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闭锁装置,尤指一种极微型闭锁装置,适用于防止偷窃低配置薄型电子装置,如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行动通讯装置等类似物。
本申请案为2019年4月29日递交的美国专利申请第16/396,979号的部份延续案,申请人为阿夫加林·梅尔,发明名称为「锁头及移动装置安全用机械装置」,上述案件为2018年12月3日递交的美国专利申请案第16/207,808号的部份延续案,申请人为阿夫加林·梅尔,发明名称为「用于计算机安全的角隅安装型锁头」。上述专利申请案的全部内容被引入本案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和许多其他人向业界提供用于防止偷窃行动电子装置,如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行动通讯装置等类似物的闭锁装置及系统已超过二十年。
直到最近,需求该保护的电子装置仍够厚,以至于当放置它们在一桌面时,习知的3x7mm安全插槽,即所谓的肯辛顿锁孔(kensingtonslot),高于该电子装置放置的表面约5至10mm时,使其不会过于困难使用一圆柱锁体,该圆柱锁体使用一t型杆或剪刀式闭锁组件,可将其插入安全插槽,而不影响该电子装置平放于桌面的功能。
最近,电子装置已变得很薄,有时大约仅有7或甚至更少的毫米,标准安全插槽太靠近该电子装置的底部壁,例如,在静止表面上方仅3mm左右,如桌面、支撑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等。
为更多背景,申请人并入涉及本案主旨标的的美国专利第6,000,251号的揭露。例如,us6,000,251专利的图3中,可见闭锁圆柱的t型杆,尺寸应略低于3x7mm。然而,该整体圆柱的尺寸为21mm,由此,该闭锁圆柱将无法插入位于该移动装置桌面7mm以内的一安全插槽。us6,000,251专利的图3在此转载为背景技术图1b,us6,000,251专利的图26a在此转载为背景技术图1a,以提供更多背景讯息。
参考图1a,众所皆知,一安全系统包含有一锁体圆柱12的一锁体系统1,一线缆14连接到该锁体圆柱12的主体,该线缆14端接一环圈16,该锁体圆柱12可穿过该环圈16,以固定该线缆14末端到一静止物体,如一桌面、一椅子等。该锁体系统1具有闭锁组件120,该闭锁组件120贴合一安全插槽110,该安全插槽110设置在一电子装置的一壁18上。该闭锁组件120可由一钥匙操作,该钥匙可插入该钥匙插槽112内。
参考图1b,所示一t型杆式闭锁销从一闭锁圆柱伸出,该闭锁圆柱具有一后锁体主体12a和一前锁体主体12b,分别覆盖末端壁12c、12d,一线缆固定器12e连接/固定到该后锁体主体12a,该线缆14的一远程位于该线缆14的一开口14a处。该闭锁组件包含该t型杆120,具有一可旋转突耳120a、一转轴120b以及一对防旋转销121a、121b。当该闭锁突耳120a插入到该安全插槽110(图1a)并且旋转圆柱钥匙时,该t型杆如习知,成错位且锁定在壁18后面。
如上所述,该微型化电子装置,尤其是,其厚度减少为仅几毫米,并且,提供更靠近这些电子装置静止底面的越来越小的安全插槽,使得很难完成连接如上述的安全装置,参考图1a到1b。再者,迫切需要不仅在于闭锁圆柱要微型化,还要保持其坚固性、强度和防止偷窃的能力。
数年前,本发明人由他的新型闭锁凹腔,为技术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该闭锁凹腔被称为诺博插槽(nobleslot)或楔型插槽(wedgeslot),且至今,已获得数项专利,包括美国专利第9,137,911、9,549,476、9,624,697以及9,784,019号,其内容在此被引用并入。该楔型插槽采用一种闭锁概念,与3x7mm肯辛顿插槽(kensingtonslot)相当不同,其中该闭锁t型杆组件必须穿过插槽并锁定在限定该插槽的壁后面。
实际上,该楔型插槽是一凹腔,形成在该计算机装置外壁内,被固定防止偷窃,使该闭锁组件不会如背景技术穿透该插槽,取而代之变成械入该插槽/凹腔内。进一步来说,该闭锁组件嵌入凹腔的倾斜侧面壁上,企图拉出该闭锁组件实际上都会增加抵抗拉出力量的阻力。相对而言,更小,实际上很小且只有毫米尺寸的闭锁组件能够从计算机装置的插槽/凹腔中拉出或操控,能提供更大抵抗力。
最近,本发明人已进一步揭示微型化闭锁头,可安装在相当靠近该锁体矩形外壳的角隅之一,降低该闭锁组件较靠近受保护电子装置桌面的位置。在此方面,本发明人上述审查中美国专利申请第16/396,979号,申请日2019年4月29日以及美国专利申请第16/207,808号,申请日2018年12月3日,两案皆叙述及阐述该锁,该审查中专利申请案的内容被引用并入于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1、提供与习知闭锁组件和闭锁机械装置相比具微型化的闭锁组件。2、提供闭锁组件和机械装置,更将在一平面的闭锁圆柱旋转运动紧密转换成在一不同平面的一t型杆闭锁组件的旋转运动,而不需牺牲强度、可用性和坚固性。3、提供上述样式安全圆柱,该圆柱可用更少的零件构成。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安全用锁体,包括:一锁体,用于防止移动装置的偷窃,该锁体包含,一外壳,该外壳具有一底部壁、一第一侧面壁和一第二并列侧面壁、一顶部壁和一前面壁、一角隅区被设置与该底部壁及该侧面壁之一两者相邻;一闭锁组件,包含一闭锁组件主体,支撑包括一主闭锁组件和一可移动闭锁组件的数个闭锁组件,该主闭锁组件从该闭锁组件主体延伸离开,该闭锁组件主体在该锁体外壳的前面壁上,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可选择性在一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一驱动器,连接到该可移动闭锁组件,且配置为可选择性移动该可移动闭锁组件,该可移动闭锁组件于该锁定和解锁位置之间;一组合性闭锁机械装置,由该外壳支撑,包括组合轮,且配置为能够致动介于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可移动闭锁组件,当设置该组合轮为一解锁组合代码;以及,该闭锁组件包括一旋钮,该旋钮为可移动性操作,当设置该组合性闭锁机械装置为一解锁组合代码以实际移动该驱动器,其中该旋钮位于该第一侧面壁、第二侧面壁和顶部壁其中之一,其中该组合轮从该外壳顶部壁延伸,并列该底部壁。
