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布线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具有施力等部件的线束。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线束施力部件的防误组装构造的供电装置,在该线束施力部件的防误组装构造中,在板弹簧的基端侧的一侧与另一侧在板弹簧长边方向上错位地设置有各凹部,板弹簧的基端侧沿板宽方向插入到保护器底座的卡定部的缝隙部内,板弹簧的一侧的凹部卡合在缝隙部内的凸部,保护器盖的凸部卡合在板弹簧的另一侧的凹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1917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此处,在将板弹簧等限制部件与导电体组合而进行布线的情况下,限制部件的端部可能会与导电体发生干涉而损伤导电体。如果一边注意使限制部件与导电体不会干涉一边进行作业,则会导致作业效率下降。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使布线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的布线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布线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可挠性的导电体;可挠性的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沿着所述导电体延伸并限制所述导电体的路径;可挠性的外装部件,所述外装部件供所述导电体和所述限制部件插通;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具有能够插通到所述外装部件中的形状并被装配在所述限制部件的端部;以及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供所述导电体的从所述外装部件突出的部分进行布线的布线槽和保持所述罩部件的保持部。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布线结构具备:可挠性的导电体;可挠性的限制部件,该限制部件沿着导电体延伸并限制导电体的路径;可挠性的外装部件,该外装部件供导电体和限制部件插通;罩部件,该罩部件具有能够插通到外装部件中的形状并被装配在限制部件的端部;以及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具有供导电体的从外装部件突出的部分进行布线的布线槽和保持罩部件的保持部。罩部件抑制导电体因与限制部件的接触而受损的情况。由此,根据本发明涉及的布线结构,实现能够提高布线作业的作业效率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导电体、限制部件、外装部件及罩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第一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第一保持部件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第一保持部件的另一例的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第一保持部件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导电体
2:限制部件
3:外装部件
4:第一保持部件
5:第二保持部件
6:罩部件
10:布线结构
40:主体
41:布线槽
41a:一个端部
42:保持部
43:卡定部
44:第一壁部
45:第二壁部
46:凸部
47:底壁
48:盖部
49:凹部
49a:第一凹部、49b:第二凹部
61:第一端面
62:第二端面
63:第一侧面
64:第二侧面
65:第三侧面
66:第四侧面
67:凹部
68:槽部
69:凸部
69a:第一凸部、69b:第二凸部
100:车辆
101:车身
102:电源
103:滑动门
wh:线束
x:车辆前后方向
w:横向
h:限制部件的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此外,本发明并没有被该实施方式所限定。另外,下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说明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涉及布线结构。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导电体、限制部件、外装部件及罩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布线结构的主要部分的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布线结构10具有导电体1、限制部件2、外装部件3、第一保持部件4以及罩部件6。本实施方式的线束wh除包含布线结构10以外还包含连接器等。导电体1是将车辆100的车身101侧与滑动门103连接的可挠性的导电部件。本实施方式的导电体1的形状为板状或带状。本实施方式的导电体1具有多个ffc(flexibleflatcable;柔性扁平电缆)1a(参照图3)。各ffc1a具有并列的多条芯线以及将多条芯线一体地覆盖的覆皮。各芯线作为电力供给用的电源线、信号线而发挥功能。电源102搭载于车辆100的车身101,并对滑动门103供给电力。电源102例如为蓄电池等二次电池。导电体1的一端经由连接器等与电源102、控制装置连接。
