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以及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0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速器以及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



背景技术:

汽车变速器是一套用于协调发动机的转速和车轮的实际行驶速度的变速装置,用于发挥发动机的最佳性能。变速器可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在发动机和车轮之间产生不同的变速比,实现不同档位转速的传递。

变速器分为手动、自动两种,手动变速器主要由齿轮和转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而自动变速器at是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

其中,自动变速器具有驾驶舒适、能减少驾驶者疲劳等优点,已成为现代轿车配置的一种发展方向。自动变速器是利用行星齿轮机构进行变速,它能根据油门踏板程度和车速变化,自动地进行变速,而驾驶者只需操纵加速踏板控制车速即可,驾驶者可以全神贯注地注视路面交通而不会被换挡搞得手忙脚乱。

自动变速器的行星齿轮的外周设有套筒,行星齿轮通过套筒安装在变速器的壳体内。套筒整体呈阶梯状,其中一个换挡单元(制动器或离合器)安装在套筒的大孔部,壳体相应的设有用于容纳大孔部的安装腔。结合图4和图5所示,传统的套筒沿着壳体轴向方向进行限位时,采用在套筒的大孔部的两侧设置轴向固定垫片90的方式;套筒沿着壳体的径向方向进行限位时,采用在套筒大孔部的外周设置径向固定套91的方式。但是,这种设计方式还存在以下缺陷:

(1)采用固定垫片对润滑要求较高,浪费成本;

(2)倘若将固定垫片更换成对润滑要求较低的轴承,由于套筒大孔部的直径较大,因此,需要较大直径的轴承,技术上无法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以及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

上述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包括:

套筒本体,用于装放行星传动机构,所述套筒本体包括同轴设置的长筒和短筒,所述短筒的直径大于所述长筒的直径;

定位支撑机构,包括穿设在变速器的两个行星架之间的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中部设有可供变速器输入轴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盘的外圈与所述长筒连接,所述支撑盘的两侧形成可供设置在行星架上的横向支撑轴承抵靠的支撑面,两侧所述支撑面上均设有可供竖向限位装置抵靠的支撑部。

可选的,两个所述竖向限位装置均沿着所述套筒本体的径向方向朝向两个所述支撑部施加作用力,且两个所述竖向限位装置朝向两个所述支撑部施加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可选的,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为设置在所述支撑盘两侧的第一环形支撑板和第二环形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竖向限位装置为设置在行星架上的横向支撑轴承,横向支撑轴承的外圈抵靠在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板朝向所述套筒本体中心线的一侧,另一个所述竖向限位装置为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板外周的径向支撑铜套。

可选的,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板的端部延伸设有用于卡设在行星架上的卡环。

可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板均垂直于所述支撑盘。

可选的,所述支撑盘包括与所述长筒连接的第一环形板以及可供两个横向支撑轴承抵靠的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与所述套筒本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第二环形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板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板、连接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板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连接板朝向变速器的输出轴方向弯曲。

上述变速器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壳体、如上所述的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和行星传动机构,所述套筒的支撑盘穿设在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其中两个行星架之间,两个所述行星架上均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盘的横向支撑轴承。

可选的,所述支撑盘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环形支撑板和第二环形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横向支撑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板朝向所述套筒的中心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板同侧设置的所述行星架上设有用于安装另一个所述横向支撑轴承的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板的外周套设有径向支撑铜套,所述轴承安装座抵靠在所述径向支撑铜套的外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申请通过设置支撑盘将套筒的支撑位置引至靠近变速器的输入轴的位置处,缩短支撑半径,降低支撑难度,节省成本,可通过设置在行星架上的横向支撑轴承抵靠支撑盘,实现套筒沿着其轴向方向位置的定位,并通过竖向限位装置抵靠支撑部,实现套筒沿着其径向方向位置的定位,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变速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定位支撑机构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变速器套筒的支撑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20、套筒本体;21、长筒;22、短筒;23、第一卡簧;24、第二卡簧;30、支撑盘;31、第一环形支撑板;32、第二环形支撑板;33、第一环形板;34、连接板;35、第二环形板;40、横向支撑轴承;50、径向支撑铜套;60、卡环;70、轴承安装座;80、行星传动机构;90、轴向固定垫片;91、径向固定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包括套筒本体20和定位支撑机构。

