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人防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防门及人防门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的地下防护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指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下连接板建筑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地下防护工程出入口的门称为人防门,人防门设置在墙体的门口处。
现有的公告号为cn204283136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人防门,包括门框、通过合页活动安装于门框上的门板,门板上安装有转轮,转轮所在的旋转轴上设有齿轮,横向安装的拉杆上设有齿条,该齿条与齿轮啮合,拉杆的两端分别活动插装于位于门框两侧的扣槽中,拉杆位于转轮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固定座,固定座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铰链活动安装有一联动杆,联动杆的端部通过铰轴活动安装有一门栓,门栓中部活动安装于门栓座上的转盘中,门框与门栓对应的位置设有门栓卡槽;门板上通过合页安装有观察门,观察门上设有锁具。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人防门虽然采用旋转门栓的结构,动作可靠,易于维护,但是上述人防门转轮的旋转轴上开设有直接与齿条啮合连接的齿轮,当操作员误碰或误转转轮时,会导致拉杆的移动,进而阻碍上述人防门的正常开关,所以上述人防门的误操作风险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人防门,其具有防止操作员误操作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人防门,包括门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门板置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门板与上连接板、下连接板滑动连接,所述门板内设有锁止机构,锁止机构上转动连接有蜗杆,蜗杆与门板相互垂直且蜗杆的端部呈圆柱状,蜗杆的端部固设有长方体状的转动杆,转动杆上套设有置于门板内的转动套,转动套内开设有分别对应转动杆形状和蜗杆端部形状的通孔,转动套远离蜗杆的一端固设有置于门板外的转动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的一端呈圆柱状,另一端呈长方体状,圆柱状通孔靠近门板,长方体状通孔置于转动套内且连通外界,长方体状通孔与转动杆的形状大小相对应,转动杆在圆柱状通孔的端部内即能滑动,又能转动,当转动杆插入长方体通孔的端部时,转动杆只能沿蜗杆的方向进行滑动,当操作员需要转动蜗杆时,只需将转动套推入转动杆内即可,转动转动柄进而带动蜗杆的转动,即使操作员误操作转动了转动柄,蜗杆也不会转动,具有防止操作员误操作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蜗杆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置于门板内的蜗轮一,蜗轮一内固设有同轴心的丝杠一,门板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板一,丝杠一与连接板一螺纹连接,连接板一远离蜗杆的一侧固设有若干个限位杆一,限位杆一远离连接板一的一端伸出门板的顶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蜗杆,蜗杆带动蜗轮一和丝杠一转动,丝杠一与门板平行,进而使连接板一沿丝杠一的方向滑动,使限位杆一伸出门板,限位杆一与上连接板抵触,起到限位和锁紧门板的作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蜗杆远离蜗轮一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轮二,蜗轮二内固设有同轴心的丝杠二,门板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板二,丝杠二与连接板二螺纹连接,连接板二的一侧固设有若干个限位杆二,限位杆二远离连接板二的一端伸出门板的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蜗杆,蜗杆带动蜗轮二和丝杠二转动,丝杠二与门板平行,进而使连接板二沿丝杠二的方向滑动,使限位杆二伸出门板,限位杆二与上连接板抵触,起到限位和锁紧门板的作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门板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穿过门板的防滑杆,墙体上开设有两个防滑槽,防滑槽分别置于门口的两侧,防滑杆置于防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杆端部的形状大小与防滑槽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