该锁体包括一钥匙式锁体机械装置,配置为操控该组合性闭锁机械装置,且能够解锁及移动该可移动闭锁组件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同时该组合性闭锁机械装置为一锁定组合代码。
该钥匙式锁体机械装置是位于如可由其钥匙进入,该锁体外壳底部壁或侧面壁其中之一。该旋钮是位于该侧面壁其中之一,且为一转动旋钮。或者,该旋钮是位于该外壳顶部壁,形成如一滑块/横杆,该滑块/横杆被配置为可前后滑动以移动该驱动器,由此该可移动锁体组件分别进出该安全插槽。
该驱动器配置为可以前后方向移动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及/或该主闭锁组件具有限定其中的一通道,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在该信道内移动,该信道在其至少两侧面上由该主闭锁组件至少部分围绕。该主闭锁组件及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当彼此相邻时,界定成一实质上为三角型的结构。
该外壳在角隅区有一切口,该切口在该闭锁组件主体的位置,该外壳在与该闭锁组件主体结合圆周超过180度部份的切口区围绕该闭锁组件主体。
一固定器由薄金属片制成,该金属片包覆该闭锁组件主体,且配置由固定到该外壳的固定器以固定该闭锁组件主体到该外壳。该金属片厚度少于1mm。
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可在形成于该闭锁组件主体中的一通道内滑动,该可移动闭锁组件机械连接到一驱动器,该驱动器被配置以移动该闭锁组件主体中信道内的可移动闭锁组件。该锁体包括一闭锁机械装置,该闭锁机械装置连接到用于该可移动闭锁组件的驱动器,并且被配置以锁定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在其锁定状态,在该锁定状态下,该闭锁组件与该主闭锁组件并排放置。另包括一线缆机械连接到该外壳,由该线缆,该锁体可被拴系到一静止物体。该固定器具有一对重叠的突耳,该突耳实际上连结到该外壳。该固定器以一种方式包覆该闭锁组件主体,该方式能使该闭锁组件主体相对于该固定器和相对于该外壳旋转。
该驱动器具有一圆形截面,在该外壳上设有一圆形信道,能使该驱动器在其中前后滑动。或者,该驱动器具有一矩形截面,在该外壳上设有一矩形信道,能够使该驱动器在其中前后滑动。该主闭锁组件及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当彼此并排放置时,可被定向与穿过该闭锁组件底部面的一底部水平平面平行放置,该平面位于该外壳所在的一平坦静止面大约2mm内。该外壳具有一矩形截面,该矩形截面由该底部壁及该至少一侧面壁部份界定。该外壳是矩形,有一高度尺寸和一宽度尺寸分别小于8mm和13mm。无论该外壳是以其底部侧或其接触该静止面的至少一侧面壁被放置在该静止面上,该水平平面的高度保持不变。
该闭锁机械装置包含一组合操作式锁体机械装置及一钥匙操作式闭锁机械装置。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及优点,由下列结合附图的描述而更为清楚。
【附图说明】
图1a及图1b所示是用于电子装置的习知闭锁系统。
图2所示是一闭锁圆柱主要零组件的分解图,根据本发明中第一实施例。
图3所示是图2组合零组件(部份削减)的第一图解。
图4所示是图3与底部外壳零组件的分解图。
图5所示是图4与上外壳部份锁体零组件,该上外壳部分容纳一圆柱型钥匙。
图6所示是图5锁体圆柱重要零组件的分解图。
图7所示是图3在一不同锁定位置的配置。
图8所示是用于一计算机安全系统,一锁体外壳的一闭锁头不同配置的立体图。
图8a所示是与该楔型闭锁组件一起操作的楔型插槽的一图解。
图9所示是图8所述该角隅固定闭锁头内部零组件的分解图。
图10所示是图8锁体的一平面前视图。
图11所示是图8锁体的一图解说明。
图12所示是图8锁体在一分解图中的摄影零组件。
图13所示是图12所示闭锁组件的部分组合零组件。
图14所示是图12锁体的一进一步组合图片。
图15所示是图12锁体的不同角度。
图16所示是图12锁体的一稍微修改的版本。
图17所示是图16锁体与零组件结合。
图18所示是图16锁体的一内部特征。
图19所示是一闭锁头的立体图,该闭锁头与上述锁头类似但具修改闭锁组件。
图20所示是图19闭锁头,设置有一线缆收集器。
图21所示是图20的锁头,具有从该锁体主体分开的收集器。
图21a所示是图21锁头的截断部位,以及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在该外壳内回缩。
图22提供图19锁体内部零组件的分解图。
图23所示是类似于前述锁体的一锁头立体图,但可由一钥匙锁体及/或一组合锁体被锁定及解锁。
图24所示是有一收集器的图23的锁头。
图25所示是图24锁体内部零组件的分解图。
图26所示是通常类似于图24锁头的一锁头分解图,但仅包括一组合闭锁机械装置。
图27a所示是类似于前述锁体的一锁头立体图,但包含侧装的一闭锁旋钮。
图27b所示是图27a锁体的侧视图。
图27c所示是图27a锁体的分解图,图27d以及27e为解释其操作的图解。
图28所示是图27a锁体的立体图,但包括钥匙操作式的一侧装闭锁机械装置。
图28a、28b分别为图28锁体的立体图及侧视图。
图28c所示是图28锁体的分解图,图28d以及28e为解释其功能的图解。