滑动门103是搭载于车辆100并且相对于车身101滑动的移动体。滑动门103相对于车身101沿着车辆前后方向x进行相对移动。滑动门103例如为电动式的滑动门。滑动门103具有利用由电源102供给的电力进行工作的传感器、开关、电机等设备103a。导电体1的另一端经由连接器等与设备103a连接。
限制部件2沿导电体1延伸,是限制导电体1的路径的可挠性的部件。限制部件2例如具有比导电体1的弯曲刚性更高的弯曲刚性。本实施方式的限制部件2是截面形状为弯曲形状的板状的部件。限制部件2例如由多个金属板2a重叠而构成(参照图3)。各金属板2a被加工成截面形状呈弯曲形状。限制部件2例如支承导电体1,使得导电体1的延伸的路径不会从期望的路径偏离。
外装部件3是可挠性的筒状的部件,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本实施方式的外装部件3是被形成为波纹状的管。外装部件3形成为在任意位置自由弯曲。外装部件3的截面形状例如为椭圆形状。如图3所示,导电体1和限制部件2被插通到外装部件3中。导电体1和限制部件2可以在重叠的状态下被一同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也可以分别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导电体1和限制部件2的两端部从外装部件3突出。
在限制部件2的端部装配有罩部件6。罩部件6的形状是能够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的形状。本实施方式的罩部件6形成为:在导电体1被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的状态下,该罩部件6能够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罩部件6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罩部件6覆盖限制部件2的端部,使得限制部件2的端部不会接触导电体1、外装部件3的内表面。限制部件2以在其端部装配有罩部件6的状态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
罩部件6形成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具有第一端面61、第二端面62、第一侧面63、第二侧面64、第三侧面65以及第四侧面66。第一侧面63和第二侧面64是沿着罩部件6的长边方向的侧面。第一侧面63和第二侧面64是彼此平行的平面。罩部件6以使第二侧面64与导电体1对置的方式装配于限制部件2。第三侧面65和第四侧面66是沿着短边方向的侧面。第三侧面65和第四侧面66是彼此平行的平面。第一端面61和第二端面62分别与各侧面63、64、65、66连结。第一端面61是平面,第二端面62是凸状的弯曲面。
罩部件6具有凹部67和槽部68。凹部67有底,从第一端面61向第二端面62凹陷。凹部67的截面形状是细长的弯曲形状。凹部67的弯曲形状与限制部件2的弯曲形状对应。凹部67例如形成为能够使限制部件2不会变形地插入凹部67。凹部67沿着罩部件6的长边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的凹部67从第三侧面65附近延伸到第四侧面66附近。
槽部68形成在第一侧面63。槽部68沿着罩部件6的长边方向延伸,两端分别在第三侧面65和第四侧面66开口。槽部68的截面形状例如为矩形。
罩部件6的顶端的角部形成为弯曲形状。此处,罩部件6的顶端为第二端面62。在罩部件6中,第二端面62与第一侧面63交叉的角部以及第二端面62与第二侧面64交叉的角部各自呈弯曲形状。由此,抑制了限制部件2损伤导电体1的覆皮的情况。另外,由于罩部件6的顶端为弯曲形状,因此在限制部件2被插入到外装部件3时,抑制了限制部件2卡挂在外装部件3的凹凸处的情况。限制部件2可以在导电体1插通到外装部件3后插通到外装部件3中,也可以在导电体1之前插通到外装部件3中。