当门板开启时,操作员将防滑杆置于防滑槽内,防止门板自由滑动,起到锁紧门板位置的作用,当门板关闭时,操作员将防滑杆置于防滑槽内,起到进一步限位和锁紧门板位置的作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门板内转动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与蜗杆通过锥齿轮啮合连接,防滑杆的一侧固设有齿条,连接杆上固设有齿轮,齿条与齿轮啮合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杆与蜗杆相互垂直,蜗杆转动通过锥齿轮带动连接杆转动,连接杆通过齿轮和齿条带动防滑杆运动,进而实现防滑杆的滑动,便于操作员的操作和使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门板的顶端固设有与门板平行的顶固定杆,顶固定杆远离门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顶滑轮,上连接板对应顶滑轮的位置开设有顶滑槽,顶滑槽呈倒“凸”字形,顶滑轮置于顶滑槽内,门板的底端固设有若干个底固定杆,底固定杆远离门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底滑轮,下连接板上对应底滑轮的位置上开设有底滑槽,底滑轮置于底滑槽内,顶滑槽与底滑槽相互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滑轮置于顶滑槽内滑动,底滑轮置于底滑槽内滑动,顶滑槽与顶滑轮配合,起到支撑门板和限位门板运动方向的作用,底滑轮与底滑槽配合,也起到支撑门板和限位门板运动方向的作用,门板沿上连接板的一侧滑动,顶滑轮和底滑轮将门板与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少了门板开关使用时的阻力,具有使用起来较为省力的效果。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固定杆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顶侧滑轮,顶侧滑轮滚动连接在顶滑槽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顶固定杆和顶滑轮置于顶滑槽内移动时,顶侧滑轮在顶滑槽的侧壁上滚动,将顶固定杆与顶滑槽侧壁的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力,进一步减少摩擦阻力,便于操作员省力的开关门板。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门板侧壁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底侧滑轮,底侧滑轮滚动连接在底滑槽的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底滑轮置于底滑槽内移动时,底侧滑轮在底滑槽的侧壁上滚动,将门板侧壁的底端与底滑槽侧壁的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力,进一步减少摩擦阻力,便于操作员省力的开关门板。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门板的一侧铰接有折叠板,折叠板远离门板的一端铰接在墙体上,折叠板置于底滑槽的正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门板关闭时,折叠板折叠并置于门板的一侧,当门板打开时,折叠板随门板的滑动而展开,最终平铺在底滑槽的正上方,便于车辆、人的通过。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省力使用人防门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人防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当门板处于开启状态时,限位杆一和限位杆二置于门板内,防滑杆伸出防滑槽,滑动门板,将门板关上,折叠板折叠放置在门板的一侧;
步骤二、将转动套向转动杆的方向按下并转动转动套,将限位杆一和限位杆二滑出门板,使限位杆一与上连接板抵触,使限位杆二与下连接板抵触,防滑杆置于防滑槽内;
步骤三、此时门板处于关闭状态下,将转动套向转动杆的方向按下并转动转动套,将限位杆一和限位杆二滑入门板内,将防滑杆滑出防滑槽,滑动门板,将门板打开,进而带动折叠板平铺在底滑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操作员需要转动蜗杆时,只需将转动套推入转动杆内即可,转动转动套进而带动蜗杆的转动,即使操作员误操作转动了转动套,蜗杆也不会转动,具有防止操作员误操作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转动杆、转动柄和转动套的设置,通孔的一端呈圆柱状,另一端呈长方体状,圆柱状通孔靠近门板,长方体状通孔置于转动套内且连通外界,长方体状通孔与转动杆的形状大小相对应,转动杆在圆柱状通孔的端部内即能滑动,又能转动,当转动杆插入长方体通孔的端部时,转动杆只能沿蜗杆的方向进行滑动,当操作员需要转动蜗杆时,只需将转动套推入转动杆内即可,转动转动柄进而带动蜗杆的转动,即使操作员误操作转动了转动柄,蜗杆也不会转动,具有防止操作员误操作的效果;