套筒本体20用于装放行星传动机构80,套筒本体20包括同轴设置的长筒21和短筒22,短筒22的直径大于长筒21的直径,其中一个换挡元件设置在短筒22的内壁上,换挡元件为制动器或离合器。长筒21和短筒22一体成型,或者长筒21与短筒22可拆卸设置,具体地,长筒21与短筒22之间通过两个第一卡簧23连接,连接牢固,且便于拆卸。

如图2所示,定位支撑机构包括穿设在变速器的两个行星架之间的支撑盘30,支撑盘30的中部设有可供变速器输入轴穿过的通孔,支撑盘30的外圈与长筒21连接,优选地,支撑盘30与长筒21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具体地,支撑盘30与长筒21之间通过第二卡簧24连接,便于拆卸。支撑盘30的两侧形成可供设置在行星架上的横向支撑轴承40抵靠的支撑面,实现支撑盘30在套筒本体20轴向方向的定位。两侧支撑面上均设有可供竖向限位装置抵靠的支撑部,具体地,两个竖向限位装置均沿着套筒本体20的径向方向朝向两个支撑部施加作用力,且两个竖向限位装置朝向两个支撑部施加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确保支撑盘30平衡受力,实现支撑盘30在套筒本体20径向方向的定位。

本申请通过设置支撑盘30将套筒的支撑位置引至靠近变速器的输入轴的位置处,缩短支撑半径,降低支撑难度,节省成本,可通过设置在行星架上的横向支撑轴承40抵靠在支撑盘30靠近变速器输入轴的位置处,实现套筒沿着其轴向方向位置的定位,并通过竖向限位装置抵靠支撑部,实现套筒沿着其径向方向位置的定位,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两个支撑部分别为设置在支撑盘30两侧的第一环形支撑板31和第二环形支撑板32。如图2所示,其中一个竖向限位装置为设置在行星架上的横向支撑轴承40,横向支撑轴承40的外圈抵靠在第一环形支撑板31朝向套筒本体20中心线的一侧,节省设备成本,通过该横向支撑轴承40对于支撑盘30朝向远离套筒本体20的中心线方向施加作用力。另一个竖向限位装置为套设在第二环形支撑板32外周的径向支撑铜套50,通过径向支撑铜套50对于支撑盘30朝向套筒本体20的中心线方向施加作用力。进一步优化地,第一环形支撑板31和第二环形支撑板32均垂直于支撑盘30,便于横向支撑轴承40的支撑。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支撑部可分别为设置在支撑盘30两侧的凹槽,且凹槽的形状与横向支撑轴承40的形状相适应。该处的相适应是指凹槽的形状与横向支撑轴承40的形状相吻合,使得横向支撑轴承40的端面伸入凹槽后,凹槽的内壁限制横向支撑轴承40在其周向方向的自由度。

进一步优化地,第二环形支撑板32的端部延伸设有用于卡设在行星架上的卡环60。通过卡环60增加支撑盘30与行星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支撑盘30包括与长筒21连接的第一环形板33以及可供两个横向支撑轴承40抵靠的第二环形板35。第二环形板35与套筒本体20同轴设置,便于第二环形板35与横向支撑轴承40的端面完全接触,增加支撑强度。优选地,第一环形板33与套筒本体20也采用同轴设置的方式,便于第一环形板33的连接。第一环形板33与第二环形板35之间通过连接板34连接,两个支撑部分别设置在第二环形板35的两侧,通过设置连接板34使得第一环形板33所处平面与第二环形板35所处平面平行但不重合,连接板34避开传动部件,将第二环形板35支撑在两个行星架之间,实现对套筒本体20的定位,且不会对传动部件造成影响。