图29所示是类似于图27a锁头的一锁头立体图,但底部安装有一钥匙操作式锁体,由以维持相同底面积,但减少整体锁头的高度及宽度。
图29a所示是图29锁体的分解图。
图29b所示是图29锁体的另一分解图,包括用于组合轮的一重置开关。
图29c、29d及29e所示是解释图29锁体操作的图解。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锁体圆柱12锁体系统1线缆14
环圈16闭锁组件(t型杆)120安全插槽110
壁18钥匙插槽112后锁体主体12a
前锁体主体12b末端壁12c、12d线缆固定器12e
开口14a突耳120a转轴120b
防旋转销121a、121b底部外壳410顶部外壳450
闭锁组件220闭锁阶(t型杆)228旋转转轴(t型杆)220b
防旋转突指221a、221b半外壳230、230a、230b楔块222
通道232弹簧224沟槽236
凸轮部分226凸轮面228a、228b、266a、266b
凸轮转换器260上导引264a下导引264b
凸耳238固定圆锥262驱动块270
主体274开口272a切口272
闭锁突耳220a左侧面壁412a右侧面壁412b
底部壁414内部空间416通道418
突出物418a、418b弹簧224a凸缘420
上外壳450开口422孔454
锁体圆柱壳452内部空间456转轴464
盘体460组件458偏心驱动销462
钥匙柄520b钥匙520a锁体外壳(主体)800
锁头(组件)830主闭锁组件860
可滑动闭锁销(组件)870前端区域872前端壁812
左侧面壁814底部面813内部(凹腔空间)52
楔形插槽50侧面壁54、56主体组件(闭锁组件)60
宽前端60b倾斜侧壁60a闭锁销70
壁60a前端壁58切口(开口)(空间)816
薄通道818外壳部位820锁体圆柱机械装置822
外壳主体810后环862前环864
前端主体840制动器866通道863
导引销868固定器880突耳882、884
铆钉孔(凸耳孔)886指状部888驱动块890
开口892耳部875延伸部874
球体894锁体驱动器826圆盘827
闭锁圆柱824切口829孔813
线缆突耳811通道(空间)817开口819
隆起部881孔802外底部792
侧面790凹坑793锁体外壳900
通道917驱动器920圆盘927
钥匙销928切口922导引通道914
主闭锁组件1960可移动闭锁组件1970
固定插槽(固定通道)1990线缆收集器1980
线缆联结器811a线缆14
锁体机构1950钥匙1956
通道1962水平延伸部份1982
垂直延伸部份1984挡器1986
末端1988联结器1836
驱动器1834固定器1832
铆钉1830e外壳1830
整体外壳802钥匙机械装置804
该驱动销806、807、1810锁体机械装置1812
驱动销1826线缆突耳1850
销1858线缆联结器1840
头部1846销1852
端部1844环圈1860
销1862、1864锁头2230
旋钮2240组合轮2270
钥匙2256钥匙接收零组件2250
凹口2290a、2290b收集器2280
突指2282延伸部份2284
锁头1960、1970基座1830c
壳体1830a、1830b锁体轮2272
闭锁组件2512、2514、2516、2518旋钮2510
驱动轴1826a钥匙操作机械装置零组件802a、804、806、808、1810、1812
主闭锁组件1860第二闭锁组件1870
驱动零组件2552、2550锁头2700
锁体主体2710组合锁体2772
收集器2780线缆2714
主闭锁组件2760第二闭锁组件2770
旋钮2740、2240销2770
前端与组件2741闭锁零组件(水平驱动器)2742
组合接合组件2743弹簧2744
凸块2745螺丝组2790
锁头2800钥匙2856
第二闭锁组件2870闭锁机械装置2850
旋钮2840线缆2814
闭锁机械装置2872收集器2880
主闭锁组件2860螺丝型组件2890
外壳底面2832销2741
可旋转销2857可移动组件2843
锁头2900第二闭锁组件2970
主闭锁组件2960按钮(控制杆)2940
钥匙2956底面2932
锁体机械装置(锁体套管)2950外壳2910
锁体圆柱2905驱动器2941
闭锁机械装置2992组合零组件2943
内部零组件2902弹簧2901
凹陷部2945凸缘2947
平坦区域2909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案详细说明重复前述美国专利申请第16/207,808号,关于图1到18所示的揭露。
请参阅图2所示的该闭锁圆柱内部组件的钥匙零组件分解图;图3所示为组装该零组件,然后放置在一外壳内,该外壳包括一底部外壳410和一顶部外壳450(如图5所示)。
参考图2所示,值得由参考和比较图1b(背景技术)中闭锁组件来描述某些零组件。因此,图2包含一t型杆闭锁组件220,其具有一闭锁阶228固定到一旋转转轴220b,分别相当于背景技术图1b中的闭锁突耳120a和转轴120b。
图1b中的防旋转突指或销121a,121b,如图2中的防旋转突指221a,221b,分别位于半外壳230上,该半外壳包括半外壳230a、230b。
该t型杆220b具有一中心环形楔块222,该楔块222在该半外壳230中的通道232内旋转。有一弹簧224(在转轴220b上)位于该半外壳230中相对应的沟槽236内。该楔块222防止该转轴220b的轴向运动。
在转轴220b的后部是凸轮部分226,该凸轮部分226具有两弯曲凸轮面228a、228b,其功能立即解释如下。当该凸轮转轴220b(及其包括的零组件)夹于该半外壳230a、230b之间时,留给该凸轮转换器260的空间使其纵向延伸的上、下导引264a、264b搭坐在凸耳上,如凸耳238,该凸耳238位于半外壳上部及底部,该凸轮转换器260具有其本身的反变形和互补的凸轮面266a、266b,分别接合该凸轮面228a、228b,以此方式,当该凸轮转换器260沿着该转轴220b后部轴向移动时,将导致该t型杆最多旋转90度。