另外,罩部件6中,在罩部件6插入到外装部件3中时与外装部件3对置的位置的角部形成为弯曲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侧面63与第三侧面65之间的角部6a以及第一侧面63与第四侧面66之间的角部6b,通过进行倒角,此处形成为圆面,从而形成为弯曲形状。由此,在限制部件2被插入到外装部件3中时,抑制了罩部件6卡挂在外装部件3的凹凸处的情况。另外,如果罩部件6与限制部件2以正常的朝向的相反方向被插入到外装部件3中,则在限制部件2与导电体1一同被插入外装部件3中的情况下,角部6a、6b成为导电体1侧,第一侧面64与第三侧面65之间的角部以及第一侧面63与第四侧面66之间的角部成为与外装部件3对置的位置。此处,第一侧面64与第三侧面65之间的角部以及第一侧面63与第四侧面66之间的角部与角部6a、6b不同,没有形成为弯曲形状,因此,限制部件2在被插入到外装部件3中时,会卡挂在凹凸处。换言之,如果罩部件6与限制部件2一同以正常的朝向的相反方向插入到外装部件3中,则第一侧面64与第三侧面65之间的角部以及第一侧面64与第四侧面66之间的角部会与外装部件3发生干涉,能够抑制限制部件2对外装部件3的误插入。
第一保持部件4是固定在车身101的部件。第一保持部件4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如图2所示,第一保持部件4具有布线槽41、保持部42以及卡定部43。布线槽41、保持部42以及卡定部43形成于大致矩形的主体40。
布线槽41是形成于主体40的凹部,弯曲成大致呈s形。保持部42与布线槽41相邻配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保持部件4中,保持部42的位置是与布线槽41的一个端部41a相邻的位置。保持部42保持罩部件6。换言之,保持部42经由罩部件6保持限制部件2的端部。
卡定部43卡定外装部件3的端部。卡定部43配置在布线槽41的延长线上。卡定部43利用彼此对置的一对壁部43a、43b卡定外装部件3。壁部43a、43b具有与外装部件3的凹部对应的突起。壁部43a、43b的突起与外装部件3的凹部卡合而卡定外装部件3。
如图4所示,保持部42具有第一壁部44和第二壁部45。第一壁部44和第二壁部45是彼此对置的一对壁部。保持部42利用第一壁部44和第二壁部45保持罩部件6。第二壁部45是配置在主体40的缘部并且从主体40的底壁47立起设置的壁部。第一壁部44是沿着布线槽41延伸并且从底壁47立起设置的壁部。第一壁部44和第二壁部45彼此平行。
第二壁部45具有凸部46。凸部46朝向第一壁部44突出。凸部46沿着高度方向z延伸。高度方向z是第一壁部44和第二壁部45从底壁47起突出的突出方向。高度方向z例如为车辆100的车辆上下方向。
如图4所示,凸部46的截面形状与槽部68的截面形状对应。本实施方式的凸部46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凸部46的尺寸设置成能够插入槽部68中的值。罩部件6沿着高度方向z插入第一壁部44与第二壁部45之间。此时,凸部46插入到槽部68中。换言之,罩部件6被凸部46沿着高度方向z导引。
罩部件6的宽度wd1略微小于第一壁部44与第二壁部45的间隔wd2。另外,罩部件6的宽度wd1大于凸部46的顶端与第一壁部44的间隔wd3。因此,罩部件6构成为,只要凸部46没有插入到槽部68中,则罩部件6无法插入到第一壁部44与第二壁部45之间。由此,限制了罩部件6对保持部42的误组装。例如,以使槽部68与第一壁部44对置的姿势,不能将罩部件6组装于保持部42。由此,能够使作业者意识到其正要以错误方向进行组装。
另外,凸部46和槽部68也能够作为罩部件6的防脱落件而发挥功能。凸部46与槽部68卡合,卡定罩部件6。凸部46限制罩部件6沿着限制部件2的轴向的移动,限制了罩部件6从保持部42脱落的情况。
第二保持部件5是固定在滑动门103的部件。第二保持部件5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形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布线结构10中,对第二保持部件5也设置有与保持部42同样的保持部。另外,第二保持部件5具有供导电体1布线的布线槽以及卡定外装部件的卡定部。限制部件2的两端分别装配有罩部件6。一方的罩部件6被第一保持部件4的保持部42保持,另一方的罩部件6被第二保持部件5的保持部保持。
如以上说明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布线结构10具有导电体1、限制部件2、外装部件3、罩部件6以及第一保持部件4。导电体1具有可挠性。限制部件2沿导电体1延伸,是限制导电体1的路径的可挠性的部件。外装部件3是被导电体1和限制部件2插通的可挠性的部件。
罩部件6是具有能够插通在外装部件3中的形状并且装配在限制部件2的端部的部件。第一保持部件4具有布线槽41以及保持部42。布线槽41是供导电体1的从外装部件3突出的部分进行布线的槽状的部分。保持部42保持罩部件6。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布线结构10,罩部件6装配在限制部件2的端部,由此抑制了限制部件2损伤导电体1的情况。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布线结构10能够使布线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保持部42具有彼此对置并且保持罩部件6的一对壁部(第一壁部44、第二壁部45)。一对壁部44、45中的一者即第二壁部45具有凸部46。凸部46朝向一对壁部44、45中的另一者即第一壁部44突出。限制部件2形成为截面形状为弯曲形状的板状。罩部件6具有凹部67和槽部68。凹部67形成为与限制部件2的弯曲形状对应的形状,供限制部件2的端部插入。槽部68供保持部42的凸部46插入。由此,本实施方式的布线结构10能够限制罩部件6对第一保持部件4的误组装。
