电机72驱动电路,驱动对应的第一电机23、第二电机61或者第三电机72转动,将下载车板2或者上载车板5伸出底框1,从而方便用户快速停车。
本发明创造提供的停车设备中,服务器、无线路由器、gsm模块、单片机、摄像头、显示屏、第一电机23驱动电路、第二电机61驱动电路、第三电机72驱动电路以及wifi模块均采用现有常规电子元器件,不需要特殊设计,第一电机23、第二电机61以及第三电机72均采用常规的步进电机。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概述:当想要将车辆停在下载车板2上的时候,第一电机23驱动第一后导轮22转动,将下载车板2沿底框1宽度方向滑出底框1,待到下载车板2滑移到位之后,直接将车辆沿着底框1长度方向开至下载车板2上,车辆停稳后,第一电机23反转,将下载车板2收回底框1上方即可;
当下载车板2上停有车辆或者想要将车辆停在上载车板5上时,第三电机72驱动第二后导轮42转动,先将的顶框3滑移至底框1外,随后第二电机61带动驱动链7转动,将上载车板5向下滑移至靠近地面的位置,此时即可将车辆从两个立柱4之间开入上载车板5上,随后第二电机61反转,驱动链7带动上载车板5向上滑动至立柱4顶部,上载车板5滑移到位之后,第三电机72驱动第二后导轮42反向转动,立柱4以及顶框3滑移至底框1上方,此时即可完成上载车板5的停车;
当想要取车时,上载车板5、立柱4以及下载车板2重复上述动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包括与地面固定连接的底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上沿底框(1)宽度方向滑移连接有下载车板(2);所述下载车板(2)上方与底框(1)对应设有顶框(3),所述顶框(3)底部四角处分别固定连接有立柱(4),所述立柱(4)相对底框(1)水平滑移且滑移方向平行于底框(1)宽度方向;所述立柱(4)上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有上载车板(5);还包括驱动下载车板(2)、立柱(4)以及上载车板(5)在对应方向滑移的驱动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下载车板(2)滑移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下载车板(2)底部的第一前导轮(21)以及第一后导轮(22),所述底框(1)上设有供第一后导轮(22)滑移的第一导向槽(11),所述下载车板(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3),所述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与第一后导轮(2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立柱(4)滑移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分别固定在对应立柱(4)底部的第二前导轮(41)以及第二后导轮(42),所述底框(1)上设有供第二后导轮(42)滑移的第二导向槽(13),所述顶框(3)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61),所述第二电机(61)的输出轴与第二后导轮(42)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上载车板(5)滑移的第三驱动装置,所述立柱(4)上沿竖直方向设有滑槽(43),所述下载车板(2)上设有与滑槽(43)配合的滑块(51);
所述第三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顶框(3)内沿顶框(3)长度方向设置的驱动链(7),所述驱动链(7)呈环形设置,所述滑块(51)上固定连接有拉绳(71),位于顶框(3)宽度方向两端的拉绳(71)分别固定在驱动链(7)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链(7)上固定连接有连接板(73),所述连接板(73)为两个对称设置在驱动链(7)两端,所述连接板(73)两端延伸至驱动链(7)外侧,位于顶框(3)宽度方向两端的拉绳(71)分别固定在对应连接板(73)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3)内固定连接有若干供拉绳(71)转向的导向轮(9),所述顶框(3)内设有带动驱动链(7)转动的第三电机(72)。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载车板(2)两侧沿底框(1)长度方向设有侧挡板(24),所述下载车板(2)两端向下倾斜形成第一引导坡面(2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槽(13)上方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遮盖板(8),所述遮盖板(8)两端分别与对应立柱(4)固定连接,所述遮盖板(8)朝向底框(1)外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引导坡面(8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框(1)上设有充电桩(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双层侧方位立体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框(3)内还设有单片机、第一电机驱动电路、第二电机驱动电路、第三电机驱动电路以及wifi模块,顶框(3)上还安装有摄像头和显示屏;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摄像头、显示屏、第一电机(23)驱动电路、第二电机(61)驱动电路、第三电机(72)驱动电路以及wifi模块相连;第一电机(23)驱动电路与第一电机(23)相连;第二电机(61)驱动电路与第二电机(61)相连,第三电机(72)驱动电路与第三电机(72)相连;顶框(3)还内设有与单片机相连的gsm模块。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