凸轮转换器260上的固定圆锥262可通过底部插入到该驱动块270内,特别是可以通过形成在该凸轮驱动器270主体274的开口272a插入该切口272中。
当组合在一起,如图3所示,该两外壳部件和该凸轮转换器为抗扭地固定,仅可由锥形固定圆锥262和底切锥形开口272之间的连结相对于该凸轮驱动器270一起旋转。该t型杆闭锁组件220可在两半壳体之间旋转,响应该凸轮转换器260向左或向右移动,如图3所示。该弹簧224一端连接到该转轴220b,另一端连接到该半壳体之一并且偏斜,使该闭锁突耳220a的方向不与平面对齐,该平面支撑该闭锁突指221a、221b,例如到一锁定位置。
进一步说明,参考图4所示,所示一底部外壳410,包含左、右侧面壁412a、412b及一底部壁414,界定一内部空间416,该内部空间416在其中容纳背景所述零组件,包括该闭锁组件220、该半外壳230、该凸轮转换器260和该凸轮驱动器270。在该底部壁414中的一通道418分别接收半壳体230a和230b中的这些环形突出物418a、418b。
该改良弹簧224a有两突起部,一个接合其中一个半壳体,另一个接合该闭锁组件220的转轴。该凸缘420设置在上外壳450(如图5所示)右边和左边的一静止面。无论如何,该两半外壳体230a、230b可在该底部外壳410和上外壳450之间旋转,如前述,该t型杆闭锁零组件可在该半外壳之间旋转,并且偏倚到锁定位置(为图1b中闭锁突耳120a旋转90度的位置)。该底部外壳的开口422由上外壳450中对应的对齐孔454能将两外壳部件固定在一起。
参考图5所示,该上外壳450有一锁体圆柱壳452,界定一内部空间456,该内部空间456接收一钥匙操作式驱动器,该驱动器包含具有一转轴464的一盘体460及包含组件458的一偏心驱动销462。该指状手握式钥匙柄520b和该钥匙520a为习知技术。仅适当锁上才能插入钥匙520,最后由旋转钥匙转轴464以驱动钥匙打开t型杆到其解锁位置。
图7与图3大致相同,除了其显示将凸轮转换器260更深地推入该轮轴的凸轮面,使t型杆228与该闭锁突指对齐,使该t型杆被插入(或退出)该安全插槽10(如图1a所示)。
无论如何,前述锁体实施例是关于其组装形式,该t型闭锁组件220在其锁定位置,几乎到达该底部外壳410,在其解锁位置,其仅在该桌面上方大约3毫米左右处,使其能被插入设置在一桌面上方约3毫米处的一安全插槽110中。这不同于习知锁体(如图1b所示),在开启位置时,该安全插槽必须位于离桌面不低于10毫米的位置,为了能使图1b中的圆柱插入该安全插槽(不用举起移动装置)。
图8和9实施例所示本发明概念的变化,包括,如图8所示,一锁体外壳或主体800,在外壳的一角隅安装一锁头830,尤其,该锁头包含一主闭锁组件860,该主闭锁组件前端明显较宽,在向后方向截面尺寸变窄,与伴随的可滑动闭锁销或组件870一起操作(如图9所示),如图8所示前端区域872。这些闭锁组件860和870界定上述提到的"楔形锁体",已于背景技术中使用数年。该楔形锁体被设计为锁定在诺博(noble)械形插槽内,所有已于数件背景专利中解释,包括在本发明人的专利中,并入引用美国专利第9,137,911号和图8a,在此为现有技术图式(如图4所示),摘自9,137,911号专利以呈现及描述该楔形锁体采用的闭锁原理,利用一种类似于罗马希腊建筑拱门中“拱心石”的概念。
图8中一项不同的特征是在该锁体外壳830两底部角隅其中之一的闭锁头830的位置处,前端壁812和左侧面壁814接合。这使该闭锁组件860/870非常靠近该锁体800的主体810的底部面813,大概仅约1到2毫米的空间或者在外壳800静止面上方。由这种配置,闭锁组件可被插入一楔形插槽中,该楔形插槽中心在具有楔形槽的计算机装置(未显示)上方仅约2或2.5或不多于3毫米处,其特征在本案背景技术中无所闻。
一些其他背景,在此参考背景技术图8a,阐述具有一内部52的一楔形插槽50,该内部由非平行且分岔侧面壁54/56所界定,可插入一主体组件60,该主体组件有一宽前端60b和一倾斜侧壁60a,沿着该倾斜侧壁60a插入该闭锁销70,该闭锁销沿着该壁60a滑动,填满未被该闭锁组件60占据的凹腔空间52,仅留一个小空间给该楔形插槽的前端壁58,所有特征如9,137,911号专利所述。
图8中,该外壳800包括一种圆形切口816(如图9所示)及在前端壁812的可进入的一薄通道818,用以接收支撑该锁头830的一部位,如稍后所述。另,注意该圆形外壳部位820,被设计以支撑该钥匙操作式锁体圆柱/机械装置822。
图9以分解图阐述该闭锁头830的细节,且以此方式其零组件内部组装并牢固支撑固定在该外壳主体810内部。从图式右到左,该主楔形凹腔接合零组件,该零组件包括具有一后环862和一前环864的圆柱型前端主体840,在该后环862和前环864之间设置一圆形制动器866。该主闭锁组件860通常为三角形,如图12所示,从该主体840的一侧向前延伸,截面尺寸逐渐增加,所以其前端最宽,如图12所示。该构造留有一开口信道863,该信道863始于该主体860的左侧,延伸穿过该主体840,并显露在由该主闭锁组件860和该导引销868(部份)界定的前侧。
图9和12所示固定器880由非常薄的金属构成,该金属弯折成一圆柱形,收尾成穿孔的突耳882和884以形成一铆钉孔886,并设置有防弯折的凸出指状部888。该金属厚度与制动器866的深度紧密相配,所以当该固定器880包覆该制动器866时,该固定器880的外侧面和该环862、864合并成一特定直径尺寸的一连续平滑单一表面。如图13所示。由利用铆钉(未呈现)穿过外壳主体810和该固定器880的凸耳孔886,该固定器用于将主体840固定在外壳主体810。该构造可使该主体840相对于该主锁体外壳800而在固定器880中旋转。虽然,该固定器具有大约或小于一毫米的主体厚度,因其相当紧密贴合在该外壳主体810,将不会被压扁或扭绞,且能够承受超过150磅的拉力。
该组件830进一步由可滑动闭锁销870限定,首先该可滑动闭锁销870的前端区域872被插入该通道863内,该前端区域872穿过并显露在该主闭锁组件860及该导引销868之间。如图13所示。