进一步优化地,第一环形板33、连接板34和第二环形板35一体成型,增加支撑盘30的强度。同时连接板34朝向变速器的输出轴方向弯曲,使得第二环形板35绕过行星架,节省占用空间,同时,弯曲设置的方式增加了支撑盘30的强度。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的变速器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壳体10、如上所述的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和行星传动机构80,套筒包括上述全部特征。套筒的支撑盘30穿设在行星传动机构80的其中两个行星架之间,两个行星架上均设有用于抵靠支撑盘30的横向支撑轴承40,且横向支撑轴承40靠近变速器输入轴设置,减少横向支撑轴承40的半径,进而增加横向支撑轴承40的强度。进一步优化地,两个横向支撑轴承40的位置相对应,使得支撑盘30受力均匀。

如图2所示,支撑盘30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环形支撑板31和第二环形支撑板32,其中一个横向支撑轴承40支撑在第一环形支撑板31朝向套筒的中心线的一侧,与第二环形支撑板32同侧设置的行星架上设有用于安装另一个横向支撑轴承40的轴承安装座70,第二环形支撑板32的外周套设有径向支撑铜套50,轴承安装座70抵靠在径向支撑铜套50的外周,增加径向支撑铜套50的稳定性。进一步优化地,该侧行星架上还设有与卡环60相匹配的卡槽,便于支撑盘30的定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本体,用于装放行星传动机构,所述套筒本体包括同轴设置的长筒和短筒,所述短筒的直径大于所述长筒的直径;

定位支撑机构,包括穿设在变速器的两个行星架之间的支撑盘,所述支撑盘的中部设有可供变速器输入轴穿过的通孔,所述支撑盘的外圈与所述长筒连接,所述支撑盘的两侧形成可供设置在行星架上的横向支撑轴承抵靠的支撑面,两侧所述支撑面上均设有可供竖向限位装置抵靠的支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竖向限位装置均沿着所述套筒本体的径向方向朝向两个所述支撑部施加作用力,且两个所述竖向限位装置朝向两个所述支撑部施加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为设置在所述支撑盘两侧的第一环形支撑板和第二环形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竖向限位装置为设置在行星架上的横向支撑轴承,横向支撑轴承的外圈抵靠在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板朝向所述套筒本体中心线的一侧,另一个所述竖向限位装置为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板外周的径向支撑铜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板的端部延伸设有用于卡设在行星架上的卡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板均垂直于所述支撑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包括与所述长筒连接的第一环形板以及可供两个横向支撑轴承抵靠的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与所述套筒本体同轴设置,所述第一环形板与所述第二环形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两个所述支撑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环形板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板、连接板和所述第二环形板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朝向变速器的输出轴方向弯曲。

9.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设置的壳体、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和行星传动机构,所述套筒的支撑盘穿设在所述行星传动机构的其中两个行星架之间,两个所述行星架上均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支撑盘的横向支撑轴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盘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环形支撑板和第二环形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横向支撑轴承支撑在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板朝向所述套筒的中心线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板同侧设置的所述行星架上设有用于安装另一个所述横向支撑轴承的轴承安装座,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板的外周套设有径向支撑铜套,所述轴承安装座抵靠在所述径向支撑铜套的外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动车变速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变速器以及用于安装变速器行星传动机构的套筒。该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支撑定位机构,套筒本体包括长筒和短筒;定位支撑机构包括支撑盘,支撑盘的外圈与长筒连接,支撑盘的两侧形成支撑面,两侧支撑面上均设有支撑部。该变速器包括壳体、套筒和行星传动机构,行星传动机构的行星架上设有横向支撑轴承。本申请通过设置支撑盘将套筒的支撑位置引至靠近变速器的输入轴的位置处,缩短支撑半径,降低支撑难度,节省成本,可通过设置在行星架上的横向支撑轴承抵靠支撑盘,实现套筒沿着其轴向方向位置的定位,并通过竖向限位装置抵靠支撑部,实现套筒沿着其径向方向位置的定位,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技术研发人员:马长智;万全喜;王光博;孙康笑;迟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94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