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门把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本发明涉及后门把手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将牌照灯和把手开关集成在一起以用于解锁或锁定后门的技术。牌照灯和把手开关附接至汽车的后门装饰件的内侧(例如,参见jp-a-2007-001524)。

与分别提供牌照灯和把手开关的情况相比,通过将牌照灯和用于解锁或锁定后门的把手开关集成在一起可以减小整体尺寸。如果可以减小尺寸,则可以减小后门装饰件中的占用空间,从而确保其他部件的安装空间,并且可以提高各个部件的安装位置的自由度。

在jp-a-2007-001524中描述的车辆后舱门结构中,led灯被由树脂形成的透明罩覆盖,以便从作为牌照灯的光源的led灯中引出光。

用于解锁后门的微动开关突出于透明罩,并且在被操作者直接按下时被致动。替代性地,微动开关被容纳在透明罩中,并且当操作者按下突出于透明罩的按钮时,微动开关通过该按钮被按压和致动。

此外,已知一种附接至车辆的后门板的开关装置,其中,容纳用于解锁后门的开关的开关壳体一体地设置有防水罩,该防水罩由比如弹性体的弹性树脂通过嵌件成型形成(例如,参见jp-a-2009-110867)。

在jp-a-2009-110867中描述的开关装置中,容纳在开关壳体中的操作构件与防水罩的内侧接触,并且当操作者经由具有弹性的防水罩按压操作构件时,开关壳体中的接触机构操作以致动开关。



技术实现要素:

然而,还没有一种在其中集成有牌照灯和把手开关并且表面覆盖有弹性材料的后车门把手装置。此外,为了制造这种后门把手装置,如果简单地组装各个部件,则部件的数量和制造步骤的数量增加,这导致成本和尺寸上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其中集成有牌照灯和把手开关并且表面覆盖有弹性材料的后门把手装置,并且该后门把手装置具有能够实现制造成本降低和尺寸减小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如下的后门把手装置。

后门把手装置构造成设置在车辆的后门的牌照板上方,并且既用作构造成照亮牌照板的牌照灯,又用作构造成解锁或锁定后门的把手开关。后门把手装置包括: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构造成用作牌照灯的光源;开关,该开关构造成输出用于解锁或锁定后门的信号;壳体,该壳体容纳发光元件和开关;以及外罩,该外罩覆盖壳体的外侧并且包括一体成型件,该一体成型件包括:透明部,该透明部由透射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材料形成;以及弹性部,该弹性部由具有弹性并覆盖透明部的外侧的材料形成。透明部包括构造成引出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透镜部。弹性部包括开关罩部,该开关罩部是构造成从外部施加推动力以用于从开关输出信号的部分。

在以上后门把手装置中,外罩的与后门接触的表面可以由弹性部构成。

在后门把手装置中,外罩可以包括一体成型件,该一体成型件包括透明部、弹性部和金属套环,该金属套环装配到附接孔中以用于通过螺栓固定外罩。

在以上后门把手装置中,外罩可以包括一体成型件,该一体成型件包括透明部和弹性部。

根据以上构造,可以提供一种在其中集成有牌照灯和把手开关并且表面覆盖有弹性材料的后门把手装置,并且该后门把手装置具有能够实现制造成本降低和尺寸减小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后门的垂直截面图,在后门中安装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后门把手装置。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后门把手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后门把手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a和图4b是壳体和外罩的截面图。

图5a和图5b是后门把手装置在附接至后门的状态下的附接部的周边的放大截面图。

图6是后门把手装置的截面图,其包括发光元件和外罩的透镜部的横截面。

图7a和图7b是附接至后门的后门把手装置的垂直截面图。

图8a和图8b是示出了后门把手装置在操作者经由开关罩部和锁定开关旋钮推动锁定开关之前和之后的状态的垂直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中所示的方向w、l和h分别表示后门把手装置1的宽度方向、后门把手装置1的长度方向和后门把手装置1的高度方向。在各个附图中,w方向、l方向和h方向是共同的。

(后门把手装置的整体结构)

图1是后门50的垂直截面图,在后门50中安装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后门把手装置1。

