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3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料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常需要通过上料系统将物料运输到指定位置。但是,对于宽度方向厚度不同的物料,由于物料在宽度方向上厚度存在差异,自然堆叠时截面呈扇形,为避免上层物料产生倾斜,物料脱落而引起损伤,导致一次上料的物料数量受到限制,在加工过程中需频繁更换料盒,增加生产人员的工作量,影响整个生产加工工序,降低生产效率。同时,由于上层物料自然堆积时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为后续吸取物料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自动补偿物料堆叠倾斜角度的上料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盒、送料机构、顶升机构,

所述料盒顶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送料机构位于所述料盒底部,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上料架、角度翻转板、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翻转板与所述上料架铰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与所述角度翻转板相连,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所述角度翻转板与所述上料架之间的角度;

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上料架相连,所述顶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送料机构沿所述料盒高度方向移动。

对于在宽度方向上存在厚度差异的物料,通过设置角度调节组件,在物料堆叠过程中不断调节角度翻转板倾斜角度,自动补偿因物料宽度方向的厚度差异而引起的角度倾斜。在角度调节组件的调节下,提高了一次堆积的物料数量,降低料盒的更换频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料系统,使得料盒内顶端的物料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方便后续吸取物料。在送料机构和顶升机构的配合下,实现物料的自动上料,操作简单,取料方便,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加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上料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料盒1、送料机构3、顶升机构,料盒1顶部开设有出料口,送料机构3位于料盒1底部,送料机构3包括上料架31、角度翻转板32、角度调节组件33,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铰接,角度调节组件33与角度翻转板32相连,角度调节组件33用于调整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之间的角度。其中,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的连接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角度翻转板32的中部与上料架31铰接,此时,角度翻转板32一端穿过上料架31,角度翻转板32沿着铰接位置旋转以调整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之间的角度34;也可以是角度翻转板32的端部与上料架31铰接,此时,角度翻转板32沿着铰接位置旋转以调整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之间的角度34。角度调节组件33与角度翻转板32相连,角度调节组件33用于改变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之间的角度34。其中,角度翻转板32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制,可以为山字形、长方形或椭圆形等,只要角度翻转板32的大小足够承载物料2,通过角度翻转板32的转动可以带动位于其上的物料2的旋转即可。通过设置送料机构3,在物料2堆叠过程中不断调节角度翻转板32倾斜角度,补偿因物料2宽度方向的厚度差异而引起的角度倾斜。在送料机构3的调节下,提高了一次堆积的物料2数量,降低料盒1的更换频率,提高生产效率。

顶升机构与上料架31相连,顶升机构用于驱动送料机构3沿料盒1的高度方向移动。

可选地,料盒1侧壁上设置有压力组件12,压力组件12与料盒1内顶端的物料2接触。压力组件12的具体形式不做限定,可以为柔性压片121,也可以为滚轮122,滚轮122通过压杆123连接在料盒1的侧壁上。优选地,料盒1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压力组件12,多个压力组件12沿料盒1的周向均匀分布。其中,压力组件12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当所需上料的物料2为柔性组件时,压力组件12可固定在料盒1侧壁上,物料2的取出或放入时压力组件12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当所需上料的物料2为刚性时,压力组件12可活动设置在料盒1的侧壁上,每一个物料2取出或放入时,通过电控或人工等手段抬起压力组件12,单个物料2的取出或放入的动作结束后,在将压力组件12放下与料盒1内顶端的物料2接触。在需要上料时,启动顶升机构,在顶升机构的带动下,送料机构3与料盒1之间产生相对升降运动,物料2逐渐与料盒1侧壁上设置的压力组件12相接触。在顶升机构的持续运动下,物料2与料盒1侧壁上设置的所有压力组件12接触,料盒1内顶端的物料2表面呈现水平状态,此时由于压力组件12施加于物料2上的压力逐渐加大,使得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之间的夹角34逐渐减小。在上料过程中,料盒1内顶端的物料2逐渐被取走,顶升机构不断带动料盒1与送料机构3沿料盒的高度方向相对运动,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之间的夹角34逐渐减小,在上料过程中,压力组件12始终与物料2接触。上料结束后,送料机构3由料盒1内部撤出,此时,压力组件12施加于角度翻转板32上的力消失。

