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线调光与气密工位自动移载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54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零件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线调光与气密工位自动移载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车灯制造的装配工艺过程中需要作业员在调光、气密工位之间进行灯具的手动移载,工作效率较低且耗费人力,同时在调光、气密检测的过程中该作业员无法进行操作,作业员需要在一边等待,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产线调光与气密工位自动移载装置,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产线调光与气密工位自动移载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固定调光机,第二固定座上固定气密机,第二固定座上固定协同机器人,协同机器人的抓手能够抓取灯具在调光机的调光工装和气密机的气密工装之间移动,协同机器人和调光机之间、协同机器人和气密机之间均通过控制模块实现信号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座中包括第一柜体,调光机布置在第一柜体内且调光工装放置在第一柜体的上台面。

优选的,第二固定座中包括第二柜体,气密机布置在第二柜体内且气密工装放置在第二柜体的上台面。

有益效果:使用时,作业员将灯具放置在调光机的调光工装上进行调光处理,另一个灯具在气密机的气密工装上进行气密检测,当调光工装上的灯具调光完成且气密工装上的灯具气密检测完成之后,调光机和气密机均发送信号给协同机器人,协同机器人利用抓手将气密工装上的灯具移走,然后将调光工装上的灯具移动到气密工装上进行气密检测,实现自动化移载,调光机和气密机实现对灯具的自动化调光处理和气密检测,减小人工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产线调光与气密工位自动移载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10和第二固定座20,第一固定座10上固定调光机,第二固定座20上固定气密机,第二固定座20上固定协同机器人30,协同机器人30的抓手31能够抓取灯具在调光机的调光工装40和气密机的气密工装50之间移动,协同机器人30和调光机之间、协同机器人30和气密机之间均通过控制模块实现信号控制连接。使用时,作业员将灯具放置在调光机的调光工装40上进行调光处理,另一个灯具在气密机的气密工装50上进行气密检测,当调光工装40上的灯具调光完成且气密工装50上的灯具气密检测完成之后,调光机和气密机均发送信号给协同机器人30,协同机器人30利用抓手31将气密工装50上的灯具50移走,然后将调光工装40上的灯具移动到气密工装50上进行气密检测,实现自动化移载,调光机和气密机实现对灯具的自动化调光处理和气密检测,减小人工成本,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座10中包括第一柜体11,调光机布置在第一柜体11内且调光工装40放置在第一柜体11的上台面。

优选的,第二固定座20中包括第二柜体21,气密机布置在第二柜体21内且气密工装50放置在第二柜体21的上台面。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产线调光与气密工位自动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座(10)和第二固定座(20),第一固定座(10)上固定调光机,第二固定座(20)上固定气密机,第二固定座(20)上固定协同机器人(30),协同机器人(30)的抓手(31)能够抓取灯具在调光机的调光工装(40)和气密机的气密工装(50)之间移动,协同机器人(30)和调光机之间、协同机器人(30)和气密机之间均通过控制模块实现信号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线调光与气密工位自动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0)中包括第一柜体(11),调光机布置在第一柜体(11)内且调光工装(40)放置在第一柜体(11)的上台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产线调光与气密工位自动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固定座(20)中包括第二柜体(21),气密机布置在第二柜体(21)内且气密工装(50)放置在第二柜体(21)的上台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灯零件组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产线调光与气密工位自动移载装置,包括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固定座上固定调光机,第二固定座上固定气密机,第二固定座上固定协同机器人,协同机器人的抓手能够抓取灯具在调光机的调光工装和气密机的气密工装之间移动,协同机器人和调光机之间、协同机器人和气密机之间均通过控制模块实现信号控制连接,当调光工装上的灯具调光完成且气密工装上的灯具气密检测完成之后,调光机和气密机均发送信号给协同机器人,协同机器人利用抓手将气密工装上的灯具移走,然后将调光工装上的灯具移动到气密工装上进行气密检测,实现自动化移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涛;徐彪;沈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星宇车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94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