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配合既有的车门限位器,能够准确发挥车门限位功能,提高行车安全,并可以长期稳定使用的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车门限位器(doorcheck)是一种装置在车门转轴附近,使车门开启时具有分段固定的安全限制装置。其一方面限制车门开启时的幅度,避免车门开启过大而碰撞其它物体;另一方面可以维持车门开启一定角度时的稳定性,让开启中的车门受到一般风力的吹拂作用时,仍能保持固定而不会自动关闭或撞伤人员。

请参阅图10至图12所示为现有的车门限位器500’,该车门限位器500’主要包括有一限位杆520’与一限位盒510’,该限位杆520’两端分别连接汽车600’车体与车门610’,且该限位杆520’表面具有波浪状的限位面530’,该限位盒510’套置在该限位杆520’外部并固定于车门610’上,该限位盒510’内具有固定销511’,该固定销511’后方设置有弹性体512’进行推顶。因此,当该车门610’开启时,该固定销511’可在该限位面530’上滑动,然后在该限位面530’的凹陷处受到该弹性体512’的推顶而产生定位,藉由该限位面530’的波浪状设计,得到该车门610’的分段固定开启功能。

然而,目前问题在于,前述现有的车门限位器500’,是以弹性体512’推顶该固定销511’进行卡扣工作,该弹性体512’可为弹簧或其它等效弹性单元,虽然可在短时间内发挥该车门610’限位的功能,但是,该车门610’开启时的施力是属于杠杆原理的发挥,其力量相当庞大,而该弹性体512’受限于该车门限位器500’的尺寸大小,其负荷能力有限,并无法完全将该车门610’固定在限制位置;而且,即使该弹性体512’能在短期内提供稳定的工作,但在几个月后,连续开启该车门610’的动作,会让该弹性体512’产生弹性疲乏,使该车门限位器500’的限位功能大幅降低,甚至失去作用。

为此,有必要改良现有的车门限位技术,但是,为配合不同车种的车门造型,车门限位器的设计多半来自于的车厂自身,加上车门的空间狭小,无法轻易变更其设计,故长久以来,现有车门限位器仍然保持原始的设计,而鲜少有所改善。

由此可见,现有车门限位技术无法有效解决车门定位问题,让车门的开启仍存有安全上的疑虑,而非良善的设计。

本案发明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产生的各项问题,乃亟思加以改良创新,并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后,终于成功研发完成本件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用来补充现有车门限位器的不足,利用简易的附加设计,可以确保车门限制在默认位置,甚至于可以让车门完全无法开启,得到安全以及防盗的功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设计配合车门的狭小空间,无需更动汽车的原有设计,也不受限于车门限位器的形状,可以轻易装配,发挥强大的功能。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结构简约、装配快速,无论新车出厂或旧车保养,均可在短时间内就设置完成,大幅提升交通安全。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是针对一车门限位器的强化设计,所述车门限位器装置在一汽车的任意一车门内,包括有固定在所述车门的一限位盒,以及穿置所述限位盒活动的一限位杆,藉此,本发明主要包括有一底板、二止挡单元、至少一制动器以及一控制模块。

所述底板装置在所述车门限位器旁侧的车门内,使所述底板一侧固定在所述限位盒上;所述二止挡单元装置在所述底板上,使所述二止挡单元位在所述限位杆两侧,其中,至少有一所述止挡单元可以活动以调整与所述限位杆之间的距离,使所述二止挡单元限制所述车门限位器的活动而产生定位功能;所述制动器装置在所述底板上,其具有一出力杆,所述出力杆连接并带动可活动的所述止挡单元动作;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至所述制动器,以控制所述制动器进行动作。

藉此,当所述车门开启时,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来自所述汽车任意处或用车人发出的默认讯号,启动所述制动器的电源进行工作,使所述二止挡单元位固定在所述限位杆两侧以限制所述车门的位置;然后在经过一段时间,关闭电源或反向控制所述制动器的动作,使所述车门限位器恢复原有功能而能进行所述车门的启闭动作。

