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装置,具体为一种局部麻醉监测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局部麻醉也称部位麻醉,是指在患者神志清醒状态下,将局麻药应用于身体局部,使机体某一部分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断,运动神经传导保持完好或同时有程度不等的被阻滞状态。这种阻滞应完全可逆,不产生任何组织损害。局部麻醉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安全、患者清醒、并发症少和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相比于全身麻醉,首先,局部麻醉对神志没有影响;其次,局部麻醉还可起到一定程度术后镇痛的作用;此外,局部麻醉还有操作简便、安全、并发症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小,可阻断各种不良神经反应,减轻手术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及恢复快等优点。
然而,传统对于患者局部麻醉进行检测时,会使用到针刺的方式,而对于不同的患者以及患者身体不同部位针刺的深度也应相应的改变,传统方法进行针刺时通常凭借医生的经验,可能对患者造成创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局部麻醉监测装置,方便操作,可以准确地对刺入皮肤的深度进行调节,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局部麻醉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圈,所述固定圈呈圆弧状结构,且所述固定圈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内设有针刺结构,所述针刺结构包括第一套筒、调节圈、第二套筒、刺针、滑槽、安装头和卡合槽,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限位套筒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内设有所述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侧壁上开设有所述滑槽,所述第二套筒通过所述滑槽与所述第一套筒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背离所述固定圈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调节圈,所述调节圈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筒的内侧一端设有所述卡合槽,所述安装头的一端通过所述卡合槽与所述第二套筒相卡合,所述安装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刺针,所述安装头背离所述刺针的一端设有更换结构。
优选的,为了使得刺针在刺入皮肤后可以快速的拔出,避免对患者造成痛苦,同时提升刺入时的稳定性,所述针刺结构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套筒的两侧相对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套筒固定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得刺针的刺入部位更加精确,保证患者反馈信息的准确性,以提升麻醉监测的准确性,所述针刺结构还包括校准孔,所述校准孔开设于所述限位套筒的底端,且所述限位套筒端部开设的所述校准孔的侧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形状相同,所述限位套筒的长度小于所述固定圈的高度。
优选的,为了防止固定圈对患者皮肤造成压迫,所述固定圈的底侧固定连接有软垫,且所述软垫截面呈弧形结构。
优选的,为了方便通过转动滑杆进行刺针的取出,同时可以避免手部接触刺针并完成刺针的安装,所述更换结构包括滑杆、抵块和凸块,所述滑杆设于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抵块,所述抵块背离所述滑杆的一侧设有三棱形凹槽,所述安装头的一端设有所述凸块,所述凸块呈三棱形结构,所述抵块与所述凸块相抵触。
优选的,为了使使用者在拧紧密封盖的同时通过支撑杆对滑杆进行转动,以实现刺针的安装,方便快捷,所述更换结构还包括密封盖和支撑杆,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杆背离所述抵块的一端滑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得抵块与凸块之间接触紧密,以实现刺针的卡合,从而对刺针进行固定,所述更换结构还包括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所述滑杆上,且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调节圈的设置,使得当调节圈发生转动时,安装有刺针的第二套筒会与第一套筒之间发生相对的滑动,从而对刺针伸出第一套筒的部分的长度进行调节,由于通过调节圈与第二套筒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式,使得对于刺针长度的调节更加精确,另一方面,当刺针长度调节完成后,使用者可以直接将固定圈的中心位置设置于患者待检测部位,而后直接按压第二套筒,即可使得第一套筒上设置的刺针在限位套筒的限位作用下刺入预置的刺入点,固定圈的设置可以使得刺入点四周的皮肤处于展平状态,方便刺针刺入,又由于刺针的刺入长度已经经过预先的调整,在进行麻醉监测时,有效的避免了对患者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针刺结构与更换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固定圈,2、限位套筒,3、针刺结构,31、第一套筒,32、调节圈,33、第二套筒,34、刺针,35、校准孔,36、第一弹簧,37、滑槽,38、安装头,39、卡合槽,4、更换结构,41、密封盖,42、支撑杆,43、滑杆,44、第二弹簧,45、抵块,46、凸块,5、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所示,一种局部麻醉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圈1,所述固定圈1呈圆弧状结构,且所述固定圈1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2,所述限位套筒2内设有针刺结构3,所述针刺结构3包括第一套筒31、调节圈32、第二套筒33、刺针34、滑槽37、安装头38和卡合槽39,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限位套筒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31内设有所述第二套筒33,所述第一套筒31内侧壁上开设有所述滑槽37,所述第二套筒33通过所述滑槽37与所述第一套筒3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31背离所述固定圈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调节圈32,所述调节圈32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套筒33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筒33的内侧一端设有所述卡合槽39,所述安装头38的一端通过所述卡合槽39与所述第二套筒33相卡合,所述安装头3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刺针34,所述安装头38背离所述刺针34的一端设有更换结构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针刺结构3还包括第一弹簧36,所述第一套筒31的两侧相对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36,所述第一弹簧3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6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套筒2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针刺结构3还包括校准孔35,所述校准孔35开设于所述限位套筒2的底端,且所述限位套筒2端部开设的所述校准孔35的侧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套