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的接线盒及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健康,而作为烹饪器具的一种,空气炸锅能够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炸制食品,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空气炸锅包括若干导线,其中一部分设置在壳体内部,另一部分设置在壳体外部,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导线和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导线一般通过设置在壳体外部的接线盒进行电连接。具体的,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导线和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导线的端部穿设进所述接线盒内部,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导线和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导线在所述接线盒内部一一对应电连接。
然而,由于空气炸锅在食物的炸制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该热量容易通过壳体直接传递到上述导线上而导致导线发热严重,从而难以通过安规测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接线盒及空气炸锅,可以减轻导线的发热程度,使其满足安规测试的要求。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接线盒,其内部中空,接线盒设置于烹饪器具的外壳外侧,烹饪器具包括若干导线,接线盒上设有第一穿线槽和第二穿线槽,导线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穿线槽和第二穿线槽中,在接线盒的盒壁上设有连通接线盒内部和接线盒外部的若干个散热口。
由于在接线盒的盒壁上设有使接线盒内部和接线盒外部连通的散热口,可以对接线盒内部的导线进行散热,减轻导线的发热程度,减少壳体等发热源的热量向导线的传递量,因此能够减轻导线的发热程度,使其容易满足安规测试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散热口具有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散热口设置在接线盒的盒壁上彼此相对的位置处。这样一来,当环境中的冷空气进入到散热口后,在接线盒内部进行热交换之后,容易从相对的散热口再流出接线盒内部,因此对接线盒的散热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接线盒内部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导线固定部,至少两条导线固定在不同的导线固定部上。
这样通过导线固定部彼此间隔开可以实现导线彼此之间间隔开。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导线固定部包括导线容置通道,散热口设置在两个容置通道之间。
由于将散热口设置在两个容置通道之间,便于冷空气流经两个容置通道之间,能够对容置通道进行更好地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容置通道所在平面与所述外壳平面呈角度设置,角度大于零度。
这样容置通道相对于外壳立设,能够尽量减少外壳传递到容置通道上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该角度为90度。这样设置使容置通道垂直于壳体设置,能够尽量减少外壳传递到容置通道上的热量,减少外壳对容置通道的热辐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容置通道设置在接线盒的中部。
这样使导线悬空在接线盒中部,有利于容置通道的散热,能够减少接线盒外壁向容置通道的热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接线盒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盒壁和第二盒壁,至少部分散热口设置在第一盒壁上,至少部分散热口设置在第二盒壁上;容置通道包括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导线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一盒壁上的第一隔离墙,第一容置槽设置在第一隔离墙的端部,第一容置槽的延伸方向朝向外壳外部;导线固定部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盒壁上的第二隔离墙,第二隔离墙和第一隔离墙在第一盒壁上的投影重合,且第二容置槽设置在第二隔离墙的端部,第二容置槽和第一容置槽相对设置,以共同形成所述导线容置通道。
通过使第一容置槽设置在第一隔离墙的顶部,第二容置槽设置在第二隔离墙的顶部,这样可以使内部导线尽量位于接线盒内的中部,减少外壳通过接线盒的盒壁向内部导线的传热。第一容置槽、第二容置槽的延伸方向朝向外壳外部可以使内部导线与外壳非平行设置,以减少外壳等热源对内部导线的热辐射面积。同时也可以增加与内部导线的端部电连接的电源线和外壳之间的距离,尽量减轻外壳等热源对电源线的热辐射。