其中,所述底板侧边弯折有一侧板,以方便与所述限位盒结合,所述侧板具有一凹槽,使所述限位杆在所述凹槽中进行活动。

而所述止挡单元可以为长板状,利用长板状的所述二止挡单元完整支持在所述限位杆两侧,有效限制所述车门限位器的活动,维持最佳的定位效果。

而长板状的所述止挡单元的两侧长边向上或向下弯折。

或者,所述止挡单元为锥形,使锥形的所述止挡单元配合其它所述止挡单元支持在所述限位杆两侧,以维持定位效果。

另外,所述制动器为电动马达。

更进一步,所述电动马达为往复式马达。

再者,所述制动器同时设置两个分别控制所述二止挡单元,并使所述二制动器相互偏移一段距离,使所述二制动器分别施力于所述限位杆的前后两端以加强固定。

当然,也可以在所述二止挡单元分别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制动器以进行控制,得到更佳的制动效果。

又,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在所述底板或所述汽车、所述车门的空间位置。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车门限位器而言,其更具有优点如下:

1.本发明别出心裁,市面上并未见到相似的产品,也未见到装置在车门限位器旁,而进一步控制车门限位器加强定位的产品;

2.本发明特殊地装置在既有车门限位器周围的空间,不会影响原有汽车的设计,而能提供车门限位的效果;

3.本发明利用独特的作动方式来固定车门限位器,确实达到强化车门限位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图2是该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的结构平面图;

图3是该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的使用例立体图;

图4是该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的使用例平面图;

图5是该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的控制模块设置位置变化例图;

图6是该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7是该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使用例立体图;

图8是该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立体图;

图9是该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第二实施例的使用例立体图;

图10是现有车门限位器的结构立体图;

图11是该现有车门限位器的结构平面图;

图12是该现有车门限位器设置在汽车车门上的使用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底板;

110侧板;

120凹槽;

210、220、230止挡单元;

211、221长边;

300制动器;

310出力杆;

400控制模块;

500、500'车门限位器;

510、510'限位盒;

511'固定销;

512'弹性体;

520、520'限位杆;

530、530'限位面;

600'汽车;

610'车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装置在一汽车(图中未示)内,该汽车具有复数个车门(图中未示),任意一车门内装置有一车门限位器500,本发明即配置在既有的该车门限位器500旁侧,以强化该车门的开启限位效果。

该车门限位器500包括有固定在该车门的一限位盒510,以及穿置该限位盒510活动的一限位杆520,而本发明主要包括有一底板100,二止挡单元210、220,至少一制动器300以及一控制模块400。

该底板100装置在该车门限位器500旁侧的车门内,使该底板100一侧固定在该限位盒510上,其中,该底板100侧边弯折有一侧板110,以方便与该限位盒510结合,该侧板110具有一凹槽120,使该限位杆520在该凹槽120中进行活动。

由于该车门内的空间有限,以及有复杂的机件配置,故本发明的该底板100通常为薄形铁片,结合该侧板110外观呈l形,藉此造型得以方便与该车门限位器500结合,并放入该车门的狭小空间中,然后不会影响原有该车门的结构以及该车门限位器500的操作,为本发明独特的设计。

该二止挡单元210、220装置在该底板100上,使该二止挡单元210、220位在该限位杆520两侧,如本实施例所示,其中一该止挡单元220为固定设计,另一该止挡单元210可以活动,使活动的该止挡单元210可以活动以调整与该限位杆520之间的距离,让该二止挡单元210、220由该限位杆520两侧限制该车门限位器500继续活动,因此产生定位功能。

配合该二止挡单元210、220的设计,该制动器300装置在靠近活动的该止挡单元210附近的该底板100上,该制动器300具有一出力杆310,该出力杆310连接并带动活动的该止挡单元210动作,然后推顶该止挡单元210进行限位制动功能。

该二止挡单元210、220可为长板状,利用该长板状的二止挡单元210、220完整支持在该限位杆520两侧,有效限制该车门限位器500的活动,维持最佳的定位效果。

请参考图5,该长板状的二止挡单元210、220的两侧长边211、221可以向上或向下弯折,自外观呈ㄇ形,弯折后的该长边211、221一方面可以增加该二止挡单元210、220的强度,另一方面,若该长边211、221向上弯折,更可以包覆该限位杆520以增加稳定性。