后门50是设置在车辆、比如汽车的后表面上的门,并且也称为后舱门或尾门。牌照板51附接至后门50。

后门装饰件52附接在后门50的牌照板51的上方,并且既用作向牌照板51照射光的牌照灯又用作用于打开和关闭车门把手的把手开关的后门把手装置1安装在后门装饰件52的内侧(后门50与后门装饰件52之间的空间)上。

图2a和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后门把手装置1的立体图。图2a是从车辆的前上侧观察的后门把手装置1的立体图,而图2b是从车辆的后下侧观察的后门把手装置1的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后门把手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

后门把手装置1包括:发光元件11,该发光元件11用作车灯的光源;打开开关12,该打开开关12输出用于解锁后门50的信号;锁定开关13,该锁定开关13输出用于锁定后门50的信号;基板10,该基板10安装有发光元件11、打开开关12和锁定开关13;打开开关旋钮14,该打开开关旋钮14用于补充打开开关12的致动力(与用于推动开关的外力相反的力);锁定开关旋钮15,该锁定开关旋钮15用于补充锁定开关13的致动力;壳体20,该壳体20容纳基板10、发光元件11、打开开关12、锁定开关13、打开开关旋钮14和锁定开关旋钮15;以及外罩30,该外罩30覆盖壳体20的外侧。

基板10是具有与发光元件11、打开开关12和锁定开关13的电极连接的配线的布线基板。发光元件11、打开开关12和锁定开关13可以分别安装在多个基板上,但是为了减小尺寸、减少部件的数量以降低成本并减少后门把手装置1的组装步骤的数量,优选地将发光元件11、打开开关12和锁定开关13安装在相同的基板10上。

与打开开关12和锁定开关13相比,发光元件11优选地设置在车辆的后侧。因此,作为后门把手装置1的光引出部的透镜部310(如下面所描述)与作为用于打开和关闭后门的把手开关的操作部的开关罩部320和开关罩部321(如下面所描述)可以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彼此重叠。因此,可以容易地用光作为导向标记来指明把手开关的操作部的位置。

由于发光元件11布置在车辆的后侧,因此在后门装饰件52中安装摄像头的情况下,可以使摄像头导致的从后门把手装置1发射的光的遮光范围变窄,使得摄像头可以布置得更靠近后门把手装置1。也就是说,摄像头可以布置在更靠近后门50的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心的位置处,该位置具有良好的可视性。

尽管未示出,但是具有连接器的电缆连接至基板10,并且发光元件11、打开开关12、锁定开关13和外部设备(电源设备、解锁设备、锁定设备等)经由具有连接器的电缆连接。

壳体20在车辆下侧具有开口21,以使从发光元件11发射的光通过并且从外部操作打开开关12和锁定开关13。基板10、打开开关旋钮14和锁定开关旋钮15安装在壳体20的车辆上侧的内表面上。壳体20具有用于使连接至基板10的具有连接器的电缆通过的电缆端口24。

外罩30是通过嵌件成型等形成的一体成型件,并且外罩30包括:透明部31,该透明部31由透射从发光元件11发射的光的材料形成;以及弹性部32,该弹性部32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覆盖透明部31的外侧。

透明部31由具有透射从发光元件11发射的光的特性的材料形成,比如聚碳酸酯或丙烯酸。透明部31在外罩30的车辆下侧包括透镜部310,该透镜部310用于引出从发光元件11发射的光,同时扩大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发射范围。

弹性部32的与透镜部310重叠的部分是敞开的,以从透镜部310引出光。

外罩30具有附接部33,该附接部33具有用于螺栓固定的附接孔34,该附接孔34用于将后门把手装置1附接至后门50。附接部33设置在外罩30与后门50产生接触的部分中,并且附接部33包括从透明部31的覆盖壳体20的主体部分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部分和覆盖其表面的外罩30。

如图2所示,金属套环35优选地装配在附接孔34中。如果将由金属形成的螺栓直接紧固至附接部33,则可能发生由于热蠕变引起的变形。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由于安装在后门50上的后门把手装置1的嘎嘎声而产生异常噪音,或者在外罩30与后门50的附接面之间形成使防水性能恶化(如下面所描述)的间隙。通过使用金属套环35并将螺栓紧固至金属套环35,可以减少或防止附接部33的热蠕变。金属套环35可以通过嵌件成型等与透明部31和弹性部32一体地形成。