此外,通过第二容置槽和第一容置槽的槽口相互接触而使第二容置槽和第一容置槽一起形成容纳内部导线的相对封闭的空间,这样可以使从散热口落入接线盒盒体内部的水汽、杂质、飞虫等不会接触到内部导线,从而增强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导线包括烹饪器具的内部导线以及电源线,内部导线穿设在第一穿线槽中,电源线穿设在第二穿线槽中,内部导线和电源线在接线盒内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内部导线为玻纤线。这样能够提高内部导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接线盒内部设有接线架,接线架包括接线架本体和压线板,接线架本体固定在第一盒壁上,内部导线的端部和电源线的端部在电连接后被压接在接线架本体和压线板之间;接线盒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盒体和下盒体,上盒体和下盒体均具有容置腔。这样能够使内部导线的端部和电源线的端部可靠地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外壳以及如上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接线盒,烹饪器具为空气炸锅,接线盒固定在外壳的外表面上,外壳的外表面具有出线槽,导线穿设在出线槽和第一穿线槽中。
由于空气炸锅使用了如上所述的接线盒,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炸锅可以减轻导线的发热程度,使其满足安规测试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接线盒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接线盒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接线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接线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21-第一穿线槽;22-第二穿线槽;23-第一盒壁;24-第二盒壁;25-第一隔离墙;26-第一容置槽;27-第一区域;28-第四区域;30-散热口;29-第二隔离墙;31-第二容置槽;32-第二区域;33-第三区域;34-上盒体;35-下盒体;36-缩颈部;37-压线板;38-接线架本体;51-内部导线;52-电源线;100-烹饪器具的接线盒;200-空气炸锅。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接线盒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接线盒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接线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部件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烹饪器具的接线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b部件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的接线盒100,其内部中空,且烹饪器具的接线盒100设置于烹饪器具的外壳10上,烹饪器具包括若干导线,烹饪器具的接线盒100上设有第一穿线槽21和第二穿线槽22,导线分别穿设在第一穿线槽21和第二穿线槽22中,在烹饪器具的接线盒100的盒壁上设有连通烹饪器具的接线盒100内部和烹饪器具的接线盒100外部的若干个散热口30。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烹饪器具的接线盒100也简称为接线盒100。
本实施例的接线盒100可以应用于电热的烹饪器具、例如空气炸锅、电饭煲、高压锅等中,并用于使烹饪器具内部的导线和外部的电源线连接,在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均以烹饪器具是空气炸锅为例来进行说明,其它类型的烹饪器具与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另外,烹饪器具包括若干导线,这里以烹饪器具包括内部导线51和电源线52为例来进行说明,对于导线是其他类型线缆的情况与此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接线盒100可以设置在空气炸锅的外壳10上,具体的,可以是可拆卸地固定在外壳10上,也可以与外壳10一体成型。此外,接线盒100可以整体固定在外壳10的外侧、例如固定在外壳10的外表面上,也可以至少部分结构位于外壳10的内部,另外一部分结构位于外壳10的外部。
另外,接线盒100为中空结构,以便于实现各个导线,例如内部导线51和电源线52在接线盒100内部相互连接。当然,为了便于将内部导线51和电源线52引入接线盒100内部,可以使接线盒100上设有第一穿线槽21和第二穿线槽22,这里的第一穿线槽21和第二穿线槽22可以是贯通孔,也可以是截面为方形或者其它形状的贯通槽。此处,穿线槽的截面形状不限,只要能够使线缆穿过即可。烹饪器具的内部导线51穿设在第一穿线槽21中,烹饪器具的电源线52穿设在第二穿线槽22中,这样内部导线51和电源线52的端部就可以在接线盒100内部实现电连接。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在接线盒100的盒壁上设有使接线盒100内部和接线盒100外部连通的若干个散热口30,以减轻电源线52的发热程度。散热口30可以选择形成为长条状孔。这样能在盒壁上设置尽量多的散热口30,以使各个散热口30之间保持一定的密集度,防止飞虫、杂物等进出接线盒100。
