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肝脏功能检测方法与系统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76


本发明涉及医学诊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体肝脏功能检测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肝脏移植手术是一项逐渐成熟的医疗技术。其流程包括:捐献者(供体)捐献肝脏后,将肝脏取出并利用冷藏箱保存转运至移植医疗中心,再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把肝脏移植入患者(受体)体内。供体肝脏在获取、保存、运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经历冷、热缺血损伤。一定程度的冷、热缺血损伤将导致移植物失功能及胆道并发症等问题;另外一些肝脏来自高龄、患有脂肪肝等供体,这将严重影响移植患者的术后生存及预后,因此在移植前对供体肝脏进行质量评估至关重要。离体机械灌注技术,为移植前供体肝脏的评估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目前对离体肝脏的检测指标主要为灌注血清中的血糖、乳酸、转氨酶、胆红素、胆汁量、ph等常规生化指标。这些生化指标在离体情况下存在个体差异大,偏离生理值范围且都无法直接反映肝脏代谢功能。比如部分供体胆汁的ph在离体状态下较生理值偏离很大;另外,转氨酶等指标反映肝细胞膜损伤而非直接反应肝脏代谢功能。因此以上指标只能对肝功能进行粗略评估,无法实时定量评估。现阶段在判断供肝能否使用的问题上仍缺乏快速、直接、实时、定量的检测指标。传统的在体肝代谢功能评估使用吲哚菁绿15分钟清除实验来进行,近期有人尝试使用荧光染料吲哚菁绿作为探针,通过检测吲哚菁绿在离体灌注液中的15分钟的最大清除代谢率来直接反映供肝生理状态。然而荧光检测容易受体液的背景颜色、自发荧光等因素干扰,检测的稳定性不够高。同时吲哚菁绿与胆红素在肝脏代谢过程中以同一载体结合,存在竞争性抑制,对于胆红素代谢障碍的肝脏评估误差较大。

核磁共振成像(mri)造影剂是一类含gd、fe、mn等元素的有机金属配合物分子或者纳米材料,具有明显缩短周围氢质子纵向(t1)和横向(t2)弛豫时间的性质。mri造影剂相比于光学探针的最大优势是不受背景光学性质(颜色、自发荧光等)的影响,因此检测的稳定性很高。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mri造影剂在使用,某些造影剂可被肝脏特异性代谢,从而使肝脏组织的核磁信号与其它组织相比有可观测的变化。然而,目前这些造影剂的应用仅局限于在mri成像时提高肝脏组织与肿瘤组织的成像对比度,多用于检测肝脏微小实体肿瘤。

离体供肝肝功能检测仍存在以下障碍:(1)大多数在体肝功能检测指标不能直接反映离体肝脏代谢功能,例如:传统的转氨酶是反映肝细胞膜破坏的指标,与肝脏的代谢能力无直接关系;(2)离体检测灌注液中的指标个体差异大,与正常生理指标偏差较大难以量化评估离体肝功能,例如:经过心脏骤停的供体肝脏,其离体状态下灌注液中ph及血糖含量个体差异巨大,无法用静态值反映肝功能;(3)现有针对离体肝脏排出胆汁的生化检测方法敏感性低及稳定性较差,无法快速、准确评估肝功能。例如使用传统的在体肝功能评估方法吲哚菁绿胆汁排出实验检测离体肝功能,稳定性和敏感性较低。(4)目前肝脏体外存活的时间较短,缺乏合适的灌注模式及成熟的检测流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体肝脏功能检测方法和系统,以全部或部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体肝脏功能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将肝脏的动脉、静脉、胆道分别接入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的相关管路,管路预充满离体肝脏机械灌注液;

b)将造影剂注入肝门静脉循环后,使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测定排出胆汁的t1弛豫时间;

c)将胆汁的t1弛豫时间变化情况与参比值进行比较,若同时间点的t1弛豫时间比参比值长,说明肝脏的代谢功能低于参比值所对应的肝脏,反之则高于参比值所对应的肝脏。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本发明还涉及用于执行如上所述方法的离体肝脏功能检测系统,其包括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和低场核磁共振弛豫分析仪;

所述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内固定有离体肝脏,并且所述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对所述离体肝脏灌注造影剂和灌注液,所述离体肝脏排除的胆汁被所述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所检测。