该楔形锁体的闭锁概念,在锁定位置时必须能够使该闭锁销前端区域872滑出以靠近该主闭锁组件860,或在解锁位置时回缩到该主体840,使其可以插入并回缩该主闭锁组件860(其前端宽度大约为进入该楔形凹腔/插槽50的开口宽度,如图8a所示)。当想固接本发明的锁体到该楔形插槽,或从该楔形插槽拆卸该锁体时,两个闭锁组件860/870不能同时插入该凹腔(如图8a所示)内,因该主闭锁组件860的最前部尺寸大约是通向凹腔50的(矩形)开口的尺寸。
该驱动块890具备驱动/滑动该滑动闭锁销870的能力,该驱动块在本实施例中是一圆形形状,有与该前环864直径匹配的一直径尺寸。该驱动块890有具有一开口892,该开口892成型以接收并保持在由其耳部875支撑的销870的延伸部874内。在相对端,该支撑球体894嵌合在该主主体外壳810内的一孔内(未显示),在其中一个位置,其可由该锁体驱动器826,特别是其圆盘827,相对于主壳体800向前后移动/滑动,反之亦然,该锁体驱动器826经由该锁体外壳820通过进入该外壳以接合该球体894。
由闭锁圆柱824连接圆盘827,且通过一钥匙(未显示,但属于现有技术)由该闭锁圆柱824的822位置处插入转动,该锁体驱动器826可转动一角度,该角度由圆盘827上的切口829限定。该闭锁驱动体826由一铆钉插入穿过该孔813固定到该外壳。如本领域所习知,末端带有一环圈的线缆(未显示)经由许多不同方法,包括经由如图9所示的线缆突耳811,可被连接到该外壳800。
如前所述,该主外壳主体810包括该圆柱形切口816,该圆柱形切口816一直延伸到圆形信道817,该圆形信道817够深足以与该开口819对齐进入该锁体机械装置外壳820中。如图12所示。该固定器的突耳882/884非常紧密贴合该狭窄隆起部881,其指状部888伸进一牢固安装孔(未显示)并帮助防止该组件830回缩和扭曲。因此,当该组件830(如图13所示)部份插入该通道817(如图14所示)中,以铆钉插入孔802内固定时,该组件会稳固的固定到该主体810,这包括由于该圆柱形开口816将该组件包覆超过其圆柱形外主体的180度,较佳地接近270度,防止其被该外壳主体810的空间816/817的侧向力拉出或扭曲。
然而,该组件830固定到该外壳主体810的方法允许该闭锁组件860/872相对于该外壳810旋转,提供一种明显的操作优势,如稍后所述。但更重要的是,环862、固定器880和环864的外表面分别与该外壳主体810的外底部792和侧面790齐平(如图14所示),也定位该闭锁组件860/872到几乎在该表面792/790的位置。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假如该闭锁楔形插槽位于非常接近底部表面大约一毫米左右的一笔记本电脑或平板计算机或类似物上,该闭锁组件860/870仍然能插入该安全插槽,而不用抬起该锁体外壳800,将平板计算机从其搁置的表面上移开是较不理想的。
图8和图9的锁体设计具备另一优点,即,使用时该锁体外壳800可被定位,使其位于其底侧792或在其侧面壁790上,以配合不同锁体位置的偏好或要求,例如,因侧面壁790相较该底侧792较狭窄(较小),所以适用一较小的底面积,如图10所示。在已经简化为实务的实施俐中,图10中的距离“d”大约1.88毫米,侧边到侧边宽度大约12毫米,高度大约7.9毫米,以及前端到后端尺寸大约26毫米。然而,楔形插槽50(如图8a所示)中的锁头800的支撑强度足以抵抗远超过150磅的标准测试力,甚至通过450磅的测试,对于有约2毫米尺寸的闭锁组件的锁体,确实令人惊讶。
另一项显著功效,是从该整体外壳在该闭锁组件860和870周围旋转而来。因此,与许多可用的计算机安全锁不同,本发明当闭锁组件固定在该闭锁楔形插槽时,施加旋转和扭曲力到该外壳,无法破坏本发明的锁体。并且,如上所述,由尝试将其从该楔形插槽拉出以破坏锁体是非常困难的,因有可能破坏计算机而不是锁体。
参考图11,驱动器890的球体894位于该圆盘827底部面的一凹坑793中。随着该圆盘827的转动,推动该闭锁销区域872由设置在该闭锁组件之间的一舌状物/沟槽配置导引,沿着该主闭锁组件伸出。当该圆盘827向另一方向转动时,该闭锁销区域872是被拉入。图15叙述该闭锁组件860/870,显示该外壳800搁置在其(较宽)底部面792上。另,在图15中的锁定位置,该闭锁组件彼此邻接定位,共同界定一通常三角形形状,填充靠在凹腔50侧面壁的凹腔50,使其无法从该凹腔回缩,除非破坏该凹腔壁或闭锁组件。
图16和17表示上述角隅安装锁体结构的微小变化,其中进入该锁体外壳900的通道917是为矩形(而非圆形),使其能够接收截面为矩形的销驱动器920,并且由圆盘927的一偏心定位钥匙销928在切口922内向前或后拉位移(推/拉该闭锁销870)。因此,本实施例的操作和效益与上述内容实质上相同。
图18说明用于该销驱动体的一内部矩形导引通道914。又,虽然本发明已被普遍描述为放置该线缆突耳811在后部及放置该闭锁机构在顶部,但假如需要,这些零组件的布置可颠倒以适应某些计算机的设计。再者,该设计允许该闭锁组件被放置在该外壳800的底部角隅之间。更进一步,虽然该闭锁组件860/870如上述,本发明的概念是提供具有倾斜表面的两主要闭锁组件的应用,由在其间线性移动的销或非环形凸轮,该闭锁组件能够彼此推开。矩形销在两位置之间旋转,导致一对主闭锁组件分开,如发明人引用参考专利所述。
在描述中隐含该闭锁机械装置可被执行使用一钥匙或一组合锁体或两者,或甚至一电子操作锁体,该电子操作锁体由从一个人的移动电话或类似物接收信号而被制动到该锁定或解锁位置。再者,虽然该闭锁组件所示安装在该角隅之一,他们可轻易移向中心,例如,以使其位于该外壳800侧壁之间的中间位置,但仍然在毫米左右以内,在如上述外壳800的底部壁面的大约或低于3毫米。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立即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可由锁体实现,该锁体为整体圆柱形形状,在该圆柱体一端具有一前端壁,由设置该壁锁组件相对该圆柱体的纵向轴线偏离中心,靠近该外圆柱壁。