具体的,在现有技术中,空气炸锅在食物的炸制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热量,该热量容易经过壳体、内部导线51而直接传递到电源线52上而导致电源线52发热严重,从而难以通过安规测试。此处的安规测试是指为了确保电热炊具的用电安全而进行的测试,具体的,在gb4706.1-2005/iec60335-1:2004标准中规定了,电源软线的橡胶或聚氯乙烯绝缘的温升限值为50k,所述温升为被测点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差值,单位为开尔文k。因此安规测试就是检测烹饪器具工作时,电源线52的温升是否超过50k,若超过,则不能通过安规测试。现有的空气炸锅,电源线52和壳体、内部导线51直接接触而导致温升严重,无法通过安规测试。而本实施例的接线盒100,由于内部导线51穿过第一线槽进入接线盒100内部,同时电源线52穿过第二线槽进入接线盒100内部,内部导线51和电源线52在接线盒100内部实现电连接,在接线盒100的盒壁上设有使接线盒100内部和接线盒100外部连通的散热口30,这样一方面可以对接线盒100内部的内部导线51和电源线52进行散热,减轻内部导线51和电源线52的发热程度,减少内部导线51的热量向电源线52的传递量,另一方面电源线52也不会和作为热源的外壳10直接接触,避免外壳10上的热量直接传递到电源线52上,因此能够减轻电源线52的发热程度,使其容易满足安规测试的要求。
对于散热口30的设置位置,为了产生类似于空气对流的效果,可以选择将散热口30具有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散热口30设置在接线盒100的盒壁上彼此相对的位置处。这样,当环境中的冷空气从某个散热口30进入接线盒100内后,在接线盒100内部进行热交换之后,容易从相对的散热口30再流出接线盒100内部,因此对接线盒100的散热效果较佳。
对于散热口30的具体的设置方式,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接线盒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盒壁23和第二盒壁24,至少部分散热口30设置在第一盒壁23上,至少部分散热口30设置在第二盒壁24上。具体的,参考图1、2所示,第一盒壁23和第二盒壁24分别为接线盒100的盒壁的底壁和顶壁。当然,第一盒壁23和第二盒壁24也可以分别为接线盒100的盒壁的其它两个相对的侧壁。此外,可选的,接线盒100包括设置在顶壁和底壁之间的侧壁,所述顶壁、底壁和侧壁共同围成了接线盒100内部的容置腔。
为了进一步减轻电源线52的发热,可以考虑加强对内部导线51的散热,为此,可以考虑将发热较多的内部导线51间隔开布置。具体的,内部导线51具有至少两条,且至少两条内部导线51位于接线盒100内的部分彼此间隔设置。一般而言,空气炸锅的内部导线51对应于电源线52的火线、零线、接地线而相应地具有三根,或者也可以具有其他数量例如两根或者更多根。内部导线51的发热一般较为严重,通过将多根内部导线51间隔开布置有利于其散热,减轻发热程度。这里的内部导线51间隔设置,可以如图1、2、3所示那样,在水平面上间隔开设置,也可以同时在竖直方向上也间隔开设置。此外,由于内部导线51的发热较为严重,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可以选择耐高温的玻纤线作为内部导线51。这里的高温例如可以是200℃的温度。
此外,对于内部导线51的具体间隔方式,可以选择在接线盒100内部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导线固定部,至少两条导线,例如至少两条内部导线51位于接线盒100内的部分分别固定在不同的导线固定部上。这样通过导线固定部彼此间隔开可以实现内部导线51彼此之间间隔开。
进一步的,导线固定部包括导线容置通道,散热口30设置在两个容置通道之间。即将散热口30设置在接线盒盒壁上与容置通道错开的位置上,由于将散热口30设置在两个容置通道之间,便于冷空气流经两个容置通道之间,能够对容置通道进行更好地散热。
此外,可选的,容置通道所在平面与外壳平面呈角度设置,角度大于零度。像这样容置通道相对于外壳立设,能够尽量减少外壳传递到容置通道上的热量。比较优选的是,使该角度为90度。即使导线垂直于外壳设置。
可选的,容置通道设置在接线盒的中部。这样使导线悬空在接线盒中部,有利于容置通道的散热,能够减少接线盒外壁向容置通道的热传递。此外,关于容置通道的具体设置方式,将在下面详细叙述。
另外,考虑到接线盒100内部的电源线52和内部导线51的接线操作,可以使接线盒100的盒体由可拆卸的两部分构成,例如,接线盒1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盒体34和下盒体35,这样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将上盒体34和下盒体35彼此拆开,而对电源线52和内部导线51进行接线操作。具体的,上盒体34和下盒体35内均设有容置腔,上盒体34的容置腔的底壁为第二盒壁24,下盒体35的容置腔的底壁为第一盒壁23。