筒31的端部形状相同,所述限位套筒2的长度小于所述固定圈1的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圈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软垫5,且所述软垫5截面呈弧形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更换结构4包括滑杆43、抵块45和凸块46,所述滑杆43设于所述第二套筒33内,所述滑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抵块45,所述抵块45背离所述滑杆43的一侧设有三棱形凹槽,所述安装头38的一端设有所述凸块46,所述凸块46呈三棱形结构,所述抵块45与所述凸块46相抵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更换结构4还包括密封盖41和支撑杆42,所述密封盖41与所述第二套筒33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41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杆42,所述支撑杆42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杆43背离所述抵块45的一端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更换结构4还包括第二弹簧44,所述第二弹簧44套接于所述滑杆43上,且所述第二弹簧44的一端与所述滑杆4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4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42固定连接。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医疗人员在通过本装置进行患者的麻醉监测时,首先需要进行刺针34的安装,由于需要保证刺针34的清洁,故在进行刺针34的安装时,应避免刺针34针头与手部发生接触,在安装时,首先将第二套筒31端部的密封盖41旋出,而后将需要更换的刺针34滑入第二套筒33,此时刺针34端部的安装头38自然滑至第二套筒33端部设置的卡合槽39上方,而后,将密封盖41一侧设置的支撑杆42置入第二套筒33,并随之旋紧密封盖41,当支撑杆42滑入第二套筒33内时,支撑杆42端部设置的抵块45抵触于安装头38的端部,当密封盖41转动时,支撑杆42与滑杆43以及抵块45同时发生转动,由于滑杆43上的第二弹簧44的作用,使得抵块45在转动过程中始终紧密抵触于安装头38的端部,又由于抵块45在进行转动,最终抵块45底部的凹槽结构与安装头38端部设置的凸块46发生卡合,而后抵块45继续继续转动时会带动安装头38发生转动,由于安装头38的转动,配合第二套筒33端部设置的卡合槽39,使得安装头38最终通过卡合槽39与第二套筒33之间卡合,刺针34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转动调节圈32,使得第二套筒33在第一套筒31内发生滑动,从而精准调节刺针34于第一套筒31内伸出的长度,而后将固定圈1中心位置对准穿刺的部位,由于固定圈1的设置,使得穿刺部位周围的皮肤处于平整状态,提升穿刺效果,进行穿刺时,使用者只需按压密封盖41至底部即完成穿刺,而后在第一弹簧36的回复作用下,刺针34迅速回复位置,降低患者的痛苦,由于穿刺的深度可以进行精确调节,使得对于麻醉的监测效果更加准确可靠。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1.一种局部麻醉监测装置,包括固定圈(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1)呈圆弧状结构,且所述固定圈(1)中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筒(2),所述限位套筒(2)内设有针刺结构(3),所述针刺结构(3)包括第一套筒(31)、调节圈(32)、第二套筒(33)、刺针(34)、滑槽(37)、安装头(38)和卡合槽(39),所述第一套筒(31)与所述限位套筒(2)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31)内设有所述第二套筒(33),所述第一套筒(31)内侧壁上开设有所述滑槽(37),所述第二套筒(33)通过所述滑槽(37)与所述第一套筒(3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套筒(31)背离所述固定圈(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所述调节圈(32),所述调节圈(32)的内侧面与所述第二套筒(33)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套筒(33)的内侧一端设有所述卡合槽(39),所述安装头(38)的一端通过所述卡合槽(39)与所述第二套筒(33)相卡合,所述安装头(3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刺针(34),所述安装头(38)背离所述刺针(34)的一端设有更换结构(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麻醉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刺结构(3)还包括第一弹簧(36),所述第一套筒(31)的两侧相对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36),所述第一弹簧(3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筒(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6)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套筒(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麻醉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刺结构(3)还包括校准孔(35),所述校准孔(35)开设于所述限位套筒(2)的底端,且所述限位套筒(2)端部开设的所述校准孔(35)的侧面形状与所述第一套筒(31)的端部形状相同,所述限位套筒(2)的长度小于所述固定圈(1)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麻醉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圈(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软垫(5),且所述软垫(5)截面呈弧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局部麻醉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结构(4)包括滑杆(43)、抵块(45)和凸块(46),所述滑杆(43)设于所述第二套筒(33)内,所述滑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所述抵块(45),所述抵块(45)背离所述滑杆(43)的一侧设有三棱形凹槽,所述安装头(38)的一端设有所述凸块(46),所述凸块(46)呈三棱形结构,所述抵块(45)与所述凸块(46)相抵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局部麻醉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结构(4)还包括密封盖(41)和支撑杆(42),所述密封盖(41)与所述第二套筒(33)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41)的一侧垂直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杆(42),所述支撑杆(42)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杆(43)背离所述抵块(45)的一端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局部麻醉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更换结构(4)还包括第二弹簧(44),所述第二弹簧(44)套接于所述滑杆(43)上,且所述第二弹簧(44)的一端与所述滑杆(4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4)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42)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