本发明闭锁概念的进一步发展,参考图19~22所示,叙述一锁头800,通常类似背景所述的锁头,但其中背景所述的主闭锁组件860和可移动闭锁组件870,此时重新配置如一主闭锁组件1960和一可移动闭锁组件1970。此外,该锁头800具有一固定插槽1990用于接收一线缆收集器1980(如图20所示),该线缆收集器可选择用于穿过其线缆,例如usb线或电源线,使安装该锁头800时无法将其卸下。于图19中,该线缆联结器811a与背景所述的类似,可在其中接收并旋转固定一线缆14(如图20所示)。
如图20所示,该钥匙操作锁体机构1950可由钥匙1956操作,以将该第二闭锁组件1970从该外壳移出并进入该梯形插槽,如,到该图中所示的位置。图21a中,不见该闭锁组件1970,因其已缩进该外壳内。与背景实施例不同,该第二闭锁组件1970厚度略小于该主闭锁组件1960的厚度,且配置由一信道1962出来,该信道1962形成于该主闭锁组件1960内,该信道1962是由主闭锁组件1960的上壁与下壁区隔而成(如图21所示)。当该第二闭锁组件1970回缩进该外壳内时,该主闭锁组件具有一前端厚度,可使其被插入进该梯型插槽,其深度足够之后操作该钥匙1956,将该第二闭锁组件1970移入该插槽中,防止该闭锁组件1960和1970从该插槽回缩,如背景所述。该收集器1980通常为l形,具水平延伸部份1982、一垂直延伸部份1984和一挡器1986(如图21所示),该挡器1986可滑进该固定通道1990内。该水平延伸部份1982的末端1988为弧型,具有通常近似该锁头800的一弧度,如图20所示。
因此,图22分解图所示是图19和20的锁头零组件,如包括具有信道1962的主闭锁组件1960和联接至联结器1836的第二闭锁组件1970,该联结器本身是收纳在驱动器1834内,所有这些穿过一固定器1832并以各种销或铆钉1830e锁在外壳1830上。该锁体零组件,本身并非新颖,包括具一整体外壳802的一锁体机械装置800,一钥匙机械装置804用以驱动该驱动销806、807、1810到锁体机械装置1812中的适当位置,使当一人有该适合的锁定钥匙1956时,能够旋转该驱动销1826以前后移动该可移动闭锁组件进出该主闭锁组件1960的信道1962。该线缆突耳1850由适当的销固定到该外壳后部,例如,由销1858。并且该线缆突耳1850本身机械联接以相对该线缆联结器1840可左右移动。其中线缆的头部1846由销1852推进并固定,由此该线缆能够相对其端部1844旋转,以此方式可使锁头800通过该环圈1860,皆为习知方式。该销1862、1864将各种锁体机构结合在一起。
参考图23,该锁头2230类似于背景所述的闭锁头,其主要区别在其具备由操作一组合可旋转旋钮2240移动该可移动闭锁销870进出该外壳的能力,但仅当透过该组合轮2270设置正确组合数值时。
但是,即使组合未知,一个人可利用该钥匙2256插入该钥匙接收零组件2250,以产生第二闭锁组件870的移动,如背景所述。该锁头2230有低凹口2290a、2290b,该凹口用以接收一收集器2280的突指2282,该收集器有一延伸部份2284,可被安装在锁头2230,如
图24所示。
应注意图23中的锁头,具备锁定及解锁该闭锁销或组件870两者的能力,也具备一种配置,在此配置中闭锁组件包含上述在图19中标识为锁头1960、1970的那些组件。该闭锁组件1960、1970确实可与上述锁头实例中任何之一或习知技术中提供的一起使用。同样地,该闭锁组件也可为那些于上述本案发明人核准专利中所述的组件,例如,如美国专利第9,549,476号的图14所示,除了采用两个主要三角形闭锁组件,也具备一可移动凸轮或销,可在该主三角形闭锁组件之间旋转或移动,牢固地靠着该插槽侧面壁移动该三角形闭锁组件,如美国专利第9,549,476号所述。
图25是一分解图,所示是该锁头的内部零组件,该锁头为钥匙式操作及组合性操作,如图23和24所示。许多零组件与相对于图22分解图中所示零组件的相同。因此,该锁头的主外壳包括一基座1830c,该基座1830c支撑两半壳体1830a、1830b,该半壳体为该组合锁体轮2272界定一内部空间,该锁体轮与该组合闭锁组件2512、2514(一弹簧)、2516和2518结合操作,使当插入适当组合时,该闭锁销810可移动进出该基座外壳1830c,如背景所述。这是反应由旋钮2510传达旋转运动到该驱动轴1826a而发生。相同的驱动转轴1826a也可由背景所述的钥匙驱动,该钥匙与钥匙操作机械装置零组件802a、804、806、808、1810和1812配合使用。该主闭锁组件1860与该第二闭锁组件1870配合使用,并且由该驱动零组件2552、2550驱动,该驱动零组件有将结构固定在一起的各种销,如前述。
图23的锁头,可为钥匙式操作及组合性操作,也可不包括该钥匙来操作机械装置,如
图26分解图所示。通常,该零组件类似背景所述零组件,不需进一步详细说明,可注意到相同参考符号中的一些有附加字母,指出他们属于不同实施例。
应注意该闭锁头,尤其是相对于图18到21所述的这些,已通过包括各种拉力测试的严格测试,显示其能够承受超过600磅拉力的拉力测试。
如图27a立体呈现该锁体实施例,该锁头2700具有一锁体主体2710,该锁体主体2710支撑一组合锁体2772及一收集器2780。从上述描述中可知,该锁体外壳/主体2710连接一线缆2714(截断呈现),该线缆端接为一环圈(未显示),再次如前述。当然,该锁体2700最重要的零组件是其闭锁零组件,包含类似背景实施例的一主闭锁组件2760,该主闭锁组件2760具有供一第二闭锁组件2770穿入的一内部通道(背景所述),该第二闭锁组件2770揭露的目的前已描述。
通常,当组合锁体设置为解锁组合时,例如,字符“0000”(如图27b所示),该旋钮2740可逆时针或顺时针旋转(如其正面箭头所指),由此移动该第二闭锁销2770进出该楔形插槽或凹腔,又如背景所述。有利地,该旋钮2740,类似于图23中的旋钮2240,具有相同功能,但其位置已被改变,因此避免该结构的高度过高而产生稳定性问题或向右或向左下落的倾向。反之,旋钮2740是侧向安装,以背景方式操作平移该第二闭锁组件2770。
前述操作于图27c分解图中有所解释,该操作旋钮2740在其前端具有一销2770,该前端与组件2741接合,该组件与该第二闭锁销接合移动,所有如背景说明。然而,当移动该组合轮的默认代码(图27b所示全部为0)时,该闭锁零组件2742防止该驱动零组件2741平行移动。