进一步的,如图2、3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导线固定部包括设置在第一盒壁23上的第一隔离墙25,在第一隔离墙25上设有第一容置槽26,内部导线51分别容置在不同的第一容置槽26内。即接线盒100内部还包括至少两个设置在第一盒壁23上的第一隔离墙25,至少两个第一隔离墙25在与第一隔离墙2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隔离墙25上设有第一容置槽26,第一隔离墙25的数量和内部导线51的数量相同,内部导线51择一地容置在第一容置槽26内。通过将内部导线51分别设置在第一隔离墙25的第一容置槽26内,由于第一隔离墙25彼此间隔开设置,因此各个内部导线51也被间隔开设置,从而能够增强各内部导线51的散热效果。第一隔离墙25可以和第一盒壁23一体成型,也可以是分体形成而固定在第一盒壁23上。在外壳10是弧面的情况下,第一隔离墙25的延伸方向可以是沿外壳10的径向方向,或者在外壳10的安装接线盒100的表面是平面的情况下,第一隔离墙25的延伸方向可以垂直于外壳10表面,而两个第一隔离墙25在与第一隔离墙25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间隔设置,具体是指各个第一隔离墙25横向间隔开设置。
此外,可选的,第一容置槽26设置在第一隔离墙25的背离第一盒壁的端部,第一容置槽26的延伸方向朝向外壳10外部。通过使第一容置槽26设置在第一隔离墙25的顶部,这样可以使内部导线51尽量位于接线盒100内的中部,减少外壳10通过接线盒100的盒壁向内部导线51的传热。第一容置槽26的延伸方向朝向外壳10外部可以使内部导线51与外壳10非平行设置,以减少外壳10等热源对内部导线51的热辐射面积。同时也可以增加与内部导线51的端部电连接的电源线52和外壳10之间的距离,尽量减轻外壳10等热源对电源线52的热辐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第一盒壁23上的散热口30设置在第一盒壁23上与第一隔离墙25相互错开的区域内。具体而言,如图2、4所示,第一盒壁23上位于相邻的第一隔离墙25之间的部分为第一区域27,第一盒壁23上位于第一隔离墙25排列方向最外侧的第一隔离墙25和与最外侧的第一隔离墙25相对应的盒壁之间的部分为第四区域28,至少部分第一盒壁23上的散热口30设置在第一区域27上,和/或,至少部分第一盒壁23上的散热口30设置在第四区域28上。由于将部分散热口30设置在第一盒壁23上与第一隔离墙25之间的空隙对应的部分上,能够使相邻的第一隔离墙25或者相邻的接线盒100盒壁和第一隔离墙25之间形成供环境中冷空气流入的冷却通道,这样第一隔离墙25用来将内部导线51以彼此间隔开的方式支承起来,同时在第一隔离墙25之间还设有冷却通道,因此能够对第一隔离墙25上支承的内部导线51进行较好的散热。
进一步的,参照图5,导线固定部还包括设置在第二盒壁24上的第二隔离墙29,第二隔离墙29和第一隔离墙25在第一盒壁23上的投影重合,且第二隔离墙29的背离第二盒壁24的端部设有第二容置槽31,第二容置槽31和第一容置槽26一一对应设置,且彼此对应的第一容置槽26和第二容置槽31槽口相接触以使第一容置槽26和第二容置槽31共同形成用于容置内部导线51的空间,也即上述的导线容置通道包括第一容置槽26和第二容置槽31。通过第二容置槽31和第一容置槽26的槽口相互接触而使第二容置槽31和第一容置槽26一起形成容纳内部导线51的相对封闭的空间,这样可以使从第四区域28和第一区域27上的散热口30落入接线盒100盒体内部的水汽、杂质、飞虫等不会接触到内部导线51,从而增强安全性。
此外,为了增强散热口30的散热效果,还可以选择在和第一区域27和第四区域28上的散热口30对应的位置处也设有散热口30。即至少部分第二盒壁24上的散热口30设置在第二盒壁24上与第二隔离墙29相互错开的区域内。具体的,参照图6所示,第二盒壁24上位于相邻的第二隔离墙29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区域32,第二盒壁24上位于第二盒壁24的排列方向最外侧的第二隔离墙29和与最外侧的第二隔离墙29相对应的盒壁之间的部分为第三区域33,至少部分第二盒壁24上的散热口30设置在第二区域32上,和/或,至少部分第二盒壁24上的散热口30设置在第三区域33上。由于第二隔离墙29和第一隔离墙25在第一盒壁23上的投影重合,因此第二区域32和第一区域27在第一盒壁23上的投影也重合,因此设置在第一区域27和设置在第二区域32上的散热口30彼此相对,设置在第三区域33和第四区域28上的散热口30彼此相对,因此能够使设置在第一盒壁23和设置在第二盒壁24上的散热口30彼此相对,有利于冷空气的对流,能够对第一隔离墙25和第二隔离墙29中的内部导线51进行很好的散热。
另外,本实施例的接线盒100的外部形状也使整个接线盒100具有绕线架的功能,具体的,如图1所示,盒体上靠近外壳10的部分形成为外部轮廓局部缩小的缩颈部36,以供电源线52缠绕。
上述介绍了内部导线51在进入接线盒100之后的排布方式,此外,内部导线51的端部要和电源线52的端部进行电连接,以保证空气炸锅的正常使用。具体的,如图4所示,使接线盒100内部设有接线架,接线架包括接线架本体38和压线板37,接线架本体38固定在第一盒壁23上,内部导线51的端部和电源线52的端部在电连接后被压接在接线架本体38和压线板37之间。接线架本体38和压线板37之间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盒壁23和第二盒壁24上设置的散热口30的设置位置要避开所述接线架设置,以防止水汽、杂质等经过散热口30进入到内部导线51和电源线52彼此连接的部分。此外,在第一盒壁23上设有的散热口30和在第二盒壁24上设有的散热口30在第一盒壁23上的投影彼此重合。能够保证冷却空气的对流效果最佳。
本实施例中,接线盒内部中空,且设置于烹饪器具的外壳上,烹饪器具包括若干导线,接线盒上设有第一穿线槽和第二穿线槽,导线分别穿设在第一穿线槽21和第二穿线槽22中,在接线盒的盒壁上设有使接线盒内部和接线盒外部连通的散热口。由于在接线盒的盒壁上设有使接线盒内部和接线盒外部连通的散热口,这样可以对接线盒内部的导线进行散热,减轻导线的发热程度,减少壳体等发热源的热量向导线的传递量,另一方面电源线也不会和作为热源的外壳直接接触,避免外壳上的热量直接传递到导线上,因此能够减轻导线的发热程度,使其容易满足安规测试的要求。