2.通过折叠板的设置,当门板关闭时,折叠板折叠并置于门板的一侧,当门板打开时,折叠板随门板的滑动而展开,最终平铺在底滑槽的正上方,便于车辆、人的通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门板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顶固定杆和底固定杆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转动套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蜗杆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折叠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连接板;11、顶滑槽;13、限位槽一;2、下连接板;21、底滑槽;22、限位槽二;3、门板;4、顶固定杆;5、顶滑轮;6、顶侧滑轮;7、底固定杆;8、底滑轮;9、底侧滑轮;10、蜗杆;14、转动柄;15、蜗轮一;16、丝杠一;17、连接板一;18、限位杆一;19、蜗轮二;20、丝杠二;23、连接板二;24、限位杆二;25、防滑槽;26、防滑杆;27、折叠板;28、转动杆;29、转动套;30、门把;31、弹簧;32、通孔;33、连接杆;34、齿轮;35、齿条;36、锁止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人防门,包括门板3、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门板3与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滑动连接,门板3呈长方体状且竖直放置,上连接板1与下连接板2相互平行且门板3置于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之间,墙体的一侧开设有方形的门口,门口的大小小于门板3的大小,方便人员、车辆出入,门板3远离上连接板1的一侧固设有“凵”字形的门把30,握住门把30便于操作员滑动门板3。
参照图2,门板3顶端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竖直的顶固定杆4,顶固定杆4远离门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顶滑轮5,上连接板1上对应顶滑轮5的位置上开设有顶滑槽11,顶滑槽11置于门板3的正上方。顶滑槽11呈倒“凸”字形,两个顶滑轮5分别置于顶滑槽11内部的两侧,顶滑轮5置于顶滑槽11内滑动,顶滑槽11与顶滑轮5配合,起到支撑门板3和限位门板3运动方向的作用。门板3底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底固定杆7,底固定杆7远离门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两个底滑轮8,下连接板2上对应底滑轮8的位置上开设有底滑槽21,底滑轮8置于底滑槽21内滑动,底滑轮8与底滑槽21配合,也起到支撑门板3和限位门板3运动方向的作用。顶滑槽11与底滑槽21相互平行,门板3沿上连接板1的一侧滑动,顶滑轮5和底滑轮8将门板3与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之间的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少了门板3开关使用时的阻力,操作员使用起来较为省力。
参照图3,顶固定杆4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顶侧滑轮6,顶侧滑轮6滚动连接在顶滑槽11的侧壁上,当顶固定杆4和顶滑轮5置于顶滑槽11内移动时,顶侧滑轮6在顶滑槽11的侧壁上滚动,将顶固定杆4与顶滑槽11侧壁的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力,进一步减少摩擦阻力,便于操作员省力的开关门板3。门板3侧壁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底侧滑轮9,底侧滑轮9置于门板3的两侧,底侧滑轮9滚动连接在底滑槽21的侧壁上,当底滑轮8置于底滑槽21内移动时,底侧滑轮9在底滑槽21的侧壁上滚动,将门板3侧壁的底端与底滑槽21侧壁的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滚动摩擦力,进一步减少摩擦阻力,便于操作员省力的开关门板3。
参照图4和图5,门板3内设有锁止机构36,锁止机构36上转动连接有蜗杆10,蜗杆10与门板3相互垂直,蜗杆10的端部呈圆柱状,蜗杆10远离门板3的一端固设有长方体状的转动杆28,转动杆28的大小小于蜗杆10端部的大小。转动杆28上套设有转动套29,转动套29置于门板3内,转动套29内开设有对应转动杆28形状和蜗杆10端部形状的通孔32,通孔32的一端呈圆柱状,另一端呈长方体状,长方体状的通孔大小小于圆柱状的通孔大小。圆柱状通孔32靠近门板3,长方体状通孔32置于转动套29内且连通外界,长方体状通孔32与转动杆28的形状大小相对应,转动杆28在圆柱状通孔32的端部内即能滑动,又能转动,转动套29远离转动杆28的端部固设有圆形的转动柄14,转动柄14置于门板3外,便于操作员转动蜗杆10。当转动杆28插入长方体通孔32的端部时,转动杆28只能沿蜗杆10的方向进行滑动,当操作员需要转动蜗杆10时,只需将转动套29推入转动杆28内即可,转动转动柄14进而带动蜗杆10的转动,即使操作员误操作转动了转动柄14,蜗杆10也不会转动,具有防止操作员误操作的效果。转动杆28的端部放置有与通孔32底端相抵触的弹簧31,弹簧31具有弹力,进而便于复位转动套29的位置。