本发明首次提出通过肝细胞特异性吸收的mri造影剂分析离体肝脏吸收和排泄物质的速率,从而实现直接、有效、快速的反映离体供体肝脏功能的目的。通过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用于离体肝脏功能检测中,弥补了目前传统检测指标无法直接反应肝功能的局限,克服了在体高频核磁共振仪器无法定量检测肝功能,且无法检测离体肝功能的局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将任意六个样本胆汁进行元素分析,发现gd浓度与1/t1正相关,具有良好的线性范围;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经历冷、热缺血供肝在机械灌注期间胆汁弛豫时间较正常肝脏差异明显,提示钆塞酸二钠排出延迟,排出量低,肝代谢功能障碍;

图3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废弃供肝实验提示,胆汁弛豫时间下降延迟,胆汁钆塞酸二钠排出延迟,肝代谢功能障碍。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提供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参考,其一个或多个实例描述于下文。提供每一实例作为解释而非限制本发明。实际上,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化而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例如,作为一个实施方式的部分而说明或描述的特征可以用于另一实施方式中,来产生更进一步的实施方式。

因此,旨在本发明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及其等同范围中的此类修改和变化。本发明的其它对象、特征和方面公开于以下详细描述中或从中是显而易见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本讨论仅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意在限制本发明更广阔的方面。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体肝脏功能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将肝脏的动脉、静脉、胆道分别接入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的相关管路,管路预充满离体肝脏机械灌注液;

b)将造影剂注入肝门静脉循环后,使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测定排出胆汁的t1弛豫时间;

c)将胆汁的t1弛豫时间变化情况与参比值进行比较,若同时间点的t1弛豫时间比参比值长,说明肝脏的代谢功能低于参比值所对应的肝脏,反之则高于参比值所对应的肝脏。

目前高场核磁共振成像仪可用于检测在体的肝功能,但用于移植前离体肝功能检测尚存在以下局限性:(1)高场核磁共振成像仪主要通过在体肝实质造影剂摄取所产生的信号差异来评估肝功能,且该造影剂同时被肾脏吸收,尚不能对胆汁排出的核磁共振造影剂进行实时定量分析,因此高场核磁共振成像仪对肝功能的评估比较粗略,且目前只局限于在体;(2)商用性高场核磁共振成像仪无法直接应用于离体肝功能检测,因为离体肝脏体外存活所需的肝脏离体机械灌注仪器因金属材质无法用于核磁共振仪器检测;(3)高场核磁共振成像仪体积巨大,检测成本较高。因此,如何对离体肝功能进行快速量化评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首次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用于离体肝脏功能检测中,弥补了目前传统检测指标无法直接反应肝功能的局限,克服了在体高频核磁共振仪器无法定量检测肝功能,且无法检测离体肝功能的局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比值来源于功能正常的肝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可用于检哺乳动物肝脏,特别是灵长类动物,优选为人。正常肝脏的参比值与动物代谢效率有关,进而与动物种属有关。所关注的离体肝脏在优选离体灌注模式下,胆汁中肝脏特异性摄取核磁共振造影剂排出时间点与该物种正常值进行比较,比正常值长,说明肝脏的代谢功能下降,供肝质量差;偏离越大,代谢功能下降越显著,供肝质量越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低场核磁共振弛豫分析仪的磁场强度为0.35t~1.0t,例如0.35t、0.55t、1.0t。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造影剂的种类为含钆或锰的造影剂,且所述造影剂为具有肝脏靶向性的造影剂,可被肝细胞特异性吸收。钆离子(gd3 )有较大的有效磁矩,与适当的配体结合后可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从而降低游离gd3 可能产生的毒性,且增加其水溶性。根据与gd3 结合的配体结构的不同,含钆造影剂可分2类:线性和大环状,其中大环状钆配合物的化学稳定性高于线性配合物。目前上市的线性含钆造影剂主要有钆喷酸葡胺、钆双胺、钆弗塞胺、钆贝葡胺、钆塞酸二钠和钆磷维塞三钠等,而大环状含钆造影剂主要有钆特酸葡甲胺、钆特醇和钆布醇。本申请优选采用的含钆造影剂为钆塞酸二钠。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造影剂的浓度为174mg/ml~186mg/ml;ph=6.8~8;注入量为2.5ml~3.5ml每千克肝重。钆塞酸二钠(gd-eob-dtpa)是目前用于临床检测肝脏局灶性病变的mri造影剂。钆塞酸二钠由顺磁性钆离子与亲脂性的对乙氧基苄基二乙基三胺五乙酸配体(eob-dtpa)螯合而成,它具有亲脂性基团乙氧基苯甲基。钆塞酸二钠随血流进入肝脏后可通过肝细胞膜上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rganicaniontransportingpolypeptide,oatp1)从细胞外间隙转运至肝细胞内,被肝细胞特异性吸收,其吸收率可达50%,然后经小胆管相关转运体排泄至胆汁中,从而使肝细胞及胆汁的弛豫时间明显改变。其余造影剂被肾脏吸收排泄。因此,在离体状态下该造影剂为肝细胞特异性摄取,排泄,是定量检测肝代谢功能的基础。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所采用的灌注液中,按所述灌注液中滤白细胞后全血每1.5l计,包含:

