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下机架下导轴承防甩油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轮发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下机架下导轴承防甩油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立式水轮发电机导轴承及推力轴承电站实际运行过程中反馈的最大问题就是甩油及油雾溢出问题,甩油及油雾溢出产生的原因有:挡油管的外侧圆度因制造、运输、安装等原因导致变形,以及转动部件(滑转子或推力头)内侧径的加工公差使挡油管筒壁与转动部件内径在圆周的间隙不均匀,转动部件在旋转过程中引起油面波动,由于间隙不均匀产生泵效应夹具油面波动导致挡油管顶部甩油。具体可参考《防爆电机》杂志,2012年第1期第47卷,“立式水轮发电机轴承防甩油及油雾溢出结构分析”,作者宋洪占。

从诸多电站实际运行的情况来看,立式水轮发电机下机架在实际运行中经常会出现油雾从下机架挡油管处甩出的现象,不但污染了厂房环境,长时间还会造成下机架油槽内油位下降,严重威胁导轴承瓦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下机架下导轴承防甩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发电机的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下机架下导轴承防甩油结构,包括挡油管、发电机轴、滑转子、下导轴承瓦以及下机架油槽,所述挡油管固定有密封环,滑转子上卡设有台阶面,密封环与台阶面配合形成泵环。

进一步的,所述在挡油管的末端设置一组梳齿,梳齿朝着滑转子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转子上设置有轴向贯通的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能有效防止下机架油槽内部的油从挡油管处甩出,污染厂房环境;2、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下机架下导轴承防甩油结构,包括挡油管1、发电机轴3、滑转子4、下导轴承瓦5、下机架油槽6。滑转子4固定在发电机轴3上,挡油管1、下导轴承瓦5、下机架油槽6的安装方式均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在挡油管1上固定设置密封环2,在滑转子4上开设有台阶面9。如图2所示,密封环呈l形,其中l形的其中一段固定在挡油管1上,另一段沿发电机轴3的轴向朝着滑转子4悬伸。滑转子4的台阶面中,其中一面沿发电机轴3的径向布置,另一面沿着发电机轴3的轴向布置,与密封环2沿轴向的一段相对布置且保持一定间隙,形成泵环。在滑转子4上设置有轴向贯通滑转子4内外的通气孔8,在挡油管1的末端设置一组梳齿7,梳齿7朝着滑转子4布置。

立式水轮发电机正常运行时,在挡油管1下部设置的密封环2与滑转子4的台阶面9配合形成泵环,滑转子4旋转时,滑转子4台阶内圆与挡油环外圆存在的周向线速度差形成了动压压头。压头方向迫使润滑油重新流回油槽内,增大了润滑油通过滑转子4与挡油管1之间的空腔发生内甩油的阻力。在挡油管1上端设置多段梳齿7具有迷宫的作用,能够有效降低油的动压头,同时在滑转子4上设置的通气孔8还具有平衡滑转子4内外油压力的作用。这三种结构组合使用可以有效防止下机架油槽6中的油沿挡油管1甩出,污染厂房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下机架下导轴承防甩油结构,包括挡油管(1)、发电机轴(3)、滑转子(4)、下导轴承瓦(5)以及下机架油槽(6),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油管(1)固定有密封环(2),滑转子(4)上卡设有台阶面(9),密封环与台阶面配合形成泵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下机架下导轴承防甩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挡油管的末端设置一组梳齿(7),梳齿朝着滑转子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下机架下导轴承防甩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转子(4)上设置有轴向贯通的通气孔(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轮发电机技术领域,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发电机的正常运行。尤其是一种立式水轮发电机下机架下导轴承防甩油结构,包括挡油管、发电机轴、滑转子、下导轴承瓦以及下机架油槽,所述挡油管固定有密封环,滑转子上卡设有台阶面,密封环与台阶面配合形成泵环。

技术研发人员:冯丽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大路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9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