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笼无纺布。
背景技术:
我们使用蒸笼蒸食物时,传统方式将食物直接放入蒸笼内部与蒸笼直接接触、在蒸笼内放入保鲜膜、在蒸笼内放竹垫或者在蒸笼内放入纱布,在蒸笼内放入保鲜膜的方法在高温时保鲜膜容易释放出有毒物质,不利于人体健康,而直接接触、使用竹垫或者纱布,容易产生粘结造成食物破损,竹垫和纱布在长时间使用后还会存在异味不易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蒸笼无纺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蒸笼无纺布,包括与蒸锅截面形状相匹配的无纺布基体,所述无纺布基体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活性炭无纺布和第二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所述第一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活性炭无纺布和第二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通过热压实现固定连接,在所述无纺布基体的边缘形成热压边。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和第二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的外侧分别涂设有聚四氟乙烯层。
优选地,所述聚四氟乙烯层的厚度为5-10μm。
优选地,还包括四个呈半圆形的易揭口,所述四个易揭口圆周均布在所述热压边上。
优选地,所述无纺布基体为圆形或者方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蒸笼无纺布,包括两层纺粘无纺布,该纺粘无纺布由抗菌聚丙烯制作而成,具备了抗菌效果,在两层纺粘无纺布中间还设有活性炭无纺布,具备了除异味的效果,在两层纺粘无纺布的外侧,喷涂有聚四氟乙烯层,该涂层耐高温、防水透气,是不粘锅常用涂层,符合食品级,食物与聚四氟乙烯层接触不容易产生粘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蒸笼无纺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蒸笼无纺布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所示:
活性炭无纺布1;第一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2;第二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3;聚四氟乙烯层4;热压边5;易揭口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看图1和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和层结构示意图,包括与蒸锅截面形状相匹配的无纺布基体,所述无纺布基体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2、活性炭无纺布1和第二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3,所述第一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2、活性炭无纺布1和第二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3通过热压实现固定连接,在所述无纺布基体的边缘形成热压边5。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2和第二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3的外侧分别涂设有聚四氟乙烯层4。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四氟乙烯层4的厚度为5-10μ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纺布基体与蒸锅截面形状相匹配的,市面上常见的蒸锅为圆形或者方形,因此,所述无纺布基体裁剪成与之匹配的圆形或者方形,其中圆形无纺布基体常见的外径尺寸为3.5英寸~12.5英寸,无纺布基体的外形尺寸与蒸锅截面形状相匹配,在完成蒸煮之后,无纺布基体会因为水或者油与蒸锅的内部紧密贴合,因此在热压边5上开有易揭口6,方便将蒸笼布从蒸锅底部取下,在本实施例中,易揭口6的数量为四个,圆周均布在热压边5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蒸笼无纺布,包括与蒸锅截面形状相匹配的无纺布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基体包括依次排列的第一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2)、活性炭无纺布(1)和第二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3),所述第一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2)、活性炭无纺布(1)和第二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3)通过热压实现固定连接,在所述无纺布基体的边缘形成热压边(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2)和第二抗菌聚丙烯纺粘无纺布(3)的外侧分别涂设有聚四氟乙烯层(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笼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烯层(4)的厚度为5-1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笼无纺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个呈半圆形的易揭口(6),所述四个易揭口(6)圆周均布在所述热压边(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蒸笼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基体为圆形或者方形。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