[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说明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图5是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第一保持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涉及的第一保持部件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方面例如在于罩部件6与第一保持部件4的凹部49卡合。
如图5所示,本变形例的第一保持部件4具有主体40和盖部48。盖部48被安装于主体40并与主体40一起构成框体。第1变形例涉及的主体40和盖部48各自的俯视情况下的形状为大致j形。主体40具有布线槽41、保持部42以及卡定部43。
盖部48如图5中箭头y1所示地安装于主体40。盖部48通过安装于主体40,由此覆盖布线槽41、保持部42以及卡定部43,并与主体40一同形成空间部。导电体1和限制部件2布线在由主体40和盖部48包围成的空间部中。
图6中示出罩部件6被保持部42保持并且盖部48安装于主体40的状态下的第一保持部件4的截面。如图6所示,主体40和盖部48具有沿着限制部件2的宽度方向h凹陷的凹部49。限制部件2的宽度方向h例如为车辆上下方向。凹部49具有形成于主体40的第一凹部49a和形成于盖部48的第二凹部49b。第一凹部49a形成在主体40的底壁47的与盖部48对置的面。第一凹部49a配置在第一壁部44与第二壁部45之间,并向远离盖部48的方向凹陷。
第二凹部49b形成在盖部48的与主体40对置的面。第二凹部49b配置在与第一凹部49a对置的位置。与限制部件2正交的截面上的第一凹部49a和第二凹部49b的截面形状例如为矩形。可以使与限制部件2正交的截面上的第一凹部49a宽度与第二凹部49b的宽度相等。另外,也可以使与限制部件2正交的截面上的第一凹部49a得深度与第二凹部49b的深度相等。
罩部件6具有凸部69。凸部69具有第一凸部69a和第二凸部69b。第一凸部69a是与第一凹部49a卡合的凸部。第一凸部69a的形状是能够与第一凹部49a卡合的形状。第二凸部69b是与第二凹部49b卡合的凸部。第二凸部69b的形状是能够与第二凹部49b卡合的形状。第一凸部69a从第四侧面66突出,第二凸部69b从第三侧面65突出。换言之,第一凸部69a与第二凸部69b彼此向反方向突出。
在与限制部件2正交的截面上,第一凸部69a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一凹部49a的宽度。在与限制部件2正交的截面上,第二凸部69b的宽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二凹部49b的宽度。在与限制部件2正交的截面上,第一凸部69a的宽度也可以等于第二凸部69b的宽度。在与限制部件2正交的截面上,第一凸部69a的突出长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一凹部49a的深度。在与限制部件2正交的截面上,第二凸部69b的突出长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二凹部49b的深度。第一凸部69a的突出长度也可以等于第二凸部69b的突出长度。
罩部件6使第一凸部69a卡合于第一凹部49a而安装于主体40。在盖部48安装于主体40时,罩部件6的第二凸部69b与盖部48的第二凹部49b卡合。由此,罩部件6被主体40和盖部48卡定、保持。第一凹部49a和第二凹部49b例如限制罩部件6在横向w的移动。第一凹部49a和第二凹部49b也可以限制罩部件6在限制部件2的长边方向上的移动。
此外,凹部49也可以配置在主体40和盖部48中的任一者。例如,第一凹部49a和第二凹部49b中,仅设置有第一凹部49a。在该情况下,在罩部件6设置有第一凸部69a,未设置第二凸部69b。换言之,设置在罩部件6的凸部69为一个。通过如此凹部49和凸部69各自设置一个,能够限制罩部件6的误组装。
凹部49和凸部69也可以构成为在凹部49和凸部69各设置二个的情况下能够限制误组装。例如,如图7所示,可以使第二凹部49b的宽度wd7小于第一凸部69a的宽度wd5。在该情况下,使第二凸部69b的宽度wd6小于第二凹部49b的宽度wd7。在设置成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第一凸部69a与第二凹部49b无法卡合。由此,限制了罩部件6的误组装。此外,也可以与图7所示的结构相反,使第二凸部69b与第一凹部49a无法卡合。