缓冲组分、抗生素、抗凝剂、4%~6%血白蛋白100ml~150ml、8%~12%可溶性钙5ml~9ml、胆盐15mg~25mg以及任选的胰岛素,所述灌注液的ph=7.3~7.5。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缓冲液”指水溶液或组合物,当酸或碱加入该溶液或组合物中时,所述水溶液或组合物抵抗ph中的变化。这种对ph变化的抗性是由于此类溶液的缓冲性质。因此,显示出缓冲活性的溶液或组合物被称为缓冲液或缓冲溶液。缓冲液一般不具有无限的维持溶液或组合物的ph的能力。相反,它们一般能够维持在特定范围内的ph,例如ph6–ph9。一般地,缓冲液能够维持在其pka上和下一个对数内的ph(参见例如,mohan,buffers,aguideforthepreparationanduseofbuffersinbiologicalsystems,calbiochem,199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缓冲组分基本不对离体肝脏产生明显的毒性,例如所述缓冲组分可以为碳酸氢钠,其在所述灌注液中的含量可以为2%~3%的碳酸氢钠18ml~24ml。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溶性钙为氯化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按所述灌注液中滤白细胞后全血每1.5l计,所述灌注液中包含的所述抗生素选自头孢西丁1g、甲硝唑500mg。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抗凝剂为肝素,按所述灌注液中滤白细胞后全血每1.5l计,在所述灌注液中的含量可以为4000u~6000u,优选5000u。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以肝动脉恒压105~115(收缩压)/55~65(舒张压)mmhg,门静脉恒流灌注:

灌注前40min~80min以0.4ml~0.6ml每mg肝重进行灌注;随后以0.65ml~0.85ml每mg肝重的灌注模式进行灌注。

优选的灌注模式为渐进式灌注模式,一般在灌注约2小时后胆汁排量达到稳定状态。

本发明优选采用的灌注液及灌注方法,配合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能够实现肝脏离体长时间存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以肝动脉恒压110/60mmhg,门静脉恒流灌注:

灌注前60min以0.5ml每mg肝重进行灌注;随后以0.75ml每mg肝重的灌注模式进行灌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b)中,测定排出胆汁的t1弛豫时间时,采用间隔的、非连续性检测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时间点的间隔时间为20min~40min,例如25min、30min、35min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b)中,采用反转恢复法测定t1弛豫时间。优选采用反转恢复序列,参数为:tr=9000ms,te=14ms,20个反转恢复时间点(ti=5、10、20、40、60、80、100、200、4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600、1800、2000ms)。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各时间点胆汁样本的1000/t1对取样时间点作图,根据曲线推导出胆汁t1时间显著改变的时间点,记为排出时间点,将所述排出时间点之后的胆汁的t1弛豫时间变化情况与参比值进行比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首次1000/t1大于1.2的为排出时间点。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还包括用于执行如上所述方法的离体肝脏功能检测系统,其包括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和低场核磁共振弛豫分析仪;

所述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内固定有离体肝脏,并且所述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对所述离体肝脏灌注造影剂和灌注液,所述离体肝脏排除的胆汁被所述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所检测。

本发明所采用的肝脏机械灌注仪为现有技术,优选可以为申请人自己研制的离体灌注装置,例如申请公布号cn110463690a,申请公布日2019年11月19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7151736u,授权公告日2018年3月30日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布号cn208490702u,授权公告日2019年2月15日的实用新型专利等等。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弛豫分析仪器为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inipq001-20-015v型弛豫分析仪。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以35-45kg巴马猪实验,供血猪(n=6)麻醉后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置管,放出血液大概1500ml,将血过滤白细胞,然后置入4℃保存。供肝猪(n=6)麻醉后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置管,经腹主动脉、门静脉灌入4℃的uw液,待肝脏颜色变浅,置入碎冰块,迅速游离肝脏取出,并置入4℃uw液保存。随后将肝脏的动脉、静脉、胆道接入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的相关管路,管路预充满灌注液。灌注液成分为:包含全血1.5l、4%血白蛋白150ml、3%的碳酸氢钠18ml、8%氯化钙9ml,4000u肝素、头孢西丁1g、甲硝唑500mg、胆盐15mg;另根据灌注液ph,定期用胰岛素和酌情使用2.5%碳酸氢钠,灌注液ph调整在7.3~7.5范围内。