实施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空气炸锅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空气炸锅200,包括外壳10和如实施例一所述的接线盒100,这里的烹饪器具为空气炸锅200,接线盒100固定在外壳10的外表面上,外壳10的外表面具有出线槽(未图示),内部导线穿设在出线槽和第一穿线槽中,并且内部导线和电源线在接线盒100中实现电连接。此外,接线盒100的具体结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均已在前述实施例一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空气炸锅在具体工作时,接线盒与外壳的接触面积较小,能够尽量避免外壳产生的热量通过接线盒的盒壁传递到电源线上,并且由于第一隔离墙和第二隔离墙的设置,使内部导线和电源线的端部相对于外壳的表面立起设置,因而能够使电源线和外壳非平行设置,可以减小作为热源的外壳、外壳内的发热元件对电源线的热辐射。最后,由于电源线的端部和外壳之间隔着内部导线,因此距离外壳的距离也较长,也能减小外壳对电源线的热辐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烹饪器具的接线盒,其内部中空,所述接线盒(100)设置于烹饪器具的外壳(10)外侧,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若干导线,所述接线盒(100)上设有第一穿线槽(21)和第二穿线槽(22),所述导线分别穿设在所述第一穿线槽(21)和第二穿线槽(22)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线盒(100)的盒壁上设有连通所述接线盒(100)内部和所述接线盒(100)外部的若干个散热口(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口(30)具有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散热口(30)设置在所述接线盒(100)的盒壁上彼此相对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线盒(100)内部还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导线固定部,至少两条所述导线固定在不同的所述导线固定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固定部包括导线容置通道,所述散热口(30)设置在两个所述容置通道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通道所在平面与所述外壳(10)所在平面呈角度设置,所述角度大于零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为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通道设置在所述接线盒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10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盒壁(23)和第二盒壁(24),至少部分所述散热口(30)设置在所述第一盒壁(23)上,至少部分所述散热口(30)设置在所述第二盒壁(24)上;
所述容置通道包括第一容置槽(26)和第二容置槽(31),所述导线固定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盒壁(23)上的第一隔离墙(25),所述第一容置槽(26)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离墙(25)的端部,所述第一容置槽(26)的延伸方向朝向所述外壳(10)外部;所述导线固定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盒壁(24)上的第二隔离墙(29),所述第二隔离墙(29)和所述第一隔离墙(25)在所述第一盒壁(23)上的投影重合,且所述第二容置槽(31)设置在所述第二隔离墙(29)的端部,所述第二容置槽(31)和所述第一容置槽(26)相对设置,以共同形成所述导线容置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包括所述烹饪器具的内部导线(51)以及电源线(52),所述内部导线(51)穿设在所述第一穿线槽(21)中,所述电源线(52)穿设在所述第二穿线槽(22)中,所述内部导线(51)和所述电源线(52)在所述接线盒(100)内部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线盒(100)内部设有接线架,所述接线架包括接线架本体(38)和压线板(37),所述接线架本体(38)固定在所述接线盒内,所述内部导线(51)的端部和所述电源线(52)的端部在电连接后被压接在所述接线架本体(38)和所述压线板(37)之间;
所述内部导线(51)为玻纤线;
所述接线盒(100)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盒体(34)和下盒体(35),所述上盒体(34)和下盒体(35)均具有容置腔。
11.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0)以及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的接线盒(100),所述烹饪器具为所述空气炸锅(200),所述接线盒(100)固定在所述外壳(10)的外表面上,所述外壳(10)的外表面具有出线槽,所述导线穿设在所述出线槽和所述第一穿线槽(21)中。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