第二保持部件5可以具有与第一保持部件4的凹部49同样的凹部。在该情况下,被第二保持部件5保持的罩部件6具有与被第一保持部件4保持的罩部件6的凸部69同样的凸部。
[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说明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图8是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涉及的第一保持部件的剖视图。在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不同的方面例如在于罩部件6不具有凸部69。
如图8所示,第一保持部件4具有主体40和盖部48。主体40具有第一凹部49a,盖部48具有第二凹部49b。罩部件6的第四侧面66侧的端部与第一凹部49a卡合,被主体40保持。罩部件6的第三侧面65侧的端部与第二凹部49b卡合,被盖部48保持。根据第2变形例的结构,由于不需要凸部69,因此罩部件6的体积变小。由此,第一保持部件4的轻薄化成为可能。
第二保持部件5可以具有与第一保持部件4的凹部49同样的凹部。在该情况下,被第二保持部件5保持的罩部件6与第二保持部件5的凹部卡合而被第二保持部件5保持。
[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说明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导电体1不限定于例示的ffc。作为导电体1,也可以使用圆电线、扁电线、其他电线。限制部件2的形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例示的形状。限制部件2例如可以是截面形状为矩形的板状部件。线束wh也可以用于将滑动式的片与车身101侧连接的用途。
凸部46的形状、槽部68的形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例示的形状。例如,凸部46和槽部68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等。
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所公开的内容能够适当组合实施。
1.一种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具备:
可挠性的导电体;
可挠性的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沿着所述导电体延伸并限制所述导电体的路径;
可挠性的外装部件,所述外装部件供所述导电体和所述限制部件插通;
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具有能够插通到所述外装部件中的形状并被装配在所述限制部件的端部;以及
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供所述导电体的从所述外装部件突出的部分进行布线的布线槽和保持所述罩部件的保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
所述保持部具有彼此对置并且保持所述罩部件的一对壁部,
一对所述壁部中的一者具有朝向一对所述壁部中的另一者突出的凸部,
所述限制部件被形成为截面形状为弯曲形状的板状,
所述罩部件具有:凹部,所述凹部形成为与所述限制部件的弯曲形状对应的形状并且供所述限制部件的端部插入;以及槽部,所述槽部供所述凸部插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所述布线槽和所述保持部;以及盖部,所述盖部被安装于所述主体以与所述主体一同构成框体,
所述主体和所述盖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沿着所述限制部件的宽度方向凹陷的凹部,
所述罩部件具有与所述凹部卡合的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
所述凹部配置于所述主体和所述盖部中的任一者,
所述凸部为一个。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
所述凹部具有形成于所述主体的第一凹部和形成于所述盖部的第二凹部,
所述凸部具有与所述第一凹部卡合的第一凸部和与所述第二凹部卡合的第二凸部,
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凹部无法卡合或者所述第二凸部与所述第一凹部无法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
所述保持部件具有:主体,所述主体具有所述布线槽和所述保持部;以及盖部,所述盖部被安装于所述主体并与所述主体一同构成框体,
所述主体和所述盖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保持所述罩部件的凹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