灌注2小时后,待胆汁流出平稳,将指定剂量的钆塞酸二钠注入门静脉循环,输药后0小时、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2.5小时、3小时,取出胆汁。采用0.55t弛豫分析仪对胆汁样本的t1时间进行测定。采用反转恢复序列,参数为:tr=9000ms,te=14ms,20个反转恢复时间点(ti=5、10、20、40、60、80、100、200、4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600、1800、2000ms)。

从上述实验中任意六个样本取材,从每个胆汁样本中取出3个200μl的样本,分别装入200μl塑料管中进行弛豫时间测定,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胆汁样本的t1弛豫时间。同时通过分析仪器检测同样本gd含量,测得六个样本组,gd样本含量与1/t1呈线性关系(图1)。表明1/t1与核磁共振造影剂排出的gd离子浓度呈显著相关。

实施例2

正常组:以35-45kg巴马猪实验,供血猪(n=6)麻醉后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置管,放出血液大概1500ml,将血过滤白细胞,然后置入4℃保存。供肝猪(n=6)麻醉后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置管,经腹主动脉、门静脉灌入4℃的uw液,待肝脏颜色变浅,置入碎冰块,迅速游离肝脏取出,并置入4℃uw液保存。随后将肝脏的动脉、静脉、胆道接入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的相关管路,管路预充满上述灌注液。灌注液成分为:包含全血1.5l、6%血白蛋白100ml、2%的碳酸氢钠24ml、12%氯化钙5ml,6000u肝素、头孢西丁1g、甲硝唑500mg、胆盐25mg;另根据灌注液ph,定期用胰岛素和酌情使用2.5%碳酸氢钠,灌注液ph调整在7.3~7.5范围内。

灌注2小时后,待胆汁流出平稳,将指定剂量钆塞酸二钠注入门静脉循环,输药后0小时、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2.5小时、3小时,取出胆汁。采用0.55t弛豫分析仪对胆汁样本的t1时间进行测定。采用反转恢复序列,参数为:tr=9000ms,te=14ms,20个反转恢复时间点(ti=5、10、20、40、60、80、100、200、4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600、1800、2000ms)。将各样本的1000/t1时间对取样时间点作图,1000/t1大于1.2的时间为最早造影剂排出时间。

缺血组:以35-45kg巴马猪实验(n=6)麻醉后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置管,放出血液大概1500ml,将血过滤白细胞,然后置入4℃保存。注射氯化钾导致猪缺血而心跳停止死亡。30分钟后建立肝门静脉置管,从肝门静脉及腹主动脉灌入uw液,待肝脏灌注充分后,游离肝脏,并置入4℃uw液保存6h。随后将肝脏的动脉、静脉、胆道接入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的相关管路,管路预充满上述灌注液。灌注2小时后,待胆汁流出平稳,将钆塞酸二钠注入门静脉循环,输药后0小时、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2.5小时、3小时,取出胆汁。采用0.55t弛豫分析仪对胆汁样本的t1时间进行测定。采用反转恢复序列,参数为:tr=9000ms,te=14ms,20个反转恢复时间点(ti=5、10、20、40、60、80、100、200、4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600、1800、2000ms)。优选1000/t1首次大于1.2的时间点为最早核磁共振造影剂排出时间点。

比较最早核磁共振造影剂排出时间:优选首次1000/t1大于1.2的为最早排出时间点,图2可见缺血肝脏最早排出时间点相比于正常肝脏延长,提示肝脏经历30分钟热缺血及4℃uw液保存6h后出现肝脏功能障碍。

比较各时间段核磁共振造影剂排出量,因gd浓度与1/t1呈显著线性相关,正常肝脏1000/t1在同时间段高于缺血肝脏,提示该时间段从正常肝脏摄取并排出的核磁造影剂量更大,肝代谢功能更好。