弹性部32由例如热塑性弹性体(tpe)形成。弹性部32在外罩30的车辆下侧具有开关罩部320和开关罩部321。开关罩部320是在解锁后门50时、即当信号输出至打开开关12时,操作者从外部施加推动力的部分。开关罩部321是当锁定后门50时、即当信号输出至锁定开关13时,操作者从外部施加推动力的部分。

透明部31的与开关罩部320和开关罩部321重叠的部分是敞开的,使得开关罩部320和开关罩部321分别与打开开关12和锁定开关13接触。

外罩30的与后门50接触的表面由弹性部32构成。由于具有弹性的弹性部32与后门50的附接面紧密接触,因此可以减少或防止水进入壳体20。

为了进一步提高外罩30的防水性能,优选在弹性部32的与后门50的附接面接触的部分上设置围绕壳体20的与后门50接触的表面的环形突起322。当后门把手装置1附接至后门50时,弹性部32的突起被压靠在后门50上,从而使该突起被压缩或弯曲,以便与后门50牢固且紧密地接触。特别地,当弹性部32的突起弯曲并且其侧面与后门50的附接面产生紧密接触时,可以获得更强的防水性能。

由于透明部31既用作外罩的树脂部又用作透镜,并且透明部31和弹性部32可以通过嵌件成型等一体地形成,因此可以减少后门把手装置1的部件数量和制造工序数,这降低了制造成本并减小了后门把手装置1的尺寸。

外罩30可以包括由与透明部31和弹性部32不同的材料形成的部分,但是为了降低制造成本,外罩30优选地可以包括透明部31和弹性部32一体地形成。

图4a和图4b是壳体20和外罩30的截面图。如图4a中所示,壳体20和外罩30的透明部31优选地分别具有彼此适配的凹部25和突起311。

通过在壳体20的侧面上沿长度方向(l方向)设置凹部25并设置装配到该凹部25上的突起311,壳体20可以在将壳体20组装至外罩30时在高度方向(h方向)上定位。此外,通过在壳体20的底部表面上沿长度方向(l方向)设置凹部25并设置装配到该凹部25上的突起311,壳体20可以在将壳体20组装至外罩30时在宽度方向(w方向)上定位。此外,通过设置突起311,能够提高透明部31的截面系数,从而能够提高透明部31的刚性。

如图4a中所示,壳体20和外罩30的透明部31优选地分别具有爪26和用于容纳爪26的槽312。爪26设置在例如壳体20的侧面上。通过设置爪26和槽312,壳体20可以在将壳体20组装至外罩30时在长度方向(l方向)上定位,并且可以防止壳体20和外罩30在组装后分离。

如图4b中所示,通过在用于插入壳体20的外罩30的开口的边缘上为壳体20提供止动件27,壳体20可以在将壳体20组装至外罩30时在长度方向(l方向)上定位。

图5a和图5b是后门把手装置1在附接至后门50的状态下的附接部33的周边的放大截面图。

图5a示出了在后门把手装置1具有金属套环35的情况下的附接状态的示例。在这种情况下,装配在附接孔34中的金属套环35和后门50通过台阶螺母53和螺栓54固定。

图5a示出了在后门把手装置1不具有金属套环35的情况下的附接状态的示例。在图5b所示的示例中,外罩30由透明部31和弹性部32的一体成型件形成,并且附接孔34附近的透明部31在没有被弹性部32覆盖的情况下与后门50接触。台阶螺母55和螺栓56在不与附接部33接触的情况下优选地从两侧固定后门50。因此,可以在不使用金属套环35的情况下减少或防止由于附接部33的热蠕变引起的变形。

当在后门把手装置1中不使用金属轴环35时,不存在附接部33由于在金属轴环35与附接孔34之间的固定部中产生的应力而破裂的风险。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台阶螺母55和螺栓56不与附接部33接触的情况下,在后门50与附接部33之间可能产生间隙。因此,利用弹性部32的突起322增强防水性能可能是重要的。

(与牌照灯功能相关的构造)

后门把手装置1包括发光的发光元件11和外罩30的透明部31的透镜部310以用于牌照灯功能。在后门把手装置1中,从发光元件11发射的光经由透镜部310引出,以便照亮牌照板51。

