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针组装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4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排针组装机。



背景技术:

排针是连接器中的重要部件,其用于实现连接器的信号传输。具体而言,排针是由帽子和针体组成的。组装时,需要首先将帽子固定,再将针体按照组装方向组装到帽子上,获得需要的排针,排针进一步安装到连接器的壳体中。因此,针对如何实现排针的高效组装,有必要提出进一步地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针组装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针组装机,其包括:转盘、第一供料机构、第二供料组装机构、下料机构,所述第一供料机构、第二供料组装机构、下料机构围绕所述转盘的周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供料机构包括:第一振动盘、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振动盘出口的第一直振输送器以及第一供料机械手,所述第一供料机械手于所述第一直振输送器和转盘之间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供料组装机构包括:第二振动盘、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振动盘的第二直振输送器以及第二供料组装机械手,所述第二供料组装机械手于所述第二直振输送器和转盘之间进行往复运动,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机械手以及料盒,所述下料机械手于所述转盘和料盒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排针组装机的改进,所述转盘上设置有若干沿周向间隔排布的固定治具,任一固定治具具有组装型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排针组装机的改进,所述固定治具为四个,分别对应转盘的第一上料位、第二上料位、下料位以及预留工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排针组装机的改进,所述第一供料机械手包括:第一气动夹爪、驱动所述第一气动夹爪升降的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一气动夹爪和第一气缸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一气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排针组装机的改进,所述第二供料组装机械手包括:第二气动夹爪、驱动所述第二气动夹爪升降的第二气缸、驱动所述第二气动夹爪和第二气缸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二气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排针组装机的改进,所述下料机械手包括:第三气动夹爪、驱动所述第三气动夹爪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三气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排针组装机通过第一供料机构、第二供料组装机构分别提供组装排针的帽子和针体,供料的同时完成二者的组装,并借助下料机构连续地下料,提高了排针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排针组装机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针组装机,其包括:转盘、第一供料机构、第二供料组装机构、下料机构,所述第一供料机构、第二供料组装机构、下料机构围绕所述转盘的周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供料机构包括:第一振动盘、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振动盘出口的第一直振输送器以及第一供料机械手,所述第一供料机械手于所述第一直振输送器和转盘之间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供料组装机构包括:第二振动盘、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振动盘的第二直振输送器以及第二供料组装机械手,所述第二供料组装机械手于所述第二直振输送器和转盘之间进行往复运动,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机械手以及料盒,所述下料机械手于所述转盘和料盒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下面结合一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排针组装机的技术方案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排针组装机包括:转盘1、第一供料机构2、第二供料组装机构3、下料机构4,所述第一供料机构2、第二供料组装机构3、下料机构4围绕所述转盘1的周向依次排布。

所述转盘1用于实现物料的周转,所述转盘1上设置有若干沿周向间隔排布的固定治具11,任一固定治具11具有组装型腔。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治具11为四个,分别对应转盘1的第一上料位、第二上料位、下料位以及预留工位。

所述第一供料机构2用于实现帽子的供料,其包括:第一振动盘21、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振动盘21出口的第一直振输送器22以及第一供料机械手23,所述第一供料机械手23于所述第一直振输送器22和转盘1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供料机械手23包括:第一气动夹爪231、驱动所述第一气动夹爪231升降的第一气缸232、驱动所述第一气动夹爪231和第一气缸232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一气杆233。

所述第二供料组装机构3用于实现针体的供料,在针体供料的同时,将针体直接组装到帽子上。所述第二供料组装机构3包括:第二振动盘31、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振动盘31的第二直振输送器32以及第二供料组装机械手33,所述第二供料组装机械手33于所述第二直振输送器32和转盘1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料组装机械手33包括:第二气动夹爪331、驱动所述第二气动夹爪331升降的第二气缸332、驱动所述第二气动夹爪331和第二气缸332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二气杆333。

所述下料机构4用于实现组装完成后的排针的下料,其包括:下料机械手41以及料盒(未图示),所述下料机械手41于所述转盘1和料盒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料机械手41包括:第三气动夹爪、驱动所述第三气动夹爪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三气杆41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排针组装机通过第一供料机构、第二供料组装机构分别提供组装排针的帽子和针体,供料的同时完成二者的组装,并借助下料机构连续地下料,提高了排针的组装效率。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排针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针组装机包括:转盘、第一供料机构、第二供料组装机构、下料机构,所述第一供料机构、第二供料组装机构、下料机构围绕所述转盘的周向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供料机构包括:第一振动盘、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振动盘出口的第一直振输送器以及第一供料机械手,所述第一供料机械手于所述第一直振输送器和转盘之间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第二供料组装机构包括:第二振动盘、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振动盘的第二直振输送器以及第二供料组装机械手,所述第二供料组装机械手于所述第二直振输送器和转盘之间进行往复运动,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机械手以及料盒,所述下料机械手于所述转盘和料盒之间进行往复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针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上设置有若干沿周向间隔排布的固定治具,任一固定治具具有组装型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针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治具为四个,分别对应转盘的第一上料位、第二上料位、下料位以及预留工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针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料机械手包括:第一气动夹爪、驱动所述第一气动夹爪升降的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一气动夹爪和第一气缸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一气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针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料组装机械手包括:第二气动夹爪、驱动所述第二气动夹爪升降的第二气缸、驱动所述第二气动夹爪和第二气缸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二气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针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械手包括:第三气动夹爪、驱动所述第三气动夹爪进行往复运动的第三气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针组装机,其包括:转盘、第一供料机构、第二供料组装机构、下料机构,第一供料机构、第二供料组装机构、下料机构围绕转盘的周向依次排布;第一供料机构包括:第一振动盘、一端连接至第一振动盘出口的第一直振输送器以及第一供料机械手,第二供料组装机构包括:第二振动盘、一端连接至第二振动盘的第二直振输送器以及第二供料组装机械手,下料机构包括:下料机械手以及料盒,下料机械手于转盘和料盒之间进行往复运动。本实用新型的排针组装机通过第一供料机构、第二供料组装机构分别提供组装排针的帽子和针体,供料的同时完成二者的组装,并借助下料机构连续地下料,提高了排针的组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安;孙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菲默斯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92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