另外,该制动器300主要为电动马达,常见的电动马达是采取旋转式作功,然后透过齿轮组等方式改变为上下活动方式;或者,该电动马达可以为往复式马达,是利用两端电磁铁吸引方式得到上下直线活动的功能。由于旋转式的该电动马达在遇到停电时,可能发生无法倒退的问题,使该车门完全死锁,故本发明优先采取该往复式马达较为安全。

而该控制模块400是以电性连接至该制动器300,以控制该制动器300进行动作,该控制模块400通常固定在该底板100上,但该控制模块400与其它组成并无相对位置的关系,故该控制模块400亦可装置在该车门的空间位置,甚至是该汽车内的任意空间(图5)。

由于该控制模块400是接收来自该汽车任意处或用车人发出的默认讯号,启动该制动器300的电源进行工作,其结构、控制方式以及启动时机可视该汽车种类或需求调整,在此不予赘述与限制。

因此,藉由装配完成的本发明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在该用车人开启该车门时,该控制模块400启动该制动器300的电源,使该出力杆310带动活动的该二止挡单元210、220动作,以推顶该限位杆520产生定位功能。

然后,在经过一段时间,关闭电源或反向控制该制动器300的动作,使该车门限位器500恢复原有功能而能进行该车门的启闭动作。

请参阅图6、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该二止挡单元210、220皆为可活动设计,而该制动器300同时设置两个并分别控制该二止挡单元210、220,让该二止挡单元210、220迫紧于该限位杆520两侧得到更佳的定位功能。

由于该限位杆520是呈长条状的设计,故该二制动器300可以相互偏移一段距离,使该二制动器300的该出力杆310施力线位在该限位杆520的前后两端,利用两端施力该限位杆520以得到更稳定的定位功能。

当然,也可以在该二止挡单元210、220分别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制动器300以进行控制,得到更佳的制动效果。

请参阅图8、图9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其中,可在该限位杆520的任意一侧设置有锥形的一止挡单元230,该锥形的止挡单元230置换前述的长板状设计,配合原来长板状的该止挡单元210,可以维持对该限位杆520两侧的稳定支持,限制该车门限位器500的活动,因此维持良好的限位效果。

以上该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之实施范围;如果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的保护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结合在一汽车的任意一车门内的一车门限位器上,所述车门限位器具有固定在所述车门的一限位盒,以及穿置所述限位盒活动的一限位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装置在所述车门限位器旁侧的车门内,所述底板一侧固定在所述限位盒上;

二止挡单元,装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二止挡单元位于所述限位杆两侧,其中,至少有一所述止挡单元可以活动以调整与所述限位杆之间的距离,使所述二止挡单元限制所述车门限位器的活动而产生定位功能;

至少一制动器,装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制动器具有一出力杆,所述出力杆连接并带动可活动的所述止挡单元动作;以及

一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至所述制动器,以控制所述制动器进行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侧边弯折有一侧板,以方便与所述限位盒结合,所述侧板具有一凹槽,使所述限位杆在所述凹槽中进行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单元为长板状,利用长板状的所述止挡单元完整支持在所述限位杆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长板状的所述止挡单元的两侧长边向上或向下弯折。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挡单元为锥形,锥形的所述止挡单元稳定支持所述限位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为电动马达。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马达为往复式马达。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器同时设置两个分别控制所述二止挡单元,并使所述二制动器相互偏移一段距离,使所述二制动器分别施力于所述限位杆的前后两端以加强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止挡单元分别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制动器以进行控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固定在所述底板或所述汽车、所述车门的空间位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限位制动装置,主要强化于一车门限位器的功能,该车门限位器装置在一汽车的任意一车门内,包括有固定在该车门的一限位盒,以及穿置该限位盒活动的一限位杆;而本发明主要包括有一底板、二止挡单元、至少一制动器以及一控制模块;该底板装置在车门限位器旁侧的车门内,使该底板一侧固定在该限位盒上;二止挡单元装置在该底板上,使二止挡单元位在该限位杆两侧,其中,至少有一止挡单元可以活动以调整与限位杆之间的距离,以限制该车门限位器的活动而产生定位功能,制动器装置在该底板上,其具有一出力杆,出力杆连接并带动可活动的止挡单元动作;该控制模块电性连接至制动器,以控制该制动器进行动作。

技术研发人员:田兆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田兆椿
技术研发日:2018.12.0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92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