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面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上通常需要设置边缘遮光部位,以对显示面板边缘进行封屏,防止显示面板边缘出现漏光。现有的显示面板通常在背板上设置弯折,使弯折包裹显示面板的边缘部位,以实现显示面板封屏的效果。由于显示面板的背板上设置弯折结构,导致背板的结构单一,背板内折之后,对显示面板的外观局限性高,在对显示面板进行进一步加工时,显示面板的外观处理非常单调。在对显示面板的外观进行处理时,通常会在背板上设置铝条等,安装过程中,会在铝条部位裸露连接结构,如螺钉等部件,非常影响显示面板边缘部位的视觉效果。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改善至少一个上述现有技术中所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外框,以及设置在所述外框内侧的框条;所述外框包括第一固定肋与第二固定肋,所述第一固定肋与所述第二固定肋合围成第一安装槽,所述框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框条包括框条主体和折边,所述框条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肋的内侧,所述折边紧贴所述第二固定肋设置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肋连接。可选地,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围边,所述围边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肋和所述框条主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框条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肋覆盖所述围边及所述第一连接件。可选地,所述围边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框条主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可选地,所述折边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固定肋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之间。可选地,所述外框还包括第三固定肋,所述第三固定肋与所述第二固定肋合围成第二安装槽,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并覆盖所述第二固定肋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肋上还凹设有容置槽,所述第四通孔开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上。可选地,所述框条主体、所述折边与所述背板合围成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中设置有光学板材。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肋与所述显示屏之间设有封屏胶,所述封屏胶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对应所述容置槽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接触。可选地,所述折边与所述光学板材之间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处且至少部分遮挡所述第三通孔。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显示模组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模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外框与框条相互配合,可以通过调整外框的形状,实现调整显示模组的外形,进而使得显示模组的外形设计更加多样化。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局部层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光学膜片组件11显示屏12光学板材13背板14围边20显示模组21外框22第一固定肋23框条231框条主体24折边241缓冲件25第一连接件26第二连接件27封屏胶28第二固定肋281容置槽282第一安装槽283第二安装槽29第三固定肋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模组20,包括:外框2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框21内侧的框条23;所述外框21包括第一固定肋22与第二固定肋28,所述第一固定肋22与所述第二固定肋28合围成第一安装槽282,所述框条2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282内;所述框条23包括框条主体231和折边24,所述框条主体231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肋22的内侧,所述折边24紧贴所述第二固定肋28设置并通过第二连接件26与所述第二固定肋28连接。所述显示模组20安装过程中,为了方便组装,现有的安装方式中,对所述显示模组20的局部结构进行弯折,并将外框21固定在所述折弯部位,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所述框条23,能够直接与所述显示模组20的其他结构相互配合,不需要对其他结构进行折弯处理,进而能够方便所述显示模组20的标准化加工;在对所述显示模组20的外观进行处理时,由于所述外框21与所述框条23相配合,可以通过调整所述外框21的外形来改善所述显示模组20的外观。在安装完成之后,所述框条23可以作为所述外框21与所述显示模组20的其他结构的连接介质,进而可以对所述框条23、所述外框21以及所述显示模组20分别进行标准化加工,有效降低所述显示模组20的加工成本。所述框条23与所述显示模组20的其他部件相配合,如与显示模组20的光学膜片组件10相配合,在对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的边缘进行遮光设计时,可以直接将所述框条23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相连接,由于所述框条23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282内,所述框条23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相配合时,所述框条23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的连接部位被隐藏在所述第一安装槽282内,进而从外部不能看到所述框条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的连接部位,进而能够使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与所述框条23呈隐藏式连接方式。在将所述框条23和所述外框21用于所述显示模组20内时,由于可以通过所述框条23与所述显示模组20的光学膜片组件10相互连接,不需要单独对光学膜片组件10进行折弯或成型加工,进而可以降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的加工难度,方便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的标准化加工;在对所述显示模组20的外部边缘进行加工时,可以通过调整所述外框21的外形来改变所述显示模组20的边缘形状,进而可以实现对所述显示模组20整体结构的个性化加工。所述框条23围合形成内部具有空腔的中空结构,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装设于所述框条23围合形成的空腔内,以使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的外侧边缘能够于所述框条23的内壁相互配合,所述框条23能够阻挡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外侧边缘出现漏光。请参阅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局部层状结构示意图,光学膜片组件10包括至少两侧光学板材12,显示屏11涉及设置在显示屏1111两侧的偏光片。本实施例中,可以使所述框条23仅遮挡光学板材12,使所述框条23的高度h大于或等于所述光学板材12的厚度h,以防止光学板材12的边缘部位产生漏光。如图3所示,所述框条主体装设在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的边缘外侧,以使所述显示模组20至少部分遮挡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边缘,以防止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出现漏光。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条23完全遮挡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的外侧边缘部位,使所述框条23的高度h等于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整体的厚度,以使所述框条23完全阻挡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边缘,防止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外侧边缘出现漏光。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模组20还包括背板13,所述背板13包括围边14,所述围边14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肋22和所述框条主体23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25与所述框条主体231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肋22覆盖所述围边14及所述第一连接件25。所述框条主体23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25与所述背板13的所述围边14相连接。所述围边14可以为所述背板13的侧壁,也可以为设置在所述背板13上的凸出结构,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形式。在安装所述背板13和所述框条主体231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25将所述背板13与所述框条主体231相互固定,其中,可以在背板13上打孔,以采用螺钉作为所述第一连接件25为例,将所述框条主体231固定在所述背板13上,实现所述框条23与所述背板13的相互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件25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背板13和所述框条主体231其中一个设置有凸部,另一个设置有凹部,将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组合形成所述第一连接件25,将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相互对插,实现所述框条主体231与所述背板13的相互安装。