图27d和27e的图解阐述该锁体操作。因此,在图27d中,该第二闭锁销2770于锁定位置时已由水平驱动器2742推到该锁定位置,该水平驱动器2742在其中心具有一插槽,接收该销2741,该销2741相对该旋钮2740偏离中心旋转,使其前后平移,可由比较图27d到图27e所理解。当将设置该组合到解锁位置时(图中显示5555组合),该组合可在锁定和解锁位置之间交替,其中该组合接合组件2743可沿着向下偏压弹簧2744上下移动,允许该组件2743跨过凸块2745。然而,当设置该锁体组合到一解锁位置(除5555以外的任何组合)时,防止该组件2743的垂直移动,且该闭锁销2770不能从其锁定位置被移开。
值得一提,该螺丝组2790(如图27b所示)可被旋转,例如,四分之一旋转,并且该组合锁体的姆指轮被移动到一新的组合。接着,该螺丝组2790可回到其原本的位置,设置一新的组合,此后可用于解锁该锁体2700。主要,图27a、27b以及27c中锁体2700的改变为该组件2741由旋钮2740侧向接合,而图23的实施例中其以垂直方向接合。
一般来说,图28、28a、28b以及28c中描述的锁头2800类似于图27a中的锁体2700实施例,除了它也结合由一钥匙2856所操作的一钥匙机械装置(如图28c所示)。基本上,该锁体机械装置及钥匙2856的功能是,在忘记该开启组合的情况下,由转动钥匙从该闭锁插槽回缩该第二闭锁组件2870以解锁该锁头2800。
反之,当该组合从解锁位置移开时,由钥匙2856操作的闭锁机械装置2850执行操控该组合锁体机械装置的功能,该组合锁体机械装置通常防止操作该旋钮2840。因此,该实施例包括通常的零组件补充,包括该线缆2814、该闭锁机械装置2872、该收集器2880、该主闭锁组件2860以及该第二闭锁组件2870。如上述,该螺丝型组件2890可改变目前组合为一不同解锁组合。如上所强调,该闭锁组件2860和2870为低偏移,而这些闭锁组件的底部仅在该锁头2800外壳底面2832上方的1.38毫米处(如图28b所示)。该锁头长度大约32毫米,亦如图28b所示。该闭锁组件2850如图28c分解图中所示。
比较图28c到图27c,可注意到图27c中,该销2741由旋钮2740直接控制,图28c中,该可旋转销2857和该闭锁机械装置接合,该闭锁机械装置由钥匙2856控制。实际上,当该插入并转动钥匙2856时,可允许水平驱动器2742前后水平移动,即使当该组合轮不是在打开(解锁)位置时。即,如图28d和28e所示,通过将组件水平移动到更深的锁体内部操控该锁体零组件,使其从垂直可移动组件2843脱离,并使该钥匙操控该组合锁体的关闭位置。
本发明又另一锁头2900,如图29所示,通常类似于前述实施例,可立即辨别其零组件,包括收集器、线缆、组合组件,而且当然,该闭锁组件。该实施例不同处在于,该机械装置用于移动该第二闭锁组件2970进出相对该主闭锁组件2960的凹腔,通常由一后按钮2940执行(当适当设置该组合时可使组件2970移动),如前述。再者,操控闭锁机械装置以及相对应的钥匙2956从整体锁头2900的底面2932伸进外壳之中,这不会抬高底面,但允许从底部操作该钥匙。这指该整体锁头的宽度及高度更进一步优化,同时保持该锁体整体尺寸完整。
图29a到29e进一步解释图29中锁体实施例内部零组件及操作。参考图29a,取代一机械装置,该机械装置移动位于该外壳一侧面壁的闭锁组件2970,该锁体机械装置2950及该连接钥匙2956与该钥匙垂直定向,该钥匙可从外壳2910底部平坦面进入。该锁体圆柱2905位于垂直定向的一锁体套管2950内。此实施例中,该闭锁销2970的进出移动由按钮或控制杆2940手动控制,该控制杆2940以与前述机构相同的方式接合该驱动器2941。通常,当该闭锁机械装置2992于开启位置时,该按钮2940立即前后移动以推进或拉出该可移动闭锁销2970。
同时参考图29a和29c所示,当该垂直可移动组合零组件2943于锁定位置时,该内部零组件2902由弹簧2901推动以搭坐在具有一凹陷部2945的凸缘2947顶端面上(如图29d所示)。当该组合于锁定位置时,该内部零组件2902坐落在凹陷部2945中,不使该闭锁组件2970从插槽回缩,如图29c所示。但是,当该组合使该垂直组件2943上移时,该按钮2940按箭头2931所示方向推出,其能够搭坐在该凸缘2947顶端。同时,如箭头2932所指,该可移动闭锁销2970从该安全插槽移出。
然而,即使当锁定该组合时,该组件2947位于套管2944内(如图29c所示),当旋转该钥匙2956(如图29e所示)时,其能够使该凸轮2953旋转,克服弹簧2901的作用力将组件2902推到该平坦区域2909(如图29d所示),接着使该闭锁组件被拉出或推进,即使当该组合于锁定位置时,如箭头2933和2934所指(如图29e所示)。
在前述实施例中,该第二闭锁组件,不论图13所示的闭锁组件870-860或闭锁组件1960-1970(如图19所示)或已描述的其他实施例中,使该第二闭锁组件可移动进出该外壳。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该第二闭锁组件可设计成有一很薄构造的矩形形状。因此,该闭锁组件可一直靠近较大尺寸的闭锁组件1960或1860,仅在适当位置转动/旋转,使该矩形第二闭锁组件的薄侧可接合该侧面壁,而实际上不脱离本揭露的范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在此所述的角隅安装壁锁组件可被传统闭锁组件如习知技术中t字型杆所取代,例如图1和1b在此所述或过去几十年授予的数十件专利所示。
1.一种锁体,用于防止行动装置被偷窃,其特征在于,该锁体包括:
一外壳,该外壳有一底部壁,第一侧面壁和与该第一侧面壁并列的第二侧面壁,顶部壁和前面壁;角隅区被限定位于与该侧面壁之一和该底部壁两者相邻位置;