参照图2和图5,蜗杆10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置于门板3内的蜗轮一15,蜗轮一15内固设有同轴心的丝杠一16,门板3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板一17,丝杠一16与连接板一17螺纹连接,连接板一17远离蜗杆10的一侧固设有两个限位杆一18,限位杆一18远离连接板一17的一端伸出门板3的顶端。操作员转动蜗杆10,蜗杆10带动蜗轮一15和丝杠一16转动,丝杠一16与门板3平行,进而使连接板一17沿丝杠一16的方向滑动,使限位杆一18伸出门板3,限位杆一18与上连接板1抵触,起到限位和锁紧门板3的作用。顶滑槽11内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一13,限位杆一18的形状大小与限位槽一13的形状大小相对应,限位杆一18置于限位槽一13内,起到进一步锁紧门板3的作用。
参照图2和图5,蜗杆10远离蜗轮一15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轮二19,蜗轮二19内固设有同轴心的丝杠二20,门板3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板二23,丝杠二20与连接板二23螺纹连接,连接板二23的一侧固设有两个限位杆二24,限位杆二24远离连接板二23的一端伸出门板3的底端。转动蜗杆10,蜗杆10带动蜗轮二19和丝杠二20转动,丝杠二20与门板3平行,进而使连接板二23沿丝杠二20的方向滑动,使限位杆二24伸出门板3,限位杆二24与上连接板1抵触,起到限位和锁紧门板3的作用。底滑槽21内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二22,限位杆二24的形状大小与限位槽二22的形状大小相对应,限位杆二24伸入限位槽二22内,起到进一步锁紧门板3的作用。
参照图5和图6,门板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穿过门板3的防滑杆26,墙体上开设有两个防滑槽25,防滑槽25分别置于门口的两侧,防滑杆26端部的形状大小与防滑槽25的形状大小相对应,防滑杆26置于防滑槽25内。当门板3开启时,操作员将防滑杆26置于防滑槽25内,防止门板3自由滑动,起到锁紧门板3位置的作用,当门板3关闭时,操作员将防滑杆26置于防滑槽25内,起到进一步限位和锁紧门板3位置的作用。门板3内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3,连接杆33与蜗杆10通过锥齿轮34啮合连接,防滑杆26的一侧固设有齿条35,连接杆33上固设有齿轮34,齿条35与齿轮34啮合连接。连接杆33与蜗杆10相互垂直,蜗杆10转动通过锥齿轮34带动连接杆33转动,连接杆33通过齿轮34和齿条35带动防滑杆26运动,进而实现防滑杆26的滑动,便于操作员的操作和使用。
参照图6,门板3的一侧铰接有折叠板27,折叠板27远离门板3的一端铰接在墙体上,折叠板27置于底滑槽21的正上方。当门板3关闭时,折叠板27折叠并置于门板3的一侧,当门板3打开时,折叠板27随门板3的滑动而展开,最终平铺在底滑槽21的正上方,便于车辆、人的通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门板3处于开启状态时,操作员滑动门板3,将门板3滑动到相应位置并关上,将转动柄14向门板3的方向按压,转动杆28滑入方形的通孔32内,然后转动转动柄14,将限位杆一18和限位杆二24从门板3内滑出,锁紧门板3,防滑杆26滑入防滑槽25内,进一步锁紧门板3的位置,完成人防门的关闭。
实施例二:
一种人防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当门板3处于开启状态时,限位杆一18和限位杆二24置于门板3内,防滑杆26伸出门板3远离上连接板1的一侧,操作员沿顶滑槽11、底滑槽21的方向滑动门板3,顶滑轮5、顶侧滑轮6置于顶滑槽11内滚动,底滑轮8、底侧滑轮9置于底滑槽21内滚动,进而将门板3关上,折叠板27折叠放置在门板3的一侧;
步骤二、将转动套29向转动杆28的方向按下并转动转动套29,转动柄14带动蜗杆10转动,将限位杆一18和限位杆二24沿丝杠一16、丝杠二20的方向滑出门板3,使限位杆一18置于限位槽一13内,使限位杆二24置于限位槽二22内,进而限定门板3的位置,同时防滑杆26滑入防滑槽25内;
