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接油杯组件及采用该接油杯组件的煎盘装置。
背景技术:
经过煎制的食物具有一种独特的香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年轻人;因此,煎盘产品这些年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不管是国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尤其适于一般家庭使用。
在实践应用中,由于煎盘装置中的接油杯容量较小,为了避免油脂从接油杯中溢出,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将接油杯从煎盘装置中拉出,以观察接油杯内油脂的多少;但是,由于接油杯没有与煎盘装置进行固定,接油杯很容易完全从煎盘装置中拉出,进而使接油杯的另一端失去支撑,造成接油杯的摇晃,从而造成油脂从接油杯中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接油杯组件,该接油杯组件能够避免接油杯本体很容易地从煎盘装置中拉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接油杯组件,包括:
接油杯本体,其底部连接有防脱块;
连接在煎盘装置内的支撑架,其上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
在使用时,所述接油杯本体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防脱块处于所述防脱脱槽外侧且正对所述开口端;当所述接油杯沿水平方向向所述煎盘装置外移动时,所述防脱块滑入所述防脱槽且卡设在所述防脱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接油杯组件,通过在接油杯本体的底部设置防脱块,并且对应地在支撑架上设有防脱槽;当用户需要观察接油杯本体内的油量时,用户将接油杯本体沿水平方向拉出支撑架,且此时防脱块从开口端滑入防脱槽并卡在防脱槽内;由于防脱槽的另一端为封闭端,防脱块滑入后只能从开口端脱离防脱槽,从而起到防止接油杯本体轻易被拉出煎盘装置的作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呈匚字形连接的第一水平板、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水平板;
所述防脱槽分别在所述第一水平板、第一折弯板上形成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且所述第一、二导向板之间的凹槽形成导向槽;
所述接油杯本体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接油杯组件,通过在第一水平板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第一、二导向板,第一、二导向板之间的凹槽形成导向槽,通过导向槽限制接油杯本体的滑动,从而避免接油杯本体在移动时摇晃,导致油脂溢出。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脱块包括呈匚字形连接的第水平板、第二折弯板和第四水平板,所述第三水平板连接在所述接油杯本体上;
其中,所述第四水平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水平板、第二折弯板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接油杯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防脱块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封口板。
本实用新型的接油杯组件,通过在接油杯本体上设置封口板,当接油杯本体放入煎盘装置时,封口板将煎盘装置上用于安装接油杯本体的开口封闭住,从而防止油脂滴落到接油杯本体时会溅出煎盘装置外。
优选地,所述封口板上设置有拉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煎盘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接油杯组件。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油杯组件的接油杯本体及防脱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油杯组件的支撑架与煎盘装置的壳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油杯组件的接油杯本体放置在支撑架时的状态示意图1;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油杯组件的接油杯本体放置在支撑架时的状态示意图2;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油杯组件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油杯组件的防脱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阐述本实用新型,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一种接油杯组件,包括:
如图1所示,接油杯本体10,其底部连接有防脱块20;
如图2、3所示,连接在煎盘装置内的支撑架30,其上设有防脱槽31,所述防脱槽31的一端为开口端311,另一端为封闭端312;
如图4、5所示,在使用时,所述接油杯本体10放置在所述支撑架30上,所述防脱块20处于所述防脱槽31的外侧且正对所述开口端311;当所述接油杯本体10沿水平方向向所述煎盘装置外移动时,所述防脱块滑入所述防脱槽且卡设在所述防脱槽内。
本实施例的接油杯组件,通过在接油杯本体的底部设置防脱块,并且对应地在支撑架上设有防脱槽;当用户需要观察接油杯本体内的油量时,用户将接油杯本体沿水平方向拉出支撑架,且此时防脱块从开口端滑入防脱槽并卡在防脱槽内;由于防脱槽的另一端为封闭端,防脱块滑入后只能从开口端脱离防脱槽,从而起到防止接油杯本体轻易被拉出煎盘装置的作用。
具体地,如图6所示,所述支撑架30包括呈匚字形连接的第一水平板32、第一折弯板33和第二水平板34;
所述防脱槽31分别在所述第一水平板32、第一折弯板33上形成第一开口313、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313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开口形成上述的开口端311。
优选地,所述第一水平板32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导向板35、第二导向板36,且所述第一、二导向板35和36之间的凹槽形成导向槽;
所述接油杯本体10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本实施例的接油杯组件,通过在第一水平板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第一、二导向板,第一、二导向板之间的凹槽形成导向槽,通过导向槽限制接油杯本体的滑动,从而避免接油杯本体在移动时摇晃,导致油脂溢出。
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防脱块20包括呈匚字形连接的第三水平板21、第二折弯板22和第四水平板23,所述第三水平板21连接在所述接油杯本体10上;
其中,所述第四水平板23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水平板21、第二折弯板22的宽度。
优选地,所述接油杯本体10的一端与所述防脱块20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封口板11。
本实施例的接油杯组件,通过在接油杯本体上设置封口板,当接油杯本体放入煎盘装置时,封口板将煎盘装置上用于安装接油杯本体的开口封闭住,从而防止油脂滴落到接油杯本体时会溅出煎盘装置外。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封口板11上设置有拉钩12。
本实施例的接油杯组件,通过在封口板上设置拉钩,用户通过用手扣住拉钩即可轻松地将接油杯本体拉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煎盘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接油杯组件。
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1.一种接油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油杯本体,其底部连接有防脱块;
连接在煎盘装置内的支撑架,其上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
在使用时,所述接油杯本体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防脱滑块处于所述防脱槽外且正对所述开口端;当所述接油杯沿水平方向向所述煎盘装置外移动时,所述防脱块滑入所述防脱槽且卡设在所述防脱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油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架包括呈匚字形连接的第一水平板、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水平板;
所述防脱槽分别在所述第一水平板、第一折弯板上形成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且所述第二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油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平板的两侧向上延伸形成第一导向板、第二导向板,且所述第一、二导向板之间的凹槽形成导向槽;
所述接油杯本体在所述导向槽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油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脱块包括呈匚字形连接的第三水平板、第二折弯板和第四水平板,所述第三水平板连接在所述接油杯本体上;
其中,所述第四水平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水平板、第二折弯板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油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油杯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防脱块连接,另一端设置有封口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油杯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口板上设置有拉钩。
7.一种煎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接油杯组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