通常,led用作发光元件11。led是具有低功耗、低发热量和长寿命的小型发光元件,并且因此适合用作发光元件11。透镜部310由比如丙烯酸树脂的透明材料形成。

图6是后门把手装置1的截面图,其包括发光元件11和外罩30的透镜部310的横截面。如图6中所示,透镜部310优选地包括设置在外罩30的内表面上的凹部310a和设置在外罩30的外表面上以覆盖凹部310a的突起310b。通过利用凹部310a和突起310b的表面使从发光元件11发射的光折射,可以扩大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发光范围。此外,通过设置凹部310a和突起310b,可以提高透镜部310的截面系数,从而可以提高其刚性。

因此,可以减少以期望的亮度(满足配光规则的亮度)照亮牌照板51所需的发光元件11的数量,并且可以减小后门把手装置1的尺寸。后门把手装置1中包括的发光元件1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

(与用于打开和关闭后门的把手开关功能有关的构造)

图7a和图7b是附接至后门50的后门把手装置1的垂直截面图。图7a的截面图包括打开开关12和打开开关旋钮14的截面图,而图7b的截面图包括锁定开关13和锁定开关旋钮15的横截面。在图7a和图7b中,省略了后门装饰件52的图示。

为了实现用于打开和关闭后门的把手开关功能,后门把手装置1包括:打开开关12,该打开开关12向外部锁定装置输出用于解锁后门50的信号;锁定开关13,该锁定开关13向外部锁定装置输出用于锁定后门50的信号;打开开关旋钮14,该打开开关旋钮14用于补充打开开关12的致动力;锁定开关旋钮15,该锁定开关旋钮15用于补充锁定开关13的致动力;开关罩部320,该开关罩部320在后门50的解锁操作中被操作者的手指60触摸;以及开关罩部321,该开关罩部321在后门50的锁定操作中被操作者的手指60触摸。

打开开关12和锁定开关13是在内部触点被按下以电连接时输出接触信号(表示触点是否连接的信号)的推动开关。当从打开开关12输出的接触信号输入到解锁装置时,操作解锁装置以解锁后门50。当从锁定开关13输出的接触信号输入到锁定装置时,操作锁定装置以锁定后门50。在后门把手装置1中,可以使用另一种类型的开关、比如静电开关作为打开开关12和锁定开关13来代替推动开关。

图8a和图8b是示出在操作者经由开关罩部321和锁定开关旋钮15推动锁定开关13之前和之后的后门把手装置1的状态的垂直截面图。在操作者经由开关罩部320和打开开关旋钮14推动打开开关12之前和之后的后门把手装置1的状态类似于图8a和图8b中所示。

打开开关旋钮14包括:操作部140,该操作部140在解锁后门50时的按压操作中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开关位置;弹簧部141,该弹簧部141在操作部140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开关位置时弹性变形并产生使操作部140返回到初始位置的方向上的弹力;以及临时固定部142,该临时固定部142用于将基板10、发光元件11、打开开关12、锁定开关13、打开开关旋钮14和锁定开关旋钮15临时固定在壳体20中。

操作部140、弹簧部141和临时固定部142一体地形成。即,打开开关旋钮14是一体成型件。

当操作者从外部向外罩30的开关罩部320施加推动力并且打开开关旋钮14的操作部140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开关位置时,打开开关12被操作部140按压以输出接触信号。

打开开关旋钮14的操作部140通常呈板状,并且具有面向外罩30的开关罩部320侧的第一表面140a和面向第一表面140a的相反侧的打开开关12的第二表面140b。当操作者在解锁后门50时按压开关罩部320时,开关罩部320按压操作部140的第一表面140a,并且操作部140的第二表面140b按压打开开关12。当操作部140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二表面140b与打开开关12接触或者稍微远离打开开关12。

打开开关旋钮14的弹簧部141的一部分与壳体20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当操作者在解锁后门50时经由开关罩部320按压打开开关旋钮14的操作部140时,弹簧部141被压向壳体20的内表面并弹性变形,并且在弹簧部141中产生沿使操作部140返回到初始位置的方向的弹力。弹簧部141与操作部140一体成型并且由杆状构件、板状构件或其组合形成。