具体地,角度调节组件33包括第一连杆331、第二连杆332、弹性伸缩组件333,第一连杆331的第一端与角度翻转板32转动连接,第一连杆331的第二端与第二连杆332的第一端转动相连,第二连杆332上套设有弹性伸缩组件333,上料架31上设置有固定底座334,弹性伸缩组件333一端与固定底座334连接,第二连杆332与固定底座334滑动连接。优选地,弹性伸缩组件333为弹簧。在需要上料时,首先将送料机构3从料盒1的外侧经过缺口插入到料盒1内侧托架11上的滑槽上,角度翻转板32通过缺口插入料盒1内,此时,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1之间的夹角34最大,角度翻转板32的第一表面与物料2接触。在上料过程中,压力组件12对角度翻转板32施加的压力逐渐增大,当压力组件12对角度翻转板32的压力大于弹性伸缩组件333对角度翻转板32的弹力时,角度翻转板32旋转,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之间的夹角34逐渐减小,弹性伸缩组件333被压缩。在上料结束后,送料机构3撤出料盒1内部,此时,在弹性伸缩组件333的带动下,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之间的夹角34扩大,弹性伸缩组件333复位。通过设置第一连杆331和第二连杆332,在弹性伸缩组件333的弹力和压力组件12的压力的力差作用下带动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之间的夹角34改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可选地,所述料盒1上设置有弹性组件13,所述弹性组件13一端与所述料盒1相连,所述弹性组件13的另一端与所述角度翻转板32的第一表面滑动连接。其中,弹性组件13可以为弹簧。上料过程中,随着物料2逐渐上升,弹性组件13逐渐被压缩,由于压力组件12和弹性组件13对角度翻转板32的压力大于弹性伸缩组件333对角度翻转板32的弹力,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之间的夹角34逐渐减小,弹性组件13沿角度翻转板32第一表面向下滑动。通过设置弹性件13,可以减少压力组件12的疲劳损伤,提高压力组件12的使用寿命。其中,弹性组件13可以为弹簧。

可选地,送料机构3包括气缸、气缸控制组件,气缸的活塞杆与角度翻转板32连接,气缸控制组件与气缸连接,气缸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在上料过程中,通过气缸控制组件控制气缸活塞杆的运动,随着物料2逐渐被取走,气缸活塞杆逐渐带动角度翻转板32旋转,缩小角度翻转板32与上料架31之间的夹角34。

顶升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具体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实现送料机构3与料盒1之间沿料盒1高度方向相对运动即可。例如:顶升机构可以为气缸、液压缸、直线电机、电机驱动的齿轮齿条等部件,只要能驱动角度调节机构3与料盒1之间产生相对运动即可。

可选地,顶升机构位于料盒1外部并与料盒1的底部相连,在上料过程中,顶升机构带动料盒1逐渐沿料盒1的高度方向下降,送料机构3所处高度不变,此时物料2只需随角度翻转板32旋转,物料2所处的高度不发生变化。

可选地,顶升机构可以与上料架31相连,在上料过程中,顶升机构带动角度调节机构3沿料盒1侧壁上的缺口向上运动,此时,物料2不仅随角度翻转板32的旋转而旋转,也随着送料机构3的上升而上升。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上料系统还包括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与控制组件相连,控制组件与送料机构3相连,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物料2的位置,控制组件用于控制送料机构3的运动。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料盒、送料机构、顶升机构,

所述料盒顶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送料机构位于所述料盒底部,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上料架、角度翻转板、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翻转板与所述上料架铰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与所述角度翻转板相连,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所述角度翻转板与所述上料架之间的角度;

所述顶升机构与所述上料架相连,所述顶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送料机构沿所述料盒高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盒侧壁上设置有压力组件,所述压力组件与所述料盒内顶端的物料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盒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压力组件,多个所述压力组件沿所述料盒周向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弹性伸缩组件,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角度翻转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连杆上套设有所述弹性伸缩组件,所述上料架上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弹性伸缩组件一端与所述固定底座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固定底座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组件为柔性压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组件包括滚轮压板、压杆组件,所述压杆组件设置于所述料盒上,所述滚轮压板与所述压杆组件连接,所述滚轮压板与所述物料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盒上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一端与所述料盒相连,所述弹性组件另一端与所述角度翻转板的第一表面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气缸、气缸控制组件,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角度翻转板连接,所述气缸控制组件与所述气缸连接,所述气缸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系统还包括位置传感器和控制组件,所述位置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组件相连,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送料机构相连,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物料的位置,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所述送料机构的运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料系统,包括:料盒、送料机构、顶升机构,所述料盒顶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料盒侧壁设置有沿所述料盒高度方向的缺口,所述料盒底部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上设置有供所述送料机构从所述料盒的外侧经过所述缺口插入到所述料盒内侧的滑槽;所述送料机构包括上料架、角度翻转板、角度调节组件,所述角度翻转板与所述上料架铰接,所述角度调节组件与所述角度翻转板相连,所述角度调节组件用于调整所述角度翻转板与所述上料架之间的角度;所述顶升机构设置在所述上料架的下方,所述顶升机构用于驱动所述送料机构和所述料盒沿所述料盒的高度方向相对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料系统可以自动补偿物料堆叠倾斜角度。

技术研发人员:祁红旭;刘俐兵;胡斌华;杨进京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米亚索乐装备集成(福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3.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28854.html

最新回复(0)