实施例3

以废弃人供肝(n=2),冷保存时间约6小时,从4℃冷保存箱取出,将肝脏的动脉、静脉、胆道接入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的相关管路,管路预充满上述灌注液。灌注液成分为:包含全血1.5l、5%血白蛋白130ml、2.5%的碳酸氢钠21ml、10%氯化钙7ml,5000u肝素、头孢西丁1g、甲硝唑500mg、胆盐20mg;另根据灌注液ph,定期用胰岛素和酌情使用2.5%碳酸氢钠,灌注液ph调整在7.3~7.5范围内。

灌注2小时后,待胆汁流出平稳,将钆塞酸二钠注入门静脉循环,输药后0小时、0.5小时、1小时、1.5小时、2小时、2.5小时、3小时、3.5小时、4小时、4.5小时、5小时,取出胆汁。采用0.55t弛豫分析仪对胆汁样本的t1时间进行测定。采用反转恢复序列,参数为:tr=9000ms,te=14ms,20个反转恢复时间点(ti=5、10、20、40、60、80、100、200、400、600、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1600、1800、2000ms)。将各样本的1000/t1对取样时间点作图,优选1000/t1大于1.2的时间为最早核磁共振造影剂排出时间。

因临床报告得知人体注射钆塞酸二钠后约20分钟可在胆汁中出现造影剂阳性显影,该实验中废弃供肝钆塞酸二钠最早排出时间约为注射后3.5小时(图3),提示肝代谢功能减退。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离体肝脏功能检测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将肝脏的动脉、静脉、胆道分别接入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的相关管路,管路预充满离体肝脏机械灌注液;

b)将造影剂注入肝门静脉循环后,使用低场核磁共振弛豫分析仪测定排出胆汁的t1弛豫时间;

c)将胆汁的t1弛豫时间变化情况与参比值进行比较,若同时间点的t1弛豫时间比参比值长,说明肝脏的代谢功能低于参比值所对应的肝脏,反之则高于参比值所对应的肝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的磁场强度为0.35t~1.0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造影剂的种类为含钆或锰的造影剂;且所述造影剂为具有肝脏靶向性的造影剂,可被肝细胞特异性吸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含钆造影剂选自钆塞酸二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造影剂的浓度为174mg/ml~186mg/ml;ph=6.8~8;注入量为2.5ml~3.5ml每千克肝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所采用的灌注液中,按所述灌注液中滤白细胞后全血每1.5l计,包含:

缓冲组分、抗生素、抗凝剂、4%~6%血白蛋白100ml~150ml、8%~12%可溶性钙5ml~9ml、胆盐15mg~25mg以及任选的胰岛素,所述灌注液的ph=7.3~7.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缓冲组分为2%~3%的碳酸氢钠18ml~24ml。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所述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以肝动脉恒压105~115/55~65mmhg,门静脉恒流灌注:

灌注前40min~80min以0.4ml~0.6ml每mg肝重进行灌注;随后以0.65ml~0.85ml每mg肝重的灌注模式进行灌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在步骤b)中,测定排出胆汁的t1弛豫时间时,采用间隔的、非连续性检测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相邻两个时间点的间隔时间为20min~40min。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在步骤b)中,采用反转恢复法测定t1弛豫时间。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采用各时间点胆汁样本的1000/t1对取样时间点作图,根据曲线推导出胆汁t1时间显著改变的时间点,记为排出时间点,将所述排出时间点之后的胆汁的t1弛豫时间变化情况与参比值进行比较。

13.根据权利要12所述的方法,首次1000/t1大于1.2的时间点为排出时间点。

14.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方法的离体肝脏功能检测系统,其包括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和低场核磁共振弛豫分析仪;

所述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内固定有离体肝脏,并且所述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对所述离体肝脏灌注造影剂和灌注液,所述离体肝脏排除的胆汁被所述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所检测。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医学诊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体肝脏功能检测方法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a)将肝脏的动脉、静脉、胆道分别接入离体肝脏机械灌注仪的相关管路,管路预充满全血;b)将造影剂注入肝门静脉循环后,使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测定排出胆汁的T1弛豫时间;c)将胆汁的T1弛豫时间变化情况与参比值进行比较,若同时间点的T1弛豫时间比参比值长,说明肝脏的代谢功能低于参比值所对应的肝脏,反之则高于参比值所对应的肝脏。该方法弥补了目前传统检测指标无法直接反应肝功能的局限。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青;梁国海;霍枫;谭晓宇;邝伟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3.0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91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