通过使用具有弹簧部141的打开开关旋钮14来补充打开开关12的致动力,即使在将小型推动开关用作打开开关12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适当的操作负荷和点击感。结果,可以实现后门把手装置1的小型化和适当的操作负荷。可以通过弹簧部141的形状、材料等适当地调节在弹簧部141中产生的弹力。即,可以通过调节弹簧部141的形状、材料等来实现所需的操作负荷。

锁定开关旋钮15包括:操作部150,该操作部150在锁定后门50时在按压操作中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开关位置;弹簧部151,该弹簧部151在操作部150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开关位置时弹性变形并产生使操作部150返回到初始位置的方向上的弹力;以及临时固定部152,该临时固定部152用于将固定基板10、发光元件11、打开开关12、锁定开关13、打开开关旋钮14和锁定开关旋钮15临时固定在壳体20中。

操作部150、弹簧部151和临时固定部152一体地形成。即,锁定开关旋钮15是一体成型件。

当操作者从外部向外罩30的开关罩部321施加推动力并且锁定开关旋钮15的操作部150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开关位置时,锁定开关13被操作部150按压以输出接触信号。

锁定开关旋钮15的操作部150通常呈板状,并且具有面向外罩30的开关罩部321侧的第一表面150a和面向第一表面150a的相反侧的锁定开关13的第二表面150b。当操作者在锁定后门50时按压开关罩部321时,开关罩部321按压操作部150的第一表面150a,并且操作部150的第二表面150b按压锁定开关13。当操作部150处于初始位置时,第二表面150b与锁定开关13接触或者稍微远离锁定开关13。

锁定开关旋钮15的弹簧部151的一部分与壳体20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当操作者在锁定后门50时经由开关罩部321按压锁定开关旋钮15的操作部150时,弹簧部151被压向壳体20的内表面并弹性变形,并且在弹簧部151中产生沿使操作部150返回到初始位置的方向的弹力。弹簧部151与操作部150一体成型并且由杆状构件、板状构件或其组合形成。

通过使用具有弹簧部151的锁定开关旋钮15来补充锁定开关13的致动力,即使在将小型推动开关用作锁定开关13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适当的操作负荷和点击感。结果,可以实现后门把手装置1的小型化和适当的操作负荷。可以通过弹簧部151的形状、材料等适当地调节在弹簧部151中产生的弹力。即,可以通过调节弹簧部151的形状、材料等来实现所需的操作负荷。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临时固定部142是在其末端处具有爪142a的棒状构件。临时固定部142被临时固定至壳体20或基板10。例如,打开开关旋钮14通过使临时固定部142的末端穿过固定至壳体20的基板10的孔100并且爪142a钩在壳体20的突起上或基板10的后侧的表面(不与操作部140相对的表面)上而被临时固定在壳体20中。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临时固定部142被临时固定至基板10。

优选地,打开开关旋钮14在弹簧部141弹性变形到一定程度的状态下、即在弹簧部141压在壳体20的内表面上的状态下被临时固定部142临时固定。

在图3和图8所示的示例中,临时固定部152是在其末端处具有爪152a的棒状构件。临时固定部152被临时固定至壳体20或基板10。锁定开关旋钮15通过使临时固定部152的末端穿过固定至壳体20的基板10的孔101并且爪152a钩在壳体20的突起上或基板10的后侧的表面(不与操作部150相对的表面)上而被临时固定在壳体20中。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临时固定部142被临时固定至基板10,而在图8所示的示例中,临时固定部142被固定至壳体20。

优选地,锁定开关旋钮15在弹簧部151弹性变形到一定程度的状态下、即在弹簧部151压在壳体20的内表面上的状态下被临时固定部152临时固定。

如图3中所示,壳体20优选地具有用于分别抵靠打开开关旋钮14的第二表面140b(面向操作部140的打开开关12侧的表面)和锁定开关旋钮的第二表面150b(面向操作部150的锁定开关13侧的表面)的肋部22。肋部22从壳体的面向第二表面140b和第二表面150b的内表面穿过基板10的孔102朝向第二表面140b和第二表面150b延伸。