步骤三、此时门板3处于关闭状态下,将转动套29向转动杆28的方向按下并转动转动套29,将限位杆一18和限位杆二24滑入门板3内,将防滑杆26滑出防滑槽25,再次滑动门板3,操作员沿顶滑槽11、底滑槽21的方向滑动门板3,使门板3远离门口,顶滑轮5、顶侧滑轮6置于顶滑槽11内滚动,底滑轮8、底侧滑轮9置于底滑槽21内滚动,完成门板3的打开,进而带动折叠板27平铺在底滑槽21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人防门,包括门板(3)、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门板(3)置于上连接板(1)和下连接板(2)之间,门板(3)与上连接板(1)、下连接板(2)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3)内设有锁止机构(36),锁止机构(36)上转动连接有蜗杆(10),蜗杆(10)与门板(3)相互垂直且蜗杆(10)的端部呈圆柱状,蜗杆(10)的端部固设有长方体状的转动杆(28),转动杆(28)上套设有置于门板(3)内的转动套(29),转动套(29)内开设有分别对应转动杆(28)形状和蜗杆(10)端部形状的通孔(32),转动套(29)远离蜗杆(10)的一端固设有置于门板(3)外的转动柄(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0)的一侧啮合连接有置于门板(3)内的蜗轮一(15),蜗轮一(15)内固设有同轴心的丝杠一(16),门板(3)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板一(17),丝杠一(16)与连接板一(17)螺纹连接,连接板一(17)远离蜗杆(10)的一侧固设有若干个限位杆一(18),限位杆一(18)远离连接板一(17)的一端伸出门板(3)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人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0)远离蜗轮一(15)的一侧啮合连接有蜗轮二(19),蜗轮二(19)内固设有同轴心的丝杠二(20),门板(3)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板二(23),丝杠二(20)与连接板二(23)螺纹连接,连接板二(23)的一侧固设有若干个限位杆二(24),限位杆二(24)远离连接板二(23)的一端伸出门板(3)的底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3)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穿过门板(3)的防滑杆(26),墙体上开设有两个防滑槽(25),防滑槽(25)分别置于门口的两侧,防滑杆(26)置于防滑槽(25)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人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3)内转动连接有连接杆(33),连接杆(33)与蜗杆(10)通过锥齿轮(34)啮合连接,防滑杆(26)的一侧固设有齿条(35),连接杆(33)上固设有齿轮(34),齿条(35)与齿轮(34)啮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3)的顶端固设有与门板(3)平行的顶固定杆(4),顶固定杆(4)远离门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顶滑轮(5),上连接板(1)对应顶滑轮(5)的位置开设有顶滑槽(11),顶滑槽(11)呈倒“凸”字形,顶滑轮(5)置于顶滑槽(11)内,门板(3)的底端固设有若干个底固定杆(7),底固定杆(7)远离门板(3)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底滑轮(8),下连接板(2)上对应底滑轮(8)的位置上开设有底滑槽(21),底滑轮(8)置于底滑槽(21)内,顶滑槽(11)与底滑槽(21)相互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固定杆(4)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顶侧滑轮(6),顶侧滑轮(6)滚动连接在顶滑槽(11)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人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3)侧壁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底侧滑轮(9),底侧滑轮(9)滚动连接在底滑槽(21)的侧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人防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3)的一侧铰接有折叠板(27),折叠板(27)远离门板(3)的一端铰接在墙体上,折叠板(27)置于底滑槽(21)的正上方。
10.一种人防门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当门板(3)处于开启状态时,限位杆一(18)和限位杆二(24)置于门板(3)内,防滑杆(26)伸出防滑槽(25),滑动门板(3),将门板(3)关上,折叠板(27)折叠放置在门板(3)的一侧;
步骤二、将转动套(29)向转动杆(28)的方向按下并转动转动套(29),将限位杆一(18)和限位杆二(24)滑出门板(3),使限位杆一(18)与上连接板(1)抵触,使限位杆二(24)与下连接板(2)抵触,防滑杆(26)置于防滑槽(25)内;
步骤三、此时门板(3)处于关闭状态下,将转动套(29)向转动杆(28)的方向按下并转动转动套(29),将限位杆一(18)和限位杆二(24)滑入门板(3)内,将防滑杆(26)滑出防滑槽(25),滑动门板(3),将门板(3)打开,进而带动折叠板(27)平铺在底滑槽(21)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