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烹饪肉类的陶罐。
背景技术:
用陶罐烹饪肉类是餐饮行业中一种比较有特色的菜系,在烹制时,操作人员会将肉类放入陶罐中,肉类可以选择牛肉、羊肉、鸡肉或者猪肉等,然后加入佐料和汤密封罐口,将密封好的陶罐放入烤箱进行烘烤,几个小时后取出用明火加热烹饪一段时间后方可食用。
为了食用方便,一般会采用广口的陶罐,其形状类似于坛子,去掉密封的锡纸后,方便顾客夹取菜品;然而这种广口的陶罐其内部空间比较大,在烹饪过程中,罐体内部很难形成高压状态,对于肉类的口感有较大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厨师们选区用细口的瓶状陶罐进行烹饪,由于罐体内部空间狭小细长,经过较长时间的加热后容易形成内部高压,可以保证肉质熟烂,口感非常好;
然而采用细口瓶状陶罐也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当服务人员解开密封锡纸后,由于瓶口细长较小,顾客无法看到肉块,夹取十分的不方便;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认为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罐体结构,进而满足烹饪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用于烹饪肉类的陶罐。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烹饪肉类的陶罐,包括陶罐,所述陶罐中上部的外表面上加工有碎裂分离槽,所述碎裂分离槽内表面与陶罐内表面之间的距离为1-3mm。
所述碎裂分离槽是内表面的剖面为l形的凹口。
所述碎裂分离槽内表面与陶罐内表面之间最近的距离为1-1.5mm,优选1.2mm。
所述陶罐上端开口处设有方便包裹密封的外沿。
所述陶罐内表面包釉处理。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用于烹饪肉类的陶罐,在保证烹饪效果的同时,解决了食用过程中夹取不方便的问题,并且批量生产的陶罐成本在0.8-1.1元左右,并不会加大菜品的制作成本,并且在敲碎分离罐体时,罐内的汤汁会像喷泉一样涌出,样式非常好看,能够更好的吸引顾客,提高收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烹饪肉类的陶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用于烹饪肉类的陶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陶罐;2、碎裂分离槽;3、外延;4、陶罐内表面;5、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
本申请的创造点在于:在细口瓶状陶罐的外表面上加工碎裂分离槽,当烹饪完成后,将密封的陶罐端上餐桌,然后利用木槌轻轻的转动敲击碎裂分离槽所在位置,在内部压力以及外部敲击的双重作用下,壁厚只有1.2mm的碎裂分离槽会发生碎裂,工作人员将上端瓶口部分拿走,此时汤中冒出,整个菜品都呈现在顾客面前,方便夹取食用;
在烹饪过程中,既要保证罐内的高压不会直接涨裂碎裂分离槽,还要保证碎裂分离槽在敲击过程中顺利碎裂分离,对于碎裂分离槽内表面与陶罐内表面之间的厚度必须进行有效的计算和设计,并且对于碎裂分离槽凹口的形状也要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本申请中将碎裂分离槽的凹口设计为l形,l形凹口的竖直部分向外倾斜,进而形成l形拐点与陶罐内表面直接距离最短的结构设计,可参考图2中展示的凹口的剖面形状,并且保证拐点与陶罐内表面之间的距离在1-1.2mm,以1.2mm为最佳,由于陶罐需要密封烘烤4个小时以上,如果距离低于1mm,在长时间烘烤的过程中,碎裂分离槽容易被涨裂,因此拐点与陶罐内表面之间的距离要超过1mm,以1.2mm为最佳;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容易碎裂分离陶罐罐口部分,还可以减少碎裂分离槽在碎裂过程中碎渣的数量,防止碎渣掉入菜品中,其主要原因是:拐点以上的碎裂分离槽内表面与陶罐内表面之间厚度是逐渐增加,敲击时拐点形成的边缘容易碎裂断开,不会产生碎渣。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烹饪肉类的陶罐,包括陶罐(1),所述陶罐为细口瓶状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罐中上部的外表面上加工有碎裂分离槽(2),所述碎裂分离槽内表面与陶罐内表面(4)之间的距离为1-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饪肉类的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碎裂分离槽是内表面的剖面为l形的凹口(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烹饪肉类的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碎裂分离槽内表面与陶罐内表面之间最近的距离为1-1.5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饪肉类的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罐上端开口处设有方便包裹密封的外沿(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烹饪肉类的陶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罐内表面(4)包釉处理。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