所述外框21围设在所述框条主体231外部,以从外部覆盖所述第一连接件25,当所述外框21安装完成之后,从所述显示模组20的外部观察,不能直接看到所述第一连接件25,进而能够提升所述显示模组20的观赏性。所述框条23可以采用铝条或铁条,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材料制成;所述外框21可以采用铝框,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其他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围边14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框条主体231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25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所述第一连接件25进行定位,以使所述第一连接件25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时,所述围边14与所述框条主体231相互固定。由于所述框条23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82内,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25、所述第二通孔被所述第一固定肋22遮挡起来,进而从外部观察,不能看到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一连接件25。所述折边24与所述第二固定肋28的安装方式,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折边24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固定肋28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26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之间。通过采用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对所述第二连接件26进行定位,当所述第二连接件26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内之后,所述折边24与所述第二固定肋28相互固定,进而能够方便实现所述外框21与所述框条23的相互固定。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外框21还包括第三固定肋29,所述第三固定肋29与所述第二固定肋28合围成第二安装槽283,所述显示模组20还包括显示屏11,所述显示屏11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283内并覆盖所述第二固定肋28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6。在所述显示模组20安装完成之后,所述显示屏11完全遮挡所述第二连接件26,进而在所述显示模组20外部,不能看到所述第二固定肋28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6,此时,所述框条23在所述显示模组20内部呈隐藏式结构。从所述显示模组20的外部观察,所述框条主体231被遮挡在所述第一固定肋22与所述第二固定肋28形成的所述第一安装槽282内,所述第二固定肋28和所述第二连接件26以及所述折边24被遮挡在所述显示屏11底部,从所述显示模组20的外部观察其边缘结构,仅能够看到所述外框21,进而可以根据所述显示模组20的具体要求来改变所述外框21的形状,以使所述显示模组20的边缘能够呈多样化设计。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肋28上还凹设有容置槽281,所述第四通孔开设于所述容置槽281的底壁上。当所述第二连接件26穿设于所第四通孔内时,所述第二连接件26靠近所述显示屏11一端位于所述容置槽281内,此时所述显示屏11遮挡在所述第二固定肋28上,进而可以减小所述第二固定肋28与所述显示屏11之间的缝隙,有助于减小所述显示模组20的厚度。所述容置槽281的底壁,指的是所述容置槽281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肋28朝向所述显示屏11一侧表面的内凹的槽,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容置槽281和所述第二固定肋28朝向所述折边24一侧。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框条主体231、所述折边24与所述背板13合围成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中设置有光学板材12,通过所述第三安装槽遮挡所述光学板材12的外侧边缘,能够在所述光学板材12边缘形成黑边,防止漏光。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肋28与所述显示屏11之间设有封屏胶27,所述封屏胶27设置在所述显示屏11对应所述容置槽281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26接触。所述封屏胶27也可以采用密封泡棉或密封胶层,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材料。在安装时,将所述封屏胶27压紧在所述框条23外部,以防止杂质通过所述框条23与所述封屏胶27之间的缝隙进入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内。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折边24与所述光学板材12之间设置有缓冲件241,所述缓冲件241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处且至少部分遮挡所述第三通孔,当所述第二连接件26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内时,所述缓冲件241用于阻挡所述第二连接件26,以防止所述第二连接件26对所述光学板材12产生磨损。本实用新型在上述显示模组20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的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所述的显示模组20,由于所述框条23能够对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进行遮光,防止所述光学膜片组件10出现漏光,进而可以提升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在加工时,能够简化所述显示装置的加工,降低加工难度;由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5可以被完全遮挡在所述外框21内,能够有效提升所述显示装置的外部观赏性,提升用户体验。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框,以及设置在所述外框内侧的框条;
所述外框包括第一固定肋与第二固定肋,所述第一固定肋与所述第二固定肋合围成第一安装槽,所述框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
所述框条包括框条主体和折边,所述框条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肋的内侧,所述折边紧贴所述第二固定肋设置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肋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背板,所述背板包括围边,所述围边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肋和所述框条主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框条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肋覆盖所述围边及所述第一连接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边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框条主体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上设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固定肋上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件穿设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还包括第三固定肋,所述第三固定肋与所述第二固定肋合围成第二安装槽,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并覆盖所述第二固定肋与所述第二连接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肋上还凹设有容置槽,所述第四通孔开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底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条主体、所述折边与所述背板合围成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中设置有光学板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肋与所述显示屏之间设有封屏胶,所述封屏胶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对应所述容置槽的位置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接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与所述光学板材之间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设置在所述第三通孔处且至少部分遮挡所述第三通孔。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外框,以及设置在所述外框内侧的框条;所述外框包括第一固定肋与第二固定肋,所述第一固定肋与所述第二固定肋合围成第一安装槽,所述框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框条包括框条主体和折边,所述框条主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肋的内侧,所述折边紧贴所述第二固定肋设置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固定肋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外框与框条相互配合,在安装时,不需要显示模组的背板进行折弯,进而减少由于背板折弯而对显示模组的外形带来的限制,可以通过调整外框的形状,实现调整显示模组的外形,进而使得显示模组的外形设计更加多样化。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张伟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