在壳体20具有肋部22的情况下,当操作部140或操作部150到达开关位置时,第二表面140b或第二表面150b与一个肋部22的末端接触或稍微远离肋部22。因此,即使操作者用力过大地按压打开开关旋钮14或锁定开关旋钮15,第二表面140b或第二表面150b也抵靠在肋部22的末端,这减小或防止了由于打开开关旋钮14或锁定开关旋钮15的过度变形而造成损坏。

肋部22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并且可以分别设置用于抵靠打开开关旋钮14的第二表面140b的肋部22和用于抵靠锁定开关旋钮15的第二表面150b的肋部22。为了更有效地减少或防止对打开开关旋钮14或锁定开关旋钮15的损坏,优选地设置多个肋部22,所述多个肋部22抵靠第二表面140b或第二表面150b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或者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和中心的附近。

如图3和图7中所示,壳体20优选地具有用于抵靠透镜部310的内表面的肋部23。肋部23从壳体的面向透镜部310的内表面的内表面延伸穿过基板10的孔103,并且肋部23的末端与透镜部310的内表面接触。在壳体20具有肋部23的情况下,由于透镜部310从内部由肋部23支撑,因此当操作者误将强力施加到透镜部310上时,能够减小或防止透镜部310损坏。

在后门把手装置1中,由于透明部31兼用作外罩的树脂部和透镜,因此与将壳体的树脂部附接至透镜的情况相比,透明部31具有更强的对透镜的外力的抵抗力。通过在其中设置肋部23,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透镜的外力的抵抗力。

如图7中所示,肋部22和肋部23穿过基板10,使得肋部22和肋部23还用作基板10的定位构件。因此,通过使用肋部22和肋部23的两个功能,可以减少设置在基板10上的通孔的数量,并且可以减少或防止基板10的导热性的降低。

(实施方式的效果)

在以上实施方式的后门把手装置1中,外罩30的透明部31兼用作外罩的树脂部分和透镜,并且透明部31和弹性部32通过嵌件成型等而一体形成。因此,可以减少后门把手装置1的部件数量和制造步骤数量,这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减小了后门把手装置1的尺寸。

尽管上面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并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后门把手装置1包括打开开关12和锁定开关13两者,但是后门把手装置1可以仅包括打开开关12和锁定开关13中的一者,而另一个可以安装在后门把手装置1的外部。

上述实施方式不限制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还应当理解的是,并非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的所有组合对于解决本发明的问题的手段都是必不可少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后门把手装置,所述后门把手装置构造成设置在车辆的后门的牌照板上方,并且既用作构造成照亮所述牌照板的牌照灯,又用作构造成解锁或锁定所述后门的把手开关,所述后门把手装置包括:

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构造成用作所述牌照灯的光源;

开关,所述开关构造成输出用于解锁或锁定所述后门的信号;

壳体,所述壳体容纳所述发光元件和所述开关;以及

外罩,所述外罩覆盖所述壳体的外侧并且包括一体成型件,所述一体成型件包括:

透明部,所述透明部由透射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材料形成;以及

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并且覆盖所述透明部的外侧,

其中,所述透明部包括构造成引出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透镜部,并且

其中,所述弹性部包括开关罩部,所述开关罩部是构造成从外部施加推动力以用于从所述开关输出所述信号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门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外罩的与所述后门接触的表面由所述弹性部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门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外罩包括所述一体成型件,所述一体成型件包括所述透明部、所述弹性部和金属套环,所述金属套环装配到附接孔中以用于通过螺栓固定所述外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门把手装置,

其中,所述外罩包括所述一体成型件,所述一体成型件包括所述透明部和所述弹性部。

技术总结
后门把手装置设置在车辆的后门的牌照板上方,并且既用作牌照灯又用作把手开关。后门把手装置包括:发光元件;开关,该开关输出用于解锁或锁定后门的信号;壳体,该壳体容纳发光元件和开关;以及外罩,该外罩覆盖壳体并且包括一体成型件。该一体成型件包括:透明部,该透明部由透射从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材料形成;以及弹性部,该弹性部覆盖透明部的外侧。透明部包括引出从所述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透镜部。弹性部包括从外部施加推动力以用于输出信号的开关罩部。

技术研发人员:福井弘贵;立松孝司;小幡淳史;根元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丰田合成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19.11.2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92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