一闭锁组件,该闭锁组件有一闭锁组件主体,该闭锁组件主体支撑数个闭锁组件,包括主闭锁组件和可移动闭锁组件,该主闭锁组件从在该锁体外壳前面壁的该闭锁组件主体延伸伸出,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可选择性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一驱动器,该驱动器连接到该可移动闭锁组件,且被配置为依选择在锁定及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该可移动闭锁组件;
一组合性闭锁机械装置,该组合性闭锁机械装置由该外壳支撑,包括组合轮,当调整该组合轮到解锁组合代码时,能够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致动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及
该闭锁组件包括一旋钮,该旋钮可移动操作以实际移动该驱动器,当设置该组合性闭锁机构为解锁组合代码时,其中,该旋钮位于该第一侧面壁或该第二侧面壁或该顶部壁之一,其中,该组合轮从该外壳上壁延伸,与该底部壁并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器被配置以前后方向移动该可移动闭锁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主闭锁组件具有在其中被限定的通道,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在该信道中移动,该信道在其至少两侧上被该主闭锁组件的至少一部份围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主闭锁组件和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当彼此相邻定位时,限定为基本的三角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外壳在该闭锁组件主体位置的该角隅区具有一切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钥匙式锁体机械装置,配置操控该组合性闭锁机械装置,且能够解锁移动该可移动闭锁组件从该锁定位置到该解锁位置,同时该组合性闭锁机械装置于锁定组合代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器,该固定器由薄金属片制成,该金属片包覆该闭锁组件主体,且被配置为由固定该外壳的所述固定器将该闭锁组件主体固定到该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金属片厚度小于1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在信道内滑动,该通道形成于该闭锁组件主体中,且该可移动闭锁组件机械联结到驱动器,该驱动器被配置能在所述信道内移动该可移动闭锁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钥匙式锁体机械装置位于该第一和第二侧面壁的其中之一。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钥匙式锁体机械装置位于该底部壁,与该组合性闭锁机械装置并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线缆,该线缆机械联结到该外壳,而该锁体可被拴系到不可移动物体。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器有一对重叠突耳,该突耳实际上连结到该外壳。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器以一种能使该闭锁组件主体相对于该固定器及外壳旋转的方式包覆该闭锁组件主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器具有一圆形截面,且于该外壳中有圆形信道,用以使该驱动器在此前后滑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器具有一矩形截面,且在该外壳中有矩形信道,用以使该驱动器在此前后滑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旋钮为可旋转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该旋钮形成如一滑动杆,该滑动杆配置为可前后滑动,使该可移动闭锁组件移动进出安全插槽。
19.一种锁体,用于防止行动装置被偷窃,该锁体包括:
一外壳,该外壳有一底部壁、并列的第一侧面壁和第二侧面壁、上部壁和一前面壁、一角隅区被限定配置在两该侧面壁的其中之一与该底部壁相邻位置;
一闭锁组件,该闭锁组件有一闭锁组件主体支撑数个闭锁组件,包括第一闭锁组件和可移动闭锁组件,且该第一闭锁组件从在该锁体外壳所述前面壁的该闭锁组件主体延伸离开,该可移动闭锁组件可选择性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
一驱动器,该驱动器连接到该可移动闭锁组件,且配置为可选择性在锁定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该可移动闭锁组件;
一组合性闭锁机械装置,该组合性闭锁机械装置由该外壳支撑,包括组合轮,连接到该驱动器,且配置能在该锁定位置和该解锁位置之间致动该可移动闭锁组件;以及
该闭锁组件,包括旋钮,该旋钮为可移动操作以实际移动该驱动器,当设置该组合性闭锁机构为解锁组合代码时,其中,该旋钮位于该上部壁,其中,该组合轮从该外壳的该上部壁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钥匙式操作锁体机械装置,由该旋钮可松开该驱动器,当该钥匙式操作锁体机械装置在开启位置时,同时该组合性闭锁机械